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詩人影評|《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我以有思想的作品慶祝,而不是派對。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Peter Handke: In the Woods, Might Be Late) / 2016 / 德國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電影海報。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電影海報。
(以下有雷)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電影劇照。
當人談起彼得漢德克,你可能會感到些許陌生,可能會認為不曾觀賞過他的著作,可能會認為對他的認識,只在得知些許爭議,知曉他是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但在觀看文字的你,有沒有這麼剛好正是文溫德斯導演的影迷,又這麼剛好地,將《守門員的焦慮》、《歧路》、《慾望之翼》、《戀夏絮語》給消化完畢,而這麼剛好地,你已經瞭解了漢德克的劇本作品,瞭解到這位大師的部分細膩。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電影劇照。
談回紀錄片本身,說實話有點難,而問題不在電影內容的艱鉅或者晦澀(因為它不具備以上特質),之所以難談,是因為電影足夠流暢簡單,反倒大大凸顯了漢德克,所說話語的力量和廣闊之感。電影前段,漢德克這麼說:「我必須扮演一個角色時,我不知道我的角色是什麼。我會堅持扮演我的角色,堅持由我來扮演。但我不知道這要怎麼做到,我不知道。」
而在漢德克改變劇場歷史的作品《冒犯觀眾》,則藉由舞台上的「說話者」,這麼說:「我們不會越出自我的角色。我們不是在演任何角色。我們是我們自己。我們是作者的代言人。你們無法在我們身上看出什麼名堂。你們不必這樣白費工夫。我們代表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意見和作者的意見未必相同。」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電影劇照。
看似饒口,但光是這兩段關於定義自我和演員的話語,其實就足以使數萬字進行論述。但簡單一點,我們或者能用《冒犯觀眾》的另句話語,進行解釋:「我們無法同時扮演兩個人。我們無法同時扮演很多人。我們不是跳樑小丑。」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電影劇照。
你可能已經發覺,先前所說之難,是什麼玩意了。於是乎,就其所言,在今日這差勁、算計,科技的世界之中,《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這部作品,像是世外桃源,它是溫文儒雅的,是發人省思的,它點醒了寫作、真實、自我,與生命的流動。像是《冒犯觀眾》化解了劇場台上和台下的界線,紀錄片似乎也化解,寫作和日常的分界。
人家常說,作家靠寫作逃離生活,這簡直荒謬。就是作家,才能體驗生活,那種不受保護、殘酷無比,與最強烈形式的生活。
《彼得漢德克:我在森林,晚一點到》電影劇照。
電影評價:B+
台灣上映日期:2020.06.19
台灣代理片商:佳映娛樂 JointMovies

成立的心得分享帳號,第一手文章、資訊都會搶先在這裡釋出,喜歡的歡迎垵下追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航電影的海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