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雜談 part 20 什麼是對的、什麼又是錯的

最近很多政策的討論,似乎都脫離不了吵架的命運,就算是民間慈善團體,也常有一些超霸道的作法。這看起來有一點點詭異,是不是說,只要立場不同一切都是錯的?
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個問題相信很多朋友都不斷的在跟人討論,有時候是溫和的討論,有時候卻是激烈的爭辯。那麼,讀者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出現立場的問題?為什麼很多事情根本就沒辦法跟人對話?
筆者是建議讀者,在每一個討論前,先仔細思考自己,到底是根據什麼價值來判斷,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練過,可以三兩句話就判斷出雙方的基本價值觀差在哪。也不要輕言判斷對方的對或錯,一但對與錯出現,就會發生「正義的我方」與「邪惡的敵方」,接著剩下的就是幹架了。(註:正義的光子力研究所,常常派
鐵金剛跟夥伴圍毆機械獸,邪惡的赫爾博士有上百台機械獸,卻幾乎都只派一隻去單挑。呃⋯⋯)
我們在討論任何事情的時候,都不可能先是白紙一張的,從小到大的學校、家庭與社會教育,一定會灌輸你某一些價值觀,讓你學習到一些判斷事情的方法。所以,一般人遇到與自己舊有觀念不合的想法,多半的反應是「抗拒」、「懷疑」,而不是去思考這種想法的來源。
問題是,你我真的確定,這些跟既有觀念完全不合的思想,真的就是錯的嗎?還是根本錯的就是我們?筆者不擬討論這種對錯問題,而要用另一種方向來解釋。
「一種思想的成形,究竟是根據什麼而來?」
人類最早是用經驗論來認識大自然,經過幾萬年的時光,人類的知識累積的夠多,自然會發展出一套又一套的價值體系。例如雅典的水手們,對大自然的看法,一定跟遠方中國的農民很不一樣。環境塑造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個人生活的經驗也時刻影響我們的思維,正如同一個從未吃過苦的人,無法理解在窮困中掙扎求生的人,是怎樣想事情的一樣。(註:不然請各位在台灣的讀者,想像一個在非洲軍閥內戰不停國家,小孩是怎麼成長的。最好你我是可以想像的出。)
當我們要去批判一套想法前,如果我們真的是想要好好思考對與錯的問題,而不是去鬥爭「跟我不一樣」。那麼,了解這套想法的來源就非常重要,不論這是左派右派、宗教差異還是地理環境影響。
思考其來源,絕對不是要去相信這一套思想,重點在於了解這一套想法,究竟是在怎樣的背景中產生。至於我們認不認同這一套,還是要擷取其優點使用,還是研究其缺點以避免其禍害,那是另一回事。
說到這裡,就要稍微把對與錯的解釋提一下了。為什麼我們會說某一件事情是對的?某一件事情是錯的?關鍵就在於,你用了哪一種價值體系,來作為你判斷事情的標準。
正如同我們需要「溫標」、「比熱」等概念,才可以把熱的問題標準化一樣。我們判斷任何事情,都是基於現有的一套價值觀,例如台灣現在認為,殺人償命是必要的,所以依照此標準,死刑就會繼續存在。如果台灣的主流信仰,是認為上帝才能決定生死,那我們就會傾向死刑是錯誤的,因為死刑等於人類侵犯上帝的權限。(註:不能理解這種差異,筆者也沒辦法。沒在天主教信仰下混過的人,很難去想像這種對生命權的看法。)
所以,把生命權這比較極端的,換到我們一般政策討論上,讀者應該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問題幾乎都吵不出結果。因為一個政策的成形,背後一定有一套想法在,這套想法決定了一個標準,然後將之付諸實行。例如健保,有人說這是一套社會福利,另一派人說是社會保險,讀者也應該都了解,福利與保險兩派的做法,根本上是不一樣的。(註:這跟我們到底要不要加徵富人稅道理一樣,因為我們認為富人有義務,或是認為富人相當程度是依靠社會幫助才致富。所以課徵一點富人稅,是「公平的」。)
只是,為什麼很多政策,常常都會出很大的紕漏,或是被修正的不三不四,匆促上路稿的跌跌撞撞?這是因為妥協的結果,因為社會上對一種看法,很難會有一致的共識,像前陣子的法官輕判性侵犯,結果把全國民眾都惹毛的狀況不多。多半的時候,一個政策的出爐,常會對現有的狀況造成衝擊,衝擊如果太大,會造成很大的反彈,到最後反而沒辦法推行,這結果就是大家忙了一圈,又回到原點。(註:所以民主投票有其好處,可以讓各方勢力依照規則來競賽,不會變成輸的人拿槍革命去。長期下來,也比較會讓少數派妥協,對多數派進行一定程度的讓步。)
不過,也因為妥協,常使得某一政策變的很糟糕。這是因為這項政策,原本的構想可能來自歐洲某國,這個國家推行這政策很好,是因為其價值體系支持。但拿到台灣來,多數人雖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但卻因這政策還是有其實質上的優點,故部分修正以便符合本國國情。(註:只不過常常修掉精髓的部分。沒辦法,精髓往往都是其價值體系的部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搞到啥都辦不成,這例子歷史上多的很。)
講到這邊,讀者大概可以理解,對與錯往往來自於不同的看法,要能夠讓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妥協往往是不得已的產物。只不過妥協後的政策,往往因為修正過多,與原意相差甚遠,導致我們又要花更多時間,不停的去微調整。
其實,要能夠判斷對與錯,到頭來還是要回到個人上。當我們願意去更加了解這個世界,當我們能夠接受更多想法,當我們可以參考更多專家意見,當我們自己可以變得更強、更有智慧,自然可以用更多的角度切入,得到更全面的資訊。判斷,自然也就可以更精準。
PS1:選擇自己的價值觀,並堅持為此奮鬥下去,向任何侵害自身利益的抗爭,這是自我的選擇,並沒有錯。
PS2:如果你標榜著要有國際觀,卻拒絕任何國際評鑑制度施行在自己身上,這跟對錯無關,這叫做無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