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200501-情理法

    20200501 情-理-法 一轉眼2020年已經過了三分之一, 腦中的記憶還停留在年初一月狀態, 今年一月初出差到新加坡一趟, 沒想到一月底武漢封城後,全世界都變了。
    當時在新加坡時跟當地同事討論到一個話題, 業務技巧中,建立信任的開頭 新加坡人也流行見面三分情,但不容易見面。 這個邏輯我思考很久才想通, 從下面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
    場景:同事A準備回覆客戶B來信詢問ZZ專案進度。
    同事A: Tan(陳) Sir,您好我是XXX負責ZZ專案的窗口, 想跟您確認專案一些細節,您現在方便嗎? 客戶B: 方便,YYYYEEEESSSS(確認專案細節) 同事A: 那Tan 先生謝謝,剛剛細節都確認好了。 我回去準備一下子資料寄給您, 您有空幫忙確認一下。 客戶B: 好,您先寄過來看一下。有問題會再聯絡你。
    到這邊同事A對客戶B呈現出專業"建議"形成"信任"
    但我好奇問同事A,為何你沒有直接跟他約碰面呢? 客戶現場不是就在幾公里外,直接碰面談生意
    同事A回我 :在新加坡因受到西方教育影響較多, 習慣法-理-情。 跟我們一般華人以為的習慣 : 情-理-法。不同。 因此在真正見面談生意握手前, 是要先把法跟理談好再往下走。 我回同事A說: 那不是很沒人情味,事情不容易進行。
    同事A反而回我說 : 不會不容易進行阿, 因為雙方都在考量機會成本所造成的風險。 每個人花下去的時間這麼寶貴,不能隨便浪費啊!
    這句話一語點醒我對於經營客戶的看法。
    2019年的人均GDP新加坡為63,987美元, 台灣為25,909美元 分享一個職場生涯中最在乎 機會成本與風險其中一間客戶 外商公司-台積電產值佔台灣整體GDP比重達6%
    風險有時候也是業務必須深思熟慮的一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