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否定的建築史」為方法喚起被遺忘的建築理論的哲學論證之美(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聽說路易斯・康辦公室掛著這幅Piranesi〈Campo Marzio dell’Antica Roma〉

聽說路易斯・康辦公室掛著這幅Piranesi〈Campo Marzio dell’Antica Roma〉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史很重要(以筆者畢業的淡江建築為例,建築史課程必修6學分),卻不知道重要在哪裡?以至於無法活用建築史理論;作為思考、設計建築的切入點。本文欲透過西方建築史教育,反思東方建築史教育;以筆者的學習經驗為例,大學時修過建築史相關的課程有:建築史通論、西洋建築史、中國建築史(大二)、近代建築史(大三)、台灣建築史(大四),共5門課10學分,成績最好的正好就是西洋建築史(98分)。在建築系重視表現法與建築技術的年代,一方面喚醒建築系藉由建築史思考建築的傳統,二方面重新找回被遺忘的美感,即建築理論的哲學論證之美。


東西方建築史教育的差異一:問題引導教學


  一門課能不能引起學生興趣或對學生是否有意義?從第一堂課便可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建築史課程,第一堂課不是談論何謂建築史?不是談論建築史為何重要?而是談論「為什麼建築師要學習建築史?」這一切身的問題(果然是盛行實用主義的美國)。任何一門課都應該在第一堂課時引起學生的興趣,而興趣的來源便是求知的欲望,即透過問題引導教學。相較之下,東方建築史教育則多是填鴨式、照本宣科的教育,使得學生始終與學科隔著一段距離,無法透過思考「用」於自身、成為自身的養分。


東西方建築史教育的差異二:建築史融合哲學史、藝術史、宗教文化


  西洋建築史,即是西方歷史的建築部分,故某時代的思潮(如:文藝復興)、運動(如:啟蒙運動)、環境(如:黑死病,中世紀黑死病歐洲死了六成人口。傳承技術的匠師、建築師未留下,導致其後上朔至羅馬時期建築的文藝復興)、信仰(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當時建築的論述與風格,即反映當時建築師如何看待自身的問題。如:文藝復興到巴洛克時期,建築師嘗試拓展自己的風格和地位,不希望被視為體力勞動者,而是視為思想家、數學家。故將建築變得更像數學上的藝術,而不單是技術;專注於比例問題,思考如何將複雜的建築涵義,編入建築有機體之中。


  西方建築史教育,除了歷史的發展外,亦會提及歷史事件背後的哲學,雖然僅是點到為止,如:笛卡爾認為應該遺棄古代建築,轉為探討能夠清晰可見、直覺或必然的東西,而非他人思考後或自己臆測的東西。或啟蒙運動的康德提出「Sapere aude」(敢於求知)的啟蒙精神來闡述人類的理性擔當,影響建築自由表達。或索敘爾的語言學,影響建築洛可可風格重視裝飾而缺乏理論的反思。或以科學哲學家孔恩的「典範理論」探討建築史發展的典範移轉,文藝復興從重視比例、對稱、次序的古典建築系統,轉向雜亂無章、表現出緊張狀態和不可調和的風格主義。


  同樣的,建築作為一種藝術,亦受藝術史的影響。如:瑞士藝術史學家Heinrich Wölfflin(1864-1945)繼承黑格爾(G. W. F. Hegel, 1770-1831)的思想,在《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中,認為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風格的轉變,不僅只是新生事物的繁衍,而是一種事物辯證方的出現。文藝復興是線性的,巴洛克則是一種開放的風格;即通過顏色的佈局,顏料的觸感、筆觸表現一幅畫。反映在建築上,便是由文藝復興建築牆面平整的秩序,轉向巴洛克建築牆面的可塑性,藉由雕刻的壁龕,牆本身成為光和影的藝術。


東西方建築史教育的差異三:提供一套讓建築史持續進步的方法


  在「為什麼建築師要學習建築史?」中,從美感切入,為何從美感切入?維特魯威提出建築的三元素;即實用、堅固、美觀,相較於實用、堅固屬於硬性的建築技術,美觀則是影響實用、堅固或建築師設計思考的切入點。德國藝術史學家溫克爾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 1717-1768)認為,審美是可以訓練的,那就是觀察事物,並試者理解所見之物的本質。深度剖析後再設計,溫克爾曼稱這一系列的動作為「效仿」(imitation)。此「效仿」理論不是簡單地記下某物外表並進行複製,而是理解驅使其變成現狀的理論原則是什麼,理解理論原則如何被使用;如何依據新標準、新programs、新材料等。「效仿」失敗的案例如:Michael Graves設計的迪士尼總部大樓(Walt Disney HQ),其並未很好地研究過古代建築遺跡。


  什麼時候「效仿」、如何「效仿」?接著提出哲學家黑格爾的辯證法,將物質材料轉向純粹的空間或純粹的精神,提供學習歷史和文化的知識後,轉化出新的東西。如:叉子與湯匙,兩者看似矛盾,卻能夠結合為可叉東西又可喝東西的「叉匙」。「效仿」成功的案例如:Herzog & de Meuron 設計的Maison Rudin(1996-97),即是透過結合傳統民居與現代別墅的辯證結果。而學習建築史,使建築史持續進步的方法,便是「不追隨主流,要反思傳統,走出自己的路,深入建築原則,才能做出好設計」的方法,即傳統與現代持續辯證的結果。


  綜上,東西方建築史教育主要有三大差異,或者說西方建築史教育優於東方建築史教育之處有三;即一、問題引導教學。二、建築史融合哲學史、藝術史、宗教文化。三、提供一套讓建築史持續進步的方法。建築史不可視為獨立於哲學、藝術等的學科,而是彼此相互影響、辯證的關係。故建築(史)理論是跨領域的知識,必須能夠解釋、涵括建築的普遍現象,而非成為僅在建築領域說得通,卻無法融貫於其他領域的知識。「為什麼建築師要學習建築史?」即透過知往鑒今,藉由認識建築發展的秩序、規律,讓未來的建築相關產業者能理解建築學的理論原則,進而使其有自由選擇、創造的能力。


  乍看之下,西方建築史教育似乎優於東方建築史教育。然而,筆者卻認為,雖然西方建築史教育看似關聯於哲學理論,卻同樣未碰觸到核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正因為哲學具有普遍性、理性、統一性的特性,若未上溯至哲學,建築史永遠只是半套的建築史。東西方建築史教育皆同樣遺忘了建築理論的哲學論證之美,遂同樣無法將建築史理論「用」於自身、成為自身的養分。建築史作為歷史的一環,若未反思更根本的何謂歷史?歷史是否有意義?歷史是主觀還是客觀的?歷史的意義是統一的還是多元的?等歷史哲學的問題,所談論的建築史將流於形式,無法從根處誘發建築持續進步的動能。以下筆者將從哲學家呂格爾的《歷史與真理》為進路,思考建築史,並提出「否定的建築史」作為認識建築理論的哲學論證之美的方法。

2023/3/6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54會員
589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4/05
  「到哈佛學的時間很短,見到一些當時所謂的大師,感覺我學不到什麼東西,可是非常重要的,是我學習到他們的學習態度。無論多大了不起的人物的東西,他的學問都在課堂上被學生批判、被別的老師批判。人人都可以懷疑別人的價值,所以學習到一種思想方法、判斷方法才是最重要的,這是我在美國學到的東西,原來大學的目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5/02/28
  《粗獷派建築師》(The Brutalist)入圍奧斯卡十項提名,內容描述1947年,二戰時曾在布痕瓦爾德集中營(Buchenwald)的猶太人、匈牙利裔、師承包浩斯的建築師拉斯洛(László Tóth),在戰後移民美國的故事。   撇開本片採用了VistaVision的拍攝技術、片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2024/12/17
  「外國人來的時候,我們拿什麼給人家看?故宮?博物館?孔廟?我們老祖宗的東西?」「為什麼我們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讓人家看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修澤蘭   看完展後,意猶未盡的上網搜尋了修澤蘭(1925—2016)的相關資料,意外發現前年(2022)「台灣女建築家學會」曾舉辦「修澤蘭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準備迎接今年底即將來臨的建築師考試?想在真正的考場上獲得無比的自信?邀請參加第五屆真實的建築師考試模擬考,精確的題目設計,百分百實戰演練,專業監考團隊,建研所 室,懂考試!
Thumbnail
準備迎接今年底即將來臨的建築師考試?想在真正的考場上獲得無比的自信?邀請參加第五屆真實的建築師考試模擬考,精確的題目設計,百分百實戰演練,專業監考團隊,建研所 室,懂考試!
Thumbnail
本文是關於113年建築公務人員高考三級考試試題解析的文章,提供周邊環境分析以及設計解析技巧,對準備建築師考試的考生和應屆畢業生有幫助。
Thumbnail
本文是關於113年建築公務人員高考三級考試試題解析的文章,提供周邊環境分析以及設計解析技巧,對準備建築師考試的考生和應屆畢業生有幫助。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又到了畢業評圖的季節,看了網路上近三年「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的大評圖,評圖委員不乏非建築科班出身的業界人士,說好聽是跨領域的交流,卻恰恰反應出建築評圖的「無效性」。效果跟《解答之書》差不多,即各取所需;委員取他認為重要的討論、給意見,學生取他認為有用的意見或他理解的部分回應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結構是建築系的必修課程,更是公務員高考建築工程或建築師高考之必考科目。以筆者大學時的必選修為例,結構相關課程就有八學分,其中必修六學分為「應用力學」、「材料力學」與「結構學」、選修兩學分為「建築結構與造型」。有此可知結構之重要性,然而,以去年(111)的建築師高考為例,「建築結構」一科及
Thumbnail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Thumbnail
  建築系最重要的科目是什麼?此「最重」不是課前準備時間的多寡、不是必修學分多寡或擋修與否,而是建築系最核心、建築系之所以為建築系、建築理論基礎的科目,此科目即-「建築史」。或許多數建築人會不同意或不理解,因為在台灣重「設計」輕「非設計」的扭曲建築教育裡,建築史淪為必修的營養學分,或知道建築
Thumbnail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在建築的相關國家考試中,不管是建築師或公務人員高考,〈國土計畫法〉(下稱〈國土法〉)、〈區域計畫法〉(下稱〈區計法〉)、〈都市計畫法〉(下稱〈都計法〉)等計劃法規都是必考題。然而,考試歸考試,即便通過考試,在背誦計劃法規之餘,我們真的理解該法為何而設?為何重要?以及實務上解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對於大學念建築的人來說,建築的哪個階段最讓人覺得有趣呢?概念發想?基的分析?空間配置?還是畫圖、做模型?我認為是設計的過程,將概念建築化的過程,更精確的說,是在苦思已久的某個時刻突然蹦出靈感的一瞬間。那種出其不意的感覺比想出數學答案還要爽;數學的答案是神說了算,建築設計的答案則是我說了算
Thumbnail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Thumbnail
建築史在建築教育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鄙人在淡江建築時的必修學分表為例,建築史系列課程包含二年級上下學期的〈中國建築史〉、〈西洋建築史〉,三年級上下學期的〈現代建築史〉、〈當代建築設計思潮〉,及4年級的〈台灣建築史〉,畢業門檻為五選三(每科2學分,合計6學分)。比較其他學校的建築史課程,建築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Thumbnail
「如果不能有邏輯地以清楚的文章組織說明一個觀念,包括設計觀念,即代表著不能清楚地構思自己的設計作品;也因為國外的建築碩士同樣如此要求」。5年前如此回答,至今也仍如此相信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