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慢比較省油?油耗沒那麼單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是個職業駕駛,以前是快遞、到卡車、到聯結車,現在是網民口中的「垃圾黃」-也就是計程車司機,偶而會有比較愛聊的客人會問起我這台WISH的油耗是多少
一般我會回答他們:市區12 KM/L、高速14.5 KM/L左右,通常得到的是驚訝的回應,畢竟WISH算是轎式休旅,七人座設定下噸位也不算太輕,加上市區走走停停的,好幾個自己也是WISH車主的客人都說他們的車開不到這麼省,通常我會問他是哪一代的?確實舊版的4AT油耗表現不是那麼漂亮,但也很少7速CVT的車主能跑出這個油耗,但我通常不好意思直白的說「可能您開太慢了」...
看看這張照片,是我上個月去花蓮跑出的平均油耗數字,從花蓮回到高雄,在花蓮市重新歸零後,到家時平均油耗剛好到達18.0KM/L,比官方公布的16.2KM/L還要省,4個半小時的車程,總用油只讓油表掉不到1/3
而且這不是空車狀態,而是滿載了標準的外地規格的賽道裝備:賽車一台含配件、啟動器一台、發電機、工具箱、人身裝備還有換洗衣物,粗估貨重約250KG(相當於坐了4個大人...都是瘦子的話)
而且4.5小時就從花蓮回到高雄的家裡,比GOOGLE地圖估計的還要少了超過半小時,平均時速肯定也不慢的,證明「慢慢開比較省油」這個觀念有很大的商榷空間
首先,讓車子移動的力量有哪些?就是引擎動力和慣性。
而讓車子降低速度的元素呢?除了煞車以外,就是引擎本身的阻力、輪胎和整體傳動系統的阻力,以及風阻
而要省油的,就是讓引擎輸出效率達到最大化,也就是說每次加速後能跑的距離越遠就越省油,所以速度越快、慣性越大,就不需要一直加油門來維持速度,自然就會省油
而市區為什麼沒辦法太省油?因為紅綠燈多,在台灣紅綠燈還都不連貫,所以煞車用得多,每次加速後能跑的距離被受限得很嚴重,油耗自然不會太漂亮
那為什麼高速公路也沒這麼省?因為高速時的風阻比較大,雖然慣性也強,但引擎得輸出更多的動力來抵抗風阻,所以那怕現在的CVT變速箱在時速118(約表速130)巡航時轉速也只有2000多一點,油耗卻也不會太漂亮
而花東的台9完全能達到這些條件,尤其是夜間連慢車都沒有,可以直接開定速在時速68(限速60的路段時表速接近80)或78(限速70的路段表速接近90)維持定速的長時間巡航,尤其是限速70的路段,這樣的速度下加上慣性和風阻達到一個平衡,油耗其實比限速60還要省,事實上剛離開花蓮那段路限速60,平均油耗是在16.5左右,但進入限速70的路段,油耗計算就一直持續變化直到超過17.5KM/L
還有加速要怎麼踩才省油?我坦白講...油門踩一半深和輕含油門龜速起步,油耗根本沒差,只要不是全油門到底拉轉的加速方式,反而越快達到巡航速度的1/2油門比輕含油門慢吞吞的加速還要省!
為什麼呢?因為你踩一半的油門,只要不會讓電腦太大幅度的延後換檔,噴油的量雖然比娘泡的踩法多一點點,但是噴油的時間卻比娘泡踩法少很多,整體還是省油。反而你像娘泡一樣的只是輕輕踩,感覺好像很省油,但一來加速慢、噴油時間長,再來慣性少反而需要更多動力來維持速率,不耗油才有鬼...
現在低頭切換你的儀表顯示到「平均速率(AVG. SPEED)」看看平均時速是多少?我就算的營業日有90%在市區,平均速率都還是35KM/H以上
具體做法基本上就是善用定速,時速達到40表速以上(豐田)就開啟定速讓電腦接管油門,以手代腳來控制速率即可,盡可能達到當下路況能容許的最高時速來巡航,遠遠的看到紅燈就提早解除進入滑行(但也不要太扯造成追撞危險)再煞停
如果是能持續巡航的路段,只要注意速限、控制在寬限值內即可,其實測速器是從外部測量的真實數據,所以以GPS為準,以WISH來說限速60的路段可以開到表速80(實際速率為69左右),但我會留一點變化空間所以抓在表速78(略低於80),限速70也是一樣,控制在定速88即可
高速公路的話因為風阻的關係,其實控制在118是比較耗油的,但既然跑高速公路那就是要求效率,但還是能維持在14.5KM/L的程度也不用太計較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貧窮車手兼技師兼經理兼撞鐘的業餘筆記,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賽道上分秒必爭,直線上無不檔檔紅線衝刺,非得到最後一刻到DEAD LINE甚至過了臨界點才煞車,煞車時又得死命控制因為前輪受到極大壓迫造成的車身偏擺和扭曲,直到進彎都還得承受為了正確的衝向APEX必須付出的積極轉向操控壓力... 但你知道我們其實可以發揮超過100%的加速和煞車嗎?但話先說到前頭.
我們都知道APEX=行車路線距離彎道內側最近的一個點,而Double apex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次過彎動作之中會有兩次靠近彎道內側的過彎方式 Double apex大致上有三種形態: 兩個彎道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變化曲率的彎道把它當成兩個彎來看之後,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極大半徑
當然本篇講的不是越野車在極低抓地的土路上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而作的出腳 越野車的出腳基本上是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讓前輪挖土更深得到更強的抓地力來獲得土路上的指向性 更不是這種耍寶式的出腳 這種出腳就只是拍照耍寶而已,沒什麼意義 而是以VALENTINO ROSSI開始,到現在摩托車賽場上廣反被車手採用
我希望我可以騎得很快,單圈成績很快,所以我末速衝得很快,進彎衝得很快,油門也開得很久.....可是為什麼單圈成績就是比人家慢? 首先從「快」這個字來定義,賽車場上什麼樣叫快?肯定是單圈時間短的算快,所以關鍵是在於「時間」而不是「速率」,所以你該追求的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完所有路段,而不是用最高速
看到朋友的臉書動態,想到很多騎士對於輪胎的一些迷思,其實不能說他們是錯的,只是因為他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不懂所以誤解 我也不是專家,沒辦法從學術觀點來證明這些說法的真偽,只能從賽道經驗來理解輪胎的使用狀況或許跟某部分人的認知有出入 抓地力越強的輪胎過彎越快? 實際上過彎快不快跟輪胎抓地力
在台糖賽車場祭出了噪音規定後(參照:我的FB專頁文章),MD250這類的賽車包含競技滑胎車應該是再也無法在台糖試車了,幸好離高雄兩小時內的車程的賽道還有彰化溪湖的K1賽車場,所以距離在台糖最後一次試車的三週後,已經針對上次試車後排氣管的問題做了修正,再度做賽道測試 這是我的MD250第三次在賽道上
賽道上分秒必爭,直線上無不檔檔紅線衝刺,非得到最後一刻到DEAD LINE甚至過了臨界點才煞車,煞車時又得死命控制因為前輪受到極大壓迫造成的車身偏擺和扭曲,直到進彎都還得承受為了正確的衝向APEX必須付出的積極轉向操控壓力... 但你知道我們其實可以發揮超過100%的加速和煞車嗎?但話先說到前頭.
我們都知道APEX=行車路線距離彎道內側最近的一個點,而Double apex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次過彎動作之中會有兩次靠近彎道內側的過彎方式 Double apex大致上有三種形態: 兩個彎道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變化曲率的彎道把它當成兩個彎來看之後,當成一個彎道來處理 一個極大半徑
當然本篇講的不是越野車在極低抓地的土路上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而作的出腳 越野車的出腳基本上是為了把重心更加前移,讓前輪挖土更深得到更強的抓地力來獲得土路上的指向性 更不是這種耍寶式的出腳 這種出腳就只是拍照耍寶而已,沒什麼意義 而是以VALENTINO ROSSI開始,到現在摩托車賽場上廣反被車手採用
我希望我可以騎得很快,單圈成績很快,所以我末速衝得很快,進彎衝得很快,油門也開得很久.....可是為什麼單圈成績就是比人家慢? 首先從「快」這個字來定義,賽車場上什麼樣叫快?肯定是單圈時間短的算快,所以關鍵是在於「時間」而不是「速率」,所以你該追求的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處理完所有路段,而不是用最高速
看到朋友的臉書動態,想到很多騎士對於輪胎的一些迷思,其實不能說他們是錯的,只是因為他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因為不懂所以誤解 我也不是專家,沒辦法從學術觀點來證明這些說法的真偽,只能從賽道經驗來理解輪胎的使用狀況或許跟某部分人的認知有出入 抓地力越強的輪胎過彎越快? 實際上過彎快不快跟輪胎抓地力
在台糖賽車場祭出了噪音規定後(參照:我的FB專頁文章),MD250這類的賽車包含競技滑胎車應該是再也無法在台糖試車了,幸好離高雄兩小時內的車程的賽道還有彰化溪湖的K1賽車場,所以距離在台糖最後一次試車的三週後,已經針對上次試車後排氣管的問題做了修正,再度做賽道測試 這是我的MD250第三次在賽道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檳城到怡保的距離約130公里。車程約為兩個小時,沿途都是高速公路,行駛過程相當平穩。雖然感覺車速不算快,但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心情還是感到非常舒暢。加上車上有涼爽的冷氣可以吹,真是一趟舒適的旅程。 有的時候高速公路很靠近社區,我在想會不會住在這裡的人感覺會很吵,都沒有隔音設施。 一路上,我們看
Thumbnail
近期在機場,越來越常看到有人騎「電動行李箱車」,現在台灣也買的到,我們實際測試,速度最快可達時速13公里,不過價格要價近2萬元,但這種車可以騎上馬路嗎?據了解,這一種行李箱車,屬於個人行動器具,因此騎上道路,是依照各縣市自行規定,但大多縣市都不開放騎上馬路.騎樓等場域,只能在封閉空間,而且最大行
Thumbnail
買新車的抉擇? 對於一個數據癡迷的我來說,長期有統計自己開車、加油數據,所以大概能夠掌控自己開車的花費。 老車,雖然少了折舊的成本(帳面殘值已經歸零),但是維修保養、油錢都很驚人,不一定划算,之所以不換車,有時候只是怕麻煩,或者是割捨不下的老車情誼。 買新車,可能牽涉到一筆不小資金,不管有沒有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生活實驗 七二七    你一直用你的速度長大, 不是很明顯,但有在加速; 久久一次的一個小時通話, 或許可能需要縮減週期。 因為我特別的在意, 你加速的方向是不是 還是和你想要的一樣。 不過,為了公平起見, 我期望你的那種態度, 我也會同時要求自己。 烏
Thumbnail
另一個證據,就是統計學裡面的「索羅門曲線」顯示,若根據「自由車流速率分佈」與「事故發生率」兩者相對比,我們會發現,越接近自由車流85分位數的速率,才是事故率最低的速率,而不是「越慢越安全」。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Thumbnail
輕量化永遠是“最昂貴”的改裝,因為要減重,所以要用更輕,強度更強的材質,才能替換原本的部件,當然,成本一定是比較高的,車輕的好處Hank已經說過不知道N次,而減車重最划算的位置,其實就是減少“簧下重量”,簡單地說,就是四隻腳的重量
Thumbnail
邊走,他再度回想年輕時走這條路的回憶,一過就是四十年。經過一個彎道,我們選擇在這邊歇息,享受著林間的陽光與帶上來的小午餐。聊著他的陳年往事,以及觀察那些急於攻頂的各色路人。 「最終都會上去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他口裡含著壽司說著,澳洲版的壽司似乎比台灣的還難吃。 「但路上的陽光,只有這時候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檳城到怡保的距離約130公里。車程約為兩個小時,沿途都是高速公路,行駛過程相當平穩。雖然感覺車速不算快,但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心情還是感到非常舒暢。加上車上有涼爽的冷氣可以吹,真是一趟舒適的旅程。 有的時候高速公路很靠近社區,我在想會不會住在這裡的人感覺會很吵,都沒有隔音設施。 一路上,我們看
Thumbnail
近期在機場,越來越常看到有人騎「電動行李箱車」,現在台灣也買的到,我們實際測試,速度最快可達時速13公里,不過價格要價近2萬元,但這種車可以騎上馬路嗎?據了解,這一種行李箱車,屬於個人行動器具,因此騎上道路,是依照各縣市自行規定,但大多縣市都不開放騎上馬路.騎樓等場域,只能在封閉空間,而且最大行
Thumbnail
買新車的抉擇? 對於一個數據癡迷的我來說,長期有統計自己開車、加油數據,所以大概能夠掌控自己開車的花費。 老車,雖然少了折舊的成本(帳面殘值已經歸零),但是維修保養、油錢都很驚人,不一定划算,之所以不換車,有時候只是怕麻煩,或者是割捨不下的老車情誼。 買新車,可能牽涉到一筆不小資金,不管有沒有
我一直以為我與能源的距離,就是開車用油、電器品用電。 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聊天時,很多人都在問:要不要換電動車? 我相信,你對購買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是來自里程焦慮。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能保證在500~700公里,基本夠用了。 我對特斯拉電動車乘坐體驗會暈車,加速模式:0-100公
生活實驗 七二七    你一直用你的速度長大, 不是很明顯,但有在加速; 久久一次的一個小時通話, 或許可能需要縮減週期。 因為我特別的在意, 你加速的方向是不是 還是和你想要的一樣。 不過,為了公平起見, 我期望你的那種態度, 我也會同時要求自己。 烏
Thumbnail
另一個證據,就是統計學裡面的「索羅門曲線」顯示,若根據「自由車流速率分佈」與「事故發生率」兩者相對比,我們會發現,越接近自由車流85分位數的速率,才是事故率最低的速率,而不是「越慢越安全」。
Thumbnail
昨日挑戰西濱輪霸200K才發現自己的的練習量和等級其實是越級打怪..... 苗栗出發時飄著毛毛細雨,然後前60K跟著我姐夫還有都吸車隊的速度,發現⋯也太快了吧!然後從南寮之後我到觀音一整個大逆風,跟著到第一補給站時已經埋下快抽筋的隱憂⋯果不其然,在80K時老問題,先爆了了一次⋯在路邊努力伸展著,上
Thumbnail
KHS曾經詢問過筆者個人意見,希望知道自行車的續航力到達幾公里後,就可以滿足使用者需求;筆者基於自行車的活動判斷,除了過硬的一日雙北、北高、雙塔的挑戰賽外,大部分的單車活動會控制在200公里以內,因此筆者建議電動自行車的續航力達到250公里,就可以滿足90%以上的使用情境。然而這標準,是針對把騎自行
Thumbnail
輕量化永遠是“最昂貴”的改裝,因為要減重,所以要用更輕,強度更強的材質,才能替換原本的部件,當然,成本一定是比較高的,車輕的好處Hank已經說過不知道N次,而減車重最划算的位置,其實就是減少“簧下重量”,簡單地說,就是四隻腳的重量
Thumbnail
邊走,他再度回想年輕時走這條路的回憶,一過就是四十年。經過一個彎道,我們選擇在這邊歇息,享受著林間的陽光與帶上來的小午餐。聊著他的陳年往事,以及觀察那些急於攻頂的各色路人。 「最終都會上去的,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他口裡含著壽司說著,澳洲版的壽司似乎比台灣的還難吃。 「但路上的陽光,只有這時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