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如何循序漸進地實踐『醒悟』的內容(案例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大約半年之前,一名學生邀請林老師入廠協助TOC『目標』與『醒悟』的活動推行,經過二天共計12小時的課程,以及10人次合計30小時的現場輔導之後,TOC活動的階段成果發表定在下個月,由該名學生對公司內部高階主管說明。
  早在研討會之前一周,林老師要求該名學生分享有關『醒悟』的實際案例。
一、真的有【不一樣的羅哥工廠】嗎?
  林老師在過去多次的研討會中,曾經討論過【不一樣的羅哥工廠】應用『醒悟』的內容,林老師打出以下的投影片,然後說:
  「這是之前我們描述的【不一樣的羅哥工廠】狀況,而且我們也模擬最終使用『醒悟』的內容,也就是"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的應用,大家記憶猶新吧?」林老師一邊問一邊打出下的投影片。
(***註、詳細內容請閱讀"看『目標』學工廠管理,不能沒道理!"之第六篇短文)
  學生們默默地看著投影片,數分鐘之後,有一學生發問:
  「我認為【不一樣的羅哥工廠】與業界許多工廠的型態非常相似,是否有那一間工廠開始應用『醒悟』的內容呢?」
  「沒錯!【不一樣的羅哥工廠】在業界比比皆是,然而實施『醒悟』內容的工廠卻寥寥無幾!」林老師很感慨地回答。
  「老師,您輔導我們工廠快半年了,下個月我要對高階主管做階段成果發表,可否現在提出來分享給同學們,順便自己預演一次呢?」林老師指定的學生舉手發言。
  「很好啊!你們工廠確實是一間【不一樣的羅哥工廠】型態,這應該會是一場精彩絕倫的分享!」林老師說完,讓出主講人的角色。
二、"錯誤觀念"的發生原因
  「首先,這是我們實踐『醒悟』內容的三個月後成果,去年與今年同期的數據比較,以【目標管理】的角度來看,過去管庫存不能少於"最低"的安全庫存,而TOC卻管庫存不能超過"最高"的數量。」該同學邊說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稍待片刻讓學生們吸收。
 
  「令人驚訝的是TOC的"最高"竟然還低於傳統設定的"最低",有94萬之多,表示過去設定的庫存量有點過份了,不是有點兒,是太過分了!」該同學打趣地說。
  「而且傳統設定的安全庫存是"完成品",TOC設定的是原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的總和。」該同學繼續補充之後,打出以下投影片,繼續說:
  「比較二期實際成品與半成品的庫存金額,實施之後,降低了570萬,減少25%以上的庫存金額。」
  「至於原料部分,過去有一大堆的原料訂單等待交貨,執行『醒悟』內容之後,降低了75%的訂單量,只剩下25%的原料訂單在供應商那裏了!。」該同學先打出以下的投影片之後,補充說明。
  「知道只剩下25%的訂單在供應商那裏,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嗎?」林老師突然打岔,並提問學生們。
  「供應商嚇死了!訂單減少75%耶!」有一學生搶答。
  「然後呢?」林老師繼續問。
  「供應商他們會不會很緊張,以為你們內部是否發生了重大的決策,準備要把供應商換掉了?」另一學生回答。
  「很有可能!真的是這樣嗎?」林老師質疑並將回答權力交還給台上主講人
  「完全不是你們想像的樣子!結果是供應商不再擔心我們過去經常性的抽換單以及急單,供應商可以大膽下去生產這25%的訂單,因為全部都是"即期"需要的數量。」該同學很興奮地回答,又很驕傲地補充說:
  「從今以後,我們也不再需要千拜託、萬拜託供應商抽換單或趕工,少了"訂單變更"的雜事之後,現在的工作既輕鬆又愉快呢!」
  至此,台下學生們漸漸理解為何TOC的活動只是"日常作業的改變",而非"改善的專案",太多公司導入"改善"專案,先找問題,分析原因然後再下對策,殊不知,TOC『醒悟』的內容已經展示"問題根源"在於"錯誤的觀念","錯誤的觀念"無法也不能分析原因,唯有透過"震撼教育"一途方能破解"錯誤的觀念",觀念一改,行為自然就會改變,也就是"日常作業的改變",不是嗎?
三、"高頻率"以及"後拉式"的用處
   「整體而言,庫存總金額在執行『醒悟』內容之後,降低了1569萬,減少近44%的庫存金額。」該同學一邊說明一邊打出以下投影片。
  「雖然已經執行『醒悟』內容三個月了,仍未能達成設定的目標庫存,還在消耗以往遺留的過多庫存,大約492萬。」該學生打出以下投影片,將半年TOC活動的成果做了完整的結論。
  該同學稍事片刻,觀察台下同學們沒有任何疑問之後,打出以下的投影片,然後說:
  「接下來將介紹半年來推動TOC活動的經歷,自從上完『醒悟』的課程(名稱:"洞悉供應鏈管理問題,不花錢提升20%獲利關鍵")之後,終於理解缺料問題來自於補貨時間的浪費,還有我們每一季調整一次安全庫存是不足夠的,加上調整的依據來自於前面12個月的移動平均數,又更難及時反應市場的趨勢,因此採購人員下單時,都必須憑經驗"預估"採購數量才行!」
  該同學停頓片刻讓台下同學吸收片刻,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另外,上完『醒悟』的課程之後,也明白庫存太多的問題來自"以為預估可以準確"的錯誤思維",客戶一旦取消訂單,庫存過多就發生了!」
  「歷經過『醒悟』課程的震撼教育過程,認清自己錯誤的傳統觀念之後,啟動TOC給予的新觀念,前二個月逐步發展屬於我們自己工廠的方式,第三個月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方式。」該同學一邊打出以下的投影片,一邊繼續說:
  「從原來的"不定時"下採購單的方式………」
  該同學說完停頓片刻,然後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改變成"定時"下單方式,而且訂購間隔時間越短越好………」
  該同學說完停頓片刻,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這就是以"高頻率"下單方式,來消除補貨時間的浪費,進而解決缺料的頭痛問題,當然光改變這一項作法,仍然不足夠,因為…….」
  該同學說明完後,稍事片刻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我們下單的"數量"也從過去的預估方式,改變成…….」
  該同學說完,又停頓片刻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以"實際"被耗用的數量當作下單的依據,也就是用掉多少補多少的"後拉式"方式。」
  該同學讓同學消化數秒後,打出以下投影片繼續說:
  「所以說,"缺料"的解決僅僅靠"高頻率"一項改變是不足夠的,還必須加上"後拉式"的作業改變才行!」
   該同學又停頓片刻,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最後,"庫存太多"源自"預估",可以被"後拉式"的作業改變所解決!所以整體的改變稱之為"高頻率的後拉式補貨系統"!」
  該同學做完小節之後,打出以下投影片讓台下同學們消化吸收片刻。
四、日常作業方式的改變
  休息片刻之後,該同學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然後說:
  「庫存水位管理的邏輯,傳統是以最低的安全庫存為基準,而TOC則是以最高水位為基準。」
  該同學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然後說:
  「傳統達到最低的安全庫存之時,下一筆最小經濟採購量,這批量可以用人為的"預估方式"來決定的。」
  該同學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TOC的目標庫存則永遠等於在途訂單、在途半成品以及在庫完成品的數量總和。」
  該同學見台下同學們無意見,打出以下投影片,繼續說:
  「我們備庫的模式也改變了,傳統只備成品,TOC的目標庫存包含原料、半成品以及完成品,尤其我們產業特性是同一種原料(胚料)可以被多種半成品所使用,也算是一種"聚合點"的應用。」
  該同學繼續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最後是隨市場趨勢必須做的庫存水位調整,傳統一季一次不足夠,新的方式每周觀察一次動態緩衝管理的結果,連續三周處於高水位或低水位,代表市場趨勢下降或上升已確立,庫存水位就調降或調高三分之一。」
  該同學稍事片刻,打出以下投影片,繼續說:
  「舉SKU3420-1411AA為例,2019年5月某一製程外包,所以前置時間增長,因此目標庫存是邊調高了三分之一,從10調到13,經過連續三周在庫量都處在綠色區,所以在調降三分之一,回到10,從這裡我們又學到經驗,其實外包之後沒有必要提前反應,過度緊張,動態緩衝管理會指示我們做對的動作的。」
五、半年TOC活動成果
  接近尾聲,該同學打出以下投影片,說:
  「從今年一月林老師開課,三月確立並執行新的作業方式,五月底階段驗收成果,庫存金額從一月的2889萬,到了五月只剩下2023萬,減少了866萬,將近30%的庫存金額,而且按1531萬的目標庫存設定,還有492萬的努力空間。」
  最後,該同學打出以下投影片,為案例分享畫下句點說:
  「最令我們驚訝的一項改變,在外的原料(胚料)採購訂單金額從一月的1030萬下降到五月底的314萬,整整減少了70%的採購金額,這樣的改變讓我們與原料供應商的合作有了新的轉變,供應商的生產變得既穩定又流暢,原因是從此沒有插單、抽單或急單,而我們採購的負荷變輕鬆,不再有救火的事項發生了。」
  該同學報告完畢,全體學生起立鼓掌叫好!
六、前二個月(一、二月份)做啥事?
  林老師等學生們靜下來之後,提出問題:
  「為什麼這間工廠第三個月才開始執行TOC新的作業方式」
  「因為要上課,也要根據這間工廠的實際能力才能決定作業方式。」有一學生答。
  「我認為顧問老師投入輔導的時間太短,如果連續駐廠一周的話,馬上可以執行新的作業方式。」另一學生答。
  「你們說得都正確,其實這二個月的主要內容只有一個…………..」林老師環視學生們,最終停留在那位案例分享的學生臉上,等待他的回答。
  「二個月期間,林老師苦口婆心、一再叮嚀,都是在"改變我們的觀念"而已,當老師確認我們的觀念已改變之後,新的作業方式一天之內就搞定了。」那位案例分享的學生回答。
於桃園家中
07/13/2019
後記 :
  本文以作者所輔導的工廠實例改編而成,從輔導工廠之階段成果發表PPT檔案中,擷取有關『醒悟』在實務應用的內容,引導TOC追隨者如何循序漸進地實踐『醒悟』的內容,還是老話,觀念一旦改變,日常行為就會改變。
  『目標』與『醒悟』這二本書都不在教我們"思考"工廠管理或供應鏈管理的問題,而是教我們"改變觀念",必須"拋棄"傳統錯誤的工廠管理或供應鏈管理的觀念!
  當你實踐TOC的過程,還再遷就現實環境有一些人讓你推不下去的話,表示你沒有"改變觀念"的能力,你只有"導入新工具、手法"的能力,二者能力的差異,天地之隔!
本系列文章是作者藉由讀書會導讀者的角色,引導亟欲學習供應鏈管理的TOC粉絲們,唯有深入管理小說『醒悟』的情境之中,才有機會歸納並獲得該小說的〝中心思想〞,學習供應鏈管理的核心概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過去二個月,大家已經研討完畢『醒悟』的四十三道問答題,而且也理解了供應鏈管理的中心思想,還有任何疑問嗎?」林老師問學生們,並同時打出以下的投影片,讓同學們複習。   「看似簡單,可是如何將『醒悟』落地,我個人非常沒把握!」過了片刻,有一學生表達"空有理論難以落實"的感
一、我以為讀出"中心思想"了   又是二周過去了,   「我已經能夠輕易回答老師對『醒悟』所提出的問答了喔!」有一學生很有勇敢地站起來說,而其他同學也充滿自信地點頭表示認同。   「很好!我相信你們已經將這43道題目的答案背誦得滾瓜爛熟了!」林老師稱讚學生們說。   「是的!」另一學生說,其他同學們
林老師和學生們繼續完成剩餘的二十八個問題的答案(條列如下),沒有白白浪費二、三月的研討時間,每個人儼然已經成為『醒悟』劇情中的人物,能夠適應每一個書中場景的轉換,下次研討會時,終於能夠開始歸納『醒悟』的〝中心思想〞了! 第18章 舌戰群雄 問題十六、淮德、魯澤及嘉露準備如何說服區域經理,導入新的補
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沉浸在『醒悟』的劇情之中,林老師以問答方式引導學生們抓住書中人物的互動,以及互動過程所激發出來的不同概念。經過幾次研討會的熱烈討論,完成十七章節總共十五個問題的解答。 第一~十一章 問題一、你認為本書闡述『人是抗拒改變的』或『人是不會抗拒改變的』? 答:人是不會抗拒改變的,之所以抗
一、『醒悟』是供應鏈相關主管的聖經嗎? 「除了TOC管理小說『目標』之外,老師也極力推薦我們研讀『醒悟』,難道它對企業運營的啟發真的也那麼明顯嗎?」學生提出疑問。 「『醒悟』提升企業營運績效的高低,端看企業主導的實踐者是否抓住了『醒悟』的〝中心思想〞!」林老師答。 「這樣子嗎?到底『醒悟』的〝中心思
一、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過去二個月,大家已經研討完畢『醒悟』的四十三道問答題,而且也理解了供應鏈管理的中心思想,還有任何疑問嗎?」林老師問學生們,並同時打出以下的投影片,讓同學們複習。   「看似簡單,可是如何將『醒悟』落地,我個人非常沒把握!」過了片刻,有一學生表達"空有理論難以落實"的感
一、我以為讀出"中心思想"了   又是二周過去了,   「我已經能夠輕易回答老師對『醒悟』所提出的問答了喔!」有一學生很有勇敢地站起來說,而其他同學也充滿自信地點頭表示認同。   「很好!我相信你們已經將這43道題目的答案背誦得滾瓜爛熟了!」林老師稱讚學生們說。   「是的!」另一學生說,其他同學們
林老師和學生們繼續完成剩餘的二十八個問題的答案(條列如下),沒有白白浪費二、三月的研討時間,每個人儼然已經成為『醒悟』劇情中的人物,能夠適應每一個書中場景的轉換,下次研討會時,終於能夠開始歸納『醒悟』的〝中心思想〞了! 第18章 舌戰群雄 問題十六、淮德、魯澤及嘉露準備如何說服區域經理,導入新的補
為了讓學生們能夠沉浸在『醒悟』的劇情之中,林老師以問答方式引導學生們抓住書中人物的互動,以及互動過程所激發出來的不同概念。經過幾次研討會的熱烈討論,完成十七章節總共十五個問題的解答。 第一~十一章 問題一、你認為本書闡述『人是抗拒改變的』或『人是不會抗拒改變的』? 答:人是不會抗拒改變的,之所以抗
一、『醒悟』是供應鏈相關主管的聖經嗎? 「除了TOC管理小說『目標』之外,老師也極力推薦我們研讀『醒悟』,難道它對企業運營的啟發真的也那麼明顯嗎?」學生提出疑問。 「『醒悟』提升企業營運績效的高低,端看企業主導的實踐者是否抓住了『醒悟』的〝中心思想〞!」林老師答。 「這樣子嗎?到底『醒悟』的〝中心思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營隊進入第四天,認識了交易核心、機會成本、風險、貨幣等生活裡的經濟學,今天要帶著學生走進商家,了解身為老闆的考量,認識供需法則的市場實踐。畢竟學生平常多是消費者,很少從老闆與商家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出發前先說明商家沒有接受採訪的必要(津羽老師可是拜託了好多店家才找到的呢!☺️)務必要注意採
Thumbnail
成本的分析、定價策略的操作在商業市場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子,也因為如此,來趣台東農遊學堂開設了一堂成本分析與訂價策略實務班。 課程邀請到「農村旅遊經營主體-釧南雁 (饗嚮台東創辦人)」、「旅行社-劉怡欣 (專業旅行社經理人)」從兩種不一樣的角度分享成本及定價策略,目的就是讓台東的在地夥伴可以更加
公司實體課程說明狀況、之前課程心得(過往上完課沒帶走一些好東西,真覺得十分可惜)、這次講師介紹跟風格。
近期在做田野調查, 參加管理相關的課程 當大家都很沉浸在課程當中時 我在很認真地觀察...講師的成功之道 發現幾個...小秘密... 1. Consistency 持續性 很多成功的講師都會談到自律... 跟自己約定好的事情...再怎麼忙都會持續 現在要每日堅持一件相同的事情...何其
Thumbnail
在開始計劃賣東西之前,我和把拔認真討論了這次行動的重點定位,重點是要放在準備過程?還是賣的過程?還是賣的結果?....我們討論了很久,就正男妮妮的個性及特質、他們不同年紀該擁有的、該學會的、孩子們還沒準備好的社會技能..等等,所以我們決定這次只放一個重點,就是『準備的過程』。因此這一次我們沒把重點放
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在這堂課中,深深打破了我對原本所謂「協調」、「共識」等的既定印象,以及有很多不同的眼界思維去思考,能影響我整個專案的利害關鍵人有誰,以及我應該去做什麼樣的應對。
今天第一次做成果的驗收。和新伙伴分享產品,雖然沒有成交。但自己還是收穫滿滿。 之前專注於上「專業課程」,透過分享才知道自己還有許多的不足。對於產品還停留在表面的認識,沒有真正的把它了解透徹。所以在解說的過程還是沒有很準確的為伙伴提供第一手的資訊及滿足她的實際需求。仍得借助上線老師的幫助才有辦法準確
Thumbnail
⭐️今天請到曾經服務於蘋果公司亞洲採購最大主管的李繼萍老師 一開場 老師直接破題劈頭就問:甚麼是供應商管理 學員們講了很多,但老師總結兩個字就是"規劃" 我們與供應商的共同目標是甚麼 老師給了三點 📍-客戶的滿意 📍-成本的控制 📍-流程上管理 怎麼讓這三個都到達滿意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營隊進入第四天,認識了交易核心、機會成本、風險、貨幣等生活裡的經濟學,今天要帶著學生走進商家,了解身為老闆的考量,認識供需法則的市場實踐。畢竟學生平常多是消費者,很少從老闆與商家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出發前先說明商家沒有接受採訪的必要(津羽老師可是拜託了好多店家才找到的呢!☺️)務必要注意採
Thumbnail
成本的分析、定價策略的操作在商業市場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子,也因為如此,來趣台東農遊學堂開設了一堂成本分析與訂價策略實務班。 課程邀請到「農村旅遊經營主體-釧南雁 (饗嚮台東創辦人)」、「旅行社-劉怡欣 (專業旅行社經理人)」從兩種不一樣的角度分享成本及定價策略,目的就是讓台東的在地夥伴可以更加
公司實體課程說明狀況、之前課程心得(過往上完課沒帶走一些好東西,真覺得十分可惜)、這次講師介紹跟風格。
近期在做田野調查, 參加管理相關的課程 當大家都很沉浸在課程當中時 我在很認真地觀察...講師的成功之道 發現幾個...小秘密... 1. Consistency 持續性 很多成功的講師都會談到自律... 跟自己約定好的事情...再怎麼忙都會持續 現在要每日堅持一件相同的事情...何其
Thumbnail
在開始計劃賣東西之前,我和把拔認真討論了這次行動的重點定位,重點是要放在準備過程?還是賣的過程?還是賣的結果?....我們討論了很久,就正男妮妮的個性及特質、他們不同年紀該擁有的、該學會的、孩子們還沒準備好的社會技能..等等,所以我們決定這次只放一個重點,就是『準備的過程』。因此這一次我們沒把重點放
羅雲師兄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談到許多不錯的佳句、值得省思的話。《大智度論》裡面提到,我們的「業」除了「造作」以外,還有「積集」,那麼在《成實論》裡面就有四句。
在這堂課中,深深打破了我對原本所謂「協調」、「共識」等的既定印象,以及有很多不同的眼界思維去思考,能影響我整個專案的利害關鍵人有誰,以及我應該去做什麼樣的應對。
今天第一次做成果的驗收。和新伙伴分享產品,雖然沒有成交。但自己還是收穫滿滿。 之前專注於上「專業課程」,透過分享才知道自己還有許多的不足。對於產品還停留在表面的認識,沒有真正的把它了解透徹。所以在解說的過程還是沒有很準確的為伙伴提供第一手的資訊及滿足她的實際需求。仍得借助上線老師的幫助才有辦法準確
Thumbnail
⭐️今天請到曾經服務於蘋果公司亞洲採購最大主管的李繼萍老師 一開場 老師直接破題劈頭就問:甚麼是供應商管理 學員們講了很多,但老師總結兩個字就是"規劃" 我們與供應商的共同目標是甚麼 老師給了三點 📍-客戶的滿意 📍-成本的控制 📍-流程上管理 怎麼讓這三個都到達滿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