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讀 文善《輝夜姫計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文善對女性讀者來說實在太重要了,她針對女性寫的作品總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女性目光,比如《店長,我有戀愛煩惱》和本作《輝夜姫計畫》,無論封面、題材,到內容走向,無不吸引女性讀者買單——至少我就是乖乖掏錢買回家的那個。只是明明榜上有名,心得卻比我意料中少,還是因為我讀比較快?九月剛上市,我月底「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年會那天現場買回來,放個颱風假忍不住就一口氣讀完了!另外八卦一下:作者本人很親和,活動撤場時還和我搶椅子搬,哈哈。
  先來講封面。跟《店長,我有戀愛煩惱》的粉紅泡泡相反,這部基底是全黑,連封面正中央的嬰兒床——沒錯,仔細看那是嬰兒床,床上還吊著嬰兒玩具——也是黑色;而從窗外透進的蒂芬尼藍光,如月色星河,既神秘又溫柔,下方紅色的字體還帶著驚悚……這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故事呢?
  你敢不敢,讓國家代替你照顧孩子?
  愛孩子究竟是女人的天性,還是社會硬塞給女性的角色?
  容我引用中華科幻學會的一句話介紹:「《輝夜姬計畫》一書,是從生育為思考基礎的反烏托邦作品。
  官方文案:
  當瑪麗安因為一起車禍穿越到這個平行世界時,她簡直開心得不能自已。這就是她夢寐以求的世界——一個只有大人的世界!
 1、 國家只讓健康男女自然受孕,男女滿十六歲後須接受身體檢查,適合生育者頒發「准生證」。
  2、 懷孕後搬至「國養部」設立的設施,由專人照顧直到生產。
  3、 兒童屬於國家的財產和責任,凡十八歳以下的兒童必須在國家的養育設施,由專門人士而非父母照顧長大,設施會協助他們做出最適合的人生規畫。——〈國養法〉
  總之生育問題就是女性特別有感的題材啊!而這個設定其實可以有很多走向,比如探討國家(針對反烏托邦等等)、探討個人(人格成長,比對孤兒院、集中營等等),本作則是從女性最有感的部分著手:母親。
  裡頭許多「案例」都很有既視感,為了成為一個母親,你得付出什麼?「奉獻自我」不是說假的,許多優秀的女性,都「栽」在為人妻,更不用說為人母,當你把大好的光陰、心力花費在家庭上——這也是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你還能為自己做什麼?更退一步說:你還能保有自己嗎?
  「妳……這幾天沒有來呢。」女孩突然和瑪麗安說話,這是在原來的世界不可能發生的事,每一早女孩眼中都只有那嬰兒車中的小孩,根本不會留意其他人。
  之後她們聊了一陣子,一問之下原來她從事醫療器材研發,瑪麗安發現女孩很開朗也很健談,她原來就是這種性格的嗎?她原來也是個科研人員嗎?在瑪麗安印象中,她每天只是在咖啡店坐下來就好像完成萬里長征一樣,然後又要照顧小孩吃的(中略)。偶爾她沒那麼狼狽終於可以安靜坐下來時,會有人在逗她孩子玩時和她聊上一兩句,而女孩總是只會聊有關孩子的話題。
  看到這一節其實還蠻想哭的。
  身邊許多優秀的女性好友,因為結婚生子,就不見了。
  如果不知道她們原本的樣貌還不如何,越是熟悉她們有多獨立多傑出,就越覺得感傷。有了孩子就變了一個人,好像中病毒一樣,原本的她,就這樣消失不見。
  ——在大自然繁衍機制下,所有的自我都如螻蟻般渺小。
  以下有雷慎入。
  書中還有幾組有趣的對比:
  亞歷的準養父比準養母更像世俗期待的母親。他認定亞歷是自己的孩子,便對他產生感情,即便不是親生,甚至連面都沒見到、話更沒說過一句。
  女主角瑪麗安對年輕人甘頓的感情,究竟是因為他可能是自己的孩子,或就是男女之情?
  話說回來,我發現《輝夜姫計畫》和《店長,我有戀愛煩惱》除了女性主題,還有個共同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女主角都「政治不正確」——都不是溫良恭儉讓三從四德傻白甜,而是惡女。至於什麼是惡女,請大家各自解讀呵呵。
  最後為了證明(?)我沒有拿業配,來「該」一下結局。
  我看到後面的感想:這真的沒犯規嗎?雖然好像不是不合理,可是總覺得被擺了一道啊啊啊!我想過主角會不會是雙重、多重人格,會不會是被催眠,就是沒想到這個。再問一次這真的沒有違反規定嗎?同一個世界真的能存在兩個同樣的人嗎?好吧,很多科幻電影也是這樣演,嗚嗚是考驗讀者的思路盲點,嗚嗚我不甘心。
  總之,文善以兩年一部的速度穩定出版,既然如此,眾姐妹我們一起向她敲碗想看的題材吧!
  (文善表示:……)
  以上。
相關連結
文善官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annshin.ca/
長篇作品:2013逆向誘拐(已改編為電影)、2015店長,我有戀愛煩惱、2017你想殺死老闆嗎?我們做了!2019輝夜姫計畫。(以上皆已由皇冠出版)
短篇作品:詳見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介紹「文善」https://taiwanmystery.org/team/%E6%96%87%E5%96%8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3會員
323內容數
冬日迎春戲雪,古道潑墨行俠。 在巷弄裡,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巷弄裡的雪花 的其他內容
  這次的作品集從書名、文案、成書品質到作品內容,都值得收藏,有敘述性詭計、有本格推理,更有我偏好的社會派;看書末討論,每篇各有評審支持,甚至好壞兩極......
  第一眼就被「獸人推理」所吸引,不是因為對獸人有研究——事實上只有玩台灣原創單機遊戲「家有大貓」時有稍微接觸一點,而是這個類型在推理來說非常新鮮。   獸人推理跟一般推理有什麼不同?故事會如何天馬行空?文案介紹收錄的四篇作品,如何重新詮釋小紅帽這個經典童話?而「換毛」這個貓奴狗僕都傷腦筋的....
《張公案》文筆清麗自然,緩緩舒卷的古風,讀起來沒有負擔:黃大仙迷魂記、鬧鬼的筆筒、女兒村奇遇,以華人耳熟能詳的鄉野傳說為主謎基底,再一個個拆解,除此之外,與之環環相扣的人的謎團更是吸引我:明明很要好的朋友為何變冷漠?為何他從不踏足某宅?給他這塊玉的用意是?淺梗、深梗,讓你無法不一句句接著看下去...
《火鳥宮行動》讓我感受到滿滿的生命力和行動力,完全沒有什麼複雜難解到不近人情的冷知識或謎題,像我一樣不喜歡燒腦/無腦可燒、喜歡順著劇情看感人謎題被解開的讀者,可以來嘗試看看,讀完心情會很好。
  總共十三篇,每一篇還附帶解說,可想而知篇幅之短,讀來超級輕鬆不費力。   風格題材琳琅滿目、任君挑選,也沒有獎項或商業的負擔,充滿生命力和可能性,讓我耳目一新,收穫比我預期豐富。
明明沒有用很大的篇幅去鋪陳描繪,女兒也在開場沒多久就「消失」了,但隨著主角點點滴滴的發現和回想,兩人深刻的父女情就漸漸立體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藏在表面下的故事,這也是我認為本作值得推薦的地方,特別是有兒女正在青春期的父母,倘若你也覺得「觸碰」不到自己的兒女,可以讀讀看這本。
  這次的作品集從書名、文案、成書品質到作品內容,都值得收藏,有敘述性詭計、有本格推理,更有我偏好的社會派;看書末討論,每篇各有評審支持,甚至好壞兩極......
  第一眼就被「獸人推理」所吸引,不是因為對獸人有研究——事實上只有玩台灣原創單機遊戲「家有大貓」時有稍微接觸一點,而是這個類型在推理來說非常新鮮。   獸人推理跟一般推理有什麼不同?故事會如何天馬行空?文案介紹收錄的四篇作品,如何重新詮釋小紅帽這個經典童話?而「換毛」這個貓奴狗僕都傷腦筋的....
《張公案》文筆清麗自然,緩緩舒卷的古風,讀起來沒有負擔:黃大仙迷魂記、鬧鬼的筆筒、女兒村奇遇,以華人耳熟能詳的鄉野傳說為主謎基底,再一個個拆解,除此之外,與之環環相扣的人的謎團更是吸引我:明明很要好的朋友為何變冷漠?為何他從不踏足某宅?給他這塊玉的用意是?淺梗、深梗,讓你無法不一句句接著看下去...
《火鳥宮行動》讓我感受到滿滿的生命力和行動力,完全沒有什麼複雜難解到不近人情的冷知識或謎題,像我一樣不喜歡燒腦/無腦可燒、喜歡順著劇情看感人謎題被解開的讀者,可以來嘗試看看,讀完心情會很好。
  總共十三篇,每一篇還附帶解說,可想而知篇幅之短,讀來超級輕鬆不費力。   風格題材琳琅滿目、任君挑選,也沒有獎項或商業的負擔,充滿生命力和可能性,讓我耳目一新,收穫比我預期豐富。
明明沒有用很大的篇幅去鋪陳描繪,女兒也在開場沒多久就「消失」了,但隨著主角點點滴滴的發現和回想,兩人深刻的父女情就漸漸立體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藏在表面下的故事,這也是我認為本作值得推薦的地方,特別是有兒女正在青春期的父母,倘若你也覺得「觸碰」不到自己的兒女,可以讀讀看這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只能依靠錯誤設計圖的我,該如何才能變得像她們一樣呢?只要達到她們的程度就足夠了。懷孕、墮胎、分手、交纏、懷孕、生產、分手、交纏、生產。就算只是模仿這樣的人生,也已經足夠。 我想追趕上那些女孩。即使無法生產,至少在墮胎這件事,我想要追上她們。 這基本上就是本書的主題跟主線。 主角井澤釋華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 泰爾妮能順利存活,除了好運加身之外,家人默默為她準備各種東西,這些經歷過恩典之年的女性都在為她的存活而努力,但當初的她沒看見。 不覺得很像這個世界的縮影嗎? 人們為了下一代付出,排除障礙、努力鋪路,但懵懂的孩子通常不會發現,因為這些人日復一日的付出已成為他的日常。
Thumbnail
在書店裡看到不少關於媽媽和女兒關係的書,其中一本書是一個韓國女作家兼大學教授鄭蓮喜寫的【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這本書描述了女人從美少女到懷孕到當媽媽的心路歷程,充滿媽媽們的真實經驗與生活,並用有趣的方式陳述出這些生活中的喜樂與痛苦。這本書可以讓媽媽們回憶少女時代、懷孕公主和育兒地獄時期。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只能依靠錯誤設計圖的我,該如何才能變得像她們一樣呢?只要達到她們的程度就足夠了。懷孕、墮胎、分手、交纏、懷孕、生產、分手、交纏、生產。就算只是模仿這樣的人生,也已經足夠。 我想追趕上那些女孩。即使無法生產,至少在墮胎這件事,我想要追上她們。 這基本上就是本書的主題跟主線。 主角井澤釋華
Thumbnail
5月初月經沒有準時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可能是懷孕了。因為已經有感覺到身體和情緒波動有點不太一樣。剛好在母親節那天驗孕,深深的兩條線。我人生的第一個母親節。 確認自己懷孕後,開始尋找產檢的院所。起初看了好幾間家裡附近的婦產科,都沒有對的感覺。然後才突然想起:我想要溫柔生產的話,一開始就找有這項服務
Thumbnail
最近看完這本「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羽茜),趁仍記憶猶新時來分享一下。 作者在前言提到,「女人身上有太多角色期待的包袱了…….比方說她會是爸爸的前世情人、媽媽的終身好友、比起兒子會更掛念著自己的家庭,更樂意、也更無私的為家人付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
Thumbnail
"你睜開了眼睛,但卻甚麼都沒看見" 泰爾妮能順利存活,除了好運加身之外,家人默默為她準備各種東西,這些經歷過恩典之年的女性都在為她的存活而努力,但當初的她沒看見。 不覺得很像這個世界的縮影嗎? 人們為了下一代付出,排除障礙、努力鋪路,但懵懂的孩子通常不會發現,因為這些人日復一日的付出已成為他的日常。
Thumbnail
在書店裡看到不少關於媽媽和女兒關係的書,其中一本書是一個韓國女作家兼大學教授鄭蓮喜寫的【我希望我女兒活得自私】。
Thumbnail
《去你媽的世界》封底文案即道出本書內容,作者郝妮爾描述了她自從懷孕到生產之間的心情以及面對的社會狀況,以及成為母親的困境與掙扎。她深刻描述了自己在懷孕過程中的痛苦、糾結與徬徨,以及面對「美」這個課題的掙扎。這本書不僅是在梳理自己,也是寫給未來的女兒,以及世上所有的女性以及所有媽媽。
Thumbnail
這本書描述了女人從美少女到懷孕到當媽媽的心路歷程,充滿媽媽們的真實經驗與生活,並用有趣的方式陳述出這些生活中的喜樂與痛苦。這本書可以讓媽媽們回憶少女時代、懷孕公主和育兒地獄時期。
Thumbnail
有別於其他的說書人只分享實用的書籍,我自己覺得我應該比較像是書痴,凡舉小說繪本到雜誌漫畫,我幾乎來者不拒,但有個領域我一直遲遲沒有興趣:輕小說。主要是一直沒有吸引我的主題,而且很多日系輕小說最後都會有動畫或漫畫的作品,但今天我要推薦這套輕小說,即使現在動畫正在連載中,我還是很推薦大家看本體小說,真的
Thumbnail
黃詠詩在已讀不回裡談蘇美這本《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所有已為人母、快為人母,又或是考慮成為母親的,這裡提供了一種角度,太驚艷。從沒有看到哪本書是把關注點放在新媽媽身上,關注她的疼痛和焦慮、她的孤獨和壓抑、她的改變和成長。這書相當觸動,因為我也曾身在其中。
林蔚昀的三首詩作描繪女性生育後的境遇,闡述女性如何在父權文化中遭致「母職」期待的綑綁。〈責任制〉道出母職工時不由自己決定、不受法律保障,成為「母親」連薪水都沒有,而是一生的職責。〈自己的房間〉描繪女性在心靈、物理上皆因穿戴了「母親」身分,而幾乎失去「自我」的存在。〈恐怖片〉則控訴女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