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孔夫子034:果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下一首小魚兒創作的兒歌,歌名叫彌陀經。夢兒,你唱給大家聽,夢兒唱了:你心、我心、菩提心。你願、我願、眾生願。有心、有願、就有愛。善導、慧能、達摩志。彌陀、本願、闊如海。放下、自在、無罣礙。你存、我存、因果存。極樂、世界、我同在。勢至、觀音、彌陀君。平等、同心、很喜愛。夢兒唱完心裡噗噗的跳,他問:小國佛!彌陀經說什麼?小國佛小心的說:彌陀經說,我們的心,要做菩提心。我們的願,要做眾生願,這就是愛。善導法師說,彌陀願就像海一樣遼闊。慧能法師說,放下就自在,心無罣礙。達摩祖師說,你我都在造因果,小心因果,我去了極樂世界之後就看到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我們的心平等,很喜愛。小國師說:請教怎樣獲得果位與供養。佛說;多聽各種言論,有疑惑的放在一邊,然后謹慎去說自己有信心的,這樣就會減少別人的責怪:多看各種行為,有不妥的放在一邊,然后謹慎去做自己有把握的,這樣就能減少自己的后悔。說話很少被責怪,做事很少會后悔,果位與供養自然不是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1.9K內容數
果瓜成佛記是說果瓜(人名),十歲絕命模子國。模子國是阿彌陀佛攝化的國土,果瓜命終十念阿彌陀佛,第十念之後動了一個念頭,就是要挑戰阿彌陀佛。心生嗔恚而到了極樂世界,果瓜對彌陀說:為何只讓我活到十歲年華?彌陀說:就是要讓你來挑戰我。果瓜開始挑戰阿彌陀佛和成就佛道之路,果瓜最後成了阿彌陀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鳩摩智為小國佛們介紹自己得意門生,叫小國師,他們得年齡都相差不遠,鳩摩智說:你們大家一起玩。小魚兒說:我今天創作了一首佛法兒歌,歌名叫無量壽經。丫頭你唱給大家聽,丫頭唱了:佛陀言永生、凡夫道輪徊、娃兒初到凡、受盡人間難、要有釋迦心、再見凡夫夢。丫頭唸完心裡噗噗的跳,他問:小國佛!無量壽經是什麼?
  鳩摩智為小國佛介紹自己得意門生,名叫小國師。小國師拂去衣上塵土說:心清則身不凈不是好佛子。小國師悠閑地捧起佛門彌陀經,信步走出東齋朗聲阿彌陀佛。小國佛說:佛經真諦你能領悟多少?荒誕之事你會不會常追逐?小國師說:佛儒精義我可讓其相通,從不用彈弓射小鳥。小國佛說:我有一友小魚兒,寫佛法兒歌自開心,捕
  01:隨遇而安   一九八八年的某一天,和敬閉起眼睛,享受著午時的陽光,體會著草地的溫柔。一個人的想著前方,前方有的是,圍著四周的牆。牆的後面是一道高速公路,汽車運用高速度行走。在和敬前面的是一個足球場,球場上的小草長的並非很完整,其中有一些黃沙襯托,這些黃沙有些乾、有些濕。四周都沒有人,和敬感
  悲華經中說過去有位輪轉王,他的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父子成為(西方三聖)。大家都知道北施和冷禪是情侶關係,冷禪和英姑是夫妻關係。悲華經說得很清楚,西方三聖父子關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英姑的普門品傳奇,以老子道德經做模子,譜寫經文,觀世音菩薩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也要批評我的英姑師姐。丫頭聽了,他說:
  眾生不因今世所做之善行而得生彼國。不,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只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並牢記於心,這樣的心持續一、二、三、四、五、六或七個夜晚不被打擾;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臨壽終時,被許多菩薩和弟子圍繞著的阿彌陀佛將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會以平靜安詳的心情去世。首先我要批評我的冷禪師兄,這才是阿彌陀
  鳩摩智為小國佛們介紹自己得意門生,叫小國師,他們得年齡都相差不遠,鳩摩智說:你們大家一起玩。小魚兒說:我今天創作了一首佛法兒歌,歌名叫無量壽經。丫頭你唱給大家聽,丫頭唱了:佛陀言永生、凡夫道輪徊、娃兒初到凡、受盡人間難、要有釋迦心、再見凡夫夢。丫頭唸完心裡噗噗的跳,他問:小國佛!無量壽經是什麼?
  鳩摩智為小國佛介紹自己得意門生,名叫小國師。小國師拂去衣上塵土說:心清則身不凈不是好佛子。小國師悠閑地捧起佛門彌陀經,信步走出東齋朗聲阿彌陀佛。小國佛說:佛經真諦你能領悟多少?荒誕之事你會不會常追逐?小國師說:佛儒精義我可讓其相通,從不用彈弓射小鳥。小國佛說:我有一友小魚兒,寫佛法兒歌自開心,捕
  01:隨遇而安   一九八八年的某一天,和敬閉起眼睛,享受著午時的陽光,體會著草地的溫柔。一個人的想著前方,前方有的是,圍著四周的牆。牆的後面是一道高速公路,汽車運用高速度行走。在和敬前面的是一個足球場,球場上的小草長的並非很完整,其中有一些黃沙襯托,這些黃沙有些乾、有些濕。四周都沒有人,和敬感
  悲華經中說過去有位輪轉王,他的大太子是觀世音菩薩,二太子是大勢至菩薩,三太子是文殊菩薩,四太子是普賢菩薩。後來,轉輪聖王修行成佛,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觀世音和大勢至成為父親的左右脅侍,父子成為(西方三聖)。大家都知道北施和冷禪是情侶關係,冷禪和英姑是夫妻關係。悲華經說得很清楚,西方三聖父子關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英姑的普門品傳奇,以老子道德經做模子,譜寫經文,觀世音菩薩不會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也要批評我的英姑師姐。丫頭聽了,他說:
  眾生不因今世所做之善行而得生彼國。不,任何一位善男子、善女人,只要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並牢記於心,這樣的心持續一、二、三、四、五、六或七個夜晚不被打擾;這樣的善男子、善女人臨壽終時,被許多菩薩和弟子圍繞著的阿彌陀佛將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會以平靜安詳的心情去世。首先我要批評我的冷禪師兄,這才是阿彌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此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提婆達多品第十二的教義,強調菩薩為了追求無上菩提而不懈努力,並描述提婆達多如何成為能夠引導眾生的高僧。文中提到的深刻道理,讓讀者瞭解大乘佛教的精神,以及修行中的捨得智慧。透過細膩的辭句及寓意,該經文表達了對眾生福祉的期許以及菩薩行的具體實踐。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通號,這四個字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無量覺是自性的德號,念阿彌陀佛就是念自性。所以念這句阿彌陀佛,這是自性本體的音聲,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天親菩薩造的這部《往生論》,是要幫助我們在這一生念佛有所成就,能往生到極樂世界。
Thumbnail
我從一個人來學佛,度第二個人......學佛到今天,今天各縣市道場都在做善事、做護生法會,都在誦經迴向,我要有一點功德,有的時候是因為各位。那要怎麼算(功德)?沒辦法算!這個時候再來普皆迴向:「我如果有一點點小小的善功、善德,我願意迴向一切的如母有情眾。」迴向到什麼程度?一個毛孔都不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念佛偈【四言十二首】 自性彌陀。彌陀自性。執性廢修。因樂成病。 彌陀自性。自性彌陀。皇風一片。帝網交羅。 佛非性外。性即佛中。如水投水。似空合空。 佛在性中。性豈佛外。本自圓融。云何隔礙。 極樂唯心。心唯極樂。離土論心。翻然大錯。 唯心極樂。極樂唯心。山自高高。水自深深。 未明唯土。豈達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