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活雜談|BABY DON'T CRY

最近莫名其妙迷上選秀節目,追著《青春有你2》的時候,剛好隔壁也是在選女團《創造營2020》開播,也剛好看到了某些片段,激發了我寫這篇文章的動機。
像這種選秀節目,最不缺的東西應該就是「淚水」了,表現好也哭、表現不好也哭、受到鼓勵的時候要哭、被責罵的時候要哭、晉級了也哭、不晉級一樣也哭……總之無所不哭,淚水比無所不在的廣告跟SLOGAN還要深入人心。
但作為一個觀眾,我非常不喜歡看到別人掉淚的環節,我覺得既煽情又尷尬,而且還會對這樣無感的自己感到有點兒「自責」,好像我沒跟著哭就是冷血無情又冰冷的人,總之會給我一種「我自認沒做錯什麼,但又好像做錯了什麼」的感覺。
落淚、特別是女生落淚,當看到這些畫面時,我更是不自覺的手腳蜷曲了起來。
不曉得各位的成長經歷怎麼樣,但我特別特別羨慕那種非常會安慰別人的人,從小到大,我只要看到有人在我眼前掉淚時,就會全身僵住,就像是被梅杜莎的石化光線射中了一樣,平時的伶牙俐齒一句話都派不上用場,感覺在哭泣的人面前,哪怕說了一個字,都該背負千夫所指的罪名。
既然我自己自知,別人在哭我就也不會特意湊過去自找沒趣,安慰人不是我的天性(有些女生真的很厲害,人一哭了就立刻給予安慰,那熟練的動作真叫人望其項背),但還是會有些尷尬的事兒會發生,對方就是因為你講的話而哭了,這該怎麼辦呢?
雖然很不想這麼說,但淚水無敵,你掉淚了,那一定是對方錯了。
有些人討厭女生哭,就是因為哭讓人很無力,這個無力感不只來自掉淚的當事人,旁觀者也承擔了相當程度的壓力,這是個太有戲劇性的動作了,甚至能直接打斷了所有的敘事節奏,直接把一個普通的對話,變成一場衝突的高潮。
我坦白有次我就是弄哭別人的那個人,當她開始掉眼淚的時候,聲音開始哽咽的時候,我的身體不自覺開始僵硬起來,同時我感覺的到大家眼光開始往這裏聚集過來,讓人喉嚨發乾。
但我的理智告訴我,不行,不能呆呆看著她掉眼淚,不然這樣下去我基本上不敢想像會有多少責難壓在我身上,甚至不用責難的語氣,光是提到這件事,我就能被人的口水淹死了;但感性上來說,我很難壓制自己的怒氣,我在跟你說事情,結果你現在哭給我看到底是幾個意思呢?
雖然最後還是以我方服軟的方式,成功平復了她的情緒作結,但回想起這件事,那種宛若被綁架的感覺依然歷久彌新。
BABY DON'T CRY,因為你令我為難。

剛好《青春有你2》跟《創造營2020》最近幾期也都是塞滿了大量淚灑現場的場面,剛好看見了眾生百相,每個人掉淚的理由也不一,面對淚眼汪汪的場面的反應也不大一樣。
這裏我要先說,我雖然不喜歡別人掉眼淚,但是我不是叫人不要哭的意思,更沒有性別歧視,女孩哭跟男孩哭我都一視同仁,我討厭「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話,在我看來處理淚水議題,男性的處理法更是尷尬萬分,所以才會強硬杜絕人哭的可能性,給人套上「你是男生,所以你哭很丟臉」這種刻板印象很爛,我是討厭人哭,但我討厭的是有綁架意圖的哭泣
《創造營2020》從第一期開播就把自己的SLOGAN打出來:「敢」,敢於上前拼搏,爭取自己發光發熱的機會,這原本是個非常有行動力、非常振奮的口號,但在節目流程實行面上,就變成了:「不下來Battle的人,你們就是懦夫」的情況,就算我只看了片段,我都覺得這節目氣氛都要讓我窒息了。
連觀眾都會覺得這場面讓人窒息,更不用說當事的參賽選手們,於是就有人頂不住這樣的氣氛跟壓力,開始掉淚。
這時又是個多說多錯的場面,我其實不太知道為甚麼這種片段可以剪進節目裏面,為了體現想紅這條路上有多狹窄嗎?還是要凸顯導師有多嚴格呢?抱歉,這段最終體現出來的是導師方的低情商。
作為一個普通的路人,我會選擇共情的人,絕對不是台上那個說話的人,而是默默垂淚的人,儘管我自己就曾經當過那個弄哭別人的人。
《青春有你2》這邊也出現了「有人非得離開原本練習的組別去」,被迫離開的人無一例外也都掉了眼淚,每組也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作為一個徹底的局外人,我說不出哪種方式才更好一點。
我之後在網路上看到評論,人只要感到不舒服,就會本能性找問題所在,而人的問題往往會是最直觀的,但這兩檔節目的淚水其實本該不存在,如果賽制和規則安排得宜,選手也不需要受這種委屈,觀眾也不用這樣被架在火爐之上接受煎熬了。
不管是作為一個觀眾或者人來說,我只能祈禱BABY DON'T CRY了。
本文同步發布於matter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