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書完讀紀錄—蔬菜美味的秘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開書完讀紀錄—蔬菜美味的秘密

書名:蔬菜美味的秘密
作者:岡本順孝
譯者:李靜宜

大意摘要:
作者為自然農法的農夫,自都市回歸農田耕作多年,因懷疑慣行農作的不自然與錯誤性,因而摸索回歸自然農法的耕作方式,本書為集結作者個人心得與觀察。
其中並有部分作者之個人感悟,以及自然農法耕種的方式介紹。

推薦指數:
普通學生:★★★★★
學神:★★★★★
愛書人:★★★★★
重度文字愛好者:★★★★★
推薦所有人觀看,可作為環境教育用書,土地植披生態保護的入門觀念書,裡面擦邊揭露了基改種子的騙局與國家企業國際競爭的陽謀,以及糾正許多關於挑選蔬果的錯誤常識,比如:有機不等於保護生態。

心得
這本書其實是我閱讀書籍中的插隊書,在網路上瀏覽資料時突兀被大數據推薦到眼前,裡頭教學仿自然混雜耕作的摘抄,一下子就牢牢吸引住我的目光。

從很早就明晰社會制度中有許多的騙局,驚天陽謀玩弄文字拼命洗腦的詐騙術,對於立志誠實的我來說,社會化的過程中這些欺瞞誘騙,於我面對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觀念上時常衝突非常,開始接觸心理學、身心靈及整理極簡後,我才找回了自我,確立了我自身的生活方式,其中就包括自給自足一項。

過去在沒有事先做好功課的狀況下,小動物也好、植物也好,例如:把仙人掌跟空氣鳳梨養死,這一直是我覺得很微妙愧疚的狀況,後來廣泛閱讀中,時不時地也會閱讀園藝相關書籍,但早期市面上大多的園藝書籍,總讓我覺得哪裡奇怪,直到我第一次讀到自然耕作(並非此本)的說法,我才醒悟,我把植物養死根本原因就是我過度關心,把小動物養死也是過度關心要不就過度不關心,而我一直在找尋的是恰恰好的方法,真正的,屬於自然的生命就像我最後為自己找到活出本我的生活方式。

作者稱他的耕作法為自然耕作農法中的「無肥料耕作」,整地時,幫助土地恢復自然地力,而後讓作物自然生長。

這其實也跟教育領域追求的教育相同,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孩子適性自然發展成為全人。

大自然的植物,本來就不需要人類插手,他們就自己生長的茂盛,大自然將一切都安排妥當,所有都一環扣著一環,從來沒有浪費,相生相剋又共榮豐盛;反倒是自喻聰明的人類,自以為是的各種發明或是手段,大多根本無法永續循環,除了浪費破壞還是浪費破壞,尤其當人為的豐盛聚焦於少部分人時,社會上居然充斥著「優勝劣敗」的搞笑扭曲達爾文進化觀,將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

所幸,現今社會開始倡導真正的民主自由與誠實跟真善美,民眾開始覺醒了,社會正在改變,過去的許多制度與觀念,將越來越被淘汰或修正,希望所有人都能跟上社會的變化。

該書中,提及許多消費者關於農業的錯誤常識,還揭露這些錯誤常識之所以演變出來的歷史脈絡,也揭露了一直讓有在關心的人們應該都很不能理解,關於非洲、未開發或開發中國家的饑餓貧窮,原來其背後有農業被惡意把控的因由在。

這是一本開書後就忍不住從頭閱讀到尾的書,雖然是農作園藝類的書,但作者更多的是在闡明他的觀念與耕作心得,大約到了最後三分之一左右,才正式開始解釋他的無肥料耕作的方法大致上來說是怎麼樣的。

台灣跟日本一樣,也是掀起了注重食安,關注有機農作、生態農作的風潮,農民們都很辛苦,但為了個人健康,我還是會選擇至少有機的作物購買,過去的慣行農作各種人為的參與,其中真的有太多的不確定性在,健康是自己的,要對自己負起全責,如果選擇不健康會危害身體的食物攝取,那麼後續生病本來就是該自己負起責任,畢竟市場上是有健康食物跟有安全疑慮的食物供挑選。

對自然耕作或是生態農法有興趣的話,或是對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呈現迷茫一知半解的話,這本的觀念釐清,很適合做為入門,另外,自然農法跟生態農法的理念基本上相同……就是不知道為什麼網路上要搞這麼多名詞,沒興趣的人完全會真的以為是兩種方式。

一法通,萬法通,讀完會對大自然的整體性循環利用更加了解,進行跟環境生態相關的資訊閱讀或是觀察或思考時,能夠以更清晰的全觀視角去看去想,而不是狹隘的人類視角。

推薦有興趣的、或是只是想要買健康蔬果的,都可以開書看。



***
”嗷嗷嗷嗷喵──"是我自己的補充跟微心得。
這本書是單看摘抄不能真正理解整書的扎實書籍,因此摘抄全公開,有非常多作者的實際觀察跟體悟,非常推薦親自閱讀。



筆記摘抄:

  • 真正的蔬菜不會腐爛而是枯萎。
  • 蔬菜請選小的。
  • 有機不等於安全美味。
  • 很多我們認為是好的、正確的、是常識的事物,都和他們原本該有的樣子恰好相反,尤其是與大自然有關的事物,這種情況越明顯。
  • 自然界的運作沒有一絲絲的浪費,非常有效率。
  • 現代人是和看不見的敵人在作戰,那麼,敵人究竟在哪裡?
  • 播種時,你的確很重要,但植物成長時並不需要你。
  • 若不想要有紛爭,就不要開戰,然而你卻拼命製造戰爭。
  • 坦然面對發生的事並接受,就能終止爭戰。
  • 肥料會讓蔬菜變難吃
  • 自然農法不但完全不用化學物質,還秉持一個信念:如果不是田地或四周已存在的物質,就不拿來作肥料。再者,步把雜草視為敵人,並把蟲子當作夥伴。
  • 沒有肥料植物就無法成長,這種想法純粹是迷思。
  • (現行慣行農作的整地動作)讓土壤裡變得什麼都沒有,無法再提供植物養分。結果,蔬菜無法在這種貧瘠的土壤中成長,人們又不得不使用肥料。
  • 正因為人們先讓土壤內變得甚麼都沒有,才會導致施肥變成必要的行為。
  • 好好利用自然界的循環,即使不施肥,植物也能成長。
  • 不用肥料後,作病蟲害的狀況反倒慢慢變少。
  • 每種蔬菜都有原本「應有的大小」,超出這個大小,對蔬菜而言不盡然是優點。人如果太胖就有罹患慢性病的風險。農作物也一樣,因為施肥變得過大,也容易生病。
  • 植物吸取土壤養分時,需借助土壤中微生物的力量,使用肥料會減少植物本身所含有的微生物數量。人體藏道內的細菌減少,面毅力就會變差,植物也一樣,原本存在的微生物內生菌如果減少,植物也容易罹病。
  • 肥料有極效性,能讓植物長得很快,不過多半不是細胞量增加,而是細胞本身撐大。
    嗷嗷嗷嗷喵──有點像是脂肪細胞,脂肪細胞也是變胖,胖到無法承受後才會轉而增加新的脂肪細胞,話說畜牧業也有同樣問題,動物是變胖,並不是變壯。
  • 越施肥,蟲害的狀況越嚴重。
  • 害蟲就是為了氮素而來,有機肥料也一樣。
  • 不想使用農藥,最快的方法是不施肥。
  • 植物與內生菌這種微生物群有共生關係:
    內生菌-黴菌類:會製毒→能抗蟲
    內生菌-細菌類:提升植物免疫力、促進植物生長
  • 內生菌的作用跟人體的腸道細菌非常類似。
  • 疾病是誰造成的?是耕作者自己。
  • 疾病是人自己製造出來的。
    嗷嗷嗷嗷喵──是的,除了突然被外在攻擊或失事的意外,其餘人類的糟糕狀況基本上也都是自己造成的,不敢為自己負起責任的人,才會推托說都是別人、環境的問題,但作出選擇的是自己,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 調整生活型態,就能大幅減少治病的因素。
  • 黴菌疾病的元兇,問題在於澆水次數太頻繁。
  • 植物根部並不需要大量水分,太多水分反倒會讓葉子內側變得潮濕,潮濕使黴菌有機會附著,害植物生病。
  • 位於植物須跟前端的菌根菌會伸出觸手,將發現的養分,也就是植物成長所需要的元素提供給植物,植物則將行光合作用後產生的碳水化合物提供給菌根菌,好讓他存活,兩者互利共生。
  • 植物完全不需要人類就能成長,他們需要的是微生物的力量,以及大自然中的陽光和水。
「有機蔬菜=無農藥」是一種錯覺。
  • 有些有機肥料比化學肥料更危險。
    嗷嗷嗷嗷喵──此篇章強力推薦閱讀,完全澄清了對「有機」的誤解觀念,以及社會上有機亂象。
  • 自然的農田(作物)風景,不是美國單一栽培之下的那種景象,而應該是多樣性的。
    嗷嗷嗷嗷喵──該篇章也推薦閱讀,揭露基改作物的陽謀與可能問題。
  • 將種子變成私有財產,等於是剝奪了寧民栽培作物的權利。
  • 糧食戰爭和穀物戰爭。想控制一個國家,就控制他的古物,將有專利權的古物種子賣給那個國家的人民去種植,一但與該國出現紛爭,只要威脅不賣種子給對方就行。
  • 只要能控制糧食,就沒有國家敢反抗。
  • 掌握保留種子的權利就等於掌控一個國家。
  • 不自然的農業、不自然的食物,只是一直在破壞世界。
  • 不污染地球、不欺騙自己、不違抗自然。
  • 只要土壤豐饒,就能培育作物,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在化學肥料發明前,人類其實只依靠自然界的循環栽培作物。
  • 幾萬年下來,人類就是這樣生產糧食的,但現在卻彷彿沒有化學肥料就不能培育作物。
  • 作物不需要任何多餘的東西,只需要大自然的力量就能成長。
  • 耕作者必須打造出一個讓很多微生物能生存其中的環境,這裡指的是棲息在土壤內的各種生物。
  • 植物越是有多樣性,土壤也就越肥沃,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在農田裡創造出具多樣性的野草世界。
  • 人類需要做的事,就只是控制野草的種類,盡可能地讓環境愈土壤變得適合野草生長。
    嗷嗷嗷嗷喵──這裡的野草,指的是主作物外的草,或者可以說是主作物的共生植物,坊間園藝書有各種翻譯,英文專有名詞companion plants。
  • 雜草是土壤肥沃的證據。
  • 沒有一種草的名字叫雜草,所謂雜草,就是混雜在一起的各種不同草。
  • 雜草很清楚自己的生存方式,他們喜歡被放任成長,厭惡外力介入。且會在自己的周圍培育其他植物,各自使用所需要的養分,不太會有需要同樣養分的植物長在一起。
  • 豆科旁會長禾本科的植物
  • 就是有其必要性才會長出這些雜草,也正因為有這樣的多樣性,才能一直生存下來。
  • 沒有甚麼是無用的,一切都有其必要。
  • 有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記住雜草的種類,從葉子的形狀分辨就可以了:
    豆科:多半有三片圓圓的葉子;成串圓葉
    菊科:葉子邊緣呈鋸齒狀
    禾本科:葉子尖尖的
    錦葵科:開有大朵的花
    莧科:會匍匐地面生長
    蕨科:有許多圓圓間間的小葉片
  • 高麗和花椰菜為了讓蔡青蟲吃自己的菜葉,會特意書展最外圍的菜葉,好方便蔡青蟲爬行。
(未施肥的蔬菜初期,植物為了取得成長所需的礦物質,會先拼命長根,至於地表上的部份就先擺在後頭。
嗷嗷嗷嗷喵──這個觀察告訴我們,自我投資是真理。
  • 重要的是根本。
  • 挑選真正蔬菜的方法:
    白蘿蔔:側根路線較直往下;切面能看到美麗的同心圓。
    紅蘿蔔:大致會長出其實和花朵大小成比例的小紅蘿蔔;切面能看到美麗的同心圓。
    番茄:流通過程中變紅的番茄沒甚麼甜味;成熟後才採收的番茄,蒂頭尖端會往上豎起。
    葉菜類:葉脈一定都是從中間勻稱的往左右延伸。
    洋蔥:拼命長根,所以形狀通常不會太圓,而是橢圓或是偏細長。
    薯類:感覺上表面髒污看起來有蟲子爬過
    高麗菜:內部菜葉沒甚麼空隙、尺寸較小,天然含蠟因而水會彈開(水珠滑開)
    小黃瓜:折兩半能確實又密合,表示細胞緊實;表面突起會像針一次(如果是有突起的品種)
    萵苣:顏色較淡
    青椒:顏色較淡;很苦表示應該是施了比較多的氮肥
    茄子:果蒂的細刺十分尖銳到必須注意
  • 真正的蔬菜(放陰涼處)處會枯萎,不是腐敗,未施肥的蔬菜,幾乎絕大多數都只會枯萎。
  • 加強盆器底部的排水,土壤的保水性就會變差,變成不每天澆水,蔬菜就會枯萎。
  • 自然界土壤上頭幾乎都會佈滿植物。
  • 自然狀態下的土壤,除了表面外,其他部分都不會直接受光源照射。
  • 植物只能從根部前端吸收水分,所以會利用葉子把雨水四散到周圍,而且不讓主根上方灑到太多水分。
  • 發現土壤是乾的,就請直接給土壤水分,要以讓土壤濕潤為目的來澆水,盡可能使用不含氯的水。
  • 禾本科容易保水;蔥科百合科作物有消毒的作用;菊科繖行科會驅蟲
  • 植物不努力到最後一刻就不會放棄。不放棄,所以產生奇蹟。
只要不放棄,一定能找到一線生機。
嗷嗷嗷嗷喵──不放棄跟執著不太一樣,執著是明知道一個狀況已經是既定事實,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改變還硬要去改變。改變從來都是自身改變,以這本書來說,植物需要微生物,如果不是人類刻意打斷過程,那麼植物本身就會釋放他需要的元素去吸引同伴植物或是微生物過來,而後微生物跟同伴植物又反饋回去。
  • 植物為了留種,在奏像生命終點時,事漸漸枯萎、變小。
  • 要是累了,就為自己休息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oudia Kane Tera的沙龍
3會員
7內容數
此專題內文章內容有所閱讀的書籍摘抄,尊重原作者認真寫作的辛苦與願意分享之愛心,此專題純粹是促使逛到這裡的讀者,鼓勵親自去閱讀原書籍,讓作者們與辛苦的出版社等工作人員們,能夠永續發展,以後也有許多美好書籍提供給我們。 已不在人界的作者著書,我才會全部公開。
2020/08/27
電影 天能TENET 一刷總結 導演:Christopher Edward Nolan (克里斯多福‧諾蘭) 該片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部英雄又拯救了世界的電影 以下心得涉及少許劇透,未看片者建議不要觀看。 只想弄懂時間順逆行的,推看其他影評者,如:放映雞、如履的電影筆記
Thumbnail
2020/08/27
電影 天能TENET 一刷總結 導演:Christopher Edward Nolan (克里斯多福‧諾蘭) 該片一句話總結: 這是一部英雄又拯救了世界的電影 以下心得涉及少許劇透,未看片者建議不要觀看。 只想弄懂時間順逆行的,推看其他影評者,如:放映雞、如履的電影筆記
Thumbnail
2020/07/08
--今天也故作矯情的詩慟一下--
Thumbnail
2020/07/08
--今天也故作矯情的詩慟一下--
Thumbnail
2020/07/05
onepiece同人文 從良──作者:泉白 第一章 倖存者 走了許久的莉娜莉也終於如願看到了想見到的東西,她蹲下把雪努力地撥開,暗紅色的冰雪沾染在黑色的羽毛大衣上。 「我的名字……叫唐吉訶德‧莉娜莉……那個追逐著多弗朗明哥的女人說……我的父親是,唐吉訶德‧多弗朗明哥……」
2020/07/05
onepiece同人文 從良──作者:泉白 第一章 倖存者 走了許久的莉娜莉也終於如願看到了想見到的東西,她蹲下把雪努力地撥開,暗紅色的冰雪沾染在黑色的羽毛大衣上。 「我的名字……叫唐吉訶德‧莉娜莉……那個追逐著多弗朗明哥的女人說……我的父親是,唐吉訶德‧多弗朗明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現代農業所使用的「慣行農法」,是利用毒性很強的除草劑來除草,利用農藥來殺蟲,利用化學肥料來供給作物養份。用這種方式栽種出來的作物,人類經年累月吃下肚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可想而知。過去二三十年來,台灣陸續有許多青壯年,離開都市的職場,下鄉成為農人。他們有的是嚮往務農的生活,有的是回鄉照顧父母,
Thumbnail
現代農業所使用的「慣行農法」,是利用毒性很強的除草劑來除草,利用農藥來殺蟲,利用化學肥料來供給作物養份。用這種方式栽種出來的作物,人類經年累月吃下肚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可想而知。過去二三十年來,台灣陸續有許多青壯年,離開都市的職場,下鄉成為農人。他們有的是嚮往務農的生活,有的是回鄉照顧父母,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開始一步步學習農作,用「流血、流淚、流汗」還不足以形容這七年多來的農耕生活,還要加上體力透支、身體損傷、經濟重擔等等艱難的挑戰。雖然農耕生活如此艱難,我們竟然甘之如飴、樂此不疲!這是因為與泥土為伍,與植物為伴,看著生機盎然的作物,看著美麗的花朵...
Thumbnail
2015年底,我們一家六口從台北移居台東,開始一步步學習農作,用「流血、流淚、流汗」還不足以形容這七年多來的農耕生活,還要加上體力透支、身體損傷、經濟重擔等等艱難的挑戰。雖然農耕生活如此艱難,我們竟然甘之如飴、樂此不疲!這是因為與泥土為伍,與植物為伴,看著生機盎然的作物,看著美麗的花朵...
Thumbnail
最近常被朋友問「可以如何認識BD農法?」 有更多人認識人智學Anthroposophy、生機互動農業是件好事,感受到可以多協助些連結,於是決定來寫這篇文章,做個串連的索引!
Thumbnail
最近常被朋友問「可以如何認識BD農法?」 有更多人認識人智學Anthroposophy、生機互動農業是件好事,感受到可以多協助些連結,於是決定來寫這篇文章,做個串連的索引!
Thumbnail
在專欄休更的日子裡,我讀了許多園藝書、加入相關網路社團,將家中廢棄十年的花園,在兩年裡變成可食地景的菜園。 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壤,日日夜夜的埋入肥料,長出了花朵。 隔年再長出蔬菜。
Thumbnail
在專欄休更的日子裡,我讀了許多園藝書、加入相關網路社團,將家中廢棄十年的花園,在兩年裡變成可食地景的菜園。 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壤,日日夜夜的埋入肥料,長出了花朵。 隔年再長出蔬菜。
Thumbnail
今年過年,我帶孩子去一個朋友家採番茄。 朋友的爸爸租了一小塊地,去年開始種番茄,但收成不是太好,之後不太想種,老友便很開心地接手開始種番茄。 於是我又不禁想到,那要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是否也需要擁有好的閱讀土壤呢?
Thumbnail
今年過年,我帶孩子去一個朋友家採番茄。 朋友的爸爸租了一小塊地,去年開始種番茄,但收成不是太好,之後不太想種,老友便很開心地接手開始種番茄。 於是我又不禁想到,那要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是否也需要擁有好的閱讀土壤呢?
Thumbnail
關於農業書籍的閱讀與初階、中階與進階的排序,其實是回答自己與農業關係的基本功課。希望透過由淺入深、有系統的閱讀,將農業的情感深刻於心。也期許因為這些書單,原本對農業不清楚的,有個架構;而已經走在農業之路的人,也願意閱讀來展開更深廣的視野。
Thumbnail
關於農業書籍的閱讀與初階、中階與進階的排序,其實是回答自己與農業關係的基本功課。希望透過由淺入深、有系統的閱讀,將農業的情感深刻於心。也期許因為這些書單,原本對農業不清楚的,有個架構;而已經走在農業之路的人,也願意閱讀來展開更深廣的視野。
Thumbnail
為了回答自己與農業的關係,我從閱讀中,摸索很多年;遇到容易讀的書,就以為實況僅是如此,而更常將深度的書奉為聖經,但讀沒兩頁就想放棄,後來再也沒翻看。只是這樣閱讀毫無章法的狀態很可惜。後來發現問題所在,調整自己閱讀的順序,也就是step by step按部就班。
Thumbnail
為了回答自己與農業的關係,我從閱讀中,摸索很多年;遇到容易讀的書,就以為實況僅是如此,而更常將深度的書奉為聖經,但讀沒兩頁就想放棄,後來再也沒翻看。只是這樣閱讀毫無章法的狀態很可惜。後來發現問題所在,調整自己閱讀的順序,也就是step by step按部就班。
Thumbnail
台灣的市場,不管是傳統市場或超市,往往擺滿新鮮的蔬菜水果,琳琅滿目,賣相誘人。猶記得以前住在台北市大安區時,經常到住家附近的兩個傳統市場買菜,買久了,跟菜販熟識了,就會固定找那幾攤買菜。我常光顧的那些菜攤,共同的特色是蔬菜都又大又漂亮,買起來心情很好。
Thumbnail
台灣的市場,不管是傳統市場或超市,往往擺滿新鮮的蔬菜水果,琳琅滿目,賣相誘人。猶記得以前住在台北市大安區時,經常到住家附近的兩個傳統市場買菜,買久了,跟菜販熟識了,就會固定找那幾攤買菜。我常光顧的那些菜攤,共同的特色是蔬菜都又大又漂亮,買起來心情很好。
Thumbnail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觀察土地和作物 之前曾經去幫一位學生看他的果園,田裏舖了雜草抑制蓆,但上面還是長了很多草。我拉開了草,看見雜草抑制蓆上堆了很多落葉和腐植土。我跟他說,你這些有機質跟土地分開的話,你的樹怎麼會健康呢?
Thumbnail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觀察土地和作物 之前曾經去幫一位學生看他的果園,田裏舖了雜草抑制蓆,但上面還是長了很多草。我拉開了草,看見雜草抑制蓆上堆了很多落葉和腐植土。我跟他說,你這些有機質跟土地分開的話,你的樹怎麼會健康呢?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