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推甄交什麼資料,這不是問高中老師就好嗎?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但高中老師們讀過建築系嗎?
下面這篇寫完也過了2年,那時很確定不想在面試時看到什麼。然後,然後就被教育部搞到不能舉辦面試了,是現世報嗎?
也倒還沒真的仔細地想過想看到什麼。剛好有位學長代他未來的後輩問了,就一併再整理出一篇吧。
下面的內容為簡單地訪談過系上幾位參與過面試,這些年也仍負責評選送審資料的老師們所得到的彙整資訊。另也特地訪問了這屆系學會會長,希望能藉此從學生事務與組織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系希望哪一類的學生入學。可以這麼看。
高中生們所送上來的備審基本資料大多有:歷年成績、自傳、作品集與推薦函;其他資料常有蒙特梭利證書、飢餓三十證書之類的。
  • 成績就是系統所要求並經系統製作,除了以數字呈現3年來在學業上的學習成果外是無法加工的。
  • 自傳的書寫大多由國文老師或學校潤飾過,也因教師養成的系統化而讓大多自傳有其一致性;簡單說,抄來抄去,大家都是家境小康父母管教自由(當然還有更結構性的社會學式原因)。
  • 至於作品集,畢竟大多數學生(包括高中老師)都未參與過建築專業中的各項業務,不論是學界中或業界中的,對作品集的理解總因此與學界業界有極大的落差(同時,又因師資系統化而呈現了一致性的作品內容),比如說以為建築就是蓋房子的冰棒屋;即使蓋房子的確是(但也僅是)建築專業「的一部分」(把握機會再酸一次)。
先整理系學會會長的意見:
成績單上的數字可藉著未來的努力補上,然而在高中3年間所參與過的各式活動更清楚地塑造了也呈現了(未來)學弟妹的人格特質。學業上當然需要因材施教,學生事務上,更需要在理解了這樣的特質後藉著解任務學會未來事務所營運所需的經驗值。
所以:自傳。關鍵:在自傳中,參與過的各項課外活動是否養成了團隊合作解任務所需的各項能力。
接著系上老師。共簡單訪問了4位專任老師,分別出身於成大、淡江與諾丁漢。
  • 成績單的話,有人會看數學、有人會看國英,有人則檢查歷年成績是否逐步上揚。「總不能滿江紅吧」,一位老師說。大體而言,除了考量建築仍須有一定的數理基礎外,所以仍會稍檢查一下,但對於歷年與學測成績並不會太過介意。
  • 自傳。所有老師都希望能從中看到申請者在建築專業裡的潛力,比如說,一位老師想知道是否參加了類似建築營的相關活動,有位老師則想看到旅遊的觀察。如果想念建築,那是因為什麼,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這是另一位老師希望讀到的內容。當然,老師們都知道「從小就立志念建築」這句話差不多等於謊話;好吧,願望。另外,有位老師也希望能看到學生面對逆境時有足夠的勇氣與毅力,一路順遂的人生很可能不是這位老師希望教到的。
  • 作品集。準備方向:如果真的要說各位老師想看到什麼,老師們應該都不會反對看到繪畫作品,不論是鉛筆素描還是水彩寫生;如此可以從這些作品中看到學生們對線條、形態與光線的掌握能力,這些都是建築學創作時所需要的感受能力,不管是要能看到,還是要能蓋出來。當然,老師們也都看得出來這些作品是找間畫室加強班應付出來的作品,還是真的能抓到空間本質的努力(至少潛力)。
  • 作品集。攝影作品呢?這應人而異,但與繪畫的標準相同。(有些老師不想看到千篇一律的老哏)現這時代拍出一張經典建築的照片一點不難,但要能「看到」這些建築的靈魂、「框下」這些靈魂的片段(是的,相信讀到此,高中生們已經皺眉頭了;然而,這就是、這才是建築學的討論項目),也必須要有上面繪畫多年訓練的功力,也就是感受「空間」的能力(或潛力)。
  • 作品集。除此之外呢?除了呈現所有創作外(只要是創作基本上都接受,不論是繪畫攝影還是園藝盆栽),試著解釋自己的作品。寫生的話,為什麼這麼取景?現場的條件?又是為了哪些原因改動了現場哪些細節呢?畢竟每位老師在繁重的教學行政責任下,並無法有太多時間仔細檢視所有作品;同時,以清楚有條理的文字說明作品也是專業能力的必需。
以上是所有老師們對備審資料的檢閱(如此也一併成為各校高中生準備送審資料的)原則。
所以:3類備審資料都會看。關鍵:在這些資料中除了希望找出學生未來的發展可能(適不適合這個系的體質)外,具一定基礎的學業能力對大多數老師而言也被視為有其必要性。

全放進來絕對沒問題,如果能畫出這些圖的話:
對比一下,上個世紀的建築大師,柯伯伯(不是台北那位)畫出來的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長這樣:
素描、水彩、攝影,這些作品,老師們想看到的不是「學生畫得像不像」,而是「學生看到了什麼」,給準備作品集的各位高中生以上建議。
但是說真話,現在才開始要「準備」,而不是「整理」,說真話已經來不及了。好好地「準備」自傳吧。

因應教育部108課綱試行,今年的個人申請必須訂立審查評量的尺規,也就是說要明白列出各項備審資料評量時依哪些標準評分。教育部所列出的審查資料項目與這系的權重為:A基本資料表10%、B高中在校成績證明20%、C成果作品30%、N自傳(學生自述),或O讀書計畫書(含申請動機)2項共25%,與Q其他有利審查資料15%。雖說是新制度,但標準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為了官僚文書系統而必須有明言的制度出現。
  • 以佔25%的自傳與讀書計畫而言,可列為傑出的要求為:能深刻表達個人特質與學習歷程中特殊的表現成果,且能具體清楚表達對建築專業的學習動機與生涯規劃。
  • 以佔總分30%的作品集而言,可列為傑出者是:展現或舉證實作探索成就,且成果作品能具體呈現對建築空間、美學或工藝、工程的高度興趣與能力。
除了權重不同外,相信其他學校建築系也是類似的標準。

最後,再次向各位家長宣告:不論你的理由為何,如果各位家長在委託空間專業者時(不論是室內設計或是建築營造)不願意給足10%設計費,請不要逼自己的孩子念建築,不要逼他們進入這個由你們親自造成的病態產業結構裡。
什麼學系都可以有好出路。所有的系都有存在的必要,但只要家長們不尊重,什麼學系都可以很爛。包括建築系。
avatar-img
147會員
689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層層疊疊的往復回想 那道潮濕偶有臭味遍布狗毛的灰白長廊"
分別向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徵件,鼓勵各位同學參與。滿建議找(雖然那時可能有點厭世的)畢業班學長姊2到3人一組,練習組隊解任務的設計韻律。以下為相關資訊。 第一名:12,000元獎學金及獎狀 報名時間:2020年6月10日開始;繳件日期:2020年6月17日至6月30日止。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刊於Q&A vol. VII (2019.4),也是(好像已經成立的)系友會會刊 Q&A Alumni I。 有些回答,或者說藉著回覆問卷所提出的疑問,現在是不是有更切身且因為親身經歷過而能提出更適合的解決提案了呢?很期待能聽到經過了半年的時間,現在的大五們又怎麼回答。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3月6日剛上完設計課,距離下次評圖剛好一週,開始盤點我現在有的所有資產以及為所落後的目標差距趕工...
"層層疊疊的往復回想 那道潮濕偶有臭味遍布狗毛的灰白長廊"
分別向高中職與大專學生徵件,鼓勵各位同學參與。滿建議找(雖然那時可能有點厭世的)畢業班學長姊2到3人一組,練習組隊解任務的設計韻律。以下為相關資訊。 第一名:12,000元獎學金及獎狀 報名時間:2020年6月10日開始;繳件日期:2020年6月17日至6月30日止。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刊於Q&A vol. VII (2019.4),也是(好像已經成立的)系友會會刊 Q&A Alumni I。 有些回答,或者說藉著回覆問卷所提出的疑問,現在是不是有更切身且因為親身經歷過而能提出更適合的解決提案了呢?很期待能聽到經過了半年的時間,現在的大五們又怎麼回答。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3月6日剛上完設計課,距離下次評圖剛好一週,開始盤點我現在有的所有資產以及為所落後的目標差距趕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5月即將結束,學弟妹又將畢業。無論畢業後的不確定性,建築的學習將帶來廣闊的可能性。除了設計技能外,建築學習還包括了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這些能力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都能發揮。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放榜後,緊接著的就是要開始繳交審查資料。每間校系所要的審查資料都不一樣,面試的人數也很多,該怎麼做才能讓教授快速看到我的亮點? 今天,就來教大家學習歷程自述的寫法吧!!!本文介紹了大學申請的第一階段放榜後,如何快速繳交審查資料。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依學校要求不同,先設想好教授們會如何審閱履歷(參考備審資料篇Part1),再進一步設想教授會想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 試想如果今天你是教授,你想要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呢? 到系所的網站上,可以查看每個系所的教育目標或教學宗旨,想想自己要如何呈現出是學校希望培育的合適人選
Thumbnail
5月即將結束,學弟妹又將畢業。無論畢業後的不確定性,建築的學習將帶來廣闊的可能性。除了設計技能外,建築學習還包括了自我管理和合作能力。這些能力在現實生活和職場中都能發揮。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分享了對於建築系學生畢業評圖的一些觀察和看法,並提到了對於在畢業設計上勇於創新的認可,以及對於擬建築題材的吸引力和挑戰。作者也提到了對於擬建築應該做到的事情和討論的程度,並和宮崎駿的神隱少女進行了類比。(懶得打給AI發揮)
個人申請第一階段放榜後,緊接著的就是要開始繳交審查資料。每間校系所要的審查資料都不一樣,面試的人數也很多,該怎麼做才能讓教授快速看到我的亮點? 今天,就來教大家學習歷程自述的寫法吧!!!本文介紹了大學申請的第一階段放榜後,如何快速繳交審查資料。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Thumbnail
  此訪談對象雖是大五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但這些問題不只是給老師的,更是給所有建築人的提問。身為畢業7年的建築人,想藉此文對片中部份問題的答案稍作補充,以此送給今年所有建築系(所)畢業,準備踏入職場或不管畢業多久,已踏入職場,卻對職場越來越懷疑的你(妳)。   Q1. 到目前為止,對建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這本書非常推薦給正在建築界奮鬥或者不知為何而戰的學子與相關從業人員。《建築的理由》精準有條理的論述了台灣目前的建築發展與定位,從全球化、競圖、產學、策略、數位、土地、工作營等,以學界觀察業界和建築教育界,提出種種質疑,並試著回答,以此做為當代建築人得以借鏡與反思的依據。 畢光建老師任職
Thumbnail
依學校要求不同,先設想好教授們會如何審閱履歷(參考備審資料篇Part1),再進一步設想教授會想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 試想如果今天你是教授,你想要找什麼樣的學生進來呢? 到系所的網站上,可以查看每個系所的教育目標或教學宗旨,想想自己要如何呈現出是學校希望培育的合適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