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憑着理性,受了教育,添了知識,然後反省經驗,再三斟酌,把所知所想跟所見所行結合起來,道德上漸漸成熟。期間有些特別的經歷會影響個人的道德觀,而且影響有時候會擴大,由個人啟發他人,甚至促進社會的道德觀。
布朗(John Brown, 1800-59)是個白人,卻支持解放黑奴,而且主張用武力。1859年起義,雖然事敗人亡,訴諸武力也有爭議,卻啟發了許多人,促成兩年後的南北內戰,終於解放黑奴。
布朗身為白人,為什麼要幫助黑人,連性命都賠上呢?一、他的父親主張廢奴。二、他是基督徒,對《聖經》詮釋卻跟南方不同。此外還有一個關鍵:他十二歲時交了一個年紀相若的孤兒黑奴朋友。黑人的苦況不再是抽象的知識,而是有血有肉了:朋友吃不飽,穿不暖,大冷天睡破房子,一再被人毒打,包括用鐵鏟。布朗親眼目睹人類的苦難,於是反對奴隸制,誓不罷休。
4.2 動人的作品
好的作品,不論小說、傳記、戲劇、電影、電視節目、演講,以至傳單,往往可以啟發個人,進而促進社會的道德發展。
James Carville (1944-)小時候生活在種族隔離的美國南方,是個白人,本來不太關心黑人的事。16歲時讀《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bird),欲罷不能,讀後跟自己說:「他們是對的,我們是錯的。」
薩孟武小時候讀了明代忠臣楊繼盛獄中所寫的自傳,「看他小時候被後母虐待,稍長又被長嫂虐待,一經做官,復彈劾嚴嵩,被捕下獄,受盡苦打,兩腿腐爛,露出筋骨,……不覺感動之至,流下眼淚。我要做楊椒山,我要殺死嚴嵩,留芳名於千古,這是我幼時的立志。」
傳統的戲曲小說,像《三言二拍》之類,多少有些教化功用;韋小寶聽說書,一輩子講義氣;歌仔戲到今天仍然強調教忠教孝。所以梁啟超〈論小說與群治之關係〉說:「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看了
黑澤明的《生之慾》,叫人反省關懷他人跟人生意義的關係;看了
亞祖貝彤的記錄片,悲天憫人;看了
Singer (2019),起而行動。
這些例子的作用跟個人經歷差不多,作者的筆、導演的鏡頭,擴大了個人見聞的範圍而已。不論寫實還是虛構,觀眾、讀者因而發現原來忽略的社會不公,激發起同情心,斟酌過道理;最後把自己的道德觀釐清了,強化了,甚至更新了。
5 結論
首先,道德既因社會、文化而修改、微調,源於道德感的道德原則就有變異,不能永恒不變、放諸四海、人人適用。道德既由演化而來,就是全人類的共性,不完全由社會、文化等決定。換言之,道德既不完全絕對,也不完全相對(Shermer (2004))。
這毋寧是好事。因為演化的共性保證了合作的基礎,社會的變異保證了進步的餘地。 《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17.2)孔子在科學尚未昌明的年代,有這樣深刻的洞見,實在識見驚人。《孟子‧告子上》:「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11.6)(楊伯峻語譯:「這仁義禮智,不是由外人給與我的,是我本來就具有的,不過不曾探索它罷了。」)孟子講的當然不是演化,但是道理是相通的。如果道德只是上帝給的一套現成的東西,為什麼中古的道德觀遠不如現代的道德觀呢?為什麼從前蓄奴、虐待人、歧視女性妥當,現在就不妥當呢?事實證明,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道德上已大有進步了(詳參Pinker (2011))。
其次,道德由演化而來的科學事實,並不減損道德的價值。正如Singer(1993: ch. 5, 7)所說,演化上的解釋並沒有叫我們幫助兄弟姊妹的愛心少一分真誠,也沒有叫我們幫助朋友的友誼變成功利。科學家把愛和道德溯源到演化,不是無情、不是功利,而是把愛和道德放在億萬里四方上下、廿萬載古往今來的大脈胳裡,才了解得更寬廣、更深刻。
參考文獻:
Bloom, Paul. 2013. Just Babies: The Origin of Good and Evil. NY: Crown.
Churchland, Patricia S. 2011. Braintrust: What Neuroscience Tells Us about Moralit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De Waal, Frans. 2013. The Bonobo and the Atheist: In Search of Humanism Among the Primates. New York: Norton.
De Waal, Frans. 2019. Mama’s Last Hug: animal emotions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ourselves. New York: W. W. Norton.
Pinker, Steven. 2011.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 New York: Viking.
Ridley, Matt. 1996. The Origins of Virtue: Human Instincts and 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London: Penguin.
Shermer, Michael. 2004. The Science of Good and Evil. New York: Henry Holt.
Singer, Peter. 2019. The Life You Can Save: Acting Now To End World Poverty. NY: Random House.
Zuckerman, Phil. 2019. What It Means to Be Moral: Why Religion Is Not Necessary for Living an Ethical Life. Berkeley: Counterpoint Press.
薩孟武. 1967. 學生時代. 台北:三民,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