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作為藝術展示平台的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藝術家馬修‧伯羅斯(Matthew Burrows)在社群平台Instagram上發起的社群活動,包括帳號「@artistsupportpledge 」與標籤「#artistsupportpledge」,主因為了緩解新冠肺炎帶給世界經濟市場深深一記重拳,也因多檔藝術博覽會停辦,而讓藝術市場重新思索如何在勢必長期對抗病毒的態勢中生存下去。以台灣藝術家王建揚為首,也在台灣發起了「#artistsupportpledgetw#藝起加油art」的相關活動,之後更轉向Facebook社團「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中進行一系列宣傳與操作活動後,之後是否會對藝術市場有什麼影響?
#artistsupportpledge 官方網站
#artistsupportpledge Insragram 帳號
  我們能詳細探討社群平台運作方式,並比較現今藝術市場機制上之間的差異。社群平台的展示展示模式很大一部分牽涉到話語權的主體為誰,像是Instagram作為年輕人最為活躍的社交媒體,很大一部分歸功於相對平等的曝光與流量。只要在Instargarm上創建#(hashtag)標籤,能讓用戶簡單的搜尋並分類,主要顯示在兩大欄目中「人氣」與「最近」,前者依據系統運算的推薦帳號,後者依據發文時間排序,只要善用標籤功能,都能獲得曝光。
  Facebook社團則是依據管理員、版主的方式來運行,能擁有社團的管理權限。當作品文量增幅加大以後,就會產生諸多問題,如同Instagram在標籤被大量引用後也容易質變成廣告牆一樣。「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當然以幫助藝術市場活絡起來的角度來說立意良善,但以藝術機構來說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疫情導致無法出門,可能對開公立博物館、美術館衝擊較小,但已經讓藝廊產業面臨危機。加上藝術家與藏家的直接媒合無疑是雪上加霜,能直接跳過中介者,進行藝術品交易。當然或許另一方面來說這是無法進入機構創作者的施展機會,才能在短期間累積這麼多交易筆數,而從社團中多次修改的版規能知道「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也試圖扮演起中介者的角色,進行部分的篩選。但這是否是另一種機構的展現,又跳入藝術家與藝術中介者的迴圈之中呢?
  Instargram以圖片說話其最大優勢,能透過各種美化方式講照片網美化。這種模式底下我們往往會因為人物、商品包裝、拍攝手法等,而忽略本身真正的論述,有些甚至是沒有任何論述。在觀察許多發文作品後,發現多數作品都缺乏創作脈絡,這對創作者與收藏者都是危險的,如同「照騙」一樣,往往會隨時間幻滅。然而在藝術具強烈主觀性的保護傘之下,其實我們也很難界定某些藝術作品是否為藝術品,這非常仰賴有策展與評論能力的單位,也是目前藝術中介者的強項,經過推敲的作品才有辦法持續引領整個產業前進。
  「藝起加油ART作品展覽平台」目前可能面臨的困境,就是要在完全開放規則在自由市場底下運作,還是像中介者們提供具有完善制度的策展架構。在平台上被刪除的作品恰好反映資本主義中的弔詭狀態,以市場而言應該是提供最大利益,但在層層體制的淘洗之後,反而拋棄了利益去選擇了符合當政者的選項。現今我們要更加小心,不能在再創造出另一隻壟斷話語的巨獸。
avatar-img
19會員
13內容數
目前全職經營「三人日常」YouTube頻道,與「屁啦!無尾熊」Podcast節目。曾任職社交APP與電商新創公司、藝廊、展演機構、出版社與文化基金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觀者時常對於抽象藝術望而生畏,然而為何是如此呢?難道抽象藝術只是屬於一種形而上的西?超出了人類經驗可感知的範圍?我們能從藝術史中,明顯的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各國肆虐,導致整個藝術圈動盪,大型藝術展演取消,部分藝廊也必須因應疫情而轉往線上發展。如果硬要將此次版畫展覽,蹭上疾病相關的熱點,將兩者扯在一起討論,能不能激起點東西?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這邊我想更進一步用「毀滅/重生」來討論他們在此次展覽中的作品。在聖誕節前後書寫關於毀滅與重生真的是再適合不過,因為西方基督宗教信仰基本就是建構在此之上,從諾亞方舟、巴比倫之囚、耶穌復生等等眾多聖經故事,都是闡述著毀滅的力量,然後透過神蹟的方式重生。
  ​觀者時常對於抽象藝術望而生畏,然而為何是如此呢?難道抽象藝術只是屬於一種形而上的西?超出了人類經驗可感知的範圍?我們能從藝術史中,明顯的知道答案並非如此。
最近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在各國肆虐,導致整個藝術圈動盪,大型藝術展演取消,部分藝廊也必須因應疫情而轉往線上發展。如果硬要將此次版畫展覽,蹭上疾病相關的熱點,將兩者扯在一起討論,能不能激起點東西?
藝術市場每隔一陣子,就會出現被高度討論的藝術作品,從裝屎的罐頭、黏在牆壁上的香蕉、刺青的豬、自毀的藝術品,或者被隕石砸到的教宗。這些作品引起軒然大波,並讓大眾陷入五里霧中,不知該如何解讀。藝術家林俊彬在因疫情崛起的社群平台「藝起加油ART」上發佈了一套作品,名為〈一千賣八百〉,以奇葩的姿態現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多網友問我,為什麼不用instagram上傳作品?我的答案很肯定,雖然流量高,但盜圖盜作品的歪風也很多,而且無需任何成本。當然,觸犯法律又無知的行為很可怕,但各位花仙子有發現嗎?連梗圖都能被盜了、甚至是無標記出處的TikTok影片、其他平台影片,這是很可怕的。雖然很多人喜歡我的作品才開部落格,但本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Thumbnail
沒人看作品就無法發揮應有價值 流量之所以重要,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想像你是一位藝術家,在文創市集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你花了大量時間和心血創作這些作品,但如果沒有人來欣賞、購買,那這些作品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地,寫作一篇文章就好像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流量則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了
Thumbnail
透過 vocus 的沙龍,創作者能基於各自的經營型態,自由打造個人的專屬空間。而更重要的是,它利於創作者與粉絲建立深度的連結,藉由真實且具有信任感的交流,幫助創作者走得更遠。 核心粉絲經營與關係維繫、多元且彈性的收費機制,來看看還有哪些功能!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Curation策展的時代》重點內容: Social Media、興趣打卡APP和專業社群小圈子刊物更易打動目標 以加入不同app或圈子,打破資訊同溫層 在資訊爆炸年代,懂為資訊策展比產出大量內容更重要
Thumbnail
當代藝術家該如何在創作無價值化的時代生存?藝術經濟市場如何運作?怎麼樣才能保住飯碗?本文將以藝術市場的大局觀、社群媒體的運作、以及作品貨幣化的討論來介紹這本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很多網友問我,為什麼不用instagram上傳作品?我的答案很肯定,雖然流量高,但盜圖盜作品的歪風也很多,而且無需任何成本。當然,觸犯法律又無知的行為很可怕,但各位花仙子有發現嗎?連梗圖都能被盜了、甚至是無標記出處的TikTok影片、其他平台影片,這是很可怕的。雖然很多人喜歡我的作品才開部落格,但本
Thumbnail
臺灣社群媒體平臺在日常生活中顯得尤為重要, Discord, Patreon, Uscreen, Buy Me a Coffee, ko-fi, Gumroad, Gotomax 和 Getmax 等社群平臺都在臺灣具有一定受眾。本文通過比較不同社群平臺的優缺點。
Thumbnail
沒人看作品就無法發揮應有價值 流量之所以重要,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解釋:想像你是一位藝術家,在文創市集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你花了大量時間和心血創作這些作品,但如果沒有人來欣賞、購買,那這些作品就無法發揮其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同樣地,寫作一篇文章就好像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而流量則是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了
Thumbnail
透過 vocus 的沙龍,創作者能基於各自的經營型態,自由打造個人的專屬空間。而更重要的是,它利於創作者與粉絲建立深度的連結,藉由真實且具有信任感的交流,幫助創作者走得更遠。 核心粉絲經營與關係維繫、多元且彈性的收費機制,來看看還有哪些功能!
Thumbnail
亞洲藝術市場的年度盛會--巴塞爾香港藝博會熱鬧開鑼。此番台灣畫廊不但創紀錄的十家獲邀展出,而且畫廊協會十數家同野也群赴觀摩。業者的看展與酬酢照幾乎洗版我的臉書。看來台灣藝術業者春風得意、收穫滿滿了。
Thumbnail
創作者最大的不同 有價創作平台的創作者與一般部落平台的創作者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將創作視為商業行為,期望能夠獲得財務收入。因此,他們的創作思維與行為模式,也與一般部落格創作者有所不同。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 一般部落格創作者純粹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與創意分享給他人,互動交流是創作的延伸。他們的創作動
Thumbnail
《Curation策展的時代》重點內容: Social Media、興趣打卡APP和專業社群小圈子刊物更易打動目標 以加入不同app或圈子,打破資訊同溫層 在資訊爆炸年代,懂為資訊策展比產出大量內容更重要
Thumbnail
當代藝術家該如何在創作無價值化的時代生存?藝術經濟市場如何運作?怎麼樣才能保住飯碗?本文將以藝術市場的大局觀、社群媒體的運作、以及作品貨幣化的討論來介紹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