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寶寶的行為,聊聊母嬰關係的建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前言

  你曾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你有觀察到寶寶好像會認人嗎? 即使寶寶在他人的懷抱中,但他們還是會尋找爸媽的臉孔和聲音;在寶寶眼裡,主要照顧者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 你有想過爸媽與寶寶的關係是怎麼建立的嗎 ~

  今天就簡單地聊聊,客體關係理論,提供各位爸媽一種認識親子關係建立的模型,如果你好奇這個模型,就繼續閱讀下去吧


淺談客體關係

  寶寶一出生就開始與周遭環境有所連結,最先可能會接觸產房的爸媽、護理師、醫師等大人,但最終會回到家裡與爸媽共處,家庭即為寶寶第一個認識的團體,這時依附關係已悄然而生。

  客體關係理論的基礎來自心理動力取向,心理動力的概念又可回溯自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派,該學派著名的核心之一就是大家熟悉的," 自我、本我、超我 "概念,我知道這些是非常艱澀的詞彙,所以就用簡單又白話的方式說明吧 ~

  在寶寶學會語言前看似不會表達,但那些哭、笑、鬧等行為已是一種個體在表達需求的方式。

  " 哭 "可能是因為飢餓感、屁屁悶濕等不適感。當有這些行為時,爸媽會伸出援手排除這些負面感受而讓寶寶感到舒適及安全。看似簡單的換尿布、餵奶等行為在客體關係裡有很重要的分量,因為爸媽的關愛讓寶寶知道現在是安全的。

  人類的天性是無法在痛苦中安身立命,我們無法屈服在痛苦的環境中,人們是全然的" 趨樂避苦 "的生物,唯有舒適會讓我們感到自在。

本我

  上述這些我們追求的舒適與安全感是"就有的慾望",這就是" 本我(id) "的概念。

超我

  但有時候我們忙於其他事項,無法即時滿足寶寶的需求,經過多次下來寶寶也會意識到: 原來不舒服在哭的時候,把拔馬麻安撫我的時間有快有慢。但寶寶不知道這問題可以怎麼解決,因為他們就像家裡的小霸主,他要一切的舒適和滿足。可是沒有能力生存呀 ! ! 只能依靠爸媽。在這樣的條件下,寶寶也不敢太" 放肆 ",深怕過於任性地予取予求會破壞與爸媽的關係。在渴望生存與追求滿足的本能下,又須壓抑自己的需求維持與爸媽的關係,這個與倫理道德有關的自制力就是" 超我(Superego) "的概念。

自我

  在超我與本我的拮抗下,所表現的狀態就是自我(ego),這是每個人最容易也常被觀察到的狀態。


大自然給寶寶最好的禮物 - 哺乳

  到這裡,已經簡單地把自我、本我與超我的概念分享給大家,接下來就延伸到寶寶最重要的需求 - 哺乳。

  你可能有觀察到,寶寶出生後除了哭鬧,另一個也很常可以看到的行為就是吸吮,吸吮貌似是我們生下來老天就給我們的" 設定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適用此設定,不會吸吮,個體就無法生存,但除了要會吸吮,寶寶也需要乳房,在找到乳頭並吸吮的當下,母親對寶寶的關係就建立了無法切斷的連結。

  視力不佳的寶寶無法看清楚媽媽的臉,但絕對可以感受到媽媽的" 愛 "。寶寶將開始知道這個溫柔的聲音、舒服的撫摸、親吻、溫暖的奶水與喝完後可以安心地在搖晃的手臂中睡著,對小霸主來說這是無比幸福的事,看似簡單的哺乳卻提供了寶寶帝王級的享受。雖然嬰兒不知道媽媽長怎樣,母親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相對於" 主體 "外的" 客體 ",但他們已從這些獨特的感知中確認了妳是他的唯一。

  在吃飽喝足休息後,寶寶開始探索這個世界,而他們會發現這個熟悉的聲音或這個影像模糊的人會在旁邊陪伴他,跟他一起發出笑聲,這是生心全然的滿足。

  約1~2個月開始,寶寶會有" 貪婪 "的行為,因為想要永久保留哺乳的興奮或滿足感。不過媽媽不一定隨時都在,隨著生產哺乳後的疲憊,再加上有時親戚鄰居來串門子,或是爸爸協助用奶瓶餵奶,寶寶是可以從他人的動作、聲音中發現貓逆的," 那熟悉的奶水口感變了、懷抱中的溫暖、溫柔的聲音、手臂搖晃的角度和細緻的皮膚觸感怎麼不見了? 為什麼" 媽媽 服侍我的僕人 "離我而去? 我討厭她,因為她不要我了... "。

  沒錯 ~ 這些小劇場會在寶寶內心裡上演。生悶氣、大哭大鬧等行為都在表示想要尋回那熟悉的客體,要經過一小段漫長的時間,寶寶才能慢慢理解,把愛恨分明也是很重要的學習: 會開始知道,有時有另一個熟悉的聲音(可能是爸爸、親戚),用很像乳頭但沒有溫度嚼起來有彈性的東西給我不同風味的奶水。雖然不再是百分百全然的帝王享受,但我還是有滿足到,而原本提供熟悉乳房的客體也沒有真的拋棄我,只是有時不在而已,我也活得很好。

  對寶寶來說,讓" 超我 "壓抑內在需求不能全然被滿足的感受是必經過程,目的是不破壞和母親的連結。並在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我是我媽媽是媽媽爸爸是爸爸,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發展任務。當孩子長大,學習一個人睡覺,蓋著自己的被被、抱著自己的娃娃能獲得安全感和滿足也是因為舒服的被被和毛絨娃娃彷彿爸媽的化身,它們是" 過度性客體 ",有了它們就像爸媽在身邊一樣,為孩子抵擋任何威脅,從而有個好眠。

想必大家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被被或娃娃吧 ~

想必大家都有一條屬於自己的被被或娃娃吧 ~


客體關係是三角形的關係發展

  文章以客體關係的概念出發,但大家別誤會,多數情奘提到母親並非表示父親的角色不重要 ! ! 而是育兒的過程從乳房就開始,並且會先穩固與母親的關係、再將其經驗帶到父親上。對寶寶來說父母都至關重要

  再從家這個小團體出發去認識其他小夥伴,並在接下來發展的過程中,藉由過去與爸媽的相處經驗套用到其他同儕。一旦得到正向回饋就會保留那些合適的社交經驗,反之亦然。

  客體關係從嬰兒開始一直進入到小學、高中甚至出社會,始終在影響我們與他人的相處方式,更或者影響著如何處理悲傷或至親的死亡。了解愛恨分明並選擇合適的客體做為同伴也是很多成人正在學習的。回到另一個層面,這也是為什麼從小經歷創傷、虐待、家暴等特殊經驗的孩童在長大後相對更加壓抑、更難拿捏社交方式、社會規則與人際界線。另外,嬰兒時期與父母的關係建立也是後續發展自信信任的重要基石。

  浪子回頭因為" 愛 ",母嬰關係中能好好學習愛恨分明的過程也是基於" 愛 ",某個層面上是一樣的。


結尾

  各位父母,一整天忙完工作事項還要再處理小孩的需求,繁忙的同時還要照顧他們蠻不容易的,有時候連自己的情緒都難以梳理,還要花心力在寶寶上,但對孩子的世界來說,把拔馬麻就是他的全部,他的the one ~

  那些哭鬧和微笑都在傳達父母的重要性。但我也不想讓正在閱讀的你備感壓力,覺得照顧者是不是都不能犯錯,深怕孩子長歪,是不是一個錯誤就會讓孩子之後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當然沒有那麼嚴重,孩子會犯錯,爸媽當然也會,甚至人生就是不斷在犯錯的過程成長,但爸媽就是提供他們在犯錯過程中的避風港。並且沒有所謂的育兒專家,真正的育兒專家就是各位爸媽 ! ! 只有你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個關愛、情緒、互動方式等,孩子都能感受到呦。

  還有,每位寶寶的氣質也不盡相同,在各個發展階段所表達需求的方式、強度也有差異,這也是與寶寶一起成長的回憶之一。後續的成長過程還有許多任務和故事等待我們共同探索,不管他們遇到什麼困難,牽著他的手陪在身邊,你們永遠是他的支柱,爸媽都超棒的 ! !

  客體關係提供我們一個概念和方向去解讀孩子們的心理現象、需求和發展狀況,在心理動力的概念下,運作正常的自我會維持心理健康的平衡。客體關係是複雜的理論,這篇文只是提供一種視角去解讀母嬰關係的建立與重要性。但並非唯一的模式,如果有興趣可再自行閱讀書籍或課程。

  我沒有接受任何商業推廣,不過這裡推薦一部Netflix上關於嬰兒成長的紀錄片 - 「零到一歲」,很適合夫妻倆一起觀看討論。如果你對其他心理相關主題有興趣也歡迎瀏覽我的文章,我是醫聊人,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歡迎大家有空來聊聊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38會員
65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2025/04/06
在親密關係與人際關係中,情緒佔有很大部分,怎麼成為情緒穩定的伴侶呢? 這裡提供三步走可以試著練習看看喔~~
2025/04/06
在親密關係與人際關係中,情緒佔有很大部分,怎麼成為情緒穩定的伴侶呢? 這裡提供三步走可以試著練習看看喔~~
2024/11/21
史金納的操作制約與職場文化有關嗎? 可能我們都是那隻被操控被實驗的老鼠呢
Thumbnail
2024/11/21
史金納的操作制約與職場文化有關嗎? 可能我們都是那隻被操控被實驗的老鼠呢
Thumbnail
2024/05/18
臨床心理師節怎麼來的? 你有好奇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嗎? 如果是考生,可以怎麼協助自己選擇合適的職系呢?
Thumbnail
2024/05/18
臨床心理師節怎麼來的? 你有好奇諮商心理師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嗎? 如果是考生,可以怎麼協助自己選擇合適的職系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孩子出生那刻起,就從哭泣聲開始面對這個世界,在語言表達能力尚未成熟時,也是透過哭泣來告訴照顧者,他的需求是什麼?對於新手爸媽而言,要如何正確辨別出嬰幼兒真正的需求呢?我想,這是為人父母都會經歷的過程。 身為兩個孩子的我,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決定留職停薪以全職身分養育陪伴他們,深深體會到,不
Thumbnail
孩子出生那刻起,就從哭泣聲開始面對這個世界,在語言表達能力尚未成熟時,也是透過哭泣來告訴照顧者,他的需求是什麼?對於新手爸媽而言,要如何正確辨別出嬰幼兒真正的需求呢?我想,這是為人父母都會經歷的過程。 身為兩個孩子的我,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過程,決定留職停薪以全職身分養育陪伴他們,深深體會到,不
Thumbnail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Thumbnail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的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在1958年以來所做的恆河猴實驗,確立了母親的愛對幼兒發展極為重要。我們再把時間回到同一年的英國,也發表了現今為大家所熟知的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的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在1958年以來所做的恆河猴實驗,確立了母親的愛對幼兒發展極為重要。我們再把時間回到同一年的英國,也發表了現今為大家所熟知的依附理論。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
Thumbnail
DAY15.我的存在是美好的 沒有人愛的小寶寶,會活不下來。等我們年紀大了一點後,才學會如何過著沒有愛的生活,但小寶寶受不了這種日子。小寶寶也喜歡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甚至包括自己的排泄物。他們有不可思議的勇氣。 ——《每一天愛自己:世界最知名身心靈出版社創辦人露易絲‧賀366篇療癒經典收錄》
Thumbnail
DAY15.我的存在是美好的 沒有人愛的小寶寶,會活不下來。等我們年紀大了一點後,才學會如何過著沒有愛的生活,但小寶寶受不了這種日子。小寶寶也喜歡自己身體的每個部位,甚至包括自己的排泄物。他們有不可思議的勇氣。 ——《每一天愛自己:世界最知名身心靈出版社創辦人露易絲‧賀366篇療癒經典收錄》
Thumbnail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Thumbnail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Thumbnail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Thumbnail
「愛」,是爸爸媽媽塞到孩子嘴巴的 人類是很會「詮釋」的動物,我們看到小寵物願意吃我們準備的飯,看到牠吃飯時開心的臉,而且彷彿享受我們的撫摸時,便會說小寵物很愛自己。——許多母親認為孩子愛自己,也是同樣的道理,但她們不過是看到孩子在她懷中睡覺,會緊握放到手掌的手指,在吃奶後定睛看著自己,就說這是愛。
Thumbnail
我們常堅持只用「愛」這個字,卻試圖網住整個太平洋的魚,然後假裝自己知道自己在說哪條魚、對方又必然明白我指的是甚麼魚。事實上,「愛(情)」的出現,有兩個必須要滿足的前提。
Thumbnail
我們常堅持只用「愛」這個字,卻試圖網住整個太平洋的魚,然後假裝自己知道自己在說哪條魚、對方又必然明白我指的是甚麼魚。事實上,「愛(情)」的出現,有兩個必須要滿足的前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