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奇蹟 22 : 樹的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很多現代都市人來說,樹代表自然,到一座大樹密佈的森林公園走走,就等於親近大自然。對西方人而言,樹尤其代表神秘的力量,「knock on wood」的習俗,正反映了從前的「樹靈」信仰。
另一方面,因為「管子」中「十年樹人、百年樹木」的名句,讓東方人從樹的身上,看見了「管理」的「智慧」。
(下面影片介紹的是「管仲」的故事,雖然有學者考證「管子」應該不是「管仲」寫的。)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著 Max Adams,藉「樹的智慧」(木馬文化出版)一書,一起看看這位以樹為師的愛樹人,倒底學到了些什麼?
樹的智慧 (木馬文化出版)
「樹的智慧」一共有十二章,以考古學家的博學,介紹了林木世界的各種奧妙。
以下即以自然史的角度出發,帶領各位一起看看樹的成就。
下圖(圖片來自wikiwand)是頂囊蕨(Cooksonia) 的復原圖,是目前發現最早登陸的植物,也被認為是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古植物學家認為,頂囊蕨和維管束植物的起源代表了重大的演化與生態突破,為植物也為動物創造了更寬廣的生命空間。
頂囊蕨復原圖(來自wikiwand.com)
早期登陸的植物多半還是生長在水邊,而且生命力強悍 (也許, 有點像創業家的性格?),例如木賊(圖片來自認識植物)。
木賊
木賊的根莖可以橫走,也可以直立。如果觀察木賊的莖可以發現它們是由單一導管上下相疊而成,導管間有滲透性的膜,允許液體在上下流動。這在植物演化史上是很特出的創新,如果沒有這項創新,讓單導管植物從二D向三D發展,樹是不可能出現的。
只是,單導管能向上發展的空間畢竟有限,所以想繼續向上發展,就必須另有創新,而木本植物想出了辦法。
由於成束的導管互相結合,硬化後所產生的木質年復一年地增厚,最後形成高度和強度兼具的結構。導管細胞即使死後,成為木質細胞,依舊支撐著形成層的擴張,讓外圍新生組織得以沿著已空洞化的木質部繼續生長。
因為導管細胞的改變,死去的木質細胞能夠繼續為已形成的生命共同體繼續努力,也形成了「草」與 「木」之別
就這樣,「木本植物」彷彿一座城市,有了自己的發電廠和製造廠(葉),連結生產和消費的交通路線(莖幹),並慢慢發展出各種量身訂做的工程學方案,環環相扣、互通有無。
木賊之後,出現了「種子植物」。種子的出現讓植物得以開始進行有性生殖,除了提供子代發育前期必備的營養,也讓子代對生長環境有更多選擇。
最先登場的種子植物屬「裸子植物」。這些古老樹種(如針葉樹、銀杏、蘇鐵),雖然生長緩慢且年歲偏高,但生命力堅強,即使面對各種不利的變局,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繼續生存,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
接下來,「花」出現了,這則創新不僅啟發了植物界的多樣性演化,也讓生物界的互動更為緊密頻繁。下圖的「木蘭」算是「開花植物」中的先祖植物,不少科學家認為,這種魅力無比的花朵是自然界最美麗的愛情見證。
荷花玉蘭(圖片來自wiki)
最後在自然界登場的是「被子植物」,這些相對年輕的物種,因為對「種子」的保護較佳,加上善於利用各種「傳播媒介」大舉遷徙,在現今樹的世界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當然,當中還是有未能通過考驗的樹種和原始樹木最後便淪為化石紀錄,供古植物學家研究參考。
至於,在博學的Max Adams 心目中的「樹的智慧」還有哪些呢?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自己發掘了!
只不過,現代都市中的樹大多是人工栽培的,所以,如果事前規劃不良,單憑樹的力量也是長不好的。
台北市的大安森林公園(根據報導)因為最初施工不良,所以樹一直長不好。面對這種問題,「人的智慧」能否彌補,只有時間能見證了。
2020年4月的大安森林公園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個種子都蘊藏著一座果園,也是一座迷宮,到處隱藏著自然演化史的線索。到底, 種子裡的胚乳又是如何演化出來的? 種子裡又藏著多少衝突與算計,選擇與出路 ? 請聽紅柿子導讀「種子哪裡來」?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又曾往哪兒去? 歐洲文明在近幾百年來又什麼樣的演變?遺傳學家是如何「溯祖」的?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似乎是近代中國學生學習遺傳學的開端。但「特徵」究竟是如何從「親代」遺傳到「子代」的,似乎沒有學者能夠了解。人們對「遺傳」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但卻不明白「育種」失敗的原因。一起了解各種「育種」失敗的案例吧!   
蛋白質無庸質疑是重要的生命分子,但雞蛋白卻不等同蛋白質。究竟,在分子結構上,蛋白質是什麼樣的分子呢?
虎克發現了軟木塞的格狀結構,也導出了虎克定律。但是,虎克雖然看見了cell,卻無法得知細胞內部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一起聽聽「細胞」的行前導覽吧!
自雷文霍克發現細菌以來,人們對細菌的看法有多少改變?本篇為各位導讀「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商周出版)。
每個種子都蘊藏著一座果園,也是一座迷宮,到處隱藏著自然演化史的線索。到底, 種子裡的胚乳又是如何演化出來的? 種子裡又藏著多少衝突與算計,選擇與出路 ? 請聽紅柿子導讀「種子哪裡來」?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又曾往哪兒去? 歐洲文明在近幾百年來又什麼樣的演變?遺傳學家是如何「溯祖」的?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似乎是近代中國學生學習遺傳學的開端。但「特徵」究竟是如何從「親代」遺傳到「子代」的,似乎沒有學者能夠了解。人們對「遺傳」有一些模模糊糊的了解,但卻不明白「育種」失敗的原因。一起了解各種「育種」失敗的案例吧!   
蛋白質無庸質疑是重要的生命分子,但雞蛋白卻不等同蛋白質。究竟,在分子結構上,蛋白質是什麼樣的分子呢?
虎克發現了軟木塞的格狀結構,也導出了虎克定律。但是,虎克雖然看見了cell,卻無法得知細胞內部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一起聽聽「細胞」的行前導覽吧!
自雷文霍克發現細菌以來,人們對細菌的看法有多少改變?本篇為各位導讀「細菌:我們的生命共同體」(商周出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對陸生植物來說,運輸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導管(xylem)可以把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與礦物質送到地面上的莖與葉,提供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與其他合成反應所需要的原料。 但是,導管是如何從植物的頂端分生組織發育而來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喔!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出現於約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而具有木質結構的樹則大約至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演化出來。泥盆紀中晚期存在的古代蕨類有瓦蒂薩屬(Wattieza)、古蕨屬(Archaeopteris)、蘆葉屬(Calamophyton)等等,高度都不亞於現今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木本物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介紹了台北羅斯福路溫州公園旁的加羅林魚木花開滿樹,很特別的樹名。 當初40年前是台電員工師徒二人誤以為拿到的那隻樹枝條是菩提樹而種下的美麗的錯誤。 15年後這棵樹長大了首次開了一樹黃白色花朵。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
Thumbnail
目前主流認為開花植物(被子植物)是出現在侏儸紀到白堊紀早期(有些人認為更早),昆蟲協助植物授粉也被認為是發生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後,但近年來的化石發現這樣的共生現象早在二疊紀的裸子植物就已存在。以往要從化石了解古生代或中生代昆蟲授粉的資訊都是由間接的途徑得知,如植物的毬果、花朵的形態適合蟲媒或者昆蟲的口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科幻電影虛構的外星球上,原始住民們只要將尾巴末端與動物鬃毛、植物維管束組織相連,纏繞在一起的生命線就會得知彼此的意識,共同連至大地母親的意識之中,無須訴諸言語。在名為地球的這座美麗行星上,人類或許是唯一與地球失去連結的生命物種。
Thumbnail
對陸生植物來說,運輸系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導管(xylem)可以把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與礦物質送到地面上的莖與葉,提供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與其他合成反應所需要的原料。 但是,導管是如何從植物的頂端分生組織發育而來的?最近的研究,發現了一個研究,有了一些有趣的發現喔!
Thumbnail
自然界植物的神秘力量 生命之花與台灣百合圖騰 ★宇宙∣植物∣人類.在愛的秩序裏共生共存 植物包含一切知識,陽性與陰性,無所遺漏。 人以靈性的觀點進入植物的世界,我們馬上如同從前有著天眼通洞察力般地可以成為世界各種實像的主人,但這種天眼通的能力後來被遺忘了。 ▲植物使得他們的根深入地底,如果真
Thumbnail
自古以來,人類只能佇立於蒼天古木之下,瞻仰大自然無盡的生命力;妒忌地看著鳥獸棲息於巨木之上,想像著它們眼中居高臨下的景色又是如何? 「尋樹的人」是台灣第一個研究團隊團隊身體力行地尋樹、攀樹。他們穿梭在台灣的森林尋找古籍、原住民耆老所說的巨木,除了拍攝巨木的等比例全身照,也為我們大來樹冠層的故事...
Thumbnail
我真是看樹到了一個著迷的地步。 從樹幹的粗細,以及樹皮的濕潤程度,來推想這棵樹可能經歷了哪些氣候。再往上看看樹幹上有沒有攀附藤蔓植物,這通常發生在較粗壯的樹身上,但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某些樹受到藤蔓植物的青睞,我並沒參透。 之前聽一個廣播節目,介紹一個職業,叫做樹醫生,她說某些樹會分泌酵素來抵禦有害
Thumbnail
最早的維管束植物出現於約4億2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而具有木質結構的樹則大約至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晚期演化出來。泥盆紀中晚期存在的古代蕨類有瓦蒂薩屬(Wattieza)、古蕨屬(Archaeopteris)、蘆葉屬(Calamophyton)等等,高度都不亞於現今的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的木本物
Thumbnail
這應該是植物特色大揭密的最後一集了,真的很高興有人喜歡我這種奇奇怪怪(?)的系列。本文介紹了臺灣原生植物棋盤腳、倒地鈴和金線蓮,包括它們的生長環境、特色和用途。以及他們在漫畫《採集人的野帳》中的戲分。
Thumbnail
今天看到這篇報導介紹了台北羅斯福路溫州公園旁的加羅林魚木花開滿樹,很特別的樹名。 當初40年前是台電員工師徒二人誤以為拿到的那隻樹枝條是菩提樹而種下的美麗的錯誤。 15年後這棵樹長大了首次開了一樹黃白色花朵。
Thumbnail
樹木還有愛,例如山毛櫸樹與橡樹們,就會突然在某年春天爆發式地一起開花結果,曬恩愛的程度不亞於社群平台上的人類。
Thumbnail
目前主流認為開花植物(被子植物)是出現在侏儸紀到白堊紀早期(有些人認為更早),昆蟲協助植物授粉也被認為是發生在開花植物出現之後,但近年來的化石發現這樣的共生現象早在二疊紀的裸子植物就已存在。以往要從化石了解古生代或中生代昆蟲授粉的資訊都是由間接的途徑得知,如植物的毬果、花朵的形態適合蟲媒或者昆蟲的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