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時代裡,人老了就是要去住養老院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970年代的人類平均壽命是40歲,而2020年的現代平均壽命是80歲,科學家認為2050年人類或許能活到150歲。但是我們的人生規劃卻依舊是6歲上小學→12歲上國中→15歲上高中→18歲上大學→22歲畢業就職或繼續升學,接著工作到65歲退休,勞退在2008年已將退休年齡從60歲升高到65歲,如此退休生活和退休金要持續20年以上,像這樣的生活規劃別說是學校沒有教的,許多人從自己的原生家庭來觀察學習,也摸不著頭緒、不知從何下手。
  現代社會網路科技進步,遇到不了解的事情大多善用網路找尋類似的經驗,而沒有事先做功課調查就貿然提問還會被冠上「伸手牌」等字眼,因此懶人包語錄也盛行於網路上,近幾年凡是有重大事件發生都會有網友留言「坐等懶人包」(坐著等懶人包)等,連自己去查詢事件發生過程都不願意,這原因往往是因懶惰、不想麻煩,而如此的處事態度套用到現實世界上便不想麻煩別人、對最基本的人與人相處感到疲倦,也可以說久而久之社會就變得很冷漠吧。
  家父家母的年紀大約剛過半百,他們接觸到智慧型手機和我們的時間差不多大約10年左右,很明顯的都是使用手機但我們很會使用社群、很喜歡下載遊戲,但他們大多傳傳長輩圖、玩玩Candy Crush而已,偶而問問年輕人在流行什麼要來試試看,也發現斷層太深溝通不良,各自在各自的同溫層越來越遠難有交集,本來能說說話的時間也因為滑手機而越來越難開口,最後透過一張沒事的貼圖來結束話題。
  台灣是少子高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低生育率與晚婚讓我們的社會結構漸漸地改變,下圖為國家發展委員會製作的人口金字塔及扶養比圖,我們能很明顯地觀察到比例圖從金字塔型轉變為高金字塔型,幼年人口比起青壯年人口迅速的減少許多,這代表未來若干年後我們的人力資源將陷入缺口、勞動人口不足扶養比增加等現象。如下圖左側中,每5.9名青壯年要負擔一名老人,在2005年是每7.4名青壯年要負擔一名老人,短短10年內扶養比的升高已讓社會上的年輕人哀聲載道買不起房子,但目前這樣的現象並沒有得到有效的紓緩,未來的預測更是不斷地激烈化,邁向老年人口的比例高出幼年人口的4倍之多的超高齡化社會。
2015年人口金字塔及扶養比 (圖源來自國家發展委員會)

「你老了怎麼辦?」
『我也沒打算活那麼久。』

  這看似不怎麼樣的對話,是我今年第三次聽到。這並非不負責任地只想享樂不為社會付出勞力,而是現在醫療進步讓人類的壽命不斷增加,對於增長的性命我們感到未知的恐懼。讓我意外的是說這種話的朋友大多是很認真的人,他們還年輕覺得自己有能力想把事情做到最好,這種感覺大概能用「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來形容他們吧。某種程度我羨慕他們的天真,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的強大,也沒有人能永遠的精銳,我們人都需要休息,也不必那麼極端,凡是過激都不好。
  或許他們會說出這種話是因為還沒遇到想守護的人事物吧,有時單純的存在就是一件很讓人感激的事,發生重大災難時我們總是非常焦急要和家人取得聯繫,那時不管平時和家人關係如何只要平安無事都會鬆一口氣。

老大人

  近日電視播出了《老大人》這部電影,看著看著家父無意間說出「在我們這個時代裡,人老了就是要去住養老院。」讓我不禁眼淚盈眶,不敢直視家人。
  在「老大人」的劇情中描寫高齡社會中的在地老化問題,金茂伯獨居偏鄉兒女都在外地工作,當年紀大身體出問題時看到兒女不願長期同住便轉往安養機構,但是在安養院裡的金茂伯並沒有感到快樂,格格不入的他心心念念的只想回到熟悉的家鄉。這部劇寫實地刻劃偏鄉獨居老人對長照的需求和兒女們在親情與工作間拉扯,各自兩難的心理,讓人反思。
在我們這個時代裡,人老了就是要去住養老院。
  無法理解家父這樣說是因為他們的豁達,或是也許這只是父母不想讓孩子擔心的謊言吧,如同電影裡的金茂伯就算自己再不願意去安養院也不想造成孩子們的負擔,如果不需要麻煩他人、自己能處理的話長輩也不會去為難孩子們,也是如此許多人沒有及時瞭解長輩的身體不適或身心失和,導致不可挽回的局面。
  相對的身為兒女的我們是不是也要做點什麼,而不應該是一個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去和家裡人說我沒打算活那麼久,家人都希望孩子平安、健康,這樣和父母說難道不刺傷他們的心靈嗎?年紀越大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子女忙於事業固然重要,但等到“出事了”才要去服侍父母或許有點來不及了。別把爸媽的體貼當作真的不需要,提早將父母規劃於人生中,珍惜能相處的每一刻。
  另一方面高齡少子化時代來臨,在醫療發達的現代如何規劃好好我們的人生將會成為我們一生的課題。老一輩以住養老院來讓孩子放心,年輕一輩或許無兒無女但也不該讓身邊親愛的人擔心,到頭來大家最擔心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最珍惜的人,如同櫻花在最燦爛時凋謝,只為花開傾城,花落依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一個愛心♥
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avatar-img
4會員
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Queeni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人生中我們天天都在說再見,放學的明天見、睡前的晚安,我們總希望開心的時間多一點,難過的時間少一點,在離別來臨前總以為有無止盡的時間可以浪費,但是當離別的時刻到來,我們又往往難以自拔,依依不捨,甚至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情緒低落,離別焦慮症。 如果我是離別焦慮症的人,該怎麼辦呢?......
有多久沒有到社區附近的圖書館了呢?小時候總喜歡去圖書館借書,和家人一起坐在圖書區,翻翻小說看看新上架的新書。再長大點,到了段考期間在家讀書總是分心,到圖書館自習區和許多考生一起總有股被激勵的感覺。 在開始讀書之前我們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應該要買書還是去借書?」,我覺得這個答案...
在人生中我們天天都在說再見,放學的明天見、睡前的晚安,我們總希望開心的時間多一點,難過的時間少一點,在離別來臨前總以為有無止盡的時間可以浪費,但是當離別的時刻到來,我們又往往難以自拔,依依不捨,甚至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情緒低落,離別焦慮症。 如果我是離別焦慮症的人,該怎麼辦呢?......
有多久沒有到社區附近的圖書館了呢?小時候總喜歡去圖書館借書,和家人一起坐在圖書區,翻翻小說看看新上架的新書。再長大點,到了段考期間在家讀書總是分心,到圖書館自習區和許多考生一起總有股被激勵的感覺。 在開始讀書之前我們會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我應該要買書還是去借書?」,我覺得這個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台灣 65 歲以上的人口佔比,於 2018 年即超過 14%,使台灣成為高齡社會,2025 年,超過 20%,我們也將邁向超高齡社會。同時,今年的內政部列冊住宅全為 65 歲以上老人住宅數達 71.56 萬,僅 1 名老人獨居宅數為 54.25 萬,在人口外移至經濟發展重鎮的現代,
Thumbnail
全球高齡少子化的現象已逼近至必須面對,過往世代的社會生活方式也需要改變, 近三十年內,小家庭的情況也是一種趨勢,身為長輩的若能幸運的漸漸老化沒有其他重症,是長者與晚輩的福氣,不過相對這樣的人口也逐漸增長,甚至會超過這樣的比例。 夾在中間像是三明治一樣,上有長輩、下有晚輩要照顧的話,除非經濟無虞,
Thumbnail
隨著人口結構變化,全球許多國家呈現高齡化趨勢。臺灣已進入「高齡社會」並預估進入「超高齡社會」。推動「在地老化」的概念,讓年長者能夠舒適地在熟悉的家或社區養老,並提倡全方位的規劃及安排老年生活。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人生70才開始,越活越年輕的時代來臨。台灣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也就是五人之中就有一位超過65歲,老年生活如何精彩度過和保持身心靈的健康,是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的重要課題。失去活動力,即缺乏運動和長時間久坐,是影響年長者慢性疾病和失能發生的重要原因。完善的生活空間,對於年長者的活動力具
Thumbnail
常常生活中會聽到有人的生日祝福語是”祝您長命百歲”,如今在醫學發達和人口結構的改變下,以及大家開始注重養生、樂活,平均壽命也越來越長,依據國發會的人口推估統計(如下圖),我國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 (平均一百人中有二十位65歲以上老人)
Thumbnail
「超高齡社會」一般指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社會。此一術語通常用以描述一個國家或地區其老年人口比例快速增加,並且已達相對較高水平。「超高齡社會」的特點是老年人口的占比飆高,並且經常伴隨社經和醫療挑戰。亟需政府和社會各界預為籌繆,以應對激增的需求和社會劇烈的變化。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