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翻譯 文章】小朋友說,對人和農場動物不能有差別待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這篇是去年衛報與農場動物有關的文章,由我為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擔任志工翻譯的文章。


「調查顯示,青少年時期會形成道德階級觀念,賦予各種動物不同價值。」

根據一項開創性的研究發現,人在兒童時期會認為對農場動物與人類都不能有差別待遇,但這種信念到了青少年時期卻會消失。

艾克斯特(Exeter)與牛津的大學研究員於研究過程中,訪問9-11歲的英國兒童、18-21歲的年輕成人以及更年長的成年男女,瞭解他們對於各種動物的態度。 一般而言,兒童都會說對待農場動物與人類不應有差別待遇,並且比兩組成年人更容易認為吃動物是不道德的。研究結果透露出,人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物種歧視(speciesism),建立出賦予各種動物不同價值的道德階級架構的。

艾克斯特大學專門研究社會與道德發展的講師,同時也是研究主要作者麥奎爾(Luke McGuire)表示,人與動物的關係充斥各種道德雙標,他說:「對人而言,有些動物是家裡親如家人的同伴動物,有些是為了讓人獲取利潤的工廠農場動物。他們會依據不同種動物做出不同判斷,如:狗是朋友,豬是食物」。

論文主張,人類思維有個重要的面向,稱為「道德特技」(moral acrobatics),能同時存在相互矛盾的道德價值觀,並產生道德雙標的判斷。但人們對於動物方面的道德特技由來所知不多,而且研究人員認為這新興的研究首次提供一些證據,能用來檢視兒童與成人對待動物方面的態度差異。

研究人員讓受試者接受許多測驗,包含讓他們看農場動物與同伴動物的圖片,再請他們分成「食物」、「寵物」與「東西」,同時詢問就他們所知這些動物的待遇為何,以及動物應如何受到對待。 兒童並不認為所有動物皆平等,事實上,他們認為狗的待遇應優於豬,但也認為人豬不應有差別待遇。

受試的兩組成人則說,豬的待遇不能優於狗,人豬應有不同待遇。

麥奎爾表示,研究顯示兒童認為農場動物與人類應享有相同待遇,但成人認為同伴動物與人類的待遇應優於農場動物。他說道,兒童比年輕成人與成人更不贊同吃動物。

「青少年時期似乎會發生一些變化,小時候對於動物的熱愛之情,開始變得複雜,越來越歧視某些物種,」麥奎爾表示,「我們應指出,即使是研究中受試的成人,也認為吃肉比食用鮮奶等動物製品更不道德。因此即使長大成人,仍會保有某部份對於人傷害動物(包含農場動物)的反感。

麥奎爾表示,雖然人的觀念會在長大過程自然發生改變,但「兒童道德商數」(moral intelligence of children)卻可能相當寶貴。

他說道:「如果我們希望更多人為了環保而選擇蔬食,就應該在某方面中斷現有的系統。例如,兒童的學校飲食若能儘量以蔬食為主,可能會更符合他們的道德價值觀,如此一來,可能有些人長大成人後,不一定會出現形成本研究呈現的一般成人價值觀。」

這篇論文發表於《社會心理學及人格科學》期刊(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論文名稱為「物種主義的發展:各年齡層的動物道德觀差異」(The development of speciesism: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moral view of animals)。

同步刊登於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原文出處:衛報

~~~~~~~廣告時間~~~~~~~

翻譯資歷近10年的我,最近開設了臉書的粉絲專頁,裡面收錄了所有與翻譯相關的討論與譯文,歡迎舊雨新知按讚追蹤:

翻譯人森的滋味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懿翎 light and breeze
111會員
414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3/07/27「物種歧視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反思社會化對思想的毒害」 這個研究顯示英國兒童對待動物是沒有差別待遇的,到了青少年階段就會開始物種歧視(speciesism),而開始“雙標”看待動物,比如狗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Something seems to happen in a
Thumbnail
2023/07/27「物種歧視是從青少年時期開始的?——反思社會化對思想的毒害」 這個研究顯示英國兒童對待動物是沒有差別待遇的,到了青少年階段就會開始物種歧視(speciesism),而開始“雙標”看待動物,比如狗狗是寵物、豬是食物。 "Something seems to happen in a
Thumbnail
誰都曾期盼過一個人人平等、沒有階級與尊卑之分的烏托邦世界,但只要我們人類還是動物的一天,它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Thumbnail
誰都曾期盼過一個人人平等、沒有階級與尊卑之分的烏托邦世界,但只要我們人類還是動物的一天,它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Thumbnail
先聲明,這並不是一篇體例恢弘,或是極富洞見或有知識性的文章。 只是,只是一點小感悟,或全然是一種個人紀錄。 是信仰,是健康,是思考,是道德,是一種生活。 為什麼可愛的動物就不能吃?為什麼快要滅絕的動物要保護? 每當做出聲援之聲時,最常出現的就是「偽善」,「你吃其他肉不是很開心?」 三淨肉:
Thumbnail
先聲明,這並不是一篇體例恢弘,或是極富洞見或有知識性的文章。 只是,只是一點小感悟,或全然是一種個人紀錄。 是信仰,是健康,是思考,是道德,是一種生活。 為什麼可愛的動物就不能吃?為什麼快要滅絕的動物要保護? 每當做出聲援之聲時,最常出現的就是「偽善」,「你吃其他肉不是很開心?」 三淨肉:
Thumbnail
2021秋季的生命教育課程,目的在培養孩子對一份生命的重 視與反思,以及對爭議事件的探討。希望他們能在這堂 課後,於今後明白每個生命的珍貴,以及對死亡能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2021秋季的生命教育課程,目的在培養孩子對一份生命的重 視與反思,以及對爭議事件的探討。希望他們能在這堂 課後,於今後明白每個生命的珍貴,以及對死亡能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一百多隻走私貓安樂死,許多人難過,我們通常也不會否認這些貓的處境值得同情。然而除了難過和同情這類情感,我們還有哪些基礎可以用來思考人類該如何對待動物? 以下我說明一些容易漏掉的點,這些點加起來,會是一個「有明確立場的動物權主張」。
Thumbnail
一百多隻走私貓安樂死,許多人難過,我們通常也不會否認這些貓的處境值得同情。然而除了難過和同情這類情感,我們還有哪些基礎可以用來思考人類該如何對待動物? 以下我說明一些容易漏掉的點,這些點加起來,會是一個「有明確立場的動物權主張」。
Thumbnail
★《人類三部曲》作者哈拉瑞力薦!★ ★《共病時代》作者跨物種議題最新著作!★ 青少年的叛逆、不想長大,竟然在年輕動物身上也看得到!? 沒經歷過青少年時期真的就沒辦法成年嗎?為什麼令人頭疼的青少年階段對生物來說如此重要? 人類能從中學到什麼?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時人》雜誌 最佳
Thumbnail
★《人類三部曲》作者哈拉瑞力薦!★ ★《共病時代》作者跨物種議題最新著作!★ 青少年的叛逆、不想長大,竟然在年輕動物身上也看得到!? 沒經歷過青少年時期真的就沒辦法成年嗎?為什麼令人頭疼的青少年階段對生物來說如此重要? 人類能從中學到什麼?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時人》雜誌 最佳
Thumbnail
人類如何區分「內、外」,分別自己人和「外人」?人類小孩在完全陌生的狀況下,會以膚色、性別、使用的語言等明顯的特徵來建立「內團體」(ingroup),這大家容易理解。 但學者發現,在一歲小兒身上,就可以觀察到「只不過是分類」(mere categorization)效應。很抽象地貼個顏色貼紙,跟兩三歲
Thumbnail
人類如何區分「內、外」,分別自己人和「外人」?人類小孩在完全陌生的狀況下,會以膚色、性別、使用的語言等明顯的特徵來建立「內團體」(ingroup),這大家容易理解。 但學者發現,在一歲小兒身上,就可以觀察到「只不過是分類」(mere categorization)效應。很抽象地貼個顏色貼紙,跟兩三歲
Thumbnail
🍚 書摘 本書作者Foer在兒子出生之後,開始反思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飲食。剛出生的兒子,最大的慾望就是「吃」。不需要教他該怎麼吃,他依循著本能就會吃,而且每天都要吃個好幾次。當然,餵飽自己跟餵飽兒子是截然不同的事情,自己可以隨便亂吃,但兒子的食物就必須要精心挑選了。這就是他重新省思「食物」的起點
Thumbnail
🍚 書摘 本書作者Foer在兒子出生之後,開始反思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飲食。剛出生的兒子,最大的慾望就是「吃」。不需要教他該怎麼吃,他依循著本能就會吃,而且每天都要吃個好幾次。當然,餵飽自己跟餵飽兒子是截然不同的事情,自己可以隨便亂吃,但兒子的食物就必須要精心挑選了。這就是他重新省思「食物」的起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