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馬來西亞】華教並不只是教育課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邊如有馬來西亞華文教育體系畢業的朋友,一定聽過在馬國維持華文教育的艱辛。但它之所以不容易,並不只是因為“教育”,而是身份認同不被認可的問題被捆綁在語言的使用與教育體系的選擇上——我並不是否定華文教育的存在,但很明顯地,華文教育的議題有時候很難被敞開心胸討論,不同方面的彼此都卡在認同的感受與情緒上。

所以,政治人物對這個課題都是小心翼翼的。模棱兩可、兩廂不得罪的態度極可能是短時間內的上策,例如,掌管宗教事務的首相署部長姆加希不願意接受LGBT、卻認同他們也擁有基本權益,這樣的策略不會讓所有人都滿意,但也不會讓議題惡化,因為姆加希的說明已經是去年5月選舉以前不太可能看得到的進步,縱使它並不完美。

另一個更接近的例子,便是剛上任不久後的財政部長林冠英因發華文文告而被指責不尊重國語,雖然華教團體林連玉基金大讚他“保障各民族以母語獲取官方資訊的權利,尊重馬國是個多元語言和文化的社會”,但他自己的解釋其實是:

“我在財政部發表的所有正式文告,都是以馬來文發布。只有在有需要下,才翻譯成其他語文。”

可見這些不完美的進步,顯示不只是政府、甚至連輿論,都還沒有處理到問題的根源。

因此,華教還會是未來馬國華人政治的主要課題。畢竟憲法一旦沒有將華文列為國語,華文依然不會被保障為文告的主要語言、統考不一定會被認可,而以華文為媒介語的獨立中學依然會在教育體系之外。沒有跡象顯示我們正致力於憲改,林冠英卻正好在這個時候宣布將撥款1200萬令吉於全國62所獨中,以及600萬令吉於民辦的三所大專。

治標可以馬上撈到政治資本,但我以為華人社會應該會期待更根本的解決辦法。我知道很難,因為承認華文為國語會被認為破壞這個國家的馬來與伊斯蘭文化,一如48年前的《國家文化政策》的說明。不管事後政治人物怎麼修訂這個說法,只要法律或國家政策在這個議題上沒有更具體的說明,爭議還是可能在未來發生的。

如果教育對一個國家的未來是無以倫比地重要,那多元文化特色是否要被保障,是不是要允許各個語言或族群特色也一併發揚光大,便是最核心的問題。畢竟要尊重多元文化,不也要營造一個可以容納不同文化群體的社會環境嗎?教育正是關鍵的起點,不是嗎?

raw-image

這道理並不難理解。惟支持華教者恐怕也擔心堅持要把原則說死,一不小心會導致少數群體的權益如華教直接被消滅吧。但如果辦教育辦到最後只是為了民族或先賢的尊嚴,倒是挺淺見的。更何況後續還有許多的問題:一旦接納多元化以後的國家會變得更美好嗎?除了教育可以接受不同的語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基礎建設?如果國家要變好、生活要變得舒適是各個領域環環相扣的,就不能顧此而失彼,還有很多很多的議題需要被有深度地被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弄裡的阿四的沙龍
85會員
116內容數
在這個城市呆到了第六年才開始想到要怎麼寫。能有這樣的開始也因為我已經沒那麼急著非得要為這個城市做些什麼。但有離心的我也沒有絕望,這個城市有不少熱愛生活的人們,不著急反而能靠近驚喜...想用文字把這幾年來有過的悸動,好好再整理一次。
2019/12/17
“建築師不是一個decider,也不是creator,而是一個programmer。“
Thumbnail
2019/12/17
“建築師不是一個decider,也不是creator,而是一個programmer。“
Thumbnail
2019/11/18
英文不好這件事,我一直到最近才能夠面對著自己處理。
Thumbnail
2019/11/18
英文不好這件事,我一直到最近才能夠面對著自己處理。
Thumbnail
2019/09/29
他們脫離中國也太久了,有的甚至從來沒踏足過“祖國”的國土,但是如果不把所有的人都攪和在大中華圈裡,權當他們就只些看不清事情真相、把警察與反送中都看成鐵板一塊、在擺盪的政治中想把握一線生存機會、自以為五千年文化傳統能代表什麼的可憐人而已。其實也沒那麼可惡。
Thumbnail
2019/09/29
他們脫離中國也太久了,有的甚至從來沒踏足過“祖國”的國土,但是如果不把所有的人都攪和在大中華圈裡,權當他們就只些看不清事情真相、把警察與反送中都看成鐵板一塊、在擺盪的政治中想把握一線生存機會、自以為五千年文化傳統能代表什麼的可憐人而已。其實也沒那麼可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3/07/25 課程發展與設計這堂課有很多理論,我唯獨對具有「轉化」功能的「課程調適觀」印象深刻。 我剛剛思考了一下,才知道這兩年來我在課業上一直都在做這件事——不斷將我在台灣師範體系所學「轉化」成可以讓我思考馬來西亞教育體制的東西。 台灣和馬來西亞面對的問題不同,整個文化背景和歷史事件
Thumbnail
2023/07/25 課程發展與設計這堂課有很多理論,我唯獨對具有「轉化」功能的「課程調適觀」印象深刻。 我剛剛思考了一下,才知道這兩年來我在課業上一直都在做這件事——不斷將我在台灣師範體系所學「轉化」成可以讓我思考馬來西亞教育體制的東西。 台灣和馬來西亞面對的問題不同,整個文化背景和歷史事件
Thumbnail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 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
Thumbnail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 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
Thumbnail
葉玉賢:《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Thumbnail
葉玉賢:《語言政策與教育——馬來西亞與新加坡之比較》,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文化到底是什麼?我想一般人都只能說得模模糊糊。其實無法說全,無法說完整,就是文化。它包含著你吃喝拉撒睡的一切細節,這些細節的源頭來處,我統稱它叫文化。
Thumbnail
說遠了,刊中遠離了不可褻瀆,根不提八大藝術。 順著閱讀,第一輯的——社會牽連-公共性。我們看見了「公共空間」,這樣的字眼。他們接觸書中提及的Buku Jalanan。這是跨語系的交結,前提或許是書者的資源涉獵和圈子之間的交流所致。但這是不容易的。
Thumbnail
說遠了,刊中遠離了不可褻瀆,根不提八大藝術。 順著閱讀,第一輯的——社會牽連-公共性。我們看見了「公共空間」,這樣的字眼。他們接觸書中提及的Buku Jalanan。這是跨語系的交結,前提或許是書者的資源涉獵和圈子之間的交流所致。但這是不容易的。
Thumbnail
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我們是要減少溝通障礙,增進理解,然後共同打造巴別塔城;還是要屈服于上帝的權威,繼續聼不懂對方的話,並四散各地。
Thumbnail
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我們是要減少溝通障礙,增進理解,然後共同打造巴別塔城;還是要屈服于上帝的權威,繼續聼不懂對方的話,並四散各地。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Thumbnail
全書分三個主軸討論:語文科、歷史科、數學科。 語文科 - 通往所有科目的工具 文學是人類在不同時代、環境下創造出來的文化遺產,與其一味依循血緣追求正統的遺產,不如以本國為出發點去認識人類共同的經驗,學會賞味和思考文學作品中的人文元素。文化涵養是沒有國籍的,認識文學的本質,反而更能體會人文的力量。
Thumbnail
馬來西亞爪夷書法課題,表面上吵的是馬來西亞華文小學與淡米爾小學在上國文(馬來文)課時是不是要學習爪夷文字的課題,實際上卻是馬來西亞獨立建國以來一直沒有辦法達成共識的公民權問題。
Thumbnail
馬來西亞爪夷書法課題,表面上吵的是馬來西亞華文小學與淡米爾小學在上國文(馬來文)課時是不是要學習爪夷文字的課題,實際上卻是馬來西亞獨立建國以來一直沒有辦法達成共識的公民權問題。
Thumbnail
如果辦教育辦到最後只是為了民族或先賢的尊嚴,倒是挺淺見的。更何況後續還有許多的問題:一旦接納多元化以後的國家會變得更美好嗎?除了教育可以接受不同的語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基礎建設?
Thumbnail
如果辦教育辦到最後只是為了民族或先賢的尊嚴,倒是挺淺見的。更何況後續還有許多的問題:一旦接納多元化以後的國家會變得更美好嗎?除了教育可以接受不同的語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基礎建設?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