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疑似、確診到最後的診斷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人們以為你看顯微鏡時,」——他指他剛使用過的顯微鏡——「就會立刻知道答案。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經常處在不敢肯定的情況中。
疫情發生至今兩個多月,幾乎全天全時不間斷報導下,不分老少,民眾對許多醫學名詞早已可以朗朗上口,其中每天至少會聽到數十次的,應該就是「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了!
平常在醫院裡,要做出「確診」的最終診斷,其實是不容易的,不過對於現在這個新出現在人類社會的新興急性傳染病,這倒不難,而且毫無疑義,因為只要在你體內發現這種病毒蹤跡,大概寫下你「確定」得到此種疾病,是沒問題的。
為什麼說平常在醫院,要下「最終診斷」,也就是「確診」,是不太可能的,這種「習慣」,來自於科學精神裡的「謙虛」。
科學是一則很冗長的故事,科學的進展來自於點點滴滴地發現與驗證,只有在很多不同的國家,不同研究單位,不同設計方法,所有的研究都指向同一個結果時,才可以暫且相信那個結論,所謂暫且的原因是,在科學研究上,是沒有真理的,所有的結論都應該只是暫時的,也就是我們必須保持謙虛的態度,承認這個結論也許就只是到目前為止最接近真相的,
西醫的疾病診斷書寫慣例同樣保有這種謙虛,診斷病名前我們通常會寫R/O,也就是Rule out的縮寫,意思是「排除」,排除這種病,也就是目前找到最後尚未排除的可能性。
注意喔,病歷上我們下的診斷病名,並不是「確定的」,而只是找到目前為止,還沒辦法排除是它的可能性。
那麼難道我們永遠必須在不確定中治療嗎?沒錯,除非是死亡後,病理解剖看完所有器官與病變,這時才能勉強給出一個「最終診斷」。
我在民國六十九年進大學,剛開學有很多空閒時間,看到一本小說,書名就是「最後的診斷」,講的是醫院的故事,書中年輕有為的外科部主任,看不慣年老不長進的病理部主任,最後在病理部主任犯下錯誤時被他趕走,在退休前,病理主任語重心長的告訴外科部主任:
「時間一天天、一年年溜得很快,當你忙著這些瑣碎的事時,根本沒時間去接受、吸收一些新的理論和方法,有時候你也會沒有時間做研究和查證,而且你又忙了一天,晚上會累得不成人型,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然後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已經過時了,要改善也來不及了——」裴喬夫的聲音顫抖著充滿了感情,他拍著柯大衛的肩膀:「聽我這個老頭子的話,不要落到隊伍後頭。別再步我的後!這等於把自己關在櫥櫃裡!離電話和檔案遠遠的,多看書自修,跟著時代走,這樣別人才不致於說你『完了!』說你『活在昨天裡!』這是我的經驗。」
當年我摘錄了這段話,慎重地寫在筆記本扉頁。隔年大二時,又看了一本醫學小說「死亡會議」,這本書名也是醫院內部醫生對「病例討論會」的俗稱,這個會議是專為討論病人死因、判定醫生責任、以資未來診斷借鏡,避免重蹈覆轍而召開的「死因審查會」。
通常每個死亡病例都要討論,探討那些是可預防的——如果可以的話,為什麼沒有做到。那是一種再教育和管制醫療品質的方法。
其實人體不是機器,每個人都有獨特的體質與反應,症狀與病程的進展永遠在不確定中,「最後的診斷」書中有一段話描述得很好:
他們只在電視和電影上看到病理科大夫!他就是穿著白色外套的人,他走到顯微鏡前看了一下,然後說「良性」和「惡性」——僅此而已!人們以為你看顯微鏡時,」——他指他剛使用過的顯微鏡——「就會立刻知道答案。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經常處在不敢肯定的情況中。」
這兩本民國六十九年跟七十年出版的書,我最近又找出來,重新看一遍,雖然在科技突飛猛進下,現今醫療體系與技術已非四十年前可以比擬,但是人性是始終不變的。
最後再抄錄「最後的診斷」書中的一段話,或許也可以當這次疫情的省思:
有人說疾病是自然界的平衡力量,但是有許多疾病並非自然因素引起的,而是人類的環境,以及人類自己造成的情況;不夠完善的衛生設備,以及保健工作的缺乏、貧民窟、空氣汙染所引起的。這些並不是自然因素,它們全是人類創造出來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物理治療師的專業養成相當辛苦而漫長,應該是這些促進健康的自主運動項目中最適合的指導者,怎麼反而沒有看到他們的身影?    這個疑惑在前些天訪問了台灣物理治療學會曹昭懿理事長(台大物理治療系教授)跟王子娟常務理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教授)之後才恍然大悟。 台灣近年上健身房運動或練瑜珈的風氣很盛,或
     在這全球脈動如此快速且緊密的時代,限制人群聚集與往來,勢必會影響到全世界每個人的正常生活,打亂原本的計畫。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會焦慮,但是對我而言,反正個人也改變不了這種局勢,也就只有接受現況,甚至好好享受這麼一個難得的空白時光。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比影片虛構的情節還要令人驚奇,至少我相
    孩子進入大學後,我們全家一起到台灣各地旅行時,若有機會總會約一些老朋友碰碰面,除了問候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外,也是想讓AB寶多看看一些不同的生命典範。      年初台北依舊是潮濕陰冷的冬天氣候,高雄卻正是晴朗舒適的季節。我們坐在金園大飯店的餐廳等著蔡碩玲,她是這間飯店的老闆娘,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
     在台灣有個很特別有趣的奇景,晚上「少女的祈禱」樂聲一響,街坊鄰居就拎著大包小包出門等垃圾車,這時候也是三姑六婆聊天交換情報的好時機。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疫情的狀況了。  隔壁王太太嚴詞批批評那些這時候還執意出國旅行卻把病毒帶回來的民眾。  老婆大人也附議:「實在沒道理,為了自己享樂卻讓醫護人
     這一個星期的國際新聞真的是時時刻刻令人驚訝,疫情進展速度似乎讓原本置身事外的歐美國家無法置信。  歡迎來到變化快到無人可以預測未來的世界。  美國股市道瓊指數在十來天前,三月二日也就是上周一達二萬九千多點,所有人都認為即將突破三萬點,可是就在三月十二日,卻跌到兩萬一千多點,大家都悲觀的認為跌破兩萬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工作步調減緩時 到沒有觀光客的大自然走走.紓解身心.增強免疫力  雖然我們偶爾會感慨,歷史的悲劇總是一再重演,人類很難學會歷史的教訓,這是強調人性的缺陷與盲點會讓我們一再地重蹈覆轍;但是從另外觀點來看,人也是很會適應環境的,這也讓人類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我們的確會從個人經驗中修正
    物理治療師的專業養成相當辛苦而漫長,應該是這些促進健康的自主運動項目中最適合的指導者,怎麼反而沒有看到他們的身影?    這個疑惑在前些天訪問了台灣物理治療學會曹昭懿理事長(台大物理治療系教授)跟王子娟常務理事(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教授)之後才恍然大悟。 台灣近年上健身房運動或練瑜珈的風氣很盛,或
     在這全球脈動如此快速且緊密的時代,限制人群聚集與往來,勢必會影響到全世界每個人的正常生活,打亂原本的計畫。    我知道一定有很多人會焦慮,但是對我而言,反正個人也改變不了這種局勢,也就只有接受現況,甚至好好享受這麼一個難得的空白時光。 有時候覺得真實人生比影片虛構的情節還要令人驚奇,至少我相
    孩子進入大學後,我們全家一起到台灣各地旅行時,若有機會總會約一些老朋友碰碰面,除了問候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外,也是想讓AB寶多看看一些不同的生命典範。      年初台北依舊是潮濕陰冷的冬天氣候,高雄卻正是晴朗舒適的季節。我們坐在金園大飯店的餐廳等著蔡碩玲,她是這間飯店的老闆娘,也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志工。
     在台灣有個很特別有趣的奇景,晚上「少女的祈禱」樂聲一響,街坊鄰居就拎著大包小包出門等垃圾車,這時候也是三姑六婆聊天交換情報的好時機。  最近大家最關心的當然是疫情的狀況了。  隔壁王太太嚴詞批批評那些這時候還執意出國旅行卻把病毒帶回來的民眾。  老婆大人也附議:「實在沒道理,為了自己享樂卻讓醫護人
     這一個星期的國際新聞真的是時時刻刻令人驚訝,疫情進展速度似乎讓原本置身事外的歐美國家無法置信。  歡迎來到變化快到無人可以預測未來的世界。  美國股市道瓊指數在十來天前,三月二日也就是上周一達二萬九千多點,所有人都認為即將突破三萬點,可是就在三月十二日,卻跌到兩萬一千多點,大家都悲觀的認為跌破兩萬
    當世界按下暫停鍵工作步調減緩時 到沒有觀光客的大自然走走.紓解身心.增強免疫力  雖然我們偶爾會感慨,歷史的悲劇總是一再重演,人類很難學會歷史的教訓,這是強調人性的缺陷與盲點會讓我們一再地重蹈覆轍;但是從另外觀點來看,人也是很會適應環境的,這也讓人類成為地球上最成功的物種,我們的確會從個人經驗中修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 研發 有沒有想過,琳瑯滿目的開架保養品,每一家都有研發中心嗎?每一位都是生化博士嗎?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就像小孩子拿著針頭和聽診器對你說:「你生病了,要打針。」一樣好笑。 我並不是要質疑這些產品,而是希望各位能夠思考其真偽。 盲目追隨和輕信,就像加入一個教派一樣,蒙蔽了雙眼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槌與釘] 應該會有很多篇文章,主要想要談「醫師你怎麼會認為我是這個問題?」以及衍伸出去的「醫師你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治療我?」診間要解釋醫師腦中的思考其實很不容易,加上很多人問了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消化得到的資訊,故使用可重複回顧的文字載體來將行走這段路的體悟留下,僅代表我個人目前的腦內活動。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試讀篇章中,作者以八種不同的醫學技術為主題,融以細膩的文學筆觸,深入淺出的引領讀者思考醫學領域所遇到的社會議題。書中每一篇章都平易近人,你可曾想過我們身邊的醫療體系人員也會碰到跟我們一樣的難關?遇到跟我們一樣的處境?也思考過我們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 研發 有沒有想過,琳瑯滿目的開架保養品,每一家都有研發中心嗎?每一位都是生化博士嗎?每個人都是專家? 這就像小孩子拿著針頭和聽診器對你說:「你生病了,要打針。」一樣好笑。 我並不是要質疑這些產品,而是希望各位能夠思考其真偽。 盲目追隨和輕信,就像加入一個教派一樣,蒙蔽了雙眼
    Thumbnail
    帶動病人和家屬說出內心話的解釋模式,有助於醫師正視病人的觀點,以此組織臨床醫療的對策。而醫師將自己的解釋模式清楚地傳達給病人了解,相對也有助於病人、家屬對於什麼時候要開始治療,要找哪些醫師治療,進行怎樣的治療,成本效益大概如何,作出比較實用的判斷。
    Thumbnail
    關於這次看到的新聞開錯刀事情,有著非常多的爭論,當看完整篇新聞的介紹後,我只能覺得有一點驚訝,但沒有到很吃驚的程度,為何我會這麼說,是因為自身為醫療人員?還是看了太多類似的案例?就讓我以護理師看到的世界慢慢說起。
    [槌與釘] 應該會有很多篇文章,主要想要談「醫師你怎麼會認為我是這個問題?」以及衍伸出去的「醫師你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治療我?」診間要解釋醫師腦中的思考其實很不容易,加上很多人問了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消化得到的資訊,故使用可重複回顧的文字載體來將行走這段路的體悟留下,僅代表我個人目前的腦內活動。
    Thumbnail
    急診的外科和內科的病患到底哪一個會讓我們醫療干擾的多少,我想,運氣真的很重要,因為有時候運氣好,今天一帆風順的一天,而今天不適合上班,在不對時間遇上不對的人,那你一整天都猶如地獄。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隨著科技和醫療的進步,很多健康知識的傳播越來越多,大家也越來越重視健康這個議題,當然也包括我自己。現在社會進步到專業人士開始將衰老當作疾病去面對(哈佛科學家:「衰老是種病」,而且能治療,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8563),這篇新聞裏頭說到,生物學並沒有定義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