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眼看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這篇比較沒那麼複雜,要提到國際情勢那些,主要解釋幾個一般人大概沒想到,或是想到時很難理解的點。那就是在這麼嚴苛的戰鬥環境中,在雙方死傷如此巨大的情況下,為什麼各國的士兵很少有抗命、逃亡等現象?

解釋的角度很多,歷來的切入點不外乎幾種,法律、守土責任、同袍情誼等等。以下將會做幾個比較深入的解釋與探討,旨在釐清一些容易誤解的觀念,還有闡述一些值得我們深思的東西,那就是不管戰爭有多慘烈,一旦戰鬥爆發,我們身處其中是不大會反抗的。(註:在鬼島領22k都不會反抗,打仗大概也就甭想了。)

首先,就從最常見的壕溝戰慘況說起吧,一般的說法是,壕溝戰處在長期壓力下,而且要寄生蟲橫行,衛生條件極差。還有一些小報消息,指出不少後方的將軍根本就不清楚前線的戰鬥,真的跑去視察,視察到哭出來。總之,在前線壕溝戰的生活當然不會好過,這點殆無疑問。有問題的是,這種生活有糟糕到完全無法忍受嗎?

這個就要從一個很簡單的概念去反推了,會留下一堆文字敘述壕溝生活多慘的人,是那些居住在貧民區,為了混口飯吃來從軍的小兵,還是會讀書寫字的中上層階級?換句話說,以中產階級的角度來看,壕溝生活絕對痛苦萬分,慘到幾乎無法忍受。但就已從小生存在貧民區的那些士兵呢?說坦白點,壕溝的生活跟貧民區比,大概有幾點是不一樣的。

第一,就是天氣濕冷時,壕溝會變得泥濘,讓每個人都寒冷不堪,這點不管在雙方的資料中都很清楚的顯示出來。第二,壕溝的衛生狀態也比較差,畢竟很難會有遮風避雨的地方,壕溝生活也沒什麼空去蓋屋子。第三,你的鄰居不會朝你開槍,也不會有砲彈飛過來。

綜合以上幾點,壕溝生活確實很糟,但也不是糟糕到完全無法忍受,更何況以英軍的狀況來說,真的在前線的時間大概只有三成不到。輪替的時間有大部分是在後方,這一點倒是會讓很多士兵感到難以忍受,各位猜猜輪替到後方的士兵,平常都在幹嘛?打掃、保養軍械、把甲倉庫的東西搬到乙庫房,再把乙庫房的軍品搬到甲倉庫,一星期後再來搬一次。士兵難以忍受的原因是,他們經歷前線的戰鬥後,會清楚知道什麼行為是無意義的。

而且壕溝品質也是有差,英軍與法軍的壕溝,簡直可以用粗製濫造形容,樹枝石頭架一架,胸牆建起來,可以躲子彈就好。當然,隨地便溺跟排水惡劣不在話下。而德軍製造的壕溝,相比之下就是高級飯店了,排列整齊的木頭,經過考慮過的設計讓部隊之間聯繫更方便,會特地在一些偏僻處挖專用廁所。整體來說,德國軍人倒是秉持一貫的龜毛性格,連壕溝都不放過,居住起來自然沒有糟糕到完全受不了。

其次,讓我們探討一下所謂的國家榮譽跟守土責任好了,這點基本上有點鬼扯。跟現在新聞台聯播二十四小時不同,那個年代可沒有第四台牽線到家服務,絕大多數的人生活都不超過出生地太遠。教育會讓他們知道身處何處,國家是什麼,但除此以外的世界實在太難想像。軍官具有知識水準,當然會有所謂的國家榮譽概念,但對一般小兵來說,國家這概念是很虛幻的。

許多小兵參戰就是初次離鄉,到數百公里外的地方參戰,要說他們有什麼保家衛國的概念,這概念也是很不真實。這狀況在不同軍隊中皆不大一樣,以德軍來說,由於是進攻方,平均教育水準也比較好,大致上是可以理解戰爭的原因,奧匈帝國當然也是一樣,為了皇太子的仇,還有塞爾維亞無理的回應,反擊是有道理的。

讀者不要陷入課本的刻板印象,用一樣的狀況去類比就好,美國在九一一攻擊後,決定向恐怖分子反擊,向包庇恐怖份子的國家發動進攻。奧匈帝國在皇太子遭到恐怖攻擊遇刺後,決定向恐怖分子反擊,向包庇恐怖分子的國家發動進攻。呃,坦白說如果美國的行為是正義的,那奧匈帝國與支持他的德國也是正義的,俄國看起來倒比較像是縱容恐怖分子的國度,英法則是國際邪惡的幫兇。

說回俄國去,俄國的農奴士兵更慘,一輩子沒離開家過,對他們來講俄國這個概念已經夠巨大了,跑去前線為了遙遠、從未謀面的斯拉夫人打仗?開什麼玩笑。他們之所以從軍,是接到動員令,而且階級意識使然,不會想太多。英國的狀況稍微不一樣,他們每個軍團都有獨特的性格,而且對於地域認同非常強烈,向蘇格蘭兵團堅持穿裙子打仗,直到發現死傷實在太巨大為止。

英軍的戰鬥意識,很大一部份是受到傳媒影響,深信德國在比利時燒殺擄掠,斬斷孕婦手腳、殺害強褓中的嬰兒,使得德軍被俘虜後的下場都很慘。法軍則是因為家園被入侵,相對之下較有守土意識存在,但即便是如此,要說他們是為了國家而戰,這說法實在太過虛無飄渺。在一戰的年代,階級意識還是相當強烈的,除了中產階級以上有受過良好教育者,大部分去從軍的一般士兵,除了被動員的農民跟工人外,很多都是失業者。

最後,就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同袍情感,這種袍澤情感是否強烈到足以支持他們作戰下去,無論環境有多糟糕?這答案幾乎是肯定的,許多離鄉千里打仗的士兵,最後支持他們作戰下去的動力,很多人純粹只是不想讓弟兄失望,或是不願意拋下一同面對生死過的弟兄。這種袍澤情感到了戰後,形成了各國許多的退伍軍人組織,組織之嚴密與向心力強,沒有經歷戰場者很難接受。

除此以外,很多獲得休假的士兵,回到家鄉後感受到的是極強烈的憤怒,原因無他,因為新聞操作的結果,後方民眾大部分都不清楚前線戰況,認為前線士官兵吃得好睡得好的人比比皆是,甚至有媒體指出在軍營打仗好比露營一般,歡樂時刻無處不在。雖然若不進行這種基本的媒體管制,後方民眾可能根本就無法接受繼續戰爭的可怕,但就這些從鬼門關前回來的士官兵來說,家鄉的和平與對戰爭的歌頌,在心理上更把他們推向前線還在浴血奮戰的同袍。

而且許多事情都會加強官兵情感,對於士兵來說,願意以身犯難的軍官總是值得尊敬,願意捲起袖子一起挖壕溝的值得追隨,許多在古代戰史中出現場景,在現代戰場中鮮明了起來。他們會共同嘲弄那些後方的膽小鬼,一起說著共同的鬼故事,帶領弟兄贏得勝仗的軍官會獲得比將軍更高的擁戴。

他們不是為了什麼正義與和平打仗,到了最後僅僅是希望跟弟兄共患難,在二次大戰後的多次區域戰爭裡,我們在越戰與韓戰電影中看過無數這類袍澤情感強烈的場面,同樣的在紀錄不多的一次大戰中也是常態。很多時候,他們之所以願意忍受寒冷飢餓的環境,還要面對大砲與機槍的威脅,也願意留在部隊,絕對不光是嚴厲軍紀使然。

那麼,為什麼到了大戰後期,俄軍失敗後就開始大批投降,奧匈帝國軍隊開始跟協約國投降,最後階段是德軍自己大批崩潰?這點就要說明,戰略失敗之悲哀就在此。

俄軍因為革命而崩潰,這就自然不需要多加解釋,需要額外提的,是俄軍軍官把士兵當農奴看得強烈階級感,這點倒是很容易促成軍隊崩潰。並不是士兵拿起槍桿對軍官開槍,是士兵到了後期,明白到俄軍已經戰敗後,就再也不聽軍官的號令,可以逃亡就逃亡。當然,要是讀者知道,俄軍貴族軍官,是會下令進攻後,躲到後面安全的地方,讓大批農奴士兵衝鋒,就一點都不意外這種結果。

奧匈帝國則是因為其多民族組成的軍隊,因為欠缺民族向心力,一旦發現奧國戰敗的可能性提高,就沒人想替垂死的哈布斯堡王朝效忠。從軍官到士兵都在替自己的下一步打算,而當協約軍隊發現奧國軍隊是真的打算投降,自然對戰俘態度大為改善,提高戰俘待遇,以期望奧軍近一步的崩潰。

而德軍呢?說來好笑,德國到了戰爭結束前都還在進攻,沒有一個士兵覺得自己是輸家。但當魯登道夫的皇帝攻勢失敗後,高層將軍自己就開始放棄希望,開始提議議和事項。這種戰況不利就頹喪的氣氛是會傳染的,當高層放棄了戰爭,又如何要求基層士官兵奮戰下去。其實,只要德軍把協約國的愚蠢揭露出來,士兵是願意打下去的。因為協約國開出的投降條件,隨著奧國崩潰後愈發嚴苛,割地賠款先不論,其屈辱性是每一個德國人都無法接受的,但魯登道夫等軍事高層一心只想快點結束戰爭,沒有發揮這種宣傳效益,使得德國戰後才有慘重的失敗。

這一點,後來的希特勒倒是記取教訓,當二戰後期德軍開始退回德國境內,勝負逐漸明朗的時候,同盟國竟然還有人提議,要拆毀所有的德國工業設備,解散所有軍隊,搬走一切值錢的東西,要讓德國變成純農業國家。當這些官方與半官方的文件被大量傳到德軍手上,再怎麼討厭希特勒的軍士官兵,此時也覺得奮戰到底總比投降好。

筆者要說的是,愚蠢的行為不是只有在過去,今天也是。認為戰爭不會發生,尤其是不會發生在台灣的人,往往忽略掉群體與制度的力量。太多人都以個人經歷去揣測,筆者以前還聽過退役官兵說過,一旦中國打過來,拿了槍就要往山上跑等投降,這實在是想太多。連繳個稅都跑不掉,投個票都沒自主性的民族,是在那邊談拿起槍就有自由,鬼扯。

不要認為危機不會發生,大戰距離今天也不過幾十年,任何政治、經濟、文化的理由,都無法阻止戰爭的爆發,而戰爭的爆發也往往跟陰謀扯不上太多關係,人類是很難在數億人參與的複雜制度中,去規劃一場大型戰爭來獲利的。戰爭通常是因為「勢」之所向,而不得不然,屆時需要的只是火苗,火藥早就都堆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8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烽火連天,白骨曝野,綿延的壕溝,透露著千萬士兵對戰事的哀苦與無奈,整個歐洲大平原,瀰漫著足以令人窒息的硝煙與屍臭 這是1914到1918的歐洲,是那曾經最令人仰慕的繁榮地區,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鎮,可是在戰火的摧殘下,榮華富貴都化為了泡沫,那一個個存在的生命,也如螻蟻般舉無輕重......
Thumbnail
烽火連天,白骨曝野,綿延的壕溝,透露著千萬士兵對戰事的哀苦與無奈,整個歐洲大平原,瀰漫著足以令人窒息的硝煙與屍臭 這是1914到1918的歐洲,是那曾經最令人仰慕的繁榮地區,人類歷史發展的重鎮,可是在戰火的摧殘下,榮華富貴都化為了泡沫,那一個個存在的生命,也如螻蟻般舉無輕重......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在愛國主義的宣傳鼓吹下,17歲的德國青年保羅與朋友們離開學校參軍,他們滿腔熱血,期盼凱旋歸國的那一天。然而,壕溝戰的情況宛如人間地獄,在前線等待他們的是老鼠、虱子、傳染病,以及頑強抵抗的法國軍隊。保羅眼看身邊的同袍一個個陣亡,他只期盼戰爭早日結束……
Thumbnail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三年後,在愛國主義的宣傳鼓吹下,17歲的德國青年保羅與朋友們離開學校參軍,他們滿腔熱血,期盼凱旋歸國的那一天。然而,壕溝戰的情況宛如人間地獄,在前線等待他們的是老鼠、虱子、傳染病,以及頑強抵抗的法國軍隊。保羅眼看身邊的同袍一個個陣亡,他只期盼戰爭早日結束……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從前線逃離的大批難民帶來了德軍大規模槍殺與折磨戰俘的消息,如果曾經有蘇聯人覺得「只要能夠和平,誰統治都無所謂」,現在也開始堅定了「要復仇,要抵抗」的決心,人們體認到德軍是在打一場滅絕戰爭,沒有人能夠倖免。
Thumbnail
伊凡是俄國很常見的名字,也被作者用來當作蘇聯普通士兵的代稱。大部份的人只知道蘇聯打贏了第二次世界,當時襲捲整個歐洲,戰無不勝的德國就是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初嚐敗績,從此以後戰情扭轉,但蘇聯在這場大戰所獲得的勝其實非常慘烈,幾乎可以說是用人命堆積起來的。
Thumbnail
伊凡是俄國很常見的名字,也被作者用來當作蘇聯普通士兵的代稱。大部份的人只知道蘇聯打贏了第二次世界,當時襲捲整個歐洲,戰無不勝的德國就是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初嚐敗績,從此以後戰情扭轉,但蘇聯在這場大戰所獲得的勝其實非常慘烈,幾乎可以說是用人命堆積起來的。
Thumbnail
掘壕固守並非新觀念,鐵絲網也可以當作是障礙物的延伸,只不過配合速射武器後,產生了極為暴力式的回饋。這讓密集陣形徹徹底底退出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再也沒看到密集衝鋒過。但我們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使用的戰術,以及相關的陣形觀念,全盤的錯誤嗎?那可不。
Thumbnail
掘壕固守並非新觀念,鐵絲網也可以當作是障礙物的延伸,只不過配合速射武器後,產生了極為暴力式的回饋。這讓密集陣形徹徹底底退出戰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就再也沒看到密集衝鋒過。但我們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還在使用的戰術,以及相關的陣形觀念,全盤的錯誤嗎?那可不。
Thumbnail
越接近現代,兩個技術相近的先進國就越不想要依靠戰爭,尤其是動用陸軍決勝負。更會想要採取其他手段,破壞敵方的後勤管理,甚至是民間組織。陸軍這個最終手段,在現代越來越像是一種備而不用,用在恐嚇意味較大的地方。
Thumbnail
越接近現代,兩個技術相近的先進國就越不想要依靠戰爭,尤其是動用陸軍決勝負。更會想要採取其他手段,破壞敵方的後勤管理,甚至是民間組織。陸軍這個最終手段,在現代越來越像是一種備而不用,用在恐嚇意味較大的地方。
Thumbnail
《步兵的恐懼》是一款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合作遊戲,不過他並不是一款「戰爭遊戲」,德軍有沒有跨過馬恩河與你無關,你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和你的朋友一起活下去,直到戰爭結束。
Thumbnail
《步兵的恐懼》是一款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主題的合作遊戲,不過他並不是一款「戰爭遊戲」,德軍有沒有跨過馬恩河與你無關,你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和你的朋友一起活下去,直到戰爭結束。
Thumbnail
《1917》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軍與德軍對峙為背景的故事,也主軸於被挑選為戰場信使的士兵艾佛德曼德斯,必須穿越壕溝之間的無人區傳遞停戰消息給正要前往作戰的部隊,但因為無人區空曠很容易遭到射殺、又常會起霧無法分辨方向,信差兵艾佛德曼德斯能否在兩軍再度交鋒造成大量傷亡前,完成任務全身而退呢?
Thumbnail
《1917》是一部以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軍與德軍對峙為背景的故事,也主軸於被挑選為戰場信使的士兵艾佛德曼德斯,必須穿越壕溝之間的無人區傳遞停戰消息給正要前往作戰的部隊,但因為無人區空曠很容易遭到射殺、又常會起霧無法分辨方向,信差兵艾佛德曼德斯能否在兩軍再度交鋒造成大量傷亡前,完成任務全身而退呢?
Thumbnail
就因為每一場戰爭都是從上到下,由各種不同的層面所構成,彼此交互影響,而且複雜難以一窺全貌,因此我們在嘗試以某個角度切入,闡述這段歷史時,就要特別的小心.....
Thumbnail
就因為每一場戰爭都是從上到下,由各種不同的層面所構成,彼此交互影響,而且複雜難以一窺全貌,因此我們在嘗試以某個角度切入,闡述這段歷史時,就要特別的小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