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類似的上一篇《》有提到,我們的教育體制並沒有訓練出具有思考能力的人,而這種問題導致了我們現今社會,整體來說不具有探討問題本質的能力。
很悲哀嗎?這個悲哀已經用非常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了。而且是具體的打破和諧社會的幻想,其犯案者背景已難用各種標籤化去予以單一解釋,至少到今天為止,筆者看到的所謂反省文章,比例是比以前好很多了,這理由後段再說。
筆者這篇想要說的是,問題不是只有教育不彰而已,並不是僅僅教育出了問題,當然更不能延伸說是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等等出問題,好像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教育上。雖然這種講法不能說錯,但筆者深深覺得台灣人似乎很難有這種細膩的思考,我們國人傾向二分法,然後妖魔化其中一邊。這其中絕對有從眾心態與社會化的問題,不過不是這篇重點,就不提了。
讀者若有在教育體制中待過幾年,大概都會對其體制的僵化與無能感到不可思議,面對現實的衝擊後,選擇從善如流、熱血如昔還是冷漠以對,就看個人的性格與背景決定。講具體一點,各位讀者真的認為我們現今的輔導機制做得好嗎?我們的輔導室有具體的功能,或是有足夠的專業能力解決各種學生身心問題嗎?就算有足夠能力,但有足夠資源涵蓋所有問題嗎?
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且否定的很徹底。若是待過生教組或輔導組的,有接觸過家長以及公家單位、社工團體,大概會更加的否定,搞不好會否定到去否定自己存在的意義。淡話又說回來,我們的社會容許這種輔導機制的存在,必定是承認有這些問題,但投入的資源少的靠盃,是否代表我們根本不認為問題很大?這讀者可以自己思考看看。
筆者想說的是,我們這個國家的所有國民,不管你的身分地位職業貴賤,有沒有他媽的認識到,這個社會對教育的認知,不是只有「把書唸好」而已。
每次談到教育問題,筆者跟很多家長的對談,談到最後都有一種想要一拳揮過去的衝動。會讓人有這種衝動的家長,絕大部分都是衣食無缺、教育水準不低、頗有社會地位的那一種,讀者若沒有這種經驗,大概也很難體會。這類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就是教材出難一點、考試考難一點、基測會考要有鑑別度一點、落點分析要可以準確一點,然後最重要的就是:「希望不要變來變去,都教一樣的東西就好。」
他媽的聯考已經消失十幾年,網路都出現三十年,手排車也都快要消失的現在,竟然有人對教育的理解就是,什麼都不要改最好,現在小孩競爭力差都是因為國三沒有學三角函數。讀者光聽這種家長在抱怨,絕對會聽到想翻桌,他們要的不是教育制度的完善,要的只是「我家小孩可以反覆練習到考滿分進第一志願。」
讀者若更進一步的去懇談,會發現這一類的家長,很高比例上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認知,是近乎無知。成績好是自己不努力、家裡窮困不念書是自己的錯、只要努力就不怕沒機會等等,總之各種社會問題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多花錢的玩意,無助於經濟成長與國家進步。他們對於社會底層的絕望產生出的各種治安問題,直覺反應就是亂世用重典,通通槍斃就好。
這跟鴕鳥把頭埋到土裡有何不同?
懇親會談若難得遇到有空來的弱勢家庭家長,大概也是會有失望跟絕望兩種情形。有的家長明知道教育是翻身之路,但他們家境太糟,小孩除了儘早就業以外別無選擇,就算家長很清楚學歷不高、念的學校不好,出來之後面對的就是這個看文憑給低薪的現實,但也別無選擇。除非這小孩真的特別爭氣或是聰明絕頂,不然要求父母犧牲自己來成就下一代,實在是故事書看太多,這是典型的機會成本考量。
另一種就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應的那種,爸爸入監、媽媽跑了、隔代教養除了打罵沒別樣,小孩家裡從小沒得到溫暖,念書也是從小輸在起跑點上,運氣不好又碰到過只看成績的導師,對自己徹底放棄,家長自顧不暇也管不了。你要對這種家庭背景的小孩,跟他說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只有不努力沒有不景氣?去看看學校輔導室提供的免費早餐數量吧,多的是連早上吃片吐司都沒錢的。我們學校的主任組長能做什麼?努力爭取經費以外,就真的只能個人掏腰包,救一個算一個。
在這種情況下成長的小孩,身邊全是社會底層的現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要幾年的時間,思想的偏差早就可以預期,對社會的怨懟也是意料中事。也難怪有一些年資高的老師,常常感嘆的說,至少希望對他們有一點正面的影響,長大後還會多少想到,曾經也有人對你也付出關心過,不要仇恨這個世界。
是怎樣?我們的教育體制,若搞到最後只讓一堆老師,除了自我催眠,能救一個是一個,這近乎是宗教情懷的喃喃自語外,就真的沒有別的方法了嗎?社工體系呢?公務機關呢?學校的輔導制度呢?
別說笑了,我們社會根本就不重視這一塊,看每次出社會悲慘事件,哪一個餓死或哪一個家暴案件,就只會狂罵社工混吃,然後好像恍然大悟原來「一個社工要輔導一百個人」,結果呢?大家行禮如儀的跑完流程,首長出來罵一罵、相關單位出來呼籲幾聲、訪問一下遠在台北市西門町的幾個路人,好像就解決了。過幾個月後再來一次,反正鍵盤付出關心不花錢,在鏡頭面前呼籲幾下不花功夫。
我們的國民根本就不重視,我們只在乎看的到的建設,跟立即收到效益的東西,我們只想要荷包滿滿,然後假日的時候穿上藍衣去做點慈善,滿足布爾喬亞的救贖心理就好。然後在星期一早上開始,繼續關心怎樣讓股票上漲、房價上看幾字頭,社會正義只是一種廉價的標籤,然後找幾個自由主義的隻字片語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社會底層的悲鳴早就不是新聞,在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外,案例多的是,只是習慣台北看天下的人們,以為一切都不是問題而已。學校輔導體系無力幫助的地方,多的是失學下海的少女、加入幫派獲得認同的青少年、輟學打工幫助家計的人。在社工心力交瘁之後,有更多的可憐人繼續失望,然後絕望。這些孩子有錯嗎?不,他們只是生錯地方所以該死而已。
在基層待過的人,都很清楚這是比例問題。十個走向歪路的小孩,大概會有一個家境不差,屬於自己問題的,也會有一個是天生的病理問題,現代醫學也沒辦法處理的。其他八個人會有一兩個,日後發現錯誤,耗費多年時間走回正途。但整體比例總是會有五六個,一輩子就是這樣歪下去,再也轉不回來,然後他們的下一代就又重複一次。
我們的社會太喜歡二分法了,也不喜歡面對自己本身就是幫兇的事實,我們會找到那個天生有病的,解釋所有的犯罪者都是心理有障礙。我們會拿那個家境富裕自己出問題的,來說服自己所有的犯罪者都是自己的錯。我們會拿其他幾個改過向善的,再次證明一切都是個人心態問題,與我們都無關。
至於那一半以上的犯罪者呢?貼標籤就好,反正只要貼上各種不正常的標籤,就可以免除我們其他人的責任。只要他們不正常,我們正常人就可以滿足心中那小小的優越感,然後重複相同的事情。
捷運隨機殺人案,只不過是眾多社會問題中,一條大到我們無法再以各種標籤化,來自圓其說的案例而已。
如果我們認為學校教育的輔導功能重要,那我們應該做的是,訓練真正的心理專業人員,在學校端進行有效的輔導。然後願意在學校之外,加強社會局等相關單位的職能,並資助民間社工團體的運作,讓每一個潛在的危險都可以在年少時就被發掘與處理。
只要我們持續的裝死下去,假裝問題都只是個人因素,規避掉社會的改革與組織的再造,那捷運隨機殺人案之後就會在任何地方持續爆發,這次是富家子弟,下次就會是社會底層各種絕望的表現。
筆者最後希望讀者可以記住,社會是一種有機體,正如你不會認為青少年需要的飲食跟運動習慣,跟老年人是相同的。每一次的改革都只能修正部分的問題,而且新的問題仍會持續出現,絕對沒有一種方法,是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但也因為如此,這個生機蓬勃的世界才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參與。
若我們仍然是照標準流程跑完,其他一切不變,對於付出任何改變教育與社會的帳單一概不買,對於犯罪深層的社會問題完全不予理會,深信這個世界是恆變不動,一切都只是個人因素…那也好
在屍山血海上跳著無盡的華爾滋,也是一種選擇,選擇了就去承受,別再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