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藥帖 : 王貳浪—像魚 |
我們 OUR CHANNEL 的 COVER #76 (演唱: 陳華)
直到下筆這一刻,我才終於知道為何即便這是2019年我最喜歡的著作之一,但當時卻怎麼樣都寫不出任何心得或想法。
也許是因為,正行進在那條要來的路上,而且必須先繞過好幾個大轉彎 ; 我只看見了類似自由的湛藍,卻還不知道無法感到自由的理由。
因為一場講座、一個活動因緣際會知道了這本書,與李惠貞老師這個人。
我帶著這本書跟朋友去了一趟花東,起初看見這個書封與書名服服貼貼當時的心境,那是我最喜歡的藍色與海。所有內文就跟老師給我的感覺一樣,是輕輕緩緩但卻十分堅定。
心是自由的海洋,聽風吹過樹梢的聲音,放一首喜歡的歌,慢下來感受心情。
這一個世代好像很不被允許”慢下來”,在所有追求快狠準的城市節奏步伐裡,如果與他人談論生命的事,好像瞬間就變得有格格不入的人。我不知道自己這種罪惡感從何而來,好似不談股票、投資理財、職權就是說著與大夥是不一樣語言,我們變成,不一樣的人。
當所有人都在追逐功成名就時,很容易就被與真我相互違背的力量給吞噬,我無法做出說出與心裡不一樣的表現與表達,在城市裡的茫然與束縛感,推使大熱天不出門的我,帶上這本書與朋友去了一趟東岸。
曾經以為自由是初淺的無所拘束,後來在書中找到的共鳴是: 「想成為自由人,要先成為自己。」
惠貞老師在初初接下『Shopping Design』總編輯時,因為剛離開自己初創的『晴天出版』,不確定自己可否擔下這一個重責,一面太想要做出成績一方面太怕搞砸,果然出來的成績不盡理想,最後試著回到核心與自我,靜下來想想自己會什麼然後嘗試做什麼,迷惘的時候要回到核心,也就讓觀看的人可以直接觸擊到你真實的風格,成為一個你獨特風格的工作與味道。
工作的自由,可以是呼喚自己童年的興趣與好奇,當在執行感到眼前一團迷霧時,重新定義問題重新找回初心。
先用俯瞰且客觀的高空角度抽離自己,確定這件事情有沒有意義,再決定碰上的技術問題有那些可以”想辦法”的執行方式。
工作也好人生也是,常常都是一開始對藍圖很清晰,也明白選擇這條路、做這件事的理由是什麼,但往往到了途中就無意識的歪樓了,也許走向另一條分支路或因為遇上的困難感到前所未有的迷惘,但同時又身負許多責任,來自主管、同事、下屬、家庭、生活壓力時,就爆棚了。
這時候或許可以重新釐清最初的那個問題是什麼、那些目標是為什麼,將這些一條條的寫下來、說出來與自己溝通一番,將簡單的途徑vs.在未來時回頭感到的遺憾,放在天秤的兩端,對你來說是哪一邊會先落下?! 那也許就是你此刻要轉彎或得到的一種答案。
後來發現這是一個很容易辨別的方法,因為對於有選擇障礙的我來說,太多選擇=沒有選擇,將你珍視與現實放在兩端,好像能因此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即便是緩緩的,但甘願的程度仍然能勝過速度。
我們生長在一個很看重學歷的社會,生長在一個拚死拚活去填滿能在履歷表上一行行很好看的陳述,卻不怎麼在意真正的學問與智慧。
再提一個很同感的說法 : 「經營這個字眼向來都讓我感到不太自在,我同意對待很多人事物和關係,應當用心,但用心與經營這兩種說法,還是涵義不盡相同的兩件事情。」我太,認同這個觀點了。所有的線上線下、實體授課都是告訴我們該如何用「經營」來面對社會,而我們必須「依著年紀」做出符合社會期待的那個樣子,但不是你自己。
「經營」通常帶著某種目的和建立在看的見與看不見的利益上,我不喜歡這樣,但純粹的只是因為在乎,在乎工作價值、在乎對方的立場與難為,卻變成一種在職場或社會中太多心軟的形象,我不喜歡這樣,卻一直沒找到相同理念的說法,直到與本書84頁的第5行相見時,感覺坦然。
好像一直身處於森林裡的怪物,能被理解自己其實並沒有殺傷力一樣。
一如書本較後段有提到的 :「跟人與情感有關的事情,我總無法和行銷目的連在一起。」惠貞老師希望與讀者是因著同一種共鳴用自然交流的方式相識,不參雜過於商業的想法促成連結。
那是一趟很棒的旅程,可以說是"啟”程系列其中一環,但由於手機壞掉,這是僅剩的照片之一,很慶幸這張留下來了。當時在往「書粥」路上經過的一家 小毛驢 手工豆花店 拍攝的,老闆很有趣!
怎麼樣稱得上是工作的自由 ?!
我很喜歡書上這句話: 「我想試試,純粹以真實的態度行事,可否在社會上生存。」不刻意包裝一個社會的我,與真實的我 ;而是用真實的我,圍繞社會的我,當我感到扭曲時,就端出真實的我,去衡量那些世俗的判斷與對錯。
人生的自由,是容許自己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才會前往探索;因為未知,才得以激發求知的念想和行動。
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在聚會、在家庭、在遠親。
※「啊...聽說那個誰誰誰,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考上公務員,這下人生後半段幾乎可以不愁吃穿囉 ! 」
※「啊...那個誰誰誰,現在轉到哪一間上市櫃大公司的XXX部門擔任XXX職位,不要說月薪,年薪都我們的好幾倍 喔喔! 還可以公司招待出國……………..請填空。」
用以上對話,呼應這個內文 : 「人人稱羨的路未必等於最好。我們都很清楚財富不是幸福的保證,高薪也不一定會帶來成就與快樂,但還是會忍不住對這些投以羨慕的眼光。」
生命本來就充滿許多令人驚嘆的人事物,因為"不知道"才能"好奇",因為好奇我們能有趣的活著。 但放棄與追求從來就不是一個課本裡的照句範例,也不需要對放棄高薪投入自己真正有熱情的人,有任何評論,因為我們都看不見也感受不到,他的感受,那或許正是他人生想要追求的熱情,而眼中散發的光芒會超過陷在人人稱羨的「不愁吃穿的職業類別」,相較之下,只是因為他更喜歡自己眼裡的光。
你無法只感謝人生中的順境,要把人生拉長來看,來自內心的自由,那股能夠感恩力量永遠勝於肉眼看到得,太多太多。
很小的時候,
常聽當老師的姑姑坐在餐桌那一端,一面緩緩夾起盒子裡最喜歡的芋粿,一面說起 :「妹妹 啊! 人生不能只看此刻,妳要拉長來看,那些現在眼前的事物,也許以後都將不復存在。」她總是用一種很看淡人生的口吻說起這句話, 我真的當時,完全聽不懂,只能點頭。
在看到惠貞老師這一段時,我紅了鼻子跟眼眶,我們也許會因為某些事情帶來的幸或不幸,感到快樂或沮喪,但同時意味著我們也不知道故事會這樣結束,或只是開端。
那段陪伴丈夫最後一程的PART雖然感到一股勇氣,但在生死面前我們的渺小仍讓我想起很多類似的經驗,是鼻酸的。
去理解生命的不可預知、無常、短暫與脆弱,但即便如此,也努力不要放大自己的苦也不要聚焦,讓選項能夠保持單純,永遠都有可以重啟或是以其他形式延續傳承生命的可能。
最後,很感謝這本書的誕生,這些生命經驗分享,與這道光的出現。在拉長來看的人生裡,想成為自由人,你得先成為自己。
夜光版要問世了,
因為太喜歡了所以決定蒐藏,也推薦給你們。
#作者簡介:
出生宜蘭眷村,在台北長大。輔大大傳系廣告組畢。廣告界磨練兩年後,進入一生熱愛的出版業,
超過二十年。曾任版權、企劃、編輯,經手書籍曾獲金鼎奬、博客來年度之最、中國時報開卷週報美好生活書獎、誠品年度推薦最佳藝術書系。擔任寫手著作有柯錫杰《心的視界》、幾米《故事的開始》、菩薩寺《朝一座生命的山》。2011-2017擔任《Shopping Design》總編輯,企畫主題包括「理想的咖啡館」、「旅行的意義」、「文字的勝負」等,並於2012年開始策畫每年12月舉辦的「台灣設計BEST 100」。2016金鼎奬雜誌類個人奬最佳主編。
#內容簡介:
「希望這本書可以成為一份邀請,讓你張開眼睛,看見自己生命的美麗,以及不論任何處境,都不要忘記,你永遠可以為自己創造新的選項。懷疑的時候,在心裡召喚真實,你不是那道波浪,你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