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
首相宣布進入隔離狀態滿三周,政府預定進行review, 官員們一直警告不會這麼快放鬆社交隔離政策。記者會上也維持同樣的說法,只說這周按照法規會進行review 但不會有太多改變。有趣的是記者會上提到口罩,說如果有科學證據表示口罩有用,政府會改變對於口罩的宣導。說是科學證據,但我認為只是在等WHO (他們認知中的權威科學單位) 宣布口罩的必要性才要把這個東西放進政策裡。
室友出門買菜帶回投進我們信箱裡的兩張紙卡,一張綠色寫著「我們一切都很好」,另一張紅色則寫「我需要幫忙」並留了空白處可以寫下需求事項。卡片上印著說明希望居民們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狀態的卡片貼在窗口,讓鄰里相互幫助,署名是一位醫療系統的醫師。我們收到立刻就把綠色貼上,看到對面住著小妹妹的房子也貼上綠色卡片,再搭配上妹妹的各種藝術創作(蠟筆畫的彩虹,有人發起畫彩虹支持醫療人員的活動,還有一些小人偶)整個窗戶變得非常熱鬧。
4月15日
去了大間的超市,本來就已經控管人數,今天更徹底,直接把超市改成單向通行。進去以後要跟著地上的箭頭走,只能單向行走,確實這樣比較容易保持距離。缺點是這個單向系統讓我逛得很徹底,購物籃裡的東西就多了起來。超市貨很齊,雞蛋有很多選擇,連好久不見的衛生紙都補了滿架公平正義都回來了不過麵粉架還是空的。超市裡還有很多節日過後總會打折的巧克力蛋,看到節慶相關商品還是毫不受影響的繼續賣,繼續打折,好像有點安心感。
隔著大西洋的鄰國總統盛怒之下說要取消WHO的資金援助,E國新聞好像也是這個時候才發現這個組織有點問題。E國最大媒體在首頁出了一篇文章,篇名為「什麼是WHO,以及他們是在做甚麼的」,看起來似乎是癒社會有很多人不知道WHO是什麼單位——也是不太意外。我猜E國人應該大部分都搞不清楚他們有在哪些國際組織當中參一腳,另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的臺灣人可以隨機列出五個我們不在裡面的國際組織。這就是校園風雲人物跟邊緣人的差別吧.......但是現在的漫畫都比較喜歡用邊緣人當主角,所以邊緣有邊緣的自由,顆顆。
今天的記者會要點是說把國民禁足(lockdown)是有用的,但是我們還不能確定已經過了巔峰,並說明天會做出是否延長lockdown的決定。其實照前面的發言看來,延長是一定的,但是會延到多久,或是用哪些方法來衡量甚麼時候可以解封,才是我們想知道的答案。
4月16日
一早(其實不早...)被窗外的施工聲吵醒,整個白天都聽到外面有談話的聲音,也看到很多穿著工地螢光背心的人走來走去,大概是哪個工地開工,或復工了吧。
廣播裡在講最近流行起來的疫情相關詐騙,會偽裝是政府單位說抓到你出門超過一次,要進入他們的網站繳罰金。或是假裝要為醫療人員募款等等。
正式宣布封鎖會再延長三周,並且記者會上提出了五個要點,要這五個要點全部達到才會考慮解封。包括: 醫療系統有足夠的個人防護設備、確保醫療系統能夠承受、測試設備足夠、確診及死亡人數顯著下降,以及最匪夷所思的要點,要能確保不會再有第二波疫情。我倒想問問要怎麼才能確保不會有第二波疫情啊......。
週四晚上已成慣例的為醫療工作人員拍手的活動還在進行。今天離八點前約五分鐘就聽到外面有談話聲,鄰里們提早出來聊天準備,由此可知這個活動多麼令人期待。
4月17日
大家都在轉貼今天晚上可以在影音網站上免費看音樂劇的訊息,最近這幾周幾乎每天都有一些免費限時的演出或影片可以看,很大一部分還是全本。有些單位會呼籲請大家捐款做為不能演出時候的一點點補貼,也有些單位就說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待在家裡所以播好看的東西給你們看。
L市市長想要呼籲市民們出門一定要戴口罩,可是這個呼籲跟中央不同調,在推特上面被很多人批評。確實在此連醫療人員都沒有足夠口罩戴的時候,與中央不同調推出這個概念有點不負責任,如果想要宣傳戴口罩的話,至少要配給或發送,或告訴大家去哪可以買到,再不然也要告訴大眾要怎麼自製口罩。聽說市長有在跟中央協調當中,不知道會不會有結果。
4月19日
記者會在討論什麼時候會重新開放學校,官員們說在夏天結束以前不太可能重新讓孩子回去上學。但會積極提供設備給需要的家庭。其他的就還是老調重彈。
今天天氣很好,好像下周一樣會是大好的晴天。路上一樣沒什麼人,但是我認真的在考慮要不要去家門口曬太陽,或是找個梯子垂降到樓下的院子裡了。(我住的這間房子分成上下兩戶,同一棟但是院子是歸樓下的。樓下好像搬走了很久沒有動靜,真的超想從我房間窗戶垂降下去院子曬太陽.....)
這周末推特上熱議臺灣中華職棒的比賽,今天B大媒體也在疫情的報導欄目當中報了一條臺灣職棒的新聞。雖然是無觀眾比賽,但是看起來中華職棒各隊還是玩得很開心嘛。比起什麼球賽都沒得看的E國,還是熱鬧一點。
本周結語
如果是追劇的話,這週就是那種一點進度都沒有拖台錢的劇情,可惜沒有快轉鍵。只能忍耐著繼續看(關)下去了......。然後聽說最後一班直飛臺灣的飛機是今天(4/19)晚上,再來就要等到六月才會復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