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殿堂」,你應該知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長期以來台灣的「科普」教育嚴重不足,加上媒體很常以聳動、片面的內容來吸引眼球,造成國人在面對最新醫學研究資訊時,往往產生「過猶不及」的現象。

過:囫圇吞棗、盲目吸收大量健康新知,不懂得理性分辨資訊可信度,胡亂套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很容易出現左支右絀、難以執行的窘境。

不及:面對太多繁雜、甚至互斥的資訊來源,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到生活中,索性選擇忽視,再也不去關注最新研究結果,犧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我會在這個分頁中分享近期發表的最新研究,先說明幾個重點:

1. 資訊來源主要為「ScienceDaily」這個美國網站,它收集大量最新發表的科學研究,每天少則兩三篇、多則十幾篇,橫跨健康、科技、社會、環保等領域。

2. 由於我的本行是身心精神科醫師,因此選擇介紹的主要是心理學、精神醫學、腦科學、教養等領域之文章。

3. 除了說明該篇最新研究之「結論」以外,也會特別提醒過去是否有類似研究,尤其是「結論相反」的研究。理由後續會再說明。

4. 由於都是一、兩個月內發表公布的最新研究,所以都具有前瞻性、未來性,其中必然會有對人類將來產生重大影響的內容,提早接收這些訊息,對你的未來必定大有助益!

5. 最重要的則是,如何將最新研究結果「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我相信,前四點有很多人能做到,也能做得比我更好、更專業。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再加上多年看診的實務經驗,才不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看熱鬧,而不懂其中門道。

不過,閱讀此分項文章時仍要留意以下兩個提醒:

1.侷限性:有關這方面論述可以寫一整個章節,在此只能先簡略說明。

首先,「最新」研究結果有可能只是「動物實驗」結果。雖然這是大部分科學研究必經的過程,其結果也很值得參考,但是否能直接套用到「人類」身上,兩者落差又有多大,就值得商榷了。

其次,初步結論有可能在後續進行更多相似研究後被推翻。因此,不應立即「全盤接受」結論,但也不需要「因噎廢食」索性放棄瞭解。我認為最恰當、健康的態度是「審慎樂觀」看待最新研究結果。

2.適用性:就算不是最新研究結果,而是已經被廣泛接受的結論,要套用到「自己」身上時仍須注意。

正如同不可能有某種藥物對「每個人」都有效,任何研究的結果、結論都只適用於「大多數人」,而非適用於「100%所有人」。

如果你原本就因生理或心理疾病就診中,最瞭解你的人絕對是為你看診、治療的醫師,任何改變都請先與你的醫師討論再進行,切忌擅自驟然嘗試。

如果你本來沒有因病就診,請先評估考慮「C/P值」。一直以來,每當個案詢問某種「令類療法」(健康食品、宗教、替代療法等)是否適合自己時,我的答案總是:「只要不被騙財、騙色,又不會對經濟造成太大負擔,自己想清楚最糟的可能性(對自己與家人的負面影響)以後,都可以嘗試。」

讀完以上「行前說明」,就讓我們開始「未來殿堂」的豐富旅程吧!希望各位都能在輕鬆易讀的文章中,找到適合運用在自己生活中的實用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賴仕涵的思考王國
321會員
1.0K內容數
從小我就是個怪咖,想讀哲學系、文學系,結果當上醫師。27歲工作一年後離職當SOHO,不到3個月就投降回醫院。33歲自行開設診所,2021決定開始人生下半場。醫師生涯19年半以來,聽過無數故事,看遍無數人性。加上廣泛涉獵眾多雜學,創作內容遍及身心靈、感情、婚姻、教養、人生、旅遊、財經、小說等領域。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4/05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更多即將面世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很多人已經感受到AI的威力,並且因為擔心工作不保,所以急著參加各種AI教學課程。 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結果,詳細解釋為什麼在這個時代「AI教學課程」(幾乎)沒用。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31
已經成真的AI生成文字、圖片、音樂、影片,以及接下來更多的AI運用場景,每一項都將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抽象的人心、文化、審美、親密關係,以及實質的就業、經濟、生活、生涯規劃等。 本文我會以大量使用、測試AI的經驗,輔以田野調查的經驗,詳細說明AI時代最應該培養的四項能力。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2024/03/14
三月初在Higher Education(Impact factor:5)刊出的最新研究首次明確發現:我們可以學會快樂(learn to be happy),但只有在持續練習(keep practising)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持久的好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越想要精確回應的結果,就越會被問題的根本給困住。
Thumbnail
越想要精確回應的結果,就越會被問題的根本給困住。
Thumbnail
如何從摘要快速審視研究文獻的合理性? 其實研究文獻的摘要約已經涵蓋60-70%以上的重點 多數時候已經足以讓我們知道文章目的、簡單統計方式、結果分析的合理性與可信度如何 讀完一篇品質良好的摘要通常可以知道下列幾個問題
Thumbnail
如何從摘要快速審視研究文獻的合理性? 其實研究文獻的摘要約已經涵蓋60-70%以上的重點 多數時候已經足以讓我們知道文章目的、簡單統計方式、結果分析的合理性與可信度如何 讀完一篇品質良好的摘要通常可以知道下列幾個問題
Thumbnail
老實說現在寫書的門檻並不高,真的有興趣的話要當作者也不難。但比較困難的地方是科普或衛教書籍是攸關民眾智識與健康,但出版社在翻譯或審稿時只能良善的信任作者寫的是「真實」的。或許是為了保護「言論自由」或是根本「能力不足」...
Thumbnail
老實說現在寫書的門檻並不高,真的有興趣的話要當作者也不難。但比較困難的地方是科普或衛教書籍是攸關民眾智識與健康,但出版社在翻譯或審稿時只能良善的信任作者寫的是「真實」的。或許是為了保護「言論自由」或是根本「能力不足」...
Thumbnail
有鑒於最近頻繁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雜訊,有點高心力負荷以及感到疲憊,在這邊寫下這篇memo。
Thumbnail
有鑒於最近頻繁地處理來自各方面的雜訊,有點高心力負荷以及感到疲憊,在這邊寫下這篇memo。
Thumbnail
因為現在網際網路發達,資訊流通很方便,然而也因此有很多假訊息會混雜其中,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分辨真偽,就很容易被騙,甚至還會助長假資料傳播,造成的後果小的可能只是看看笑笑,大的就可能傷害到身體。也因為如此,辨識假資訊的方法對我們來說變得越發重要。
Thumbnail
因為現在網際網路發達,資訊流通很方便,然而也因此有很多假訊息會混雜其中,如果我們不懂得如何分辨真偽,就很容易被騙,甚至還會助長假資料傳播,造成的後果小的可能只是看看笑笑,大的就可能傷害到身體。也因為如此,辨識假資訊的方法對我們來說變得越發重要。
Thumbnail
為什麼在我的五大分項文章中,要特別針對「輕鬆看研究」這一項做說明?原因是長期以來台灣的「科普」教育嚴重不足,加上媒體很常以聳動、片面的內容來吸引眼球,造成國人在面對最新醫學研究資訊時,往往產生「過猶不及」的現象。
Thumbnail
為什麼在我的五大分項文章中,要特別針對「輕鬆看研究」這一項做說明?原因是長期以來台灣的「科普」教育嚴重不足,加上媒體很常以聳動、片面的內容來吸引眼球,造成國人在面對最新醫學研究資訊時,往往產生「過猶不及」的現象。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大哥的研究方法講座。這個講次會介紹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放輕鬆,不會出現一堆專有名詞,更不會用繁雜的數學式嚇人。 所謂的研究(Research),其實只是針對任何東西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不論是人、事、時、地、物皆可。表1隨意舉例。 表 1 這個簡單的範例也顯示出,研究目的很可能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歡迎來到大哥的研究方法講座。這個講次會介紹研究的意義與重要性。放輕鬆,不會出現一堆專有名詞,更不會用繁雜的數學式嚇人。 所謂的研究(Research),其實只是針對任何東西進行比較深入的探討,不論是人、事、時、地、物皆可。表1隨意舉例。 表 1 這個簡單的範例也顯示出,研究目的很可能是「解決問題」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如何分辨新聞的可信度?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大家每天接收到大量的資訊。有些資訊搞錯了或許傷害不大,而有些卻可能造成恐慌或其他健康危害。 假新聞的防制有三個層次,範圍從小到大為:法規規範、事實查核、媒體素養教育...
Thumbnail
為什麼我們要學習如何分辨新聞的可信度? 在資訊爆炸的現代,大家每天接收到大量的資訊。有些資訊搞錯了或許傷害不大,而有些卻可能造成恐慌或其他健康危害。 假新聞的防制有三個層次,範圍從小到大為:法規規範、事實查核、媒體素養教育...
Thumbnail
自疫情爆發以來,生活中各種好壞消息和真假新聞漫天飛舞。擁有豐富管道獲取資訊的時代,反而越來越讓人感到不知所措了...
Thumbnail
自疫情爆發以來,生活中各種好壞消息和真假新聞漫天飛舞。擁有豐富管道獲取資訊的時代,反而越來越讓人感到不知所措了...
Thumbnail
人們以為你看顯微鏡時,」——他指他剛使用過的顯微鏡——「就會立刻知道答案。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經常處在不敢肯定的情況中。  疫情發生至今兩個多月,幾乎全天全時不間斷報導下,不分老少,民眾對許多醫學名詞早已可以朗朗上口,其中每天至少會聽到數十次的,應該就是「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了!  平常在醫院裡,
Thumbnail
人們以為你看顯微鏡時,」——他指他剛使用過的顯微鏡——「就會立刻知道答案。他們根本不知道我們經常處在不敢肯定的情況中。  疫情發生至今兩個多月,幾乎全天全時不間斷報導下,不分老少,民眾對許多醫學名詞早已可以朗朗上口,其中每天至少會聽到數十次的,應該就是「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了!  平常在醫院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