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1917~2019)設計的 MIHO 美術館,雖說大夥遊京都時往往把它排進遊程裏,但它其實在滋賀縣,路程頗遠。二十多年前我們去時,先乘地下鐵東西線到山科;再轉火車至石山;到石山後,要轉乘巴士約一小時才抵 MIHO。一看巴士時刻,還要三、四十分鐘,於是在石山隨意走走,見一咖啡館,乾脆坐下喝一杯吧。沒想到這是一家滿滿架上美國「鄉村音樂」唱片的咖啡館。這簡直太棒了!吧檯上的坐客、桌旁的客人,看來全是 Country Music 的喜好者。我們一邊喝這杯倉促的咖啡,一邊看著他換了兩三首鄉村曲子,感到石山這個「鄉村音樂小洞天」實在太奇絕美麗也。而日本,充滿著此等世外桃源。
日本許多「有棚」的商店街(像京都的寺町通,像太多小城小鎮也有,像富山灣旁的「冰見」⋯⋯),往往會播放教人放鬆的音樂,其中不乏經典老電影的主題曲。有些音樂,你幾乎沒機會聽到,但又是你小時候極熟極熟、連吹口哨都會吹它的那些曲子,竟然在日本遙遠的異鄉,冷不防的進到耳裏。像可以說是山田洋次所有電影的主題的那麼一首西部片主題曲:The Call of the Faraway Hills(電影《原野奇俠Shane》主題曲),有可能你在冰見這個冷清極矣、但又是漫畫家藤子不二雄故鄉的小鎮的商店街走著,就聽見了。
有一部電影《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是 Carol Reed 1949 年在維也納拍的電影,此片的配樂,太特別了,用的是 Zitter 琴。這音樂,在西方國家也不易聽到,居然能在日本重溫,真是最好的不經意時機。
還有一首歌,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你心海的風車),這首1968年電影《天羅地網》(The Thomas Crown Affair)的主題曲,你幾乎不會在世界任何地方聽到,也早忘了史提夫.麥昆和費.唐娜薇演出時的風采,但這首由法國作曲大師Michel Legrand(1932~2019)寫出的主題曲,它的音符一波接一波的推進,早已跳出了電影的框框,成為人們耳朵永遠的記憶。並且奇怪的,這記憶只在日本特別的留存。
固然日本對這類西洋之美,有它的一往情深;而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更因有一股歐陸淒美,再加上 Legrand 在整個六十年代名曲頻出,恰好碰上日本最激烈擁抱那戰後才十多年的黃金六十年代(東京 1964 年的奧運只是顯例),這種音樂的寒冽中帶著熱情,正是島色蒼翠、林密水深的日本最想好好抱於懷中的自家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