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惹.卡爾特斯《非關命運》:命運的限制?自由的權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筆者攝影
時代烙印下來「悲哀的註記」,意味著「在各種令人疲憊的真相狂流中,一個新的個人聲音」。」(頁215。)
因惹.卡爾特斯的《非關命運》,書寫了一部屬於猶太人與集中營的時間記錄。關於這類型題材的作品,其實有很多,如果常閱讀西方文學作品的讀者,馬上可以聯想到《安妮的日記》、《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等作品,但《非關命運》的寫作手法卻很特別,也可以發現因惹.卡爾特斯之所以獲得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這部作品筆者將拆解成三個結構來分析。
  • 第一個結構,是著墨在男主角卡維.葛爾卡的「正常」生活。為什麼要強調「正常」呢?因為卡維.葛爾卡是匈牙利的一名猶太人少年,他的「正常」生活是屬於猶太人的生活——如果離開家門,胸前必須配戴黃色星星,鄭明自己的種族身份;到麵包店買麵包,一定會比別人小許多;晚上出門是一種違法的行為;又或是可能在某天夜裡,得知有親人隔天必須前往勞動營等。「正常」的猶太人生活,是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一切的不平等,一切的歧視。而在全書一開始就寫出這樣的「正常」生活,為之後的一切不平等埋下了伏筆。
  • 第二個結構,是書寫卡維.葛爾卡進入與前往集中營的過程,以及如何在集中營裡享受新的「正常」生活。因惹.卡爾特斯在營造集中營可怕分為的筆法,是與其他納粹文學的作品不同,他擅長營造不寒而慄的的恐怖,透過話語權的被剝奪、自由的消逝,勾勒出令人窒息卻必須生存的痛苦。卡維.葛爾卡一開始受盡集中營的執法者折磨,開始懷疑自我生存的意義;後來拿到就連拿到1/2的麵包、洗一次溫水澡、成為病人休息,都讓他感受到滿足、奢侈,這樣「正常」的集中營生活,在習慣之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對生命的奢求只要活著就好,令人發自內心的恐懼著。
  • 最後一個結構,最為精彩,是本書的第八章,可以說已經脫離了小說的故事本身,是小說本身的後設討論,也就是因為這一章節,使得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納粹作品,展現出諾貝爾文學獎作品的高度。這一章,可以特別注意到卡維.葛爾卡跟福萊曼、史坦兩位老鄰居的對話。兩位老鄰居不斷提醒他「你要把所有可怕的事忘掉」、「你才好繼續生活下去啊」、「自由自在地生活」,兩位老鄰居的態度,是習慣遺忘的,因為忘卻痛苦繼續生活是容易的,也是猶太人「正常」生活的一部份。然而聽到這些話,卡維.葛爾卡想到的是命運與自由的選擇題,如果繼續選擇遺忘,就可以在命運的安排下,繼續「正常」生活;如果選擇面對、嘗試改變,一切的生活將使他受盡折磨、難以生存,得為有如此才可能獲得「自由」的權力。兩位老鄰居代表了普遍大眾處理集中營痛苦的態度,如果猶太人們依舊如此保持沉默,是否也間接承認著他們不需要自由呢?這一章節很值得深入閱讀,很少看到能如此運用後設視角於文本之中的小說。
後設指的是一種對於問題提出的問題,《非關命運》的第三層結構,就是對於猶太人為什麼沉默?大眾為什麼選擇遺忘?為什麼容許這一切?就是針對這些問題所提出的問題。
這本書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結構,貫連全書,也就是因惹.卡爾特斯一直刻劃的一個問題:如何在集中營、火車上打發時間。又或是:湯、麵包的送餐時間。整部小說的核心其實環繞著時間在走,卡維.葛爾卡只是時間洪流中的一位記錄者,他記錄了猶太民族被迫害的時間,記錄了一段不該被提出的歷史。
《非關命運》就是一本時間的記錄,屬於猶太人的「命運」時間記錄,屬於猶太人「自由」時間的記錄。

本文閱讀版本: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esz)著、周從郁譯,《非關命運》,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avatar-img
46會員
21內容數
本專題將以書評的方式,適時結合簡單的文學理論,並運用上位後設思考的模式,分析文學作品、理論專書。 上位後設思考,是藉由分析文章的架/結構、象徵/意象、技巧與作品內涵,但不涉及內容的分析法,屬於後現代的閱讀與分析模式。這樣的思考模式,是筆者正在大量推廣的文本分析法,邀請讀者一同加入新興閱讀人的行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日記,是一種紀錄日常生活的書寫形式,由於其私密性質,作者通常假設讀者只有自己,因此不需顧及前後文的完整性,這使得《布魯卡的日記》的閱讀體驗顯得不拘泥於冗長的描述,有時甚至只是簡單地帶過一筆。然而,這些圍繞主角生活的小事情,最終都彙聚成一種深刻的洞見。
Thumbnail
法蘭茲卡夫卡是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文學為主,但人們談論存在主義哲學時也經常提到他。《變形記》、《審判》和《城堡》是他的代表作,這三部作品都有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其中,《城堡》為前兩部作品提出的問題提供了部分的解答,但其難解的程度經常讓人不得其門而入。這篇文章試著要找出那扇門。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
Thumbnail
這些犯下殺害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的士兵,在他們百年之後,何有顏面面對曾經死在德國集中營的先祖:我們的犧牲為你們博得全世界的同情與幫助,經歷兩千年的顛沛流離,終得以完成建國的心願,你們卻和納粹一樣,犯下連禽獸都不如的罪行。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日記,是一種紀錄日常生活的書寫形式,由於其私密性質,作者通常假設讀者只有自己,因此不需顧及前後文的完整性,這使得《布魯卡的日記》的閱讀體驗顯得不拘泥於冗長的描述,有時甚至只是簡單地帶過一筆。然而,這些圍繞主角生活的小事情,最終都彙聚成一種深刻的洞見。
Thumbnail
法蘭茲卡夫卡是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文學為主,但人們談論存在主義哲學時也經常提到他。《變形記》、《審判》和《城堡》是他的代表作,這三部作品都有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其中,《城堡》為前兩部作品提出的問題提供了部分的解答,但其難解的程度經常讓人不得其門而入。這篇文章試著要找出那扇門。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是由曾在集中營存活下來的弗蘭克所著,書中記錄了在集中營遭遇的非人經歷,並創建了「意義治療學」這個新領域。 【這本書推薦給誰讀?】 1. 尋找生活方向的人:對於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如果你對心理學有興趣,《活出意義來》會給你帶來大量的啟發。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二戰時期,一位納粹軍官的家庭座落於集中營旁,大人們試圖用藤蔓掩蓋鐵絲網、用室內溫室抵擋炊煙、用玩樂淹沒槍聲與尖叫。《夢想集中營》由同名小說改編,美國、英國、波蘭三國合資拍攝,榮獲坎城評審團大獎及費比西獎,甚至代表英國角逐奧斯卡。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信仰可以引領你到一個高度, 但偏執會吞噬你; 信賴可以幫助你走出困境, 但依賴會控制你。
Thumbnail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是以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及後蘇聯入侵捷克為寫作背景,描寫了一男兩女的愛情糾葛,並帶出各角色生命中屬於他們的「輕」和「重」。雖然小說以大量篇幅刻畫兩性關係以及性愛劇情,但更為準確的是注入了大量隱喻的哲學小說,並表達作者對於生命本質、存有、意義、靈魂肉體等主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