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2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到部落換生活(上)】 拜訪撒可努的家,擁抱一座山

這一趟旅行從「聽說」撒可努開始,發展成充滿故事的旅行,也因為有故事,旅程才精采。
亞榮隆‧撒可努(Ahronglong Sakinu),來自台東太麻里排灣族,原本的職業是警察,他創作了三本書,得到多項文學獎而知名,更厲害的紀錄是,他的文章陸續被收錄在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課本中,成為最常出現在教科書裡的原住民作家,他的書甚至被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中文相關科系列為指定讀本。可以說看過他的書的人從小孩到大人、從台灣到國外,跨度很大,真的很不簡單!
在我當學生的年代,可惜沒有機會讀到他的作品,但沒關係,這次我們直接到他的家鄉找他。
撒可努把人生體驗都化為故事,很生活卻很有力量。
撒可努把人生體驗都化為故事,很生活卻很有力量。

獵人學校不教打獵,教的是獵人精神
來到拉勞蘭(Lalaulan)部落,在狩獵團屋前停下腳步,這裡是男人打獵後分享戰果的聚會場所,原本女生是不能進入的,但這天,我們被當作貴賓看待,透過焚燒七里香、跨越火盆的儀式,以裊裊燻煙向祖靈告知有客人來訪,我們得到允許進入團屋,聽部落的故事。
跨越火盆儀式代表的是尊重,也是文化傳承。
拉勞蘭是一個小小的部落,雖說以排灣族為主,實際上他們在日治時代被迫遷徙下山,和阿美族混居,部落裡的排灣族文化也因此失落了50年。撒可努回到部落之後,不斷反思「我是誰?」,他花了十幾、二十年去找回屬於這片土地的排灣族文化,回到山裡和大自然對話。他開辦獵人學校,不是在教打獵,而是推廣山林教育。所謂獵人,屬於生物鏈的一環,只獵取所當取,會用輕巧的方式進入山林,不是大張旗鼓的入侵,最厲害的獵人懂得判讀大自然的訊息,這才是獵人精神。
狩獵團屋是撒可努家族成員齊力蓋起來的,裡面可以看到許多木雕是原住民藝術家希細勒的創作。
「台灣缺少的是一群冒險的孩子啊!」撒可努說,他很為自己的三個女兒驕傲,不是她們很會讀書,而是她們很會爬山、游泳、畫畫、唱歌、划獨木舟,最新挑戰是自己用滑板車從花蓮滑回來。撒可努說人的特質和素質很重要,每次談話他都強調人最重要的三件事:要有美感、要對人很好、要對環境跟土地有感。
部落後方的一整座山都是他的教育場域,砍掉非友善種植的釋迦樹,種回小米,也種大樹,他已經在山上種了近一萬棵樹,他很自豪地說:「你們在山上呼吸的空氣都是我給的。」如果有人問他女兒:「你爸爸做什麼的?」,「我爸爸很酷捏,他種樹。」他說當爸爸要當這樣子的爸爸。
表情豐富、語帶幽默的撒可努講起故事來很吸引人,「在生命當中多了一個會種樹的朋友,不錯啦!」他輕輕地做了結尾,但他的身體力行,已讓人深深感動。

泥泥的山屋,採邀約制的祕境
離開狩獵團屋,我們往部落的後山前進,山上還有一位奇女子在等著我們。泥泥,是位平地女孩,讀高中的時候隨著學校社團「台灣文化探索隊」來到拉勞蘭部落,就被這片山吸引住。後來她進入撒可努的台東獵人學校,在開給女生的五堂課當中,已經上到第四堂,問她什麼時候會上第五堂,她說不知道,只能等待撒可努認為時機成熟的訊號。
泥泥(右)和戴雲(左),一個是平地女孩,一個是撒可努的大女兒,兩人都非常喜歡大自然。
台東獵人學校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通常在第一道冷鋒來的時候開課,課程內容也都在撒可努的腦袋裡,他總是在開課前兩三天來一通電話:「上課了!」學員得隨時準備好。泥泥想要和朋友分享她在這裡學到的一切,卻也不知從何說起,她心想能不能把這套很好的東西變成讓更多人可以來學習的課程,去年,他和撒可努一起創辦了「奇努南戶外探索教育」,開始設計系統化的體驗活動。
在山上尋覓適合做學習場域的過程中,某次,她和撒可努來到這個地方,泥泥看著前方的海,覺得好安靜,她問撒可努她能不能認養這裡?於是他們一起建造了山中小屋,成為泥泥的家,也做為奇努南的基地。
從綠樹環繞的山屋望出去,意外地竟是一片遼闊海景。
隨著陡斜的山路蜿蜒而上,山面對著太麻里海岸線,美麗的景致不時引來大家的驚呼聲,經過顛簸的路途,我們來到這個沒有電、沒有網路、引山泉儲水,被撒可努形容為阿凡達的世界。很難想像現代人有辦法在這樣的地方住下來?但泥泥說,其實人不需要太多物資,而且當你知道夜晚暗下來無法做事時,就會好好把握白天的時間,這只是一種生活習慣的選擇。
泥泥準備了許多原住民美食接待我們。
什麼時候還能再像這樣,所有人都放下手機,一起聚在戶外露台愜意又舒服地聊天。
這個神祕的山中小屋並不任意對外開放,只有受邀請的朋友才得以進入,何其有幸能來到這裡。我們坐在戶外露台,吃著泥泥準備的原住民美食,隨興地聊著天,撒可努的大女兒戴雲也一起來到山上,我們在這片夢幻的山林中聽到她那穿山越谷的嘹亮歌聲,生活真的不需要太複雜,簡單就很美。

自嘲假掰,其實很有料的「我在」團隊
這趟旅行分享最多故事的,就是為我們安排行程的「我在人文行旅」團隊。創辦人大益和Rita夫妻倆是台北人,因為喜歡山林,成為台東獵人學校的家族成員,也因為這個淵源,去年他們毅然決然帶著讀高中的小孩舉家搬到台東,真正的深耕在地。
一個地方因為有故事而精采,很會放閃的CP大益和Rita本身就很有故事。
Rita介紹「我在」團隊所辦的旅行特色,她說:「不是想要去創造很多娛樂給大家,是想要分享在地生活給大家,是想要讓大家知道一個地方它的文化、山川風土,那個地方的人跟故事。」說完,Rita自嘲:「有沒有很假掰?」但這就是他們踏踏實實在做的事情,一路上,Rita更是不吝惜地把她喜歡的、受感動的人事物都說給我們聽。
晚上,我們來到他們在鐵花村波浪貨櫃屋區所經營的空間「野室」,這裡就好像「我在」的縮影,有音樂、有故事牆、有在地選品、植栽環繞,天花板上朵朵白雲還是團隊成員合力手工完成。
「野室」空間不大,卻裝載了「我在人文行旅」不斷寫下的許多故事。
如果有時間,Rita願意把所有野室挑選的品牌故事都說給你聽。
「野室」就像是「我在人文行旅」的概念實踐空間。
更令人引頸期待的,是團隊裡讀植物學的氣味博士大熊所精心研發的「野室特調」,包括調酒和非酒精飲料,他善用台東在地食材萃取原料,製做成「結合在地作物的氣味飲品」。
這一款是「海哭的聲音」,用造福水果冰棒檸檬薑薑好、綠島海鹽、琴酒調製,鹹酸帶甜,就像海風迎面吹來。
翻開菜單,連有趣的調酒名字背後都有故事,像是一款「部落的Ina不要鬧了」以紅刺蔥、糯米酒為原料,由於紅刺蔥必須拜託太麻里的部落媽媽到山上幫忙採集,左等右等好幾天刺蔥都沒來,出現的時候卻是要兩斤來四斤,叫他們哭笑不得地說:「部落的Ina不要鬧了!」聽完故事,選擇障礙症發作,每一款都想喝喝看,每一個角落都想挖掘,每天晚上都想來「野室」報到!
野室的外牆特別做了玻璃窗,成為網美打卡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