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產業雜談】說說開放式徽章(OpenBadges)

Mozilla開放式徽章(www.openbadges.org)
Mozilla開放式徽章(www.openbadges.org)
筆者彙整開放式徽章相關資訊,淺談開放式徽章之定義、優勢、未來應用等,提供教學者、學習者、線上課程業者參考,本文有五個重點:
1. 開放式徽章(OpenBadges)是數位課程的一種認證標準。 2. 學習者擁有之徽章具有知識累積、跨平台流通、學習成就紀錄等特性。 3. 使用開放徽章架構(OBI),且具有發布者(Issuer)、獲得者(Earner)、展示者(Displayer)三種角色。 4. 徽章蒐集有效提升學習者學習動機,並更具體的展現學習狀態。 5. 數位徽章展現學習者的真實能力,且不限於正規教育的學習領域。

一、前言 近年來數位學習蓬勃發展,在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OER)的倡導下,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 OCW)的內容越來越多,藉由互動性的提升、學習的條件降低、教育的轉型改革,逐步擴展成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對應大量線上課程的發展,透過多種數位平台規範不同的學習課程,然而在課程認證上的發展卻相對遲至,即使數位平台擁有各自訂立的認證規章,卻並無發展跨平台的課程認證標準。
開放徽章計畫(Open Badges Project)為非營利組織Mozilla在2011年發表的一項計畫。目的是希望透過免費且標準化的開放徽章,使學習者在不同學習平台完成課程後,有相同的認證標準(Mozilla Wikipedia, 2016; Wikipedia, 2016)。透過蒐集徽章與社群分享功能,激發學習者投入更多的學習活動,控制自我的學習歷程,以達到終身學習的目的。
二、開放徽章之概念 由Mozilla推行的開放徽章(OpenBadges),是一個讓學習者在線上呈現由不同學習平台(含正式與非正式、實體與線上的學習)獲得之技能或知識的認證標準(Mozilla Wikipedia, 2016; Glover & Latif, 2013; Glover, 2013)。
開放徽章延伸數位徽章(digital badges)的概念,不僅是視覺上的圖樣,而透過可信可靠的組織所頒發的徽章,賦予學習者擁有相對應之興趣、知識、技能或成就的價值証明(Mozilla Wikipedia, 2016; Glover, 2013)。這些組織可能是傳統的教育團體、技術的專門協會、學習型組織、社群媒體等,所賦予的徽章認證也包含外顯與內在的技能表現(Wikipedia, 2016)。
OpenBadges內涵資訊
開放徽章計劃(open badges project)的目的在於,希望透過不同領域的徽章認證,幫助各年齡層的學習者學習21世紀須具有的知識技能,且展現學習者之真實能力,擴大學習者終身學習的精神,藉由社群媒體的管道,幫助學習者在未來有更多的工作與教育機會(Mozilla Wikipedia, 2016; Wikipedia, 2016; Glover & Latif, 2013; Goligoski, 2012)。
(一)開放徽章之特性 Mozilla OpenBadges的網站(www.openbadges.org)指出,開放徽章的特性包含下列四種:
  1. 免費且開放的技術標準(Free and open):開放徽章屬於非私有的營利軟體,任何組織皆可以設計、創造、頒發、驗證自我的徽章。而開放資源的特性,降低套用至不同學習平台的困難(Glover & Latif, 2013)。
  2. 具有累積的特性(Stackable):學習者可以將不同學習平台蒐集的徽章放入自己的徽章背包(backpack),依據徽章的特性分類至不同組別,整合出一系列或完整的技能或學習成就(如學習歷程紀錄),且針對潛在的對象(如雇主或專案管理者)展示相對應的徽章組別(Mozilla Wikipedia, 2016; Glover & Latif, 2013)。
  3. 具有流通的特性(Transferable):學習者依據分類的徽章組別,依據對象(如同儕、專家)的不同,分享至不同的社群媒體或求職網站。潛在對象可以透過被分享的徽章,了解當事人過往的學習歷程、擁有的知識技能(Mozilla Wikipedia, 2016; Glover, 2013);反之,學習者也可以透過觀摩他人之徽章,了解自我的學習需求與目標。
  4. 資訊驗證的特性(Evidence-based):開放徽章呈現的不僅是圖案,每個徽章皆有超連結至特定且重要的後設資料(metadata),包含此徽章的標準、頒發者、頒發條件、頒發日期等(Wikipedia, 2016; Glover, 2013)。參閱者透過後設資料了解此徽章相關的學習活動(如學習情境、學習意義、學習結果),幫助對獲得此徽章詳細資料的理解(Gibson et al., 2013; Glover & Latif, 2013; Goligoski, 2012)。
學習者透過多種管道所獲得的徽章,蒐集至徽章背包並分類,透過不同的社群網站或媒體分享他人,藉由後設資料告知參閱者徽章的意義與獲得的相關內容。此過程不僅是客製化自我的徽章組別,更反應學習者自我的學習歷程檔案,由複習過往的學習活動,延伸未來的學習目標,使學習者自我確認自己的學習成長(Glover & Latif, 2013)。
(二)開放徽章之優勢 開放徽章為一種新的學習成就標準,免費且開放資源的特性有效降低導入不同學習平台的困難,整合性的徽章背包統一管理,進行徽章的有效分類分組,使學習者混合並創造自我的學習歷程檔案(Glover, 2013)。藉由社群媒體的分享,扮演學習者與參閱者的角色,透過後設資料的輔助,在回顧學習歷程、規劃學習活動,未來學習目標等,皆會有更近一步的認識。
除此之外,當蒐集徽章成為學習者一種炫耀或價值的展現時,開放徽章即提供一個創新的策略使學習者更加投入學習,激勵學習者克服不擅長的學習活動,有效地鼓勵學習者不斷參與網路學習行為(Gibson et al., 2013; Glover, 2013)。
三、開放徽章的運作方式 任何一個徽章的頒發者,皆可以頒發已認證的徽章給學習者,當獲得徽章的同時,學習者可以從自我的徽章背包進行管理,透過不同的社群網站、個人網頁、求職網站等管道,展示自己的學習成就、知識或技能,創造在求職、學習等更多的可能性(Mozilla Wikipedia, 2016)。
為達到上述開放徽章之功能,Mozilla提出開放徽章架構(Open Badges Infrastructure, OBI),希望透過開放的軟體策略,提供結構且標準化的環境去實行數位徽章的特色。此外,開放徽章架構提供了一個平台,使不同的徽章發布者與使用者去創造、驗證、管理、蒐集徽章(Mozilla Wikipedia, 2016; Gibson et al., 2013)。Mozilla在2015年已推出1.1版本的開放徽章架構,其架構運作如下圖所示。
開放徽章架構之運作方式(www.openbadges.org)
由上圖可知,開放徽章架構中有三種角色:
  1. 發布者(Issuer) 徽章的開放特性,使每個人或組織都可以成為徽章的發布者。發布者在設計徽章的過程,應考量教學內容,指出學習者需完成的學習任務、應達到的目標、取得的知識或能力,始能獲得認證的數位徽章(李青、于文娟,2014; Goligoski, 2012)。 目前參與徽章計劃的發布者有Mozilla、NASA、Disney-Pixar、4-H、DigitalMe等。結合數位徽章應用之平台包含:TotaraLMS(v2.4)、Moodle(v2.5)、Blackboard(servicepack12)、PBS、P2PU、Intel、Wordpress、BuzzMath等(Wikipedia, 2016)。
  2. 獲得者(Earner) 學習者可以從不同的領域獲得數位徽章,包含線上與離線、正式與非正式的組織。透過數位徽章的搜集,學習者可以證明自我的知識技能、學習成就等能力,後設資料的連結說明徽章的相關指標。目前徽章背包的身份認證是Persona,以個人化數位背包的方式,管理數位徽章的類別與隱私設定(Gibson et al., 2013; Goligoski, 2012)。
  3. 展示者(Displayer) 學習者可以透過不同的社群網站,展示與分享他們累積的數位徽章,如LinkedIn、Wordpress、Blogs、Twitter等,建立自己的能力認證、學習歷程檔案去獲得更多學習與工作的機會,開發自己的潛能(Gibson et al., 2013; Goligoski, 2012)。
四、結論與未來發展 開放徽章架構以開放、標準化的技術,輔助學習者認證從不同學習平台中獲得的知識技能。以徽章背包作為平台,統一管理徽章的類別、隱私與連結,而點選、參照、分享等動態性的功能更易融入社群媒體之中。此外,架構中的三種角色,並無相互衝突,身為徽章的發布者同時也可以是徽章的獲得與展示者,對如此彈性動態化的輔助工具,學者Gibson等人(2013)提出數位徽章對教育的影響
  1. 學習動機(Motivation) 以徽章蒐集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習者持續投入線上的學習活動。這些已被設計逐步達到學習目標的徽章,一系列的步驟就像信號般地指引學習者完成學習活動,而此步驟也行程一種學習路徑的模組,透過社群分享的方式,讓其他使用者更清楚學習目標與先備知識的要求,促發學習動機產生良性競爭(Glover, 2013; Glover & Latif, 2013)。
  2. 學習狀態的確認(Status recognition) 學習狀態的確認在本質上有點像學習成就的認證,但更重視學習者所經歷的學習過程。數位徽章提供的不只有外在成就的結果,也提供使用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完成的學習活動、擁有的學習知識、精熟的能力、展現的技能程度等,顯示學習者擁有的內在技能(Glover, 2013)。
  3. 學習成就的認證(Evidence of achievement) 數位徽章透過後設資料的連結,提供學習者在技能、學習、知識上的認證。藉由徽章反映學習的歷程路徑,是一個以學習者中心的概念向外延伸,展示自我真實能力(Glover, 2013)。
  4. 教育研究的實行(Research implications) 數位徽章作為一種遊戲化(Gamification)的要素融入教學中,提供一種標準化的認證,徽章的獲得並不限於正式教育的領域,更多是分布在其他學習平台與技能認證的領域,融入至不同的學習情境與任務。徽章背包視為一種學習歷程的檔案,在認證這些知識能力或成就的同時,正規教育的角色也必須重新定義,因為徽章所代表的不只是學習者的學習成就,某些潛在的實務表現幫助學習者對自我能力的理解(Glover & Latif, 2013; Goligoski, 2012)。
開放徽章除了上述對教育領域的影響,運用在不同學習活動中必須設計相應的策略。學者Glover與Latif(2013)指出,發布徽章的方式應該採不平均、不固定的策略,避免降低徽章的信賴程度與價值(如某些特殊成就的徽章,只能給予那些真正優秀的學習者)。其他如:
  • 是否可以相互認證?
  • 是否需要進行能力的重新認證?
  • 已獲得的徽章是否有期限的限制?
  • 是否有其他的第三方團體認證徽章的價值?
  • 身為徽章頒發者在設計徽章標準時獲得的標準該如何判斷?
  • 是否有程式協助徽章的搜尋減少學習者在徽章認證上的困難?
  • 針對相同的學習內容,不同徽章頒發者所認證的標準是否相同?
  • 特殊徽章的獲得是否有學習上的指引(如提供已擁有初階徽章才推薦學習此課程)?
因此,融入開放徽章應用的同時,需考量許多面向的設計,避免造成學習者的額外負擔。
五、參考文獻
  • Gibson, D., Ostashewski, N., Flintoff, K., Grant, S., & Knight, E. (2013). Digital badges in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20(2), 403-410.
  • Glover, I. (2013). Open Badges: A Visual Method of Recognising Achievement and Increasing Learner Motivation. Student Engagement and Experience Journal, 2(1), 2047-9476. doi: 10.7109/seej.vlil.66
  • Glover, I., & Latif, F. (2013). Investigating Perceptions and Potential of Open Badges in Formal Higher Education. EdMedia: World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Media and Technology (pp. 1398-1402). Victoria, Canada.
  • Goligoski, E. (2012). Motivating the Learner: Mozilla’s Open Badges Program. Access to Knowledge: A Course Journal, 4(1), 1-8.
  • 李青、于文娟(2014)電子徽章規範:Mozilla Open Badges 解讀。現代遠程教育研究,1,100-106
※註:本文撰寫於2016年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