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7|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EP01 : 就像是大洪水後一樣

    就像在自我中提到的一樣,本來寫作的初衷就是想談談在台灣以外的歐洲建築業界生態與個人職涯的所見所聞。沒想到帳號創完,馬上因為手邊的各種死線,第一篇文章就這樣一拖再拖拖了一個月。而在這一個月裡,台灣的建築圈為了薪資問題,爭論不休,風起雲湧。
    本來因為趕圖而週末懶洋洋的我,在連續看了幾篇對國外工作環境歌功頌德的天眼通發文後,決定靜下心來好好把在心理醞釀很久的話,向所有對國外建築工作環境充滿憧憬的學子或同業們陳述一下我個人的所見所聞。 就如同新聞報導只報最負面的慘劇一般,許多與設計、建築相關的平台也往往只轉述國外最美好的那一面,然而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報導方式,難免有失偏頗。想先說是:本篇文章的宗旨不在於為臺灣或各國的建築師低薪工作環境護航,只是不希望再看到帶著「國外就會不一樣」的夢想出發而來,但後因失望而迷失人生方向的業界朋友。 建築界的低薪在歐洲也是公開的秘密。
    公開到,碩士開學第一天,在酒吧喝酒旁邊的小哥聽到你是建築系的,就說:那我請你吧!你知道你們畢業即失業嗎?
    公開到,出國出差在旅館行政酒吧遇到同樣出差的歐洲商務人士,對方也會毫不客氣地幫你把帳單結掉。因為「你們建築師不是很窮嗎?」
    但也沒那麼公開,至少台灣人留學圈好像不太知道。不太知道到,建築師開口說了畢業後的第一份起薪薪水,其他產業的碩士工程師都以為是酒桌玩笑,怎麼可能一樣的學校研究所兩年、付一樣的學費兩年,建築師的薪水只有其他職業的一半?
    而那也還是找到工作了的。 歐洲的建築師就業市場就像是大洪水過後一樣,四成以上優秀建築師都淹在水下了,大概有兩成正趴著浮板上載浮載沉的,另外四成才是手腳都已脫離水面坐在木筏上的,但隨時不小心木筏翻船跟翻臉一樣快,轉瞬間又會回到水中。
    南歐經濟不景氣已久,但淵遠流長深厚的人文底蘊,孕育出一波波優秀又充滿天分的建築師。源源不斷的.....為供需失衡的本地建築業市場提供.....一波又一波的失業率。
    前幾年,知名建築網站archidaily統計了各國建築師人口的比例構成,義大利以每414個人就有一個建築師居冠,遠遠超過中國每一位建築師平均服務四萬人口的數字。又南歐多年來已不在有大型的公共建設項目,房地產開發也不如亞洲蓬勃發展,一批一批年年大量生產的青年建築師們,就像是過度盛產而價格下跌的農產品。
    大量的南歐青年建築師遠走西歐其他國家,找尋工作機會,或者以就讀研究所拖延進入就業市場的時間。這些源源不斷的新血,代表著源源不斷的「實習生」。
    近年來因為勞工局的開罰,狀況才逐漸減少。早些年,許多優秀的流浪建築師們,流走於一間又一間的大型事務所間,宛如煉獄循環般,在實習生涯與Junior architect來來回回遊走,每一次以為終於修練完成脫離實習生生涯時,又因為公司成本考量不提供長久工作合約,而得另謀高就砍掉重練。
    動輒兩三年的實習生活,僅有少部分公司提供勞基法保障的最低薪資,許多知名事務所願意支付的大多僅是最低薪資的一半,且每半年、一年約滿後,又沒有下一份工作的保障。來來回回在英國的這間事務所一年,瑞典那間事務所半年,荷蘭又另一個一年,搬來搬去有如遊牧民族。
    當然,你也可以掠過實習生,直接挑戰正職職缺,但翻遍求職網站,能開出正職缺的事務所少之又少。試著在求職網站輸入「architect」,大概能搜到十頁左右的職位招聘,但扣掉「遊艇architect」、「數據庫architect」、「IT architect」之後,大概每三個月才會出現一個職缺。
    大部分的台灣留學生畢業後,大概都會先經歷過一段,「拜託!我在台灣也有工作經驗,而且現在我前百大名校碩士畢業了,我才不要當實習生咧」的階段。但在歷經半年正職工作求職碰壁後,大多也都願意破釜沉舟,搜尋起實習的工作機會。
    然而,就算是短暫又僅有最低薪資的實習生工作,也是十分搶手的。以筆者任職公司的規模,一天收到十幾封,一個月就有幾百封。全球前十大名校的學生,每個月少說也又五六個,還不包含各種業主、政治人物、相關人士想透各種關係安插進來的「高階實習生」。 作為發文第一篇,大部分的話題都僅是草草帶過,希望以後各個題目都有機會細聊。 為了怕忙起來就忘記,以下把想聊的其他幾個主題做一下紀錄: 1.遊牧建築師的移工生活 
    2.宛如KPOP練習生的建築師出道過程
    3.對自身價值的衡量
    4.不做建築師,大家跑去做甚麼?
    (手指交叉)希望交圖順利,希望還有精力發下一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