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動物》閱讀筆記-反思吃肉這件事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書訊

《吃動物》
Eating Animals
Jonathan Safran Foer 著作
盧相如 翻譯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11年

🍚 書摘

本書作者 Foer 在兒子出生之後,開始反思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飲食。剛出生的兒子,最大的慾望就是「吃」。不需要教他該怎麼吃,他依循著本能就會吃,而且每天都要吃個好幾次。當然,餵飽自己跟餵飽兒子是截然不同的事情,自己可以隨便亂吃,但兒子的食物就必須要精心挑選了。這就是他重新省思「食物」的起點。
我們吃的肉到底是什麼動物的肉?為什麼地球上那麼多種動物,我們卻只吃少少的幾種?動物變成肉經歷了什麼過程?肉是如何製造的?動物被如何對待?吃肉對環境、對社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Foer 作為一個父親,他想回答這些問題;作為一名作家,他不想保持沉默。
除了蒐集許多數據、報導、書籍之外,Foer 前往各地的農場和「工業化農場」,實地觀察農場的環境、動物的生活條件,並與場主們聊聊經營理念。他也到訪屠宰場,看動物是如何被殺,經歷了什麼程序,員工和老闆各自有什麼樣的感受。
工業化農場,或稱工廠型農場 factory farm,指的是以「工業化」模式經營的農場。成千上萬的動物被基因管控,集中養殖限制活動空間,並施加各種非自然的飼養方法,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Foer 發現大部分農場的環境都極為惡劣,動物們擠在極為狹小的空間,衛生條件差勁,甚至活的死的都擠在一起(因為被養死了)。養雞場刻意把照明拉長到二十個小時,讓雞以為是白天不斷生長不得休息。屠宰場的狀況更糟,血腥、殘酷、非人道的屠宰方法,任何人看了都於心不忍,但員工們必須刻意壓抑自己的感受,才得以繼續工作。
這些觀察讓 Foer 決定開始素食。在他看過這些動物悽慘的處境之後,他不願意繼續吃肉,吃肉等同是在協助工業化農場擴大規模,讓更多的動物繼續受苦。對他個人來說,肉並不是必要的食物,不吃肉也能過得很好,過得很健康。那麼,如果不吃肉,能夠間接減少動物的痛苦,何樂而不為?
這本書花了相當多的篇幅討論永續性的農場。這類農場不同於工業化農場,使用更自然的方式飼養動物,給與動物更自在的生活空間,更天然的食物來源。Foer 認同這樣的理念,他覺得如果人類真的必須要吃肉不可,那麼至少應該改善農場環境,朝永續農場的方向邁進。除了金錢之外,人類值得追求更高的價值。
我深信人類虧欠動物一份存在感,我們取其性命作為食物,牠們絕對有資格享有生命基本的滿足感,諸如躺臥在陽光下、交配與養育幼畜。動物們值得快樂生活 …… 如果你飼養動物的目的最終要奪其性命,飼主應該擔負更多的責任!📖 p196
這當然不只是飼主的責任。我、你、所有消費者也都有責任。
後來到餐廳吃飯,看見對面的母親在吃豬腳,我就直接聯想到這本書的封面。

🌟 心得

《吃動物》這個書名,我原先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後來才發現它的巧妙。說個故事。
前幾天,我在客廳念書,隨興的把《吃動物》這本書放在桌上。
「吃動物!」一旁泡茶的母親看到封面後叫了出來。
「幹嘛那麼驚訝?你又不是沒吃過動物。」
…(泡茶)
「雞也是動物阿。」我說。
「不能這樣講,動物是動物園裡的那些才是動物阿。」
「動物園裡也有雞阿」
…(泡茶)
「還有豬、還有牛阿」
…(繼續泡茶)
作為葷食者的我們,吃肉是日常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事了,「吃肉」根本不是一件「事情」,因為它非常正常。從母親的反應我才赫然發現,原來在我們的平常認知中,各種肉類從來就不是動物,它是一隻雞腿、一斤排骨、一塊肉、一份食物。
母親的表現像是他第一次知道「原來豬肉就是豬的肉」。他當然不是第一天知道,他一定早就知道了。但在我們社會的食物體制之下,各種肉品不再以動物的姿態出現。整個結構讓人們看不見動物變成肉的過程,不會想去看,也不會想到要去看,從根本上就無視了肉類來自於動物。肉與動物徹底的被區隔開來。
「吃動物」這個詞還反映了另一個現象。社會上經常討論到保護動物、愛護動物的議題,石虎、鯊魚、貓熊、梅花鹿、黑面琵鷺 ……,佔據最主要焦點的則是貓和狗。相對來說,作為食物來源的雞、鴨、豬、牛,這些經濟動物的處境,遠遠比不上野生動物和同伴動物。
前幾天去了一間看起來很愛貓的早午餐店,門口還有一隻超大的烏龜。牆上掛著這塊挺挺動物的布條,提倡照顧伴侶動物和野生動物。布條上畫的也都是目前認知裡比較討喜的動物,像是貓、狗、兔、龜、鹿、熊、鷹、海豚、水獺、穿山甲。比較有趣的是最上面還有蝙蝠。
不過,有點弔詭的地方是,這間店的招牌餐點是豬排蛋吐司。為什麼豬、牛、羊、雞、鴨、鵝、魚,這些同樣很常見的動物,沒有出現在挺挺動物的布條上?為什麼我們對動物的認知會有這樣的差距?為什麼有些動物被當成活的動物,另一些動物卻被當成食物?這些問題都相當複雜。
總而言之,對現在的我來說,吃肉與否需要思考,它涉及倫理道德與個人感受,是一件關乎要或不要吃動物的事情。
🌴 本文受 2020 春季 [ 108-2 ] 文學、動物與社會 課堂啟發。
📅 閱讀於 2020 年 4 月 13 日 ~ 4 月 18 日。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88內容數
喜歡地圖?熱愛圖表嗎? 圖地,是「圖表、地圖、資訊圖像」的創作園地。 這裡會使用圖像呈現數據資料, 透過數據看見現象趨勢與議題故事。 在 Instagram 和 Facebook 會比較頻繁更新圖表。若有適合的內容會節選修改後發表於此。歡迎大家前往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圖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有多少村里?總共有7760個村里。最常見名稱村里名稱,不是中正里、中正村,也不是中山里、中山村。數量最多最常見的到底是哪一個?最常用的字又是哪一個呢?臺灣村里名研究。地名研究。威權地名。轉型正義。第六星球Sixth Planet
臺灣有多少村里?總共有7760個村里。最常見名稱村里名稱,不是中正里、中正村,也不是中山里、中山村。數量最多最常見的到底是哪一個?最常用的字又是哪一個呢?臺灣村里名研究。地名研究。威權地名。轉型正義。第六星球Sixth Plane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唸唸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
當父母的要小孩張口吃下東西,有時要費點功夫。離島海風大,冬天尤其冷,母親時常煩惱如何給我們兄弟幾個補身。幾十年前動物保育的觀念淡薄,剛巧父親部隊裡那一群南腔北調的袍澤口味各異,有人不知哪裡去弄來了新鮮狗肉,分了些給我們家。她聽說狗肉性溫滋補,抗寒最有功效,於是用橘子皮與諸多香辛料入味烹煮了一鍋。坦白
Thumbnail
未免爭議以下觀點是個人經驗和心境;如覺得自己的觀點會容易與人引起衝突的話,就當作寫小說來看待,敬請斟酌再往下觀看喔! 本文開始 記得2012年有次看了屠宰紀錄片,覺得動物太可憐了,常在想人為什麼要剝奪生命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這種模式的生命毫無意義可言,如果因為不吃肉而會不健康的死掉,那我寧可
Thumbnail
一天去台灣山豬城家聚 這是個自耕菜烹調的複合式餐廳 吃飽喝足可到外觀賞美麗風景 和欣賞多樣動物與其互動 印象深刻是看見牛兒 我膚淺感觸: 吃多終究尿多 我深度感觸: 想呈現浩瀚蓬勃勢必博學多才 其他觀眾反應更是精彩 ●牛的表情直白 ●牛一個屁屁三個頭大 ●牛的鳥是什麼
每個習慣吃葷的人,都難以想像自己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 但是當大部份的人都錯了的時候,事情一樣永遠不會變成對的。 —— 一位小小孩從牧場玩回來之後,對我說:「以前我還以為『巧克力牛奶』是乳牛吃了巧克力,接著擠出來的奶就是巧克力牛奶……」說完,他又問我:「為什麼每隻乳牛身上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員工旅遊時,看到一頭即將被烤的豬.我夢到那隻豬,張開嘴巴對我說:救我!救我!不久,我就聽到豬發出非常大聲的慘叫聲,那豬叫的聲音迴盪在建築物與山谷之中,還有回音,讓我毛骨悚然的驚醒過來!還好是夢......不過,有點驚嚇到!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
Thumbnail
殺生和食肉,這兩個都是惡業,有的只造一種,如食肉者未必殺生,殺生者不喜食肉;有的兼而有之,如殺生的屠夫喜歡食肉。有些調皮的人,總是想把責任推給他人,做屠夫的把這殺生罪推給食肉的人,每當宰豬之時,他就唸唸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可是......
當父母的要小孩張口吃下東西,有時要費點功夫。離島海風大,冬天尤其冷,母親時常煩惱如何給我們兄弟幾個補身。幾十年前動物保育的觀念淡薄,剛巧父親部隊裡那一群南腔北調的袍澤口味各異,有人不知哪裡去弄來了新鮮狗肉,分了些給我們家。她聽說狗肉性溫滋補,抗寒最有功效,於是用橘子皮與諸多香辛料入味烹煮了一鍋。坦白
Thumbnail
未免爭議以下觀點是個人經驗和心境;如覺得自己的觀點會容易與人引起衝突的話,就當作寫小說來看待,敬請斟酌再往下觀看喔! 本文開始 記得2012年有次看了屠宰紀錄片,覺得動物太可憐了,常在想人為什麼要剝奪生命的方式來維持自己的生命? 這種模式的生命毫無意義可言,如果因為不吃肉而會不健康的死掉,那我寧可
Thumbnail
一天去台灣山豬城家聚 這是個自耕菜烹調的複合式餐廳 吃飽喝足可到外觀賞美麗風景 和欣賞多樣動物與其互動 印象深刻是看見牛兒 我膚淺感觸: 吃多終究尿多 我深度感觸: 想呈現浩瀚蓬勃勢必博學多才 其他觀眾反應更是精彩 ●牛的表情直白 ●牛一個屁屁三個頭大 ●牛的鳥是什麼
每個習慣吃葷的人,都難以想像自己的飲食方式是錯誤的。 但是當大部份的人都錯了的時候,事情一樣永遠不會變成對的。 —— 一位小小孩從牧場玩回來之後,對我說:「以前我還以為『巧克力牛奶』是乳牛吃了巧克力,接著擠出來的奶就是巧克力牛奶……」說完,他又問我:「為什麼每隻乳牛身上
人與動物的關係 自古以來的生活中一直都有動物伴隨著我們,不論是食用的羊、豬、雞、鴨等,或是狩獵、牧羊的狗、耕田的牛,人們將這些資源視為「資產和財產」,不論是殺害動物還是虐待、不善待都沒有人介入,沒有專屬的法條約定和規定這些動物的保障,而動物保護法的出現,正是因為越來越多人重視動物權利,也把家中的寵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員工旅遊時,看到一頭即將被烤的豬.我夢到那隻豬,張開嘴巴對我說:救我!救我!不久,我就聽到豬發出非常大聲的慘叫聲,那豬叫的聲音迴盪在建築物與山谷之中,還有回音,讓我毛骨悚然的驚醒過來!還好是夢......不過,有點驚嚇到!
Thumbnail
當農友們/消費者們願意將田裡一部份的空間,讓給「牠們」一同共用餐桌,願意放棄部分的作物收成給田間生物時,猛禽棲架就在這個過程中,從土地上悄悄鑽出一個孔隙,鬆動了原本「最大產量化」的農業中心思想,從中長出了名為「生態農業」的新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