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改善低階層民眾生活的真正有效辦法

講了很多篇,看了更多篇,想想發現沒講過這件事。筆者看到提出改善農民生活、勞工生活等等,各式各樣的建議,但發現都在講概念,更糟的是「膠」會訴諸情感跟輿論,結果十年下來一事無成。
答案很簡單啦,把你想要改善對象的階級提高就可以了。
說是這樣說,實際上運作很複雜,這篇儘量用比較單純的方式解釋。
首先,階級的差異跟資本有關係,不僅僅是經濟資本,社會資本也要一起考慮進去。在一個完全自由化,沒有任何政府干預的理想環境下,階級會依照對社會的供需、貢獻度建立起來,這是動態模型而不是靜態,很多人對階級的想像建立在靜態上,故會認為用市場去控制,就會大者恆大,被資本家所控制。這是錯的,因為國家、組織之間會有競爭,長久下來一個採用極端階級僵固制度的國家,會因為欠缺內部動力而滅於他國之手。
白話文來說就是,一個職業之所以算高階級,是因為這個進入這個職業的難度很高,而且對社會整體的貢獻度也高。難度來自於高貢獻,連帶產生的收入跟社會地位提升,造成有能力家庭會投入資本在小孩教育上,正向循環幾輪後就跟台灣醫科的狀況很像。反之,農民這個職業為何階級很低?最大的問題在於進入門檻很低,不是說看天吃飯不用技巧,而是耕種的技能已經相當普及,而且難度跟行醫所需要的先備知識相比,差距實在太大。
更直接的技能在數學,數學能力要求高的行業,跟人類智力水準的分布一樣,總是右端菁英有辦法掌握。市場供不應求造就了數學需求高的職業,收入也會跟著水漲船高,然後就會促成一般家庭,在小孩能力夠的狀況下,追求進入相關的行業,以期提高其未來收入。而以貢獻度來說更重要的是,當代的機械、建築、電子等專業技能,對於人類現代生活的貢獻極大,而要進入的門檻也很高,你不會希望幫你蓋大樓的建築師,連三角函數都不會算。
換言之,在沒有政府或是工會限制進入條件下,先備知識越多,數理邏輯難度越高的,社會有較高需求的,其職業的階級會逐漸提高(律師等文法商是另一種知識技能需求)。說個很難聽的,若你真的數理不好、記性也不好,就只是單單一個好人,又沒繼承父母遺產,生活水準會高才奇怪,當整個社會跟你有類似狀況的人有幾百萬,自然只能成為底層勞工。
不是說體力工之類的不需要技巧,只是很殘酷的跟你一樣的人很多,供需失衡下收入當然不會高。一個看不到未來的行業,就不會有智力高的人、階級高的家庭投入下一代到這行業,這是幾千年來的固定套路,只想賣情感跟故事,很快就會發現大家都有一堆悲情故事可以賣,一個社會難道要比誰可憐來促銷?這比弱弱相殘還恐怖。
所以在正常的自由市場下,你想要提高勞工的地位,提高農民的生活水準,就只能從技術面下手,提升該職業的階級。提高收入是很直接的做法,但如果沒有未來性,那一樣不會有聰明人投入,擁有社會資本的高社經家庭也不會讓小孩從事這行。在台灣最明顯的就是當志願役「士兵」,目前唯一有可能的方案就是拉高薪資,但若沒有未來,薪資再怎麼高也有極限。
提高收入,最快的辦法就是產業升級,也就是農業要工業化,提高產量跟產物水準,依照文青希望的小農風格,是想都不用想,李登輝曾經做過,可惜連戰沒當選,不然要農業整體工業化,第一步就是要廢掉農會系統,直接讓大資本跟商業銀行進入。同時專業化,讓大量第一流的頭腦都去念農學院,畢業後出路跟未來都一片光明。這必然代表同時要消滅整個生產效率與品質不足的小農,把小農地整併,全部機械化跟電子監控處理。不然,你只能改善「這位農民」的生活,改善不了「農民」,改變不了「農業。」
工業要提升,就是得走向工業4.0這條路,不過4.0的根本是產業的監督與互信,光是電子化即時處理,改變不了整個產業。這跟農業的提升一樣,你不這樣做就不能提高工業的收入,不同工業的差異需求也都不一致,只拿單一企業在環保的成功、衛生管理的成功,試圖把接到大單、提高勞工收入歸納到某一單一因素,然後認為其他產業也都一樣就好,這種想法極其危險,已經連紙上談兵都不算,根本是咖啡廳幻想的程度。
筆者知道,很多人無法接受這種自由市場競爭,政府純粹誘導的態度。去看看從一例一休到工輔法整體態度,台灣人腦袋的思維,大致來說是反商、反工業,然後認為可以依靠政府法令去解決問題。會有這種想法出現,歸功於威權時代一路走來的政府管制,以及對國土規劃的剛性,還有學校教育的詭異,明明不信任政府,卻又認為不遵守政府規劃出來的政策,就該被抓去槍斃。
想要透過政府的手段來提高所謂農工的收入,方法也非常簡單,提供特權就可以了。舉個例子,為何公教人員的子女唸書要有補助,理由何在?不管公教朋友怎麼想,若把同樣的標準拿去給農民,各位認為如何?更極端點,例如即日起凡是家中務農10年以上,子女就讀均享有一路上大學免學雜費優惠,超過30年就在台北市東區送一棟40坪社會公宅。沒土地怎麼辦?把過去賣掉東區農地來蓋房子的地主,買方土地沒收、賣方資產全徵收,還要追討遺產稅、增值稅200%抄家,拿來蓋全新的社會住宅。不僅務農30年以上的可以免費拿到一棟,工作40年的勞工也可以有一棟。
如何?
別說這種政策不可行,古代多的是重農抑商的國家,工匠一度有極高的社會地位,是國家巨大化後,貴族無法壟斷所有行政職位,中產階級依靠考試進入公教體系,全世界的工業國家才會走到今天的這個面貌。那麼那些堅持農業第一的國家最後呢?不知道,早就被工業先進的鄰國消滅了。
而很顯然的,只要是中產階級掌權的民主國家,無一不例外是以犧牲農民權益為先,壓榨工廠勞工在後。不然,哪來那麼低廉的農產品跟民生消費必需品?真的這麼在乎,可以立法農民的農產品運輸一律政府免費收購,中間商全部收歸國有,不僅保障收購價格,還要銷售價格固定為產地的十倍。
各位要嗎?
想要提高一個職業的階級,再也沒有比政府特權更快的,不然今天台灣學美國,公教人員取消終身聘僱好不好。更進一步還可以全部改為一年一聘,薪資每年依照稅收狀況調整,退休金替代率天花板40%,且要自己從薪資扣,政府不補貼。然後把所有的特權轉給農民,很快的第一志願就會變成農學院了。
這套說法筆者問過無數認識的公教朋友了,每一個的理由到最後都差不多,認為沒有固定的保障,無法讓高素質的人力進入,最後就是公務員素質低落,教師水準低下,大家願意教自己小孩的老師是智障嗎?
是啊,說得很好,政府給予一定保障,就可以保證高素質的人力進入,所以其他農工等低階層的職業,為何不給予?想也知道嘛,政府哪來那麼多錢可以給,所以為何我們台灣以公教為優先?也不能這樣說,幾乎全世界都很在乎,只是沒台灣所得替代100%以上那麼誇張。
扯遠了,筆者的意思是,其實大家隱隱都知道,我們不可能給予農民特權,急速提高其社會地位,連阿扁給農民年金都要被罵買票,其他還談什麼。
如果你對這些較低階級行業的想像,建築在某一種政府介入、嚴格執行的圖像,那這真正代表的是你對政府的想法,不是這個產業的利益。因為,台灣是要跟其他國家競爭的,滿足了你的想像,圈好了一個職業的樣貌,但卻沒有競爭力,這個產業遲早變成沒有政府輸血就會死,只是早死晚死、死於哪一種手段而已。
最後再講一次,訴諸情感是沒有意義的,強調什麼法令在那邊官商勾結不做,不過證明幾十年來已經結構僵化,你很難處理了。在有限的資源內,為何要優先在你認定重要的事情上,例如請一萬個50K勞檢員天天去勞檢?
麻煩給個理由,看太多小店怎麼倒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老闆連個簡單財務計畫,全憑一口氣跟感情衝,賭看看會不會成功。
這種成功故事一丁點意義都沒,純粹生存者偏誤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