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中暑 預防熱傷害的三大重點!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隨著雨季結束,天氣正式進入典型炎熱的夏季氣候;由於台灣夏季溫度高,而且濕度也不低的關係,待在室外,如果沒有做好防護措施的話,可是會因熱,而出現身體不適的情形喔!
中暑(Heat Stroke,簡稱 HS)是熱傷害的一種,什麼是熱傷害呢?當身體無法正常調節高溫時,而有的急性疾病統稱;熱痙攣、熱衰竭,還有 HS 是常見的熱傷害,其中,以 HS 最為嚴重,如果不馬上處理,會造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很高,在 30 到 80% 之間。

為什麼會熱傷害?

人是可以根據環境溫度變化,藉由對流、輻射、傳導和蒸發排汗來散熱的恆溫動物,正常來說,只要環境不是太過於殘酷(太冷或太熱),基本上,都能讓自己的體溫維持在 37 °C 附近,變動幅度在 0.5 ~ 1 °C 左右。只是,當調節功能出現問題時,體內的熱無法順利散出,體溫因而上升,當高到一定的程度就是熱傷害了。
「熱死人啦!」
相信大家在夏天,大太陽底下,多少都說過這台詞吧!事實上,這不是玩笑話,根據調查,全球在 2001 到 2010 年間,約有 14 萬人因高溫而死亡;在台灣,2007 年到 2014 年間,因 HS 送醫的人數,從 663 人攀升到 2,331 人,而值直得注意的是,75 歲以上的年長者,發生率是一般成人的三倍,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族群。

熱傷害的比較

剛提到的三種熱傷害彼此之間,有些關係,比如說熱痙攣沒有處理改善,就可能會發展成熱衰竭;熱衰竭也可能再繼續發展成 HS。此外,熱衰竭與 HS 之間最關鍵的判斷點是體溫,熱衰竭核心體溫會在 40 °C 以下,而 HS 會超過,詳細的內容可以看下表。

哪些人要注意熱傷害的問題?

  • 年幼或年長者:4 歲以下的兒童與嬰兒,還有 65 歲以上的年長者,有較高熱衰竭的風險。由於調節體溫的能力尚未發展完全,因此年幼的孩子會有較高的風險;而後者,則是調節溫度的能力變弱引起。
  • 孕產婦:懷孕或產後,體力消耗較大,而且調節溫度的能力也較差。
  • 戶外工作者:在外頭工作的勞工、郵差、快遞、農夫;這類工作者可能高身體勞動或長時間暴露在陽光底下,身體就比較不容易散熱。
  • 密閉空間工作者:像是廚師、船艙漁工等,由於所處的環境通風或散熱不良的關係,不易排熱。
  • 運動員:激烈運動會有大量的熱,當生成熱超過散熱速度時,就容易造成熱傷害了。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心肺疾病…等,因身體循環功能較差,變得不容易排汗,對環境溫度的調節及應變能力差。
  • 代謝疾病患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因代謝率高,容易產熱蓄積
  • 精神疾病患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對冷熱刺激的適應性差
  • 行動不便或生活無法自理者:因行動不便,無法自行補充水分、調節通風(開窗或空調)或自行增減衣物
  • 服用特定藥物者:如利尿劑、抗精神病藥物、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藥等,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功能的藥物
  • 肥胖者:皮下脂肪比較厚者不易散熱,導致熱量蓄積,因此建議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應採取循序漸進的體重控計畫,比如說一天當中有一餐吃輕食,其他兩餐則是稍微調整一下即可;當體重降下來了,不僅能降低熱傷害風險,也能減少其他慢性疾病的危害喔。

熱傷害的照護方法

一但發現自己或是有人有熱衰竭或 HS 的話,請依以下五個步驟處理:
  1. 陰涼:立刻從高溫環境移到陰涼通風處
  2. 脫衣:拖去衣物、足部抬高、平躺休息,若有嘔吐現象,務必側躺保持呼吸道暢通
  3. 散熱:全身皮膚噴灑水,儘速通風以促進出汗與排汗,或將冰袋(毛巾包冰塊或冰飲料罐)放在頸部、腋窩和鼠蹊部。
  4. 喝水:意識清醒者可給予稀世之電解質飲料(如運動飲料)或加少許鹽的冷開水(不可含酒精或咖啡因);切記,意識不清者,不可給予飲水
  5. 送醫:儘快送醫處理
熱傷害的照護方法

HS 檢測表

下表是簡單的 HS 可能會出現的相關症狀,如果多數症狀都發生了,那就有中的可能,這時候請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請朋友或自己打 119,千萬不要硬撐,以免留下遺憾。

如何預防

看完前面的內容,相信你已經知道熱傷害是不能小覷的健康問題,幸好,我們只要做好事先準備,就能將發生風險降到最低,總結以下三個預防要點:

一、保持涼爽

  • 天氣熱的時候,穿著輕便、淺色、寬鬆和透氣的衣服
  • 室內加裝遮光窗簾、僅可能待在室內/外陰涼、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
  • 避免在上午 10 點到下午 2 ~ 3 點期間曝曬在大太陽底下
  • 不能讓幼童自己留在密閉的車內(就算有開車窗也不行)

二、補充水分

  • 應補充足夠的水分,特別是需要外出工作或運動時,應每小時補充 2 ~ 4 杯水。
  • 可以吃當季新鮮的蔬果,不僅能補充水分,也可以同時獲取電解質
  • 避免用酒及含糖飲料來解渴
  • 避免太過冰冷的水

三、提高警覺

  • 認識熱傷害的相關知識,並有預防及處理的能力
  • 注意天氣預報,避免高溫出門,或是先做好防護措施
  • 得在戶外活動時,撐陽傘、戴帽子、太陽眼鏡和塗防曬乳液(不僅能預防紫外線給肌膚帶來損傷,也能反射部分陽光的能量)
希望這篇的內容能幫助你在這個夏天裡,在知道如何避免熱傷害的同時,也能出去玩得開心喔!

參考資料

  1. 熱衰竭與中暑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保署
  2. 熱傷害的種類,有什麼症狀?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3. 高溫?熱傷害?你需要知道的事!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4. Glazer, J. L. (2005). Management of heatstroke and heat exhaustion.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1(11), 2133–214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51內容數
安永鮮物旗下的健康生活內容,我們分享各種營養素的作用、健康新知,以及食物與食材背後的小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ditor any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打從立夏開始,就是夏季的場子啦!日照長、溫度高,然後紫外線很猛;天氣晴朗時,UV 指數總是危險級,一般人在這種強度底下,不到 15 分鐘就能造成曬傷。
從大便型態可以獲取許多健康相關情報,而且有些時候,不見得要用到檢驗分析,光從外觀,也能取得不少有意義資訊;其中就包含了腸道細菌組成的狀況喔!
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平衡,可能對預防或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有幫助,直接補充益生菌,或是吃發酵食物都是能幫助平衡腸道菌群,韓式泡菜也是一個補充益生菌的好來源喔!
腸漏症是指腸道屏障有了空隙,使得本來不該進入人體內的的細菌、病毒、毒素或是還沒消化完的大分子營養素,就這麼跑到體內去,可能引起免疫反應與其他疾病。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有點高,但還不到診斷為糖尿病的階段;和第二型糖尿病最大的差異在於,它是可被逆轉的,只要好好改變生活型態,飲食與運動,就能夠逆轉喔!
最近幾年,補充維生素D 漸漸地受到重視與討論,一來是國人血中濃似乎有點低,再者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大多國人攝取不足,因此就有建議補充它來預防疾病的概念。
打從立夏開始,就是夏季的場子啦!日照長、溫度高,然後紫外線很猛;天氣晴朗時,UV 指數總是危險級,一般人在這種強度底下,不到 15 分鐘就能造成曬傷。
從大便型態可以獲取許多健康相關情報,而且有些時候,不見得要用到檢驗分析,光從外觀,也能取得不少有意義資訊;其中就包含了腸道細菌組成的狀況喔!
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平衡,可能對預防或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有幫助,直接補充益生菌,或是吃發酵食物都是能幫助平衡腸道菌群,韓式泡菜也是一個補充益生菌的好來源喔!
腸漏症是指腸道屏障有了空隙,使得本來不該進入人體內的的細菌、病毒、毒素或是還沒消化完的大分子營養素,就這麼跑到體內去,可能引起免疫反應與其他疾病。
糖尿病前期指的是血糖有點高,但還不到診斷為糖尿病的階段;和第二型糖尿病最大的差異在於,它是可被逆轉的,只要好好改變生活型態,飲食與運動,就能夠逆轉喔!
最近幾年,補充維生素D 漸漸地受到重視與討論,一來是國人血中濃似乎有點低,再者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大多國人攝取不足,因此就有建議補充它來預防疾病的概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比較靠近赤道,夏日高溫時常都是攝氏30度起跳,甚至可以高達40度! 加上海島型氣候,濕度又非常高!常常又熱又黏~~ 中暑更是夏日新聞日常播報內容,身旁的人包含自己也常常中暑! 雖然沒曬太陽,但冷氣房頻繁進出,確實也時常頭暈! 那到底要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全球暖化問題正逐漸顯現,大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受到高溫的影響。陽光直射每天對人體皮膚的UV光侵襲日漸嚴重,造成曬傷、曬黑的情況。 長期累積下來,更容易導致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的發生。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勇敢對抗夏天的烈日,真正有效預防UVA和UVB的要訣,讓你的皮膚不再見光死。
Thumbnail
時序進入炎熱的夏天,未來一周仍是高溫達到36度的烘烤,但是外送的腳步依然不停歇,小哥只能盡力做好準備,持續在崗位上奮戰,為了生存為了家人繼續努力。 台北市未來一周天氣 1. 高溫、曝曬、中暑 要面對的首要挑戰就是高溫以及陽光直射帶來的曝曬,基本上小哥會著較為透氣以及親膚的排汗衣(最常穿的就是英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加上夏天流汗多,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如果發生「胸悶、胸痛、心跳加速、呼吸喘、身體虛弱」等情形要多小心。 不只是高溫要小心,如果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8.5℃),
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極端氣候逐漸變得常態化,這影響著各行各業,也包含我們⋯⋯(AI)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想必大家最近應該聞鎮色變吧! 地震,來得突然。 天氣變化,更是令人消化不良。 不要小看中暑這件事,最近熱到不行的天氣,若不多補充水分,真的會中。 中暑,不是病,但中暑起來,還是會要人命的..... 突然飆高溫的天氣,讓人身體的平衡有些措手不及,若發現突然盜汗,頭痛不已,真的就要注意自己是否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
熱傷害、中暑怎麼分? 天氣熱要多注意什麼? 不是晚上就不會有熱傷害!
Thumbnail
台灣位於北回歸線上,比較靠近赤道,夏日高溫時常都是攝氏30度起跳,甚至可以高達40度! 加上海島型氣候,濕度又非常高!常常又熱又黏~~ 中暑更是夏日新聞日常播報內容,身旁的人包含自己也常常中暑! 雖然沒曬太陽,但冷氣房頻繁進出,確實也時常頭暈! 那到底要怎麼解決呢????
Thumbnail
全球暖化問題正逐漸顯現,大約一半的人口生活受到高溫的影響。陽光直射每天對人體皮膚的UV光侵襲日漸嚴重,造成曬傷、曬黑的情況。 長期累積下來,更容易導致皮膚老化和皮膚癌的發生。這篇文章要告訴你如何勇敢對抗夏天的烈日,真正有效預防UVA和UVB的要訣,讓你的皮膚不再見光死。
Thumbnail
時序進入炎熱的夏天,未來一周仍是高溫達到36度的烘烤,但是外送的腳步依然不停歇,小哥只能盡力做好準備,持續在崗位上奮戰,為了生存為了家人繼續努力。 台北市未來一周天氣 1. 高溫、曝曬、中暑 要面對的首要挑戰就是高溫以及陽光直射帶來的曝曬,基本上小哥會著較為透氣以及親膚的排汗衣(最常穿的就是英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加上夏天流汗多,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如果發生「胸悶、胸痛、心跳加速、呼吸喘、身體虛弱」等情形要多小心。 不只是高溫要小心,如果處在忽冷忽熱過高的溫差(大於8.5℃),
全球暖化的影響下,極端氣候逐漸變得常態化,這影響著各行各業,也包含我們⋯⋯(AI)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想必大家最近應該聞鎮色變吧! 地震,來得突然。 天氣變化,更是令人消化不良。 不要小看中暑這件事,最近熱到不行的天氣,若不多補充水分,真的會中。 中暑,不是病,但中暑起來,還是會要人命的..... 突然飆高溫的天氣,讓人身體的平衡有些措手不及,若發現突然盜汗,頭痛不已,真的就要注意自己是否
Thumbnail
天氣忽冷忽熱對人體健康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不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其他多種身體疾病也需要格外留意。 在這種天氣條件下,人體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溫度變化,這可能會對身體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 以下是除了心血管疾病之外,其他需要留意的疾病: 1. **呼吸系統疾病**:天氣變化可能引起或加重氣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