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自己失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篇四年前寫的文章,那時候的我在醫院實習,其實是很辛苦與挫折的歷程,因為接案的工作性質比較特殊,有種人命關天的氛圍,任何事情都需要精準、正確,沒有失誤模糊的空間。這跟一直以來引發我焦慮的感覺卡在一起,一直想要走自己的路與承擔變成自己的風險讓我開始很煎熬,好像我無法複製別人看起來成功的人生,也不能不當自己,不上不下的卡在中間。
那時候的我是這麼寫的:
我想環境跟個人都應該允許自己有失敗的經驗,我想我自己的家庭或是很多傳統的華人家庭;特別是注重外在成就、學歷、別人觀感的家庭文化中,往往也很難允許孩子有自己的人生跟自己的失敗。
不斷灌輸孩子的常常都是「你不可以跌倒,跌倒那麼就是你做錯了,那代表你太糟糕了,你看吧,不聽老人言。」
這樣的教養下面充滿著一種瀰漫著焦慮的愛,孩子不知道怎麼去定義跟理解自己的失敗,好像跟所謂的好學生不一樣就是失敗,而且好像跌倒了就只能很疼的坐在地上,不知道可以怎麼樣爬起來,因為這樣的自己很羞恥。
或是在這樣的過程裡面,雖然看起來好像要努力的把自己跟家庭的期待分化,但心底還是有一種深深的恐懼
「我要怎麼證明自己沒有跌倒?」
「要怎麼證明自己是一個好孩子?」
「別人是怎麼看我的?」
但是忘記了自己怎麼去定義「跌倒」(到底是誰的跌倒?是自己的?還是父母的?還是誰說了算?)或是乾脆放棄去思考這些問題,就走一條爸媽給你指的,最安全的路。
好像這些東西的下面都浮著一層「我要怎麼做別人才會怎麼標籤我」的油,蓋住了「我想要得到什麼?」
「我想要讓什麼價值來指引我往前走?」
「我到底想學什麼?」
透過這樣的過程最後學到的是依尋著不要失敗的焦慮而活,那麼學到的當然也是怎麼去爭取更多那些別人給的所謂好的標籤,然後在過程中勢必歷經無數的拉扯,或是學到用很功利的心情去看每一件事的價值,能變成好梯子往上爬的才是重要的,其他風景都沒有意義。
但是人的心靈並不是一個很扁平單一的器官,好像這樣餵它,它就飽了、夠了。如果失去了從自己的挫敗、自己的邊界、自己適合什麼與想要什麼、甚至喜歡什麼,錯過透過這樣的歷程認識自己是很可惜的。
焦慮迫使我們將內在所認識的自己掏空,裝進一堆看似別人要的、對的東西。並不是說不要去考慮別人或是環境,只要想著自己要什麼就好了。
而是如果能多一些允許,讓自己在每次的成功跟失敗裡面,除了羞恥的跌坐在地以外,也可以更認識、理解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去允許這樣的失敗,能幫助自
己的心變的更柔軟,也會更有力量。

-----
我不知道現在的自己也沒有允許自己失敗的空間,不過現在的感覺好像對於怎樣是好、怎樣是不好不再那麼二分,還是很害怕未知的以後,或是會被自己的惰性吞噬,對於自己「沒有」、「被拒絕」、「不夠」這些標籤仍感到反感,但是比較可以接受自己可以是一個內心超我定義出來的「一般人」、「夠好的人」不一樣的樣子,然後繼續以這樣的身分摸索著。
    avatar-img
    2會員
    6內容數
    感情的事情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好像把穿過的貼身衣物拿出來給人家看一樣。不過生活中如果少了這種軟軟甜甜的部分,好像會飛到天上一樣的興奮,跟灼人的痛,拉扯,以及那些一起建立的儀式感,好像少了很多滋味。 就是有點害羞不好意思拿出來,可是如果自己可以看清楚原來是這個模樣阿,這就是我,是一件滿快樂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Biscalcat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週日的下午一點都不想工作,翻開了國小老師拿來的佐野洋子的沒有神也沒有佛,很快地就讀完了。初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根本就是一個青少女的日記,用詼諧的語氣描述著生活中各種荒謬的事情,比如八十八歲失智的媽媽不斷問洋子今年幾歲,結果洋子回問他媽媽,母親居然說:『我今年四歲呢!』「根本就是騙人嘛!」
    在治療的過程收到個案的禮物其實對身為治療師的人來說都會心中一抖,因為對每個案主來說這個給予的意義都不一樣。到底是關係往正面的方向發展出現治療的曙光、還是案主人際模式的再現,是一種挫折、抑或到底他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來自潛意識的感覺。  不過在期末收到了這些小小的心意還是讓我很感動,在這些片刻細細討論這
    最近重新看了過去三年寫的日記,發現自己寫了很多,但是好像都在一個同樣的面相打轉,好像我不知道我自己夠不夠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不可取代性,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說不。 一切的根源都回到一種模糊的否定自己的心情,好像因為太習慣拿外在的成就變成某種標竿來衡量自己,但是一方面又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背骨的
    週日的下午一點都不想工作,翻開了國小老師拿來的佐野洋子的沒有神也沒有佛,很快地就讀完了。初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根本就是一個青少女的日記,用詼諧的語氣描述著生活中各種荒謬的事情,比如八十八歲失智的媽媽不斷問洋子今年幾歲,結果洋子回問他媽媽,母親居然說:『我今年四歲呢!』「根本就是騙人嘛!」
    在治療的過程收到個案的禮物其實對身為治療師的人來說都會心中一抖,因為對每個案主來說這個給予的意義都不一樣。到底是關係往正面的方向發展出現治療的曙光、還是案主人際模式的再現,是一種挫折、抑或到底他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來自潛意識的感覺。  不過在期末收到了這些小小的心意還是讓我很感動,在這些片刻細細討論這
    最近重新看了過去三年寫的日記,發現自己寫了很多,但是好像都在一個同樣的面相打轉,好像我不知道我自己夠不夠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不可取代性,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資格說不。 一切的根源都回到一種模糊的否定自己的心情,好像因為太習慣拿外在的成就變成某種標竿來衡量自己,但是一方面又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背骨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能夠幫助我走到成功的錯誤就是正確
    從小到大,遇到困難或挑戰,總會想到最壞的結果,這讓我變得害怕挑戰,害怕嘗試新事物。 就算真的嘗試了新事物,我也會陷入深深的焦慮和害怕之中,腦中總是想到失敗的畫面。於是,我會先跟爸媽訴苦,跟他們說我想要放棄,並且說服他們支持我,我才會放棄。一直以來似乎都是這樣,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畢竟我還沒有經濟獨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不可避免的經歷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犯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經歷。從小學校園中的測驗到成年後的職場挑戰,錯誤總是如影隨形。許多人因害怕犯錯而裹足不前,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錯誤的價值,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錯誤是學習的催化劑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跌倒和磕碰是學會走路的必經之路。每一次跌倒
    最近常常思考失敗是什麼,以及如何面對失敗。進到研究所後,不管是上課,還是文獻閱讀,都遇到很多困難。自己會不會肄業?會不會讓爸媽失望?肄業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思考了很多未來的事情。每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這些想法會不受控制的浮現出來。但是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的,不管是撞到頭破血流,還是原地踏步,我們最終一死
    Thumbnail
    人生的旅途中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與困難。無論是學業、工作還是生活中,總有一些時刻會讓我們感到挫敗和無助。然而,這些挑戰往往也是我們成長的契機。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就能做到任何事。 害怕站在眾人面前說話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總是害怕站在眾人面前說話。每次老師要求我上台演講,我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Thumbnail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儘管面對課程的重重困難與挑戰,仍決心堅持前行。學習過程中我不時懷疑自己,但有夥伴相伴、同學支持,讓作者能克服困難。回想在實務現場得到孩子肯定的經歷,堅信自己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為此更加努力。在這條助人者之路上,雖不盡順遂,但深信它是值得奮鬥的道路。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完成心中的理想。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Thumbnail
    能夠幫助我走到成功的錯誤就是正確
    從小到大,遇到困難或挑戰,總會想到最壞的結果,這讓我變得害怕挑戰,害怕嘗試新事物。 就算真的嘗試了新事物,我也會陷入深深的焦慮和害怕之中,腦中總是想到失敗的畫面。於是,我會先跟爸媽訴苦,跟他們說我想要放棄,並且說服他們支持我,我才會放棄。一直以來似乎都是這樣,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畢竟我還沒有經濟獨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不可避免的經歷 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犯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經歷。從小學校園中的測驗到成年後的職場挑戰,錯誤總是如影隨形。許多人因害怕犯錯而裹足不前,然而,真正的智慧在於認識到錯誤的價值,並從中學習和成長。 錯誤是學習的催化劑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跌倒和磕碰是學會走路的必經之路。每一次跌倒
    最近常常思考失敗是什麼,以及如何面對失敗。進到研究所後,不管是上課,還是文獻閱讀,都遇到很多困難。自己會不會肄業?會不會讓爸媽失望?肄業之後的路又該怎麼走?思考了很多未來的事情。每當我胡思亂想的時候,這些想法會不受控制的浮現出來。但是時間是不會停下來的,不管是撞到頭破血流,還是原地踏步,我們最終一死
    Thumbnail
    人生的旅途中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與困難。無論是學業、工作還是生活中,總有一些時刻會讓我們感到挫敗和無助。然而,這些挑戰往往也是我們成長的契機。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就能做到任何事。 害怕站在眾人面前說話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總是害怕站在眾人面前說話。每次老師要求我上台演講,我
    Thumbnail
    失敗是人生必經 失敗是人生必經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會在生命中遇到挫折和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害怕失敗,反而應該勇敢地面對它,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但要實現夢想並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才能一步步接近夢想。 失敗並不可怕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放棄和退縮。每個人都有自
    Thumbnail
    在長大後很難找到真正的「做自己」,隨之而來的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保護。羞辱和內心掙扎使我們想要隱藏自己,即使只是很小的不完美。有時我們感到困擾,生活中的壓力讓我們慾望更好的處境,這也許是策略,但是策略可以變動。進一步釐清自己的真正想法,並設置界限,是達到真實做自己的第一步。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儘管面對課程的重重困難與挑戰,仍決心堅持前行。學習過程中我不時懷疑自己,但有夥伴相伴、同學支持,讓作者能克服困難。回想在實務現場得到孩子肯定的經歷,堅信自己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為此更加努力。在這條助人者之路上,雖不盡順遂,但深信它是值得奮鬥的道路。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完成心中的理想。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