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耕作教養法—談談「閱讀的土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今年過年,我帶孩子去一個朋友家採番茄。

朋友的爸爸租了一小塊地,去年開始種番茄,但收成不是太好,之後不太想種,老友便很開心地接手開始種番茄。

朋友是個斜槓藝術家,從書法、國畫、西畫、陶藝、篆刻等諸多領域皆有跨足,因為從小在鄉下長大,對於土地和自然有一套自己的看法。接手番茄田後,開始認真研究自然農法,結果第一年種就收穫滿滿,番茄自然健康又好吃,不但產量驚人,回客也甚多,朋友摘到來不及賣。而我也想透過這次機會拜訪好久不見的朋友,聽聽他的務農心得。

朋友帶我們到他的田裡,番茄結實累累,在不同顏色之中。除了有轉紅的番茄外,許多還沒熟成番茄懸掛在架上如葡萄,一串串地甚是可愛。老友拿籃子給孩子們,教他們如何挑選、摘採,接著我便聽他開始說他的耕種方式。

朋友說:「其實重點是土壤,只要把土壤顧得夠健康、夠肥沃,生出來的作物自然健康。你看這個土壤,我都不灑藥去破壞它,它裡頭很多蟲子(蚯蚓),這些蟲子多代表土壤健康,蟲子也會幫土壤製造許多養份,所以我就是顧著這個土壤,讓作物可以自然生長。除此之外,我每天也會去巡視番茄,如果番茄株生病了就要把它移除,不要讓這些病株影響到其他番茄。如果有需求,也會給這些番茄噴一點化肥。其實化肥就是礦物質,並不是什麼不健康的東西,所以沒有不好,只是一般農夫可能肥料下太重,反而影響作物的健康程度,是這個作法不好。所以,不用農藥,透過肥沃的土壤維持作物的健康,移除病株,必要時給作物一點肥料,大概就是我的耕作原則。」

老友又說:「其實我一開始這樣操作時,真是被我爸唸到臭頭,我爸一直說這樣番茄會種不好,可我覺得這樣才是對的。而且我當時還看了很多書,有時還去上課,增加很多相關的知識,把這套種法堅持下來。不然每天都有好多老農夫要來教你怎麼做,我這種做法根本不是一般的慣行農法,所以他們看我這麽做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常常要來指導我,我也就聽著聽著。一直到最近大收成,我爸看我的番茄長得又多又好,才沒再多說話。」

我說:「你這個觀念跟育兒好像喔!我覺得我家好像也是採取這樣的自然耕作教養法。我們家的氛圍溫馨和樂,大概就是健康的土壤。然後我會把原則立好,會仔細觀察孩子有沒有一些需要改正的習慣或毛病,然後適時地給予機會教育和修正,也會給孩子他們需要的養分,看孩子想學什麼就協助他們,也不給予過多東西,然後孩子也長得讓我十分滿意,起碼是我喜歡的好孩子。原來我的教養方式,可能可以叫做『自然耕作教養法』啊~」

於是我又不禁想到,那要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是否也需要擁有好的閱讀土壤呢?

比如說,我身邊包括我在內的一些重視閱讀的老師們,都會有意識地在家裡放很多書,而不放電視。我平時的居所沒有電視,孩子們如果想看一些喜歡的影片,只能跟我和爸爸借電腦,所以我們就可以對孩子使用這些3C產品做管控,不管是開放多久,或者他們用3C產品做什麼事,我們都能掌握。因為孩子大多時間不能使用3C產品,所以他們便會想辦法做些打發時間的趣事,閱讀、繪畫、手作、桌遊、自創遊戲都是他們最愛做的事。因為在喜閱樹的空間裡有很多孩子們愛看的書,所以他們時常隨手一本就埋進書中,有時到外面都要隨手帶著書,孩子的自主閱讀習慣就這樣養成了。

這就是我說的「閱讀的土壤」:

  1. 沒有方便可得,隨時能使用的3C產品,也對能使用的3C產品做管控
  2. 要有小孩喜歡的書,無論是用買的或是每週定時帶他們去圖書館借閱也行

那爸媽呢?需要陪孩子一起閱讀嗎?我們家沒有刻意,甚至也沒有安排家庭閱讀時間,但孩子們也不在意,因為對他們而言,「閱讀」已經是件有趣的事了,就像打電動也不需要人陪一樣,他們常常做完功課就栽進書的世界裡了,也不需要我們特別說。

然而狀況一直都是這麼好嗎?也不是。週末回爺爺奶奶家時,只要家裡有電視,他們也就常常忘記要看書,和家人一起看電視是更迷人的選項。只是已經有了閱讀習慣,我們家孩子還是會偶爾消失不見,安安靜靜地埋在某本書裡頭,只要他當時真的很想看那本書。總之,健康的土壤給予了,孩子也培養起自主閱讀習慣,能從閱讀裡得到樂趣,也習慣閱讀,我便不做太多干預,但仍舊不讓他們過早陷入電玩、3C的世界中,免得加入更有趣的電玩世界後讓他們放棄閱讀。

「閱讀」其實是件困難而高門檻的事,倘若我們希望孩子擁有閱讀習慣,其實是需要許多刻意培養和建立,有些孩子甚至要一些鼓勵引導才能進入。所以我開始思考,要和家長、老師們聊聊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怎樣的閱讀方式能有效培養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其實這些東西都有很棒的書籍可以閱讀、參考,我想開始帶著大家一起讀,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建立孩子的「閱讀素養」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梁虹瑩的沙龍
33會員
80內容數
喜閱樹希望能成為國文教育圈裡的世外桃源,以推廣孩子的讀寫教育、經典教育為終生志業。
梁虹瑩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6/23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6/23
素養導向的寫作教學趨勢下,現行的寫作教學和大考作文,是否能銜接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寫作能力呢?他又會給老師和家長們怎樣的建議?
Thumbnail
2024/06/09
除了文學創作以外,在這社會上還有哪些以文字能力謀生的工作? 又要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讓我們真的能「靠文字吃飯」?
Thumbnail
2024/06/09
除了文學創作以外,在這社會上還有哪些以文字能力謀生的工作? 又要擁有怎樣的能力,才能讓我們真的能「靠文字吃飯」?
Thumbnail
2024/06/02
2023年秋天,一篇文學獎的散文得獎作品,引發網路上「散文是否可以虛構」的討論……
Thumbnail
2024/06/02
2023年秋天,一篇文學獎的散文得獎作品,引發網路上「散文是否可以虛構」的討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當你邊吃粽子邊看龍舟競賽直播的時候,可能會順道悼念一下2300多年前投江的屈原。但你知道端午節及其活動原先都與屈原毫無關係嗎?這是怎麼回事呢? 本文深入探討端午節設立初衷、粽子、龍舟競渡與屈原自沉四者。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對端午、粽子、龍舟和屈原的四角關係有新的認識喔。那就讓我們一起解開謎團吧!
Thumbnail
在專欄休更的日子裡,我讀了許多園藝書、加入相關網路社團,將家中廢棄十年的花園,在兩年裡變成可食地景的菜園。 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壤,日日夜夜的埋入肥料,長出了花朵。 隔年再長出蔬菜。
Thumbnail
在專欄休更的日子裡,我讀了許多園藝書、加入相關網路社團,將家中廢棄十年的花園,在兩年裡變成可食地景的菜園。 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壤,日日夜夜的埋入肥料,長出了花朵。 隔年再長出蔬菜。
Thumbnail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是很重要的課程;儘管科技再進步,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總還是要經過泥土養分的培育、泥土香氣的醞釀,煮食後吃到肚子裡,才會覺得甘甜美味! 現代人的居住環境,被比喻為都市叢林 觸摸泥土的生意盎然 體驗農作的辛苦 享受收成的樂趣 童言童語
Thumbnail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陪著孩子重回大自然的懷抱,是很重要的課程;儘管科技再進步,人類賴以為生的食物,總還是要經過泥土養分的培育、泥土香氣的醞釀,煮食後吃到肚子裡,才會覺得甘甜美味! 現代人的居住環境,被比喻為都市叢林 觸摸泥土的生意盎然 體驗農作的辛苦 享受收成的樂趣 童言童語
Thumbnail
今年過年,我帶孩子去一個朋友家採番茄。 朋友的爸爸租了一小塊地,去年開始種番茄,但收成不是太好,之後不太想種,老友便很開心地接手開始種番茄。 於是我又不禁想到,那要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是否也需要擁有好的閱讀土壤呢?
Thumbnail
今年過年,我帶孩子去一個朋友家採番茄。 朋友的爸爸租了一小塊地,去年開始種番茄,但收成不是太好,之後不太想種,老友便很開心地接手開始種番茄。 於是我又不禁想到,那要孩子培養閱讀習慣,是否也需要擁有好的閱讀土壤呢?
Thumbnail
果食生活練習了21天,之後又變成半水果、半熟食的飲食生活,沒想到我們竟然會開始想自己種菜了? 可能是因為我們更喜歡吃原味蔬果了,疫情之後好像也更想要多接近大自然,後來又有機會到媽媽朋友在山上的農場體驗,又更加深了跟種植的緣分,也愈希望增加一點除了坐著(寫作、剪片、看片、閱讀)以外的活動,於是不知不
Thumbnail
果食生活練習了21天,之後又變成半水果、半熟食的飲食生活,沒想到我們竟然會開始想自己種菜了? 可能是因為我們更喜歡吃原味蔬果了,疫情之後好像也更想要多接近大自然,後來又有機會到媽媽朋友在山上的農場體驗,又更加深了跟種植的緣分,也愈希望增加一點除了坐著(寫作、剪片、看片、閱讀)以外的活動,於是不知不
Thumbnail
每當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帶著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走進田野上土地課時,許多朋友的回應都是:「他們年紀這麼小,真的學得到東西嗎?」 一開始,這樣的擔心,也曾存在在自己的心裡。直到後來,孩子們用行動展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Thumbnail
每當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帶著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走進田野上土地課時,許多朋友的回應都是:「他們年紀這麼小,真的學得到東西嗎?」 一開始,這樣的擔心,也曾存在在自己的心裡。直到後來,孩子們用行動展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Thumbnail
從小鎮移動到鄉村上班的途中,總會有一些新奇的發現。 一期稻作將至,學校的土地課程也即將啟動。在沒有課的日子裡,我騎著車晃悠在田野小徑,希望能從一片片的田地中,搜集一些自己對於土地的好奇。不論是知識的吸收者、轉譯者,抑或知識的提供者,保有對於事物的好奇心,都是能夠拉近彼此距離最自然的方式。
Thumbnail
從小鎮移動到鄉村上班的途中,總會有一些新奇的發現。 一期稻作將至,學校的土地課程也即將啟動。在沒有課的日子裡,我騎著車晃悠在田野小徑,希望能從一片片的田地中,搜集一些自己對於土地的好奇。不論是知識的吸收者、轉譯者,抑或知識的提供者,保有對於事物的好奇心,都是能夠拉近彼此距離最自然的方式。
Thumbnail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觀察土地和作物 之前曾經去幫一位學生看他的果園,田裏舖了雜草抑制蓆,但上面還是長了很多草。我拉開了草,看見雜草抑制蓆上堆了很多落葉和腐植土。我跟他說,你這些有機質跟土地分開的話,你的樹怎麼會健康呢?
Thumbnail
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觀察土地和作物 之前曾經去幫一位學生看他的果園,田裏舖了雜草抑制蓆,但上面還是長了很多草。我拉開了草,看見雜草抑制蓆上堆了很多落葉和腐植土。我跟他說,你這些有機質跟土地分開的話,你的樹怎麼會健康呢?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Thumbnail
丟掉不切實際的想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是浪漫的幻想。不同的作物、不同的管理模式,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生活型態。 自給自足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目標,事實上超難。一種作物是一種專業,請尊重專業。 半農半X,最後大多會變成假農大X。既然如此,拜託不要糟蹋農地。 想來農村生活不見得要務農
Thumbnail
每當連假帶孩子回鄉下,每次回去孩子就像野放一樣,因為鄉下地寬廣,到處亂跑亂玩,很容易就玩得髒髒的,但也超開心的。 幾次回去,發現孩子最愛玩的是「農作物」,看到門口擺放的青菜、水果、瓜果、蒜頭、紅蔥頭,就會興奮的跑去玩,學長輩整理農作物,還有家裡旁邊的小菜園,看到就跑去摘辣
Thumbnail
每當連假帶孩子回鄉下,每次回去孩子就像野放一樣,因為鄉下地寬廣,到處亂跑亂玩,很容易就玩得髒髒的,但也超開心的。 幾次回去,發現孩子最愛玩的是「農作物」,看到門口擺放的青菜、水果、瓜果、蒜頭、紅蔥頭,就會興奮的跑去玩,學長輩整理農作物,還有家裡旁邊的小菜園,看到就跑去摘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