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校園恐怖事件:被霸凌的教師》

是直到這本書我才知道誰是蕭曉玲,而有時候這樣聳動的標題反而會把一些值得傳達的事情散播出去,這多少也是諷刺的地方,有些真實反而需要在符應市場需求的前提下才得以傳播,那麼真實似乎反而變得「廉價」。
而本書卻不只是聳動的標題,內容全是一個被整個體制所壓迫的教師,她只是直言不適之處,但從郝龍斌時期的台北市政府到柯文哲時期的台北市政府以及她原先所任教的中山國中,還有律師、行政法院、監察院與台北市議會以及媒體甚至學生等等,都有人忽視她而計算政治利益後把她當作一個達成目的必須犧牲的代價。而一切的開始從她在2007年11月12日提告郝龍斌的一綱一本政策違反國民教育法第8條侵害教師專業自主權開始,同年12月13日即被中山國中提報不適任教師。
而一綱一本政策是郝龍斌時期的吳青基教育局長所推動,郝龍斌的說詞是以使學生毋須購買過多參考書,不用浪費太多心力念各種不同版本,進而說服了家長。家長為何被說服也必須說道台灣的病態升學文化,寧願孩子接受單一式的教育而犧牲多元自由,只為了能專心專注升學,但這跟科舉念四書五經有何兩樣?然而真正重要的是如此作為乃是為了對抗斯時中央執政的民進黨陳水扁,甚至北北基還自辦學測,分明就如同特別行政區一般。而蕭曉玲不過為了所有教師發出不平之鳴,但她自此被整肅直到2018年底她疲勞的再也無法繼續。附帶一提的是,在這過程中她被學生製作假的教師日誌、被製作假的上課中講電話照片,她問學生何故如此卻被學校的主任給持攝影機紀錄,說她把學生罵哭因此「行為不檢有損師道」,因為上課遲到所以行為不檢,但時鐘卻是學生把時間快轉拍照產生的。她也戳穿了許多考科老師未自行出題而購買測驗卷導致班級學生欠費14萬測驗卷費用的事件,但因此她成為眾矢之的,但她還是被說連續數週放「王昭君」錄影帶給學生看,但實際上是她考量學生對古典音樂沒有興趣拿公視的「古典魔力客」影帶給學生觀賞,她做了對的事,但是狼狽為奸所有考科老師自此必須為了做對的事付出時間成本,仇恨成為衍生出的首要情緒。
而2007年11月12日為何重要正是因為即便後來所有的後製證據指出她有何不適任教師的情節,但這卻是在記者會上斯時教育局副局長林騰蛟所連續三次指名她不適任的時間起點。她的解聘應該是史上最速的,且是只有罪名沒有證據的解聘,且是上下聯合製作出資料事後填補的證據,這些都有監察院提出的報告。其中最荒謬的是在中山國中教評會的招開中並沒有通知當事人蕭曉玲到場,證據為後製之外,通知單日期是12月15日,但是開會日期卻寫12月13日,更且上頭寫了「奉督學指示臨時召開」,但在當時台北市議員洪健益的質詢下當時校長曾美惠卻說這個是可以不用寫的,是學校自己召開的。有時候可以發現在詰問的過程中真相確實是一點一點的被揭露出來,慌言也一步一步地掀開。而後兩次的輔導會分別是當事人希望人本人員陪同與教授陪同被拒絕後流會,當然這成為事後指稱她拒絕輔導的證據,甚至無力抵抗而尋同人本召開記者會卻也能被稱是毀壞校譽,又是一個行為不檢的例證。
在不服的過程中,雖然她從頭敗訴到尾,但是她揭露了許多人的真相,不論黨派,不論何人執政的市府,不論組織的名稱,她寫下了許多人的真面目,就像教師會的加入原先應該是保障所有教師的權益,但實際卻是利益相同才可能有保障,如果不在同一條船上,吃到剩骨頭再吐出也不為過。要解聘一個教師並不容易,性侵、霸凌、辱罵這些長年人本批判的現象,這些教師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包庇著,處分輕微,要達到解聘可是終生的工作權剝奪(那時候),但蕭曉玲卻只是狀告郝龍斌卻得到相同下場,也就是那時七個人被解聘六個是因為性侵除了她。她說這是政治案件,這沒有疑問,因為從下到上不管任何機關,即便在法院她說服了法院,但結論上還是用「判斷餘地」解決了這個爭議,即便她證明了她並不是那些虛偽證據所指述的。
或是家長會常委會中寫著應到九人實到七人,但簽名單上卻有九人,而那兩人的簽名也確實地被刑事局筆跡鑑定小組鑑定出不是本人的筆跡,甚至在12月7日的會議紀錄上寫了12月11日的內容,但台北地檢署與高檢署都駁回了,理由是簽名即便非本人,也不影響會議進行。然而這裡提告的是偽造文書,與會議使否進行有何關聯?
而政權移轉會有改變嗎?沒有,到今日也發現白色其實是個綠白紅的檳榔,所以我們現在後見之明當然可以這樣說,但當時所有人都相信著,包括蕭曉玲也是。2014年柯文哲答應要平反,但才剛上任教育局長的選拔卻是湯志民,他就是主導黑箱課綱的人物,與當時的教育部長吳思華一塊強制實施這個黑箱課綱才遇到反彈。除此之外,校長遴選也出現爭議,在明倫高中家長會及教師投票最高票落選,最低票確當選,這個人是得票九票的曾美惠,也就是當初中山國中的校長。而那時候學物主任朱毋我也升到民權國中的校長,這有點好笑的事,一校之長是否真的「明倫」?是否真的「民權」?這有待思量。欺凌人的升官,被欺凌的卻要被整肅、解聘,這個時代似乎尚未轉型。
到目前為止提到的這些不過是部份而已,因為整本書就像是個傳記,記述著蕭曉玲事件從頭到尾的所有細節,她說這不只是個個案,而是歷史,所有被政治整肅的人都會碰到的事情,而她是把這些事情寫下來。到後來有了釋字第702號,所以工作權不再會被終生剝奪,但對她而言這毋寧就是服膺於體制,又或者是許多人來勸說,連哄帶騙地要她聲明放棄薪資,讓官方可以名正言順地用「廢止(嗣後無效)」取代「撤銷(自始無效)」原先的解聘處分。但這不是一個追尋正義價值的人會妥協的,所以她不妥協,我認同她的立場,因為有些價值無從妥協,因為價值本身就是那麼絕對與無從割捨任何一部份。荒誕的是,所有人認為這幾年來要進入轉型正義,而時間是其中一個敵人,但有些人隨著年月消逝,偏偏還存活在今世的人卻無人聞問甚至大家撻伐。這本書我拿起幾乎就一口氣看完,因為很近人的語氣,甚至還有「超~」之類的用詞,但字字句句都在訴苦,說著被整個體制給屏棄,說著多少人戴著面具,裡頭有許多人名,有些人是人權掛帥,有些人則提倡進步價值,但面對著一個真實受迫的人民,不僅可能沒有伸出援手,甚至還踹她一腳讓她跌落山谷。這是一個恐怖事件,無疑的,因為威權不只在過去,還在當代許多人的心中,甚至因為還沒轉型,將會一直在我們的社會之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