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莎修女謬誤 2020D2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信神的人做善事,不信神的人也做善事;一樣行善,大家關注的焦點卻不同。這個關鍵的差別耐人尋味,朱克曼稱之為「德雷莎修女謬誤」(Mother Teresa Fallacy)。
入正題之前,先介紹三個人,大家猜得到是誰嗎?
(1) 他是非裔美國人,生活在黑人備受歧視、嚴格種族隔離的年代,一生奮鬥,反對種族歧視,支持核裁軍,是和平的勇者、民權運動的設計師,有人譽為「二十世紀的風雲人物」。
(2) 他是印度人,生活在殖民地時代,揭露英國的奸險,鼓勵同胞為自己的民族而戰──不是用武力,而是用和平的手段。印度獨立,成為第一任總理。
(3) 她是個猶太女孩,好學深思,被納粹監禁期間所寫的日記,為自己、為同胞寫下了憂傷、恐懼,也寫下了希望。
他們是誰?大家多半猜是(1) 馬丁路德‧金、(2) 甘地、(3) 安妮‧法蘭克。不對。真正的答案是:(1) 杜波依斯(W. E. B. Du Bois, 1868-1963)、(2) 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 1889-1964)、(3) Szenes ( Hannah Szenes, 1921-44. 她的姓,英文拼成Senesh,我不會念,也找不到可靠的譯法,中譯從略。)
三個志士仁人,古道熱腸,一生為公義人道而奮鬥,為世人造就更美好的世界;不是因為他們有宗教、信神,而是相反:正因為他們知道沒有神,人只能互助,才義不容辭,挺身而出。
大部分人猜錯,因為不信的人做了善事,不是善行被人忽略,就是不信被人忽略。大家想當然耳地認為,道德善行總是出於宗教信仰似的。隨便問一個人:談起無私奉獻的利他行為,會想起誰呢?許多人會說德雷莎修女。[注1] 媒體報道善事時,往往主動發掘信仰上的根源;觀眾看了,恍然大悟:「哦,信耶穌的,難怪那麼好!」換言之,大家會強調道德與宗教的關係。相反,不信的人行善,沒有記者問他:「為什麼不信?你不信跟你的犧牲奉獻有什麼關係?」
《維基百科》介紹Hannah Szenes,是個耐人尋味的例子。裡頭引了她的詩:
My God, My God, I pray that these things never end,
The sand and the sea,
The rustle of the waters,
Lightning of the Heavens,
The prayer of Man.
Szenes是基督徒嗎?她常常提到神,卻特別表明,那只是個單純的象徵而已。她根本不信神。她跟愛因斯坦差不多。愛因斯坦也強調信仰,卻一再聲明不信宗教,認為相信基督教那種人格神是很幼稚的。《維基》沒有說Szenes是信徒,但是引這樣的詩而不澄清,無疑強化了信耶穌所以是好人、信教才有道德之類的錯誤觀念。
總之,經過長期選擇性的強調,好像道德是宗教的專利,不信的人注定無行。我們必須破除這種驗證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否則既對不起那些不信的義士,也對世界不好。
雖然宗教和科學以不同理由,都講人類一體,世俗的人傾向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信徒則傾向部族主義、我他之分,對國家、種族常有偏見,分裂各種人際關係。當然,不是所有信徒都這樣,信徒也有開明派。關鍵在於:這些開明派,往往就是信眾裡相對世俗的人,也就是宗教相對淡的人。
6 為什麼要關心科學與宗教的衝突?──《信仰不是事實》大要 2019D16〉裡有一段評慈濟的話,其實談的是宗教與道德的關係,姑且用來作結:
證嚴法師是實至名歸的偉人,但她代表的其實是極致的仁,無限昇華的大愛。這樣的宗教,與其說高之又高,不如說損之又損。換言之,宗教越濃,愛越狹小;宗教越淡,愛越博大。
那些慈濟人固然也會談因緣,講果報,但是你只要研究一下慈濟的緣起,特別證嚴早年的事迹,聽聽那些出錢出力的慈濟人(什麼宗教都有)的感想,就明白弟子甘願赴湯蹈火,並不是出於佛教的教義,而是受證嚴的人格感召。她點燃了人原有的同感,再藉基金會的機制把大家的利他愛心化為具體的行動。
總之,宗教之所以開明,「大愛」之能跨越宗教界線,不是出於獨特的宗教教義,而是出於普遍的人道精神。愛人如己、人苦我悲、普渡眾生的真正基礎不是《聖經》、佛經,而是人類原有的演化而來的同感、利他的機制。大愛是人類精神的昇華,只不過大愛落在某些信徒身上,善行就轉手歸功給上帝、真主、佛祖吧了。
然而,宗教既建基於人類對我群的同感、利他精神,又吸收了對非我族類的排他敵意;尤其一神宗教難以妥協,於是宗教越濃,排他越變本加厲。既然善行本於人性,又何必找夾帶劇毒的宗教來代理呢?

注腳

1. 德雷莎修女的「善行」並不如大家所想像的,參看〈6 為什麼要關心科學與宗教的衝突?──《信仰不是事實》大要 2019D16〉。

圖片

Hannah Szenes, Budapest, July 17, 1939. ("דף הבית". palmach.org.il.)

參考文獻

Marcus Aurelius. The Meditations. 沉思錄 / 梁實秋譯. 南京:譯林,2009.
Zuckerman, Phil. 2019. What It Means to Be Moral: Why Religion Is Not Necessary for Living an Ethical Life. Berkeley: Counterpoint Press.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2會員
55內容數
讀書記精選國外探討宗教的優秀著作,尤其雅俗共賞而還沒有中譯的,加以評介。作者大都學有專精,包括哲學家、生物學家、社會學家、精神科醫生等等,各從自己的專業來看宗教信仰。讀者不論信不信,都能得到啟發。讀書記先分篇撮述大要,然後是讀後記,包括局外人的評論、補充、相關著作、電影、網站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局外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道德有由演化而來的先天的根,再經後天的習得,因應不同的文化長成同中有異的不同大樹。所以道德不完全絕對,也不完全相對。宗教社會學家朱克曼分四方面來討論道德的來源:一、演化。二、母嬰關係。三、社會化。四、個人經驗。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科學一向只研究自然現象,但是自然的領域卻隨科學發展而擴大。因為自然和超自然是兩個此消彼長的領域:超自然代表了人所未知的現象,等到人明白其中道理,就不再是超自然了。天象、天災,疾病等等,都是從超自然變成自然的。連道德也可以用科學來研究。總之,「我們的無知是上帝,我們的知識是科學。」
事實勝於雄辯,道德不是宗教的專利,培養道德不需要神,不需要宗教。開明教育的關鍵,在於孩子可以質疑,可以不同意,而不在於說些模棱兩可的蠢話。教會學校往往以教育的名義掩護灌輸式傳教。相關書籍、網站的介紹。
根據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幾乎所有人的道德發展都經過六個階段。受世俗教養的孩子長大後,道德觀往往比受宗教教養的成熟。不信的父母希望子女獨立思考,同時卻知道自己對子女的影響無法避免,往往左右為難。
道德有由演化而來的先天的根,再經後天的習得,因應不同的文化長成同中有異的不同大樹。所以道德不完全絕對,也不完全相對。宗教社會學家朱克曼分四方面來討論道德的來源:一、演化。二、母嬰關係。三、社會化。四、個人經驗。
所謂真正的耶穌、真正的教義都是自助餐式的。你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耶穌身上,選擇喜愛的經文,認為「重要」,選擇性地從經文詮釋出自己喜愛的價值觀。不是你注《聖經》,而是《聖經》注你。
理性一鬆懈,迷信就捲土重來;即使科學早已十分昌明,宗教的害處仍然既廣且深。不同宗教有戰爭,不同宗派有戰爭。恐怖攻擊的關鍵是宗教,不是政治。許多孩子因大人的宗教而無法接受疫苗,得病;生病得不到治療,慘死。許多可以救人醫學研究被信徒阻撓。無數女性、同性戀者,因為宗教而飽受歧視不公,十分悲慘。
科學一向只研究自然現象,但是自然的領域卻隨科學發展而擴大。因為自然和超自然是兩個此消彼長的領域:超自然代表了人所未知的現象,等到人明白其中道理,就不再是超自然了。天象、天災,疾病等等,都是從超自然變成自然的。連道德也可以用科學來研究。總之,「我們的無知是上帝,我們的知識是科學。」
事實勝於雄辯,道德不是宗教的專利,培養道德不需要神,不需要宗教。開明教育的關鍵,在於孩子可以質疑,可以不同意,而不在於說些模棱兩可的蠢話。教會學校往往以教育的名義掩護灌輸式傳教。相關書籍、網站的介紹。
根據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幾乎所有人的道德發展都經過六個階段。受世俗教養的孩子長大後,道德觀往往比受宗教教養的成熟。不信的父母希望子女獨立思考,同時卻知道自己對子女的影響無法避免,往往左右為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星期五協議》簽訂後,要連接1995年(第二季結束的時間點)到1998年(簽訂條約那年),是否代表還會再多兩到三季?
9月8日,No. 251,反對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想必各位都朗朗上口,就是生理及安全等基本需求得先滿足,才會去追求更高層的自我實現 原則上我也同意,#衣食足而知榮辱,三餐不繼的人總沒法整天作夢 但是,經濟困頓的人不代表沒資格做夢,甚至他們更需要夢想、妄想、幻想,去支撐每一天生活的苟且
Thumbnail
北愛少女第二季結尾在出其不意帶給觀眾希望的橋段落幕。艾琳、克萊兒、米雪兒、歐拉和詹姆斯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
Thumbnail
在定義上,浪女是在感情世界中,可能性沒有邊疆的角色。「ㄊㄚ」排除一對一,不侷限任何性別都可以被稱作「浪女」(這也是在書中中文的「他」選擇以注音替代),即便是無性戀、雙性戀、異性戀、同性戀,凡是想在性愛中獲得更多花火,都可以被包絡在浪女的感情生態內。
Thumbnail
5月14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公益講座上,主講人丁璿女士講到「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這些言論被聽者拍下並上傳至微博,引發輿論爭議。 據悉,丁璿女士是中國婦女聯合基金會的傳統文化公益講師,以宣揚女德著稱。網上搜一搜,就發現很多她在全國各地宣揚傳統
查德國民議會已於四月三十日針對新憲法修正案進行投票,雖然反對聯盟進行抵制,但仍無法阻擋佔絕對多數的執政黨《愛國拯救運動》強硬通過。根據新憲法修正案,現任總統德比可繼續執政至2033年。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星期五協議》簽訂後,要連接1995年(第二季結束的時間點)到1998年(簽訂條約那年),是否代表還會再多兩到三季?
9月8日,No. 251,反對馬斯洛的需求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想必各位都朗朗上口,就是生理及安全等基本需求得先滿足,才會去追求更高層的自我實現 原則上我也同意,#衣食足而知榮辱,三餐不繼的人總沒法整天作夢 但是,經濟困頓的人不代表沒資格做夢,甚至他們更需要夢想、妄想、幻想,去支撐每一天生活的苟且
Thumbnail
北愛少女第二季結尾在出其不意帶給觀眾希望的橋段落幕。艾琳、克萊兒、米雪兒、歐拉和詹姆斯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
Thumbnail
在定義上,浪女是在感情世界中,可能性沒有邊疆的角色。「ㄊㄚ」排除一對一,不侷限任何性別都可以被稱作「浪女」(這也是在書中中文的「他」選擇以注音替代),即便是無性戀、雙性戀、異性戀、同性戀,凡是想在性愛中獲得更多花火,都可以被包絡在浪女的感情生態內。
Thumbnail
5月14日,江西九江學院舉辦的「做新時代的窈窕淑女」公益講座上,主講人丁璿女士講到「女人衣著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等言論。這些言論被聽者拍下並上傳至微博,引發輿論爭議。 據悉,丁璿女士是中國婦女聯合基金會的傳統文化公益講師,以宣揚女德著稱。網上搜一搜,就發現很多她在全國各地宣揚傳統
查德國民議會已於四月三十日針對新憲法修正案進行投票,雖然反對聯盟進行抵制,但仍無法阻擋佔絕對多數的執政黨《愛國拯救運動》強硬通過。根據新憲法修正案,現任總統德比可繼續執政至203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