雜談 part16 2周年+2日(很長,慎入)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今天是本小部落格刊出第一篇後的2周年+2日,為什麼挑這麼漂亮的數字呢?原因很簡單,因為筆者剛剛才想到。總之,因為這篇很長,所以分成幾個段落,請讀者挑有興趣的看就好,因為真的很長。
  • 第一段:兩年前想做的事情 – 電子書計畫成敗檢討
  • 第二段:不良中年的時代來臨 – ACG世代的抬頭?
  • 第三段:代工業無敵 – 生產萬歲


落格剛開始的時候,筆者正在找人談一個現在很夯的玩意 – 電子書。電子書要說很夯,那也不代表是新技術,這玩意十年前黑白液晶出來的時候就有人想到了,雖然過去失敗的人原因很多,但可總歸一個結論「環境」,當年沒那環境,整體的配套也都不夠好,純粹要靠一個技術就打天下,現在的後見之明顯然是太天真了點。反正,兩年過去,連ipad都生出來了,這也不是什麼可以賺錢的玩意,說說也無妨。
上面的不是重點,重點是筆者兩年前跟一些認識的補習班老師談,大家有興趣但沒人有資金玩,而且認為電子書不可能成氣候的也不在少數,當然各人有各人的觀點,對錯就先不評論,但至少補教業的狀況是有興趣但沒錢搞。後來經過台大的學長介紹幾個人,也去跟幾個檯面上現在有在做的公司談,這些副理經理當然都不是什麼簡單人物,來意還沒說就被問了一堆問題,這說到底就是對方也很清楚電子書有一些相關的問題需要釐清與突破,所以先問幾個問題來探,看看筆者這邊是不是真的懂。
反正,談了一陣子後,優缺點雙方心理都有數,而且這些大公司怎麼會不知道電子書的潛力,早在筆者去之前至少半年,他們的計畫就開始在跑了,這點其實表示台灣的產業,高層中的聰慧人士非常多,在有資料的狀況下,比筆者個人小小的一點資料要早半年看出這個時機點。好了,中間過程就先跳過,先看現在的結果,為什麼兩年過去了,當初已經都有實驗機款的幾個大公司,怎麼會到今天連個可以推出的產品都沒有?筆者很幸運的沒有錢,所以純粹站在一個連絡人的角度,去看當初硬體與軟體商的衝突,答案其實很清楚,這個答案後面的故事會慢慢帶出。
筆者在那一個月連絡硬軟體商的過程,其實相當愉快,因為雙方都有共識,也很清楚電子書的市場在哪邊,以及應該怎麼作,所以讀者千萬不要以為台灣沒有高手,高手實在是多的數不完啊。大致上雙方的觀點都很清楚,硬體商認為光有硬體是沒有用的,要有好用的軟體,也就是要軟體方面的書商、出版商配合,提供大量且豐富的書刊文章,而且事實上硬體部分的廠商也早就找了一些出版商談合作,筆者不過是去插花的。軟體商對使用者的看法比較重視,會提出硬體方面的需求,諸如使用時間、明亮度、延遲時間跟程式的順暢等等,這點硬體商也很了解。
很好,為什麼今天看不到台灣土產的Taiwan - pad?筆者在這一個月的連絡中,看到了最直接的問題,就是大吃小的狀況,出版商基本上是不信任硬體商的。這也難怪,這些硬體商每一個都上市上櫃,資產幾百億上下,一個出版社才幾千萬?當然會害怕被硬體商吃死死,給東西給的很不乾脆,都要硬體商再三保證,甚至要把錢先拿出來。而且事實上,軟體商的懷疑不是無的放矢,筆者就風聞這兩家廠商,有在出錢找人去搞到一間出版社,後來的狀況好像是找到遠X跟中O幾個出版社,不過結果看來是一樣。但軟體商有沒有責任?其實責任也很大,因為書商、出版社的可用資本很少,真的不敢投入資本,但這以硬體廠商的角度來看,就活像是想利用硬體而已。這也不是硬體商小人之心,真的有出版社就私下找其他也在作電子書的廠商談,打的主意當然是不管出了哪一款電子書,他們的刊物都有最大的流通率。
為什麼會失敗?讀者大概可以猜得出來,到底是為什麼。那就以筆者個人來說,又是怎樣看待電子書這市場的?
筆者並不從傳統的出版角度去看電子書的市場,例如丹布朗一本新書配合Kindle X要10塊美金,要是筆者個人的想法,大概會選擇買一本實體的書回家拜。筆者身邊有在用電子書的,不外乎是利用其便利的特性,可以大量儲存資料,對商務人士有相當的便利性,但是對絕大多數的一般使用者呢?
筆者是根本不看好,或者說不看好現在這種態勢,「讀書」會是一件好出路,事實上在網路的便捷之前,會看書的人就越來越少了,這點從電視的出現後就無法逆轉了,換作是讀者你,有聲光效果的電視是不是會比書本要來得有吸引力?這點也就是另一個盲點,筆者看到這些朋友電子書搞不出來,有時候是只能搖頭苦笑,因為他們的老總「認為」電子書應該是怎樣,問題是這位老總沒用過網路啊,他提的電子書的未來,以及他認為年輕人、小朋友喜歡怎樣的電子書外型,筆者光聽就冒汗。
筆者是認為,傳統上認為的「讀書」,遲早會漸漸沒落,筆者是有讀書的習慣,所以還會去大量買書來看,但後面的年輕人?除了課本外大概就是漫畫。但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出生就是網路的時代,當Google就可以查到幾萬筆資料的時候,為什麼我們要強迫他去圖書館?當然,我們可以找到一百個理由說明上圖書館的重要,筆者也認為這真的很重要,但對這些小朋友來說,不需要上圖書館的理由只要一個就夠了。
筆者的想法比較直接,現今的網路文學非常多,這提供了大量簡單且成本低廉的通路,可以讓沒錢的作家有機會發表自己的作品,現在的問題在「獲利模式」還沒有找到。這也不需要意外,日本知名的NicoNico動畫也不過三年光景,但已經震撼日本現今的ACG產業,一個流行可以因為很小的原因被催起來,產生的效應連原作者都嚇一跳,例如初音未來的黏土人模型,一個三千日幣已經賣掉十幾萬個,而廠商花了多少宣傳費?答案是0元!因為制作的公司根本就沒想到可以出黏土人,包括動畫的宣傳跟後面幾個百萬點閱的作品,全部都是用戶自己制作的,原制作公司後來不過只是把商標權的東西,授權去商品化而已。
有趣的就在這,看到商機大家都會想賺,不少動漫製作公司都想如法泡製,更乾脆的還有直接找網路唱歌唱出名的去發片,結果幾乎無一例外的全軍覆沒,沒有幾個產品賣出的量有達到商業規模。這當然不是說這套沒有用,而只是說目前這一套的商品、行銷等,完全迴異傳統的網路行銷認知。筆者也是看了幾個風行的商品,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也有廠商刻意拉抬的,目前的結論就是,這套方法大家還在找。畢竟一個商品只要被炒起來,隨便賣都是幾億日幣,而且幾乎不需要花到甚麼宣傳成本。
扯太遠了,拉回來。重點在筆者認為,電子書如果只是一個可以看書的電子閱讀器,那這下場一定會死得很慘。連蘋果的賈伯斯都說要多功能平台,結果ipad……呃。反正,電子書的優點就正好是缺點,不論是大小、功能等等,介於掌上機與筆電之間,這類產品要是真的找到戰場,很有可能會連帶把其他兩塊的市場吃掉,但要是還在想著電子書就是電子閱讀器,那下場大概就跟過渡商品沒兩樣。不過,目前這種可能的獲利模式,筆者也還要花時間想想,這說穿了就是時代的差異,小筆者十歲的親戚,他們雖然也是看ACG長大的,但那些概念筆者看起來就跟外星人沒兩樣,代溝不需要十年就可以建立起來,那麼筆者也就對這些比新人類多三十歲的總經理、執行長,可以想到新產品的新用途,抱持正面的懷疑態度。
哪種獲利方法?筆者心理有點譜,但這可以賺錢的東西,不可能在網路上說。 :P


這是一段有關李杯杯、洪阿姨的故事,話說台灣現在有男女兩位教育大師,對台灣未來憂心忡忡,認為亡國滅種就快了,為了阻止這種情況發生,所以台大生上課不能吃雞腿、不准打瞌睡,而且最好把資料都放在雲的那一端的電腦的硬碟上。當然,大師說話,輿論一片支持,認為現在的小孩實在太不受教,又不好好念書,實在很糟糕,需要好好管管,當然這原因很可能是教改產生的,這當然要怪杜正勝、陳水扁,要不是他們破壞教育制度,怎麼現在會這樣呢?
另外的故事,來自筆者個人兩年來在傳統產業的親身見歷。有老闆大嘆年輕人吃不起苦,外勞可以做的工作,加兩千塊給他居然不要,不過就是多了打資料寫報告,多兩千塊很多了,怎麼會有年輕人嫌兩萬塊少?當年他們剛出去工作也是領兩萬塊啊。說得真好,年輕人真吃不起苦,不過是多了兩大本資料要keyin,還需要順便寫給客戶的異常報告,而且也要支援第一線現場的工作,一天不過工作12小時,領兩萬還算太多了,看看外勞任勞任怨,現場的工作只要一萬八就好。這些老闆說的對極了,不過就是敲敲鍵盤,整理一些資料為excel,還可以吹冷氣,多五百塊都太過份了。
話說,日本在戰後的團塊世代,創造了舉世無雙的日本經濟奇蹟,可惜後來的年輕人一點用都沒有,在90年代的時候,一個博士不肯乖乖聽話,去從基層影印資料開始幹起,就妄想要當管理階層,真是不受教,讓日本現在變得這麼慘…………咦?
讀者有沒發現,好像這幾段敘述都怪怪的?筆者要說的事情很簡單,前些日子在nico上有幾個「不良中年」,女兒都上高中了,拿起吉他來速彈、點弦,唱起歌來簡直是職業級的,現在四十歲了,也是一些公司的中階主管。好像這些當年的不良少年,現在也沒有毀滅日本嘛,只是既沒有變成課長搞跟作,也沒有成為飛機頭暴力團的老大,反倒變成現在我們到處可以見到的一般中年,說白一點就是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商務人士。
好了,台灣會不會如李杯杯跟洪阿姨說的,一群宅世代即將成為社會中間階級,國家沉淪、社會衰亡之日不遠?還是最後也會跟日本一樣,變成一堆宅副理?這個答案,筆者比較傾向⋯⋯會淪亡。 Orz。筆者並不是看不起下一個世代,畢竟十幾年前我們也是從半夜起來偷打電動,跟被窩裡拿手電筒偷看漫畫長大的,沒道理紅白機變成桌上電腦,一整個世代就要完蛋。筆者認為會完蛋,理由是出在其他方面。
筆者現在碰到一些高中生,看漫畫打電動可勤快了,跟筆者當年一模一樣,但有一點差很多,那就是專業程度差到十萬八千里。筆者當年看漫畫,看完後還可以作圖列表把漫畫中的人物關係一一列出,順便找出典故跟相關歷史背景等等。小時候電動三國志打一打,就去弄一本三國演義看,看完後再想辦法弄一本三國志,這些功夫好像他們這些小朋友都不會,純粹只是看爽的。要看爽也不是不行,只是目前的教育讓筆者很憂心的一點,並不是ACG的專業程度太差,而是態度太差。
說到底,這些小朋友有沒有尊重過自己?有沒有認真的對待自己喜歡的漫畫,喜好的電玩角色?好像都僅只於純喜歡,並沒有一種想要追根究柢的心情,以前光明與黑暗第一部,是3D迷宮結構的遊戲,由於陷阱跟謎題太多,筆者還弄了方格紙把迷宮作圖,標出陷阱跟怪物,還會去計算等級差還有攻擊防禦數值的影響,現在的小朋友好像都不會,就是打爽就好?呃,這才讓人覺得很糟糕。
筆者不認為,看漫畫有什麼不好,只是也要記得運動(別看筆者很胖,高中籃球可是打到兩隻腳都要去開刀),更重要的是一個過程。筆者認為,不管是去寫一本「航海王角色與背景與大航海時代之時代考究」,還是去計算魔獸爭霸第幾個資源要做什麼,後面衍伸出的各種戰術計畫,這些過程在本質上,就跟我們去寫一份完整的報告,或是計算公司成本與獲利沒兩樣,用到的方法也可以很專業,沒有人規定ACG只能用幼稚園方法去研究。
那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小朋友喪失了追根究柢的精神?變成只要爽就好?
筆者的想法很單純,當他們看到大學畢業生,政府給一萬七的薪資標準,小朋友會不會懷疑自己到底為什麼念高中?當他們看到電視上的雙重國籍立委高喊無辜,我們又要拿什麼道德標準,去罵那些開分身加入兩個不同陣營公會的小朋友?當他們看到道德立委去搞交際花被抓到、纜車塔柱歪斜沒人負責,我們拿什麼立場,去要求小朋友在線上遊戲中要正直善良,不要偷寶物跟當小白?
每當這些小朋友理直氣壯的回:老師,那你又知道OOXX嗎?的時後,筆者還可以用他們看的漫畫吐槽回去,叫陰沉的小女生別變成須奈子(完美小姐進化論),起碼要像最上恭子(skip beat)。要讓這些小朋友心服,絕對不能光用老師的權威去壓,他們才不吃你這套。但筆者真的沒辦法告訴他們,當這個社會被我們這上兩個世代的人搞爛,他們還有什麼希望去面對未來?不要醉生夢死?
又扯的太遠了,我們這代的人很快就要變成不良中年了,那麼有什麼機會跟未來可以掌握?現在媒體會去報導台北動漫展,但總是挑一些看起來最噁心的宅男來報導,好像會去看漫博展的都是尼特族一樣。拜託,真正有強大消費力的,不是這些還在念書的小宅,是我們這些已經有工作的大宅,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日本的各種漫畫與同人展,真正會一擲千金,整箱買走的,一票都是已經當老爸老媽的不良中年,那位很開心的中學生,手中拿著夏娜的公仔,只不過是他爸媽「順便」買給他的。
筆者認識幾個這種中年大宅,說的話倒是很簡單:老子有錢怎樣?是啊,一個當到經理的人,花兩萬在漫博會上不過是小錢,小時候漫畫被沒收、喜愛的甜心戰士卡片被以違反善良風俗燒掉。現在長大了,已經當老爸老媽的,買整套女僕服回家玩成人遊戲又如何?一個時代就這樣過去,以前的大驚小怪現在也不過如此。
真的問題不是在宅不宅,是到底有沒有從一個興趣中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日本有21歲的機械系學生,因為愛,自己做一個等身大機械可動發音人偶,現在台灣的21歲大學生有幾個可以辦到?一個寫layout的工程師,可以閒暇之餘作詞作曲配動畫作成PV,台灣有幾個前段設計工程師可以?
當台灣的教育,只滿足於訓練可以用的代工工程師,那當然看未來是一片黑暗。
金融海嘯後這年來,其實也不過應證了「關關難過年年過」這句老話,台灣的經濟是變的很差,但也沒有差到要遍地飢民的慘況,生活日用品變貴了,相對的其他開支就變少了,但要說這會難過到死人?呃,好像也有點難。那位嗆扁查理大聲說人民過不下去,現在也沒有去燒炭自殺,顯然有心力去嗆總統的人,不大可能會是難怪到活不下去的。要說現在的狀況,筆者依照這年來的看法,大概可以歸納成一點:賺的錢變少了啦~~~~~
這不是廢話嗎?台灣向來走代工,金融海嘯席捲歐美,我們終端市場的國家消費力大減,用屁股想也知道台灣的出口會變差。只是這居然會產生另一種詭異的想法,也就是大量出口給中國?先不提這種認為中國即將取代歐美成為最大消費市場的論點,提這些話的人到底有沒有想過產業整體的問題?一般市井小民的說詞轉變還蠻有趣的,金融海嘯後的2009一月,樓下的歐里桑講的,大概不出兩點,其一是八年亂黨執政、民生凋敝,只是筆者看不出來這八年來你的生意有變差多少。其二是要開放跟中國的關係,這樣才會出口賺錢,不過筆者也不懂為什麼你家的便當店,生意為什麼會跟中國的關係好壞扯上邊。很有趣的是一年後的2010一月,他們已經不講這種問題了,這說來也很好笑,因為他們對經濟的看法全部照單接收執政黨的說詞,但是一年下來,還歷經八八風災那種難堪的危機處理,這幾個歐里桑跟歐巴桑,顯然也覺得不大對。
結論是,台灣民眾對經濟的好壞,最直接的指標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至於跟中國開不開放,阿扁貪不貪汙,同樣的鬼話講一年,卻對日常生活一點幫助都沒有,這些叔叔阿姨也是會不想再鳥你的。只是,有一些想法真的很難改,大概也沒辦法改。例如:
阿姨A:本國勞工沒工作,是因為外勞太多,趕一些回去就有工作了。(阿姨你兒子也不肯去做啊。)
阿姨B:台幣多貶一點,這樣出口才有競爭力啊。(阿姨你手上的美金什麼時候才要轉台幣啊。)
叔叔A:桃園航空城可以帶來很大的商機啊。(呃,我們這邊是八德⋯⋯)
坦白說,完全看不出有甚麼建設性可言,只是在與他們的對談中,還有跟一些老闆的對話裡,筆者聽到一種很普遍的論點,那就是台灣需要多出口賺錢。只是,出口賺錢的意義在哪?出口賺到的外匯,如果沒有轉成外國的商品進口,那麼台灣本來就缺乏的日常用品,也當然會漲翻天。而且這些傳產的老闆,一大堆都是把半成品賣到中國的「分公司」,再從中國製成成品出口到歐美,筆者是想不通左手賣給右手,這其中的匯率差對老闆來說到底是有多痛?(是知道為什麼啦,只是講出來難聽而已。)
筆者倒不是支持或反對台幣要升值還是貶值,只是這顯示出台灣產業本身的脆弱特性。在農業等方面,台灣現在的自產率有多高?以前是台灣錢淹腳目,全部都進口也沒差,現在開始發現甚麼都漲,國內卻甚麼都沒生產或是停產了,現在要重啟生產,又是一大堆問題。要說台灣多有技術優勢,筆者看到的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筆者見到的是這些佔台灣就業人口最多的中小型企業與工廠,根本上排斥先進的技術跟做法,理由都是人性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例如新來一個大學工程師,馬上就找出機器的問題所在,這可不是他利害,只是他知道上網找國外原廠的manual,一翻就查出問題所在,結果馬上被調去生產部作夜班,連操兩星期到他主動離職。Why?人事鬥爭問題,這有出去工作的讀者一定懂這個廠長在想什麼。
又或者是利用上下游廠商的問題,從中賺取利差。例如上游客戶接到國外訂單200個XX產品,他就在自己的工廠,作300品質不好的產品(因為可以省料省工),因為經驗多了,所以他大概知道這300個產品發到下游去,大概也只有6成的妥善率。那麼,這是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一定會有2成以上的不良率,他們就拿這2成的不良品扣下游廠商的款,更狠的就是用成品價去扣半成品的貨款,自己不但沒花到錢就把產品做好交出去,還可以從下游廠商收到一筆賠款。當然,下游也不是省油的燈,就這樣從上游、中游、下游一路拐騙回去。每個老闆都以為自己賺到錢,事實上也是,但整個產業卻把精力跟時間,花在無意義的鬥爭與業務回扣上,對於技術的改良完全沒有幫助。所以當遇到三星等會派人來盯的大廠,這招不管用,就很慘了,因為技術整體來說沒改良,所以整條產業鏈光搞不良品的扣款問題就搞死了,到頭來只有幾家比較OK的工廠會賺到錢。
這種作法就是典型的自己賺錢,別人去死。這些做法都是理性的,但長期來說對整個產業是不合理的。筆者自己就有翻一些國外的期刊,有時候都覺得好笑,有些新的生產技術,五年前就在外國量產了,國內的廠商稍微打聽一下,全部像聽到外星科技一樣,而且這些已經爬到管理階層的人,很不喜歡人質疑他們不懂新的技術。總之,整個產業就慢慢的螺旋向下,這不光是程度不夠,筆者認為根本上的問題是文化程度不夠,當遇到問題的時候,他們傾向找最快的方案解決,例如找供應商來幫忙解決業務問題,不解決就威脅換供應商,自己一個人都不用出,當然也無法改變廠內所有的生產問題,問題不解決,就只能繼續含混下去,然後吃飯的時候,一直罵那個之前作半個月就離職的大學生,來證明年輕人不堪重任。
靠,只有他會用Excel的功能啦,打字速度每分鐘2個字的經理,請這小朋友來不就是要來幫忙敲鍵盤整資料,順便查說明書找問題的嗎?怎麼會把他丟去做外勞的工作,還天天記他過扣錢?他不走才奇怪。當每個老闆跟管理高層,想的都是做代工生產,大量生產降低成本,至於生產線管理、業務管理等,全部沒興趣,或是自己認為已經很完美不需要改,有錯找下游負責就好。這種工廠,當然會認為大學生只值17280啊。
筆者再講一次,這些做法都是理性的做法,也都真的很賺錢,就以賺錢的角度來說,這種方法才是對的,去搞技術提升、製程改良才是錯的。只是整個產業都沒有辦法接納,或是環境吸引不到程度夠的人進來,想也知道後面幾年會怎樣。台灣的問題不是代工不代工,也不是產業轉不轉,更不是沒有聰明人,台灣的聰明人可多了,筆者聽這些人在講賺錢方法,真的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難怪詐騙集團在台灣越來越難混,都要去騙阿六仔。
簡單說,不管是死都要台幣貶值好出口,還是簽條約方便生意做到大陸,都只是在炒短線賺錢,這都是理性選擇下的最快途徑,充分顯示台灣人有多聰明。不管是搞新技術還是新製程,本質上都是要代工搞出口,然後開記者會宣布自己要走向世界,等著股票大漲。誰說台灣人不聰明?台灣人可天才了。
結尾是,悶了兩星期工作,一敲字就敲不停,果然是有強迫打字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Thumbnail
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1960-70年代,台灣有一波「奇裝異服」的取締,像是「長髮」、「蓄鬍」、「露背裝」、「喇叭褲」與「男穿女裝」等等,都很容易在街頭被警察盯上,其中針對長髮男子的取締尤其嚴苛,但留長髮為什麼要特別取締?這就要說回那時候的國際情勢了。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我們不必受外界質疑我們沒在那個年紀做到什麼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本來就不同,在我們自己的時區裡面,一切都是準時的。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都在強調,就算你可以透過投SC跟主播聊天,本質上你們還是陌生人的事情,粉絲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無非就是接受,或者離開而已。 理性追V,不只是用在課金的方面,而是觀眾你自己還是要記得你是個獨立的個體。
Thumbnail
今天就簡單談個幾件事,這些大概是不熟悉芳香療法的客人,最喜歡問的問題: ●「芳療」是什麼? ●「芳療師」是什麼?是醫生嗎?是醫護人員嗎? ●「芳療師」一定都是長這樣嗎? ●芳療就芳療,幹麻要叫「身心靈芳療師」? ●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身心靈芳療」?
Thumbnail
彩虹社有不少LIVER們是以「唱歌」作為賣點的主播,本回主要選擇的是「原來你還有這一面啊」的歌回推薦,以及出自我個人喜好緣故,入選了許多3D歌回的演出,希望讓大家可以在線上就能享受演唱會。 這些主播們平時雖然是個狂人,但到了舞台上每個人帥氣可愛度絕對不容小覷,買票閱聽絕對值回票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Thumbnail
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1960-70年代,台灣有一波「奇裝異服」的取締,像是「長髮」、「蓄鬍」、「露背裝」、「喇叭褲」與「男穿女裝」等等,都很容易在街頭被警察盯上,其中針對長髮男子的取締尤其嚴苛,但留長髮為什麼要特別取締?這就要說回那時候的國際情勢了。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我們不必受外界質疑我們沒在那個年紀做到什麼事情,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本來就不同,在我們自己的時區裡面,一切都是準時的。
Thumbnail
其實我一直都在強調,就算你可以透過投SC跟主播聊天,本質上你們還是陌生人的事情,粉絲能做的事情真的不多,無非就是接受,或者離開而已。 理性追V,不只是用在課金的方面,而是觀眾你自己還是要記得你是個獨立的個體。
Thumbnail
今天就簡單談個幾件事,這些大概是不熟悉芳香療法的客人,最喜歡問的問題: ●「芳療」是什麼? ●「芳療師」是什麼?是醫生嗎?是醫護人員嗎? ●「芳療師」一定都是長這樣嗎? ●芳療就芳療,幹麻要叫「身心靈芳療師」? ●為什麼會選擇從事「身心靈芳療」?
Thumbnail
彩虹社有不少LIVER們是以「唱歌」作為賣點的主播,本回主要選擇的是「原來你還有這一面啊」的歌回推薦,以及出自我個人喜好緣故,入選了許多3D歌回的演出,希望讓大家可以在線上就能享受演唱會。 這些主播們平時雖然是個狂人,但到了舞台上每個人帥氣可愛度絕對不容小覷,買票閱聽絕對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