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如果那時回來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想最多的時候,通常是靜止不動。不動是因為花太長的時間閱讀,不習慣被鼓動搔弄的文字打擾;不動是因為有太多的時間只有一人,待在開了音樂還是謐靜的空間。

在巴黎被迫閉關了一個月,還會再延長多兩個月圓。說實在平常也習慣獨處,平日周休時就是喜歡享受沒人的時光,所以趁這時多享受一些也好,最好是沒有3G、沒有太多叮叮噹噹,像是人們往日登門前按門鈴一樣一一拜訪。但自從封城以來,家人不斷敲門,把我硬是拉著和他們的世界連結,然後串成成堆的幻想,硬是把懇求的聲音塞進腦袋,吊在心頭。

「你要不要回來?我覺得回來比較好,你在那邊一個人萬一出事了怎麼辦?在這裡至少還有家人。」

「回來啦!不要讓他們操心,爸媽都有年紀了。」

「你這次不回來的話,至少等疫情過了,就直接搬回台灣不要回去了。」

「你要不要回來啊?沒關係機票錢我幫你出。」

回家這個議題雖然一直存在(至少對家人來說),但因為這波疫情,根本是在議題下燒了一把火讓它燒到滾燙。燙到我開始受傷。不是永遠不回家,因為這裡是我第二個家,台灣的家已經有點陌生,沒有自己的房間,卻有兩個不熟的人。我很猶豫,但決定留下來,因為父母總是覺得親眼看到小孩就好,卻不想知道小孩的生活在另一頭,工作在另一頭,所有的社會基礎都在這一頭。

另一方面又很心酸,這麼多年了還不明白我們都只是想找個適合自己、屬於自己的地方嗎?每日每夜的訊息和視訊電話怎麼還不夠呢?要如何能填補?要如何能滿足?前幾年恐怖攻擊時,就沒有這麼大的慾望和空洞,如今要我滿載病毒歸國返家,又有何光榮?

理由都講完了,換來一句「如果你再這麼自私的話...」。疫情嚴重,但萬萬不可把這情緒當成病毒操作,我只有在電話那頭沉默,斷氣無言,直到安靜到不安才可能丟下話筒。習慣獨處,不習慣別人為我操心,於是習慣說謊;習慣自由,也知道在家鄉那一頭我也能去尋找,綁著一條家的橡皮繩,久了就四處黏住了。「我只是覺得你回來出路會更好,機會比較多...反正你再這麼自私的話,我們也拿你沒辦法了。」

「我不回家。」說不出口,因為害怕講真話,又厭惡說謊話。原來開始害怕回家,彷彿現在所以讚揚台灣防疫的好都是在召喚我,誘導我,鋪著口罩的地毯向前行。因為沒辦法說有多麼愛自己的國家,多愛家人,卻又同時說這裡是我第二個家,所以我不回家,兼顧兩家的健康安全著想。「今天天氣很好,房裡都能曬到太陽。」多麼憋曲的回答!

視訊裡父親總是懇求我回家:「在這裡總是比較好。設想最壞的情況,你萬一生病,或有點症狀的時候,就馬上回來。」為何總是為難?為何要如此悲觀設定我生病的情節?如果你能明白一人的閉關,又怎麼能說出這樣的假設?原來不是因為時間多胡思亂想,而是為了「視線所及的負擔」所以才毫無顧忌的想像出這麼多如果。父親長期跟我們都有點距離,所以多半溝通都是語重心長或耳提面命,想盡辦法輕鬆談話,出口的卻又聽著彆扭,再來總是擔心為難,在網路裡執著地敲門,不馬上回應就是錯,應當要做對的事。做子女的應該要顧及父母的感受,所以理所當然。但聽話回家就真的是對的事嗎?

「你今天曬得到太陽嗎?」母親雖然希望我返家,但也不堅持了,只希望我常常視訊,做我「應該做的事」。

「曬得到。今天比較熱了。做了...來吃。」於是,沉默,五分鐘。應該做的事也做了,兩邊都沒有顧忌了,所以就放著讓時間流。我的空間跟時間也被拉扯了五分鐘。談些朋友的近況,也沒有像以前一樣熱絡了。於是,聽得見背景電視的聲音,看得見對方的視線已不在鏡頭中。放棄說服了,所以也不分享了嗎?放棄問我想不想家,所以看到就好,剩下的也不在意了嗎?如此選擇,所以得到了對方因無從選擇而及時的懲罰 (因為沒做到對的事)?

從來沒有做過回家的假設,也沒有做過太大回應。我只是應門鈴,答聲,接受沉默,然後只想被放一個人,享受獨處的時候。因為意識中理解,目前的彆扭和曲折,都是在嚴峻情況下的發洩和波折。像病毒這般微小的東西,放大了很多距離,給我和家人間打了許多結。沒有一方是自私的,也沒有一方是無法理解的,我們只是隔了一個奈米的牆,需要全世界的努力打破。

為了自己,不做假設;為了家人,不做無謂的假想。知道家人都平安就好,家人知道我好,知道還有堅持,那也應該滿足。

「你早上是不是聽到很多鳥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rrine sixknives的沙龍
7會員
14內容數
飲食感想,料理創作,廚房故事。 專業廚房有所謂的學問與專精,最最重要的卻是瘋狂。 食物帶來的衝擊,環境同事的衝擊,超長工時連續打擊。 歡迎來到我們的熱愛與瘋狂。
2021/09/07
白天看得太清楚,自己會被淹沒 傍晚聽得太複雜,蓋上房子裡的聲音 夜晚聞得太幽默,一片謐靜芬芳
2021/09/07
白天看得太清楚,自己會被淹沒 傍晚聽得太複雜,蓋上房子裡的聲音 夜晚聞得太幽默,一片謐靜芬芳
2021/08/31
面對近兩年因疫情的工作停擺,雖幸好有政府和飯店的半薪補助,但越窩居在家裡,就失去原本的動力和想法,連帶體力也跟著低活動量消失掉了一些。累積了很久的鬱悶情緒當初並不想分享在文章裡,卻也無處可去了。好像因為封城而一事無成,卻也事事發生,就是水積在瓶子裡,就算看不到也還是會溢出來。
2021/08/31
面對近兩年因疫情的工作停擺,雖幸好有政府和飯店的半薪補助,但越窩居在家裡,就失去原本的動力和想法,連帶體力也跟著低活動量消失掉了一些。累積了很久的鬱悶情緒當初並不想分享在文章裡,卻也無處可去了。好像因為封城而一事無成,卻也事事發生,就是水積在瓶子裡,就算看不到也還是會溢出來。
2020/04/26
封城的這段期間最好不要想未來規劃、財務管理、全方面學習之類的事。你被困在十幾平方公尺的空間中,想這些有點獅子大開口,計畫永遠感不上變化,多事之秋很多都不用期待,但也不要害怕失望。
2020/04/26
封城的這段期間最好不要想未來規劃、財務管理、全方面學習之類的事。你被困在十幾平方公尺的空間中,想這些有點獅子大開口,計畫永遠感不上變化,多事之秋很多都不用期待,但也不要害怕失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想回家害怕回家…… 自從我跟媽媽說: 我每個禮拜回去陪他一天, 陪他一個晚上。 這個轉折,這個拉鋸。 媽媽拒絕了❌ 我懂我懂我真的能懂…… 去年我還不懂, 經過了媽媽去小弟家住一段時間又回來,我終於懂了😉 我無法,怎麼告知?無法怎麼告訴人家, 更無法怎麼說? 這中間似
Thumbnail
想回家害怕回家…… 自從我跟媽媽說: 我每個禮拜回去陪他一天, 陪他一個晚上。 這個轉折,這個拉鋸。 媽媽拒絕了❌ 我懂我懂我真的能懂…… 去年我還不懂, 經過了媽媽去小弟家住一段時間又回來,我終於懂了😉 我無法,怎麼告知?無法怎麼告訴人家, 更無法怎麼說? 這中間似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媽咪想帶你回家,一起過母親節,卻被拒絕。所以是我要一起回去,你堅持不讓我回來的喔!那我只好提抗告了,因為我們根本還沒有離婚,你以前本來就很少跟孩子單獨相處,都是我們全家一起相處,為什麼你現在突然只要單獨帶孩子呢?令人十分懷疑你想要偷偷,帶他去打疫苗試試看是否還有副作用
Thumbnail
媽咪想帶你回家,一起過母親節,卻被拒絕。所以是我要一起回去,你堅持不讓我回來的喔!那我只好提抗告了,因為我們根本還沒有離婚,你以前本來就很少跟孩子單獨相處,都是我們全家一起相處,為什麼你現在突然只要單獨帶孩子呢?令人十分懷疑你想要偷偷,帶他去打疫苗試試看是否還有副作用
Thumbnail
暑假前的最後一個禮拜,齊悅提早請了3天假,想...回家看看。 上次父親在電話中聲音不太好,後又沒有再問爸爸是否和媽媽吵架了?因為她....? 「誰啊?」齊母聞電鈴聲前來開門。 門才一開,是齊悅。 齊母沒給一個好臉色的說:「捨得回來拉....」便邊進客廳說著。 又對著客廳叫道:
Thumbnail
暑假前的最後一個禮拜,齊悅提早請了3天假,想...回家看看。 上次父親在電話中聲音不太好,後又沒有再問爸爸是否和媽媽吵架了?因為她....? 「誰啊?」齊母聞電鈴聲前來開門。 門才一開,是齊悅。 齊母沒給一個好臉色的說:「捨得回來拉....」便邊進客廳說著。 又對著客廳叫道: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回鄉隨想
Thumbnail
回鄉隨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