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播客的發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
因為播客的器材門檻低,大約五千元內可以入門。所以可以把重心放在內容的準備上,有了充足的內容,就可以讓聽眾忽略掉器材不夠專業的問題。
雖說是聊天,但一個人的話,就是沒有辦法把球丟給另一個人,必須要自己唱獨角戲。那談話內容又不似上台演說那麼正式,需要準備很多資料。也不是像發表學術報告那樣有著固定模式。
聊天內容應該選擇自己喜愛的,可以一直持續的主題。因為自己喜愛,所以可以一下子就填滿30分鐘,符合聽眾在通勤或是空檔時間的需求。因為喜愛,所以沒人互動也可以一直講下去,由自己來掌控自己的節奏。
以聲音來分享自己喜愛的事物,或是想要談論的話題,這是可以持續的。不像是談論公事或是應酬的對談,多少都帶著點強迫性。
但這也是個性內向者想要說話,或是對個性內向者說話的動力所在。說到自己喜歡的事,很容易就講個不停,根本就不用一直想話題,自然就可以完成一次對談。
而相較於一般的文章寫作,播客內容的製作還是要像演說一樣,先有個底稿出來,以免講到一半忽然不知道要講些什麼,也辛苦後來的自己還要做剪輯。
既然就像一般的談話,那就不該有太多的刪減與修改講出什麼就是什麼,這樣話在出口前才會更精確。就像跟上司講話與朋友講話可能會有兩套用語,但如果直接用同一套萬用的說法,是不是可以減少講錯話的機率?
例如最近一直在下雨,很容易就談論到天氣這個話題,如果是跟上司談論可能是這樣:
近來天氣欠佳,是否會影響到顧客到實體店面的消費意願?會有什麼樣的的行業因為這樣的天氣反而銷售營收增加?像是全家與統一超商間的競爭最近也因為有新的變化並登上新聞版面。
和同事談論天氣可能是這樣:
一直下雨的話,要安排出去玩應該很難,我看店家生意應該也都不好,生意難做!看新聞說全家最近的微波食品賣得很好,應該要去吃吃看!
其實用語上面會有所不同,在選字方面就需要斟酌一下,如此會影響到思考及講話的速度與內容多寡。因為一次要想那麼多事情,所以要講的話就不可能多。如果播客內容是一次要講十五到三十分鐘,勢必就要有講稿加上臨場擴充才有可能。
那麼,準備好講稿然後發佈了錄音內容,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其實就是換一種形式來講述自己的想法,但因為講話速度的關係,可以有更多的內容產生,傳播方式也不一樣,文章是用眼睛看,播客則是用耳朵聽。
而講稿的準備,就在於可以更多口語化的描述。畢竟是在說話,不會像寫文章一樣斟酌再三,而且要避免重複。在說話時,可以把想要強調的重點重複多次,讓聽眾可以留下印象。雖然,聽眾可以像文字一樣,把錄音檔倒回去重聽,但畢竟沒有像文字那麼方便。與其如此,還不如多講幾遍,這樣才能把重心放在主題上。
月光覺得,播客擁有更強大的渲染力,自然可能會有更多的回應產生。試想,在周遭的親友中,大部分是透過談話來溝通的。可說是一個正常人可以一輩子不去特別寫文章,但卻不能不說話。說話的門檻是更低的,人人都會說,最喜歡談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事,這可是經過千萬次練習的技能,不去試著發揮豈不可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心想事成需要持續不斷的實踐與練習,無論多麼普通平凡抑或是多麼無邊無際的願望,都可以化為文字,持續的增強吸引力法則的力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經在幾年前,月光買了這一整套共三本書,但又認為實在用不到而賣掉。但就以往賣給二手書商的經驗而言,除了這一套之外沒有其他回購的書,也算是斷捨離有成,不需要的書就是不需要了,真有需要再想辦法買回就是。         這本書是2000年左右寫成的,一拿到還是會懷疑
       自己的人生雖然平凡且普通,但對於給別人的人生建議這件事還是感到有興趣的。因為是建議,是作為別人參考資料庫的一部分。或許之後完全不是往自己建議的方向去走,又或許吃力不討好,講完還被嫌棄派不上用場,但這並不代表自己就不能給人建議。         因為大家碰
    來百八魚場吃飯已有許多次,每次大抵上都是豬肉與雞肉輪流點,也少有點魚肉。這次想說來點不一樣的,點一份茄汁海老定食來試試。等待時間比較久,應該是現做的。         可能是月光把主菜想成像是鳳梨蝦球那種重口味,入口後,沒有那種蝦子炸過的脆度,比較像是稍微裹一層
        競爭,無所不在。從學生時代的學業成績,到職場上的工作表現,總是要與人一較長短。好像一定要把別人比下去,不然人生就會很悲慘似的。同樣的,就算自己沒聽到,但也可以推知,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的比較對象: 你看那個誰,雖然待在大公司任職,但好幾年了都升不上去,也沒什麼
       月光在方格子刊登的文章--每天來方格子挑選幾篇文章吧!獲選進入熱門版面,這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這算是某種肯定。也因為入選熱門版面,點閱數持續在增加,比月光其他的文章多[活]了好幾天,變成一篇比較長壽的文章。不像其他文章,刊登滿一天後就進入一灘死水期,點閱數就
       不知道是不是附近的天星飲茶關店的緣故,來梅花廳用餐的人變多了,每次來總是要排上半小時左右。月光已經不知道第幾次來吃梅花廳,這次的重點擺在精準點菜的部分。        以往月光來吃,都會點一份炒飯來墊肚子。但炒飯份量比較多,吃下去後就很有飽足感,再加上其他
      曾經在幾年前,月光買了這一整套共三本書,但又認為實在用不到而賣掉。但就以往賣給二手書商的經驗而言,除了這一套之外沒有其他回購的書,也算是斷捨離有成,不需要的書就是不需要了,真有需要再想辦法買回就是。         這本書是2000年左右寫成的,一拿到還是會懷疑
       自己的人生雖然平凡且普通,但對於給別人的人生建議這件事還是感到有興趣的。因為是建議,是作為別人參考資料庫的一部分。或許之後完全不是往自己建議的方向去走,又或許吃力不討好,講完還被嫌棄派不上用場,但這並不代表自己就不能給人建議。         因為大家碰
    來百八魚場吃飯已有許多次,每次大抵上都是豬肉與雞肉輪流點,也少有點魚肉。這次想說來點不一樣的,點一份茄汁海老定食來試試。等待時間比較久,應該是現做的。         可能是月光把主菜想成像是鳳梨蝦球那種重口味,入口後,沒有那種蝦子炸過的脆度,比較像是稍微裹一層
        競爭,無所不在。從學生時代的學業成績,到職場上的工作表現,總是要與人一較長短。好像一定要把別人比下去,不然人生就會很悲慘似的。同樣的,就算自己沒聽到,但也可以推知,自己也會成為別人的比較對象: 你看那個誰,雖然待在大公司任職,但好幾年了都升不上去,也沒什麼
       月光在方格子刊登的文章--每天來方格子挑選幾篇文章吧!獲選進入熱門版面,這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這算是某種肯定。也因為入選熱門版面,點閱數持續在增加,比月光其他的文章多[活]了好幾天,變成一篇比較長壽的文章。不像其他文章,刊登滿一天後就進入一灘死水期,點閱數就
       不知道是不是附近的天星飲茶關店的緣故,來梅花廳用餐的人變多了,每次來總是要排上半小時左右。月光已經不知道第幾次來吃梅花廳,這次的重點擺在精準點菜的部分。        以往月光來吃,都會點一份炒飯來墊肚子。但炒飯份量比較多,吃下去後就很有飽足感,再加上其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正式的場合有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 大部份情況都不是三言兩語,使用幾個字, 半句、一句話就可以達到效果。 開口說話,就是英語 “語言學” 所謂的 “oral language”。本質上,它涵蓋著 “說”與 “聽” 兩個不可缺的部分。 開口說話和反思聽眾的獲益,是口語正向應用的一體的兩面。
在《瞎聊107》中提到我是個不怎麼喜歡聊天的人,不管是現實上還是網路上,當個網路社恐也沒什麼。 先前也多次提到我認為純文字很難給人有溫度的感覺,所以需要用標點符號或者表情符號,有時候也會因為對方的理解/讀解或當下情緒會有所不同,我不想被莫名誤會,儘管我認為我都是帶著善意。 “說者無心,聽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最一開始錄podcast ,是因為覺得一事無成、原地打轉的自己,隨便找一件事情做都好。於是就開始錄起了podcast來。 但我其實口才很差,要自說自話的錄pocast,真的要克服種種阻礙。所以最一開始,我錄製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似乎可以開始掌握一點進入聊天情境的方法: 首先,必須仔細聽正在談論的話題,不被自己的思緒和評價打擾,如果跟上了就給出直接的回應,感覺到什麼的表情或語助詞。中途冒出可以搭上話題的想法時,先記著,才能在別人說話告一段落時接上。 跟生活和喜好接近的人聊天,是一種初階練習,因為平時就備著很多可以回應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如果準備了很多話題,那在聊天時很有可能沒在聽對方說話,想的反而是你等下要問什麼問題,準備越多就越容易被束縛,無法專心聊天,對方也會感覺你沒在聽,會有被忽視的感覺。 聊天最重要的就是讓對方知道「我正在聽你說話」「什麼都可以跟我說」我知道跟不知道都會回應你。 將問題減到最少,反而獲得更多 ​​
你可能有跟別人講話講完身心俱疲的經驗,同樣的應該也有別人讓你覺得跟他說完話後,覺得身心愉悅想下次再找對方,這是因為對方說話的方式是讓你做主角,因此總能讓你暢所欲言。 會認真聽你說話且有智慧的回應,自然就卸下心防,如果我們學會這樣聊天的能力,人生一定更順遂。 讓對話成為一場心靈的舞蹈 在這個
Thumbnail
說話受歡迎絕對不是天生的,很多時候是需要後天訓練而來,然後也發現這樣的技巧在工作跟社交上都很有幫助。這邊就提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很內向很內向的人的話,要怎麼樣增加說話的有趣程度,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正式的場合有需要開口說話的時候, 大部份情況都不是三言兩語,使用幾個字, 半句、一句話就可以達到效果。 開口說話,就是英語 “語言學” 所謂的 “oral language”。本質上,它涵蓋著 “說”與 “聽” 兩個不可缺的部分。 開口說話和反思聽眾的獲益,是口語正向應用的一體的兩面。
在《瞎聊107》中提到我是個不怎麼喜歡聊天的人,不管是現實上還是網路上,當個網路社恐也沒什麼。 先前也多次提到我認為純文字很難給人有溫度的感覺,所以需要用標點符號或者表情符號,有時候也會因為對方的理解/讀解或當下情緒會有所不同,我不想被莫名誤會,儘管我認為我都是帶著善意。 “說者無心,聽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最一開始錄podcast ,是因為覺得一事無成、原地打轉的自己,隨便找一件事情做都好。於是就開始錄起了podcast來。 但我其實口才很差,要自說自話的錄pocast,真的要克服種種阻礙。所以最一開始,我錄製總是有一集沒一集的......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似乎可以開始掌握一點進入聊天情境的方法: 首先,必須仔細聽正在談論的話題,不被自己的思緒和評價打擾,如果跟上了就給出直接的回應,感覺到什麼的表情或語助詞。中途冒出可以搭上話題的想法時,先記著,才能在別人說話告一段落時接上。 跟生活和喜好接近的人聊天,是一種初階練習,因為平時就備著很多可以回應
比如你正要說一件事,結果對方一句「我懂」就開始自顧自的說起自己的經驗,或是說一句「說到這個」就改變了話題說起來,但是你還有話沒說完,因此容易感覺對方沒在聽我說話。 這情況對方搶話滔滔不絕講起來時,你可能也無心聽下去,結果雙方都沒在聽,最後草草結束聊天。 聊天是一種藝術,而「不插話」與「話說完
如果準備了很多話題,那在聊天時很有可能沒在聽對方說話,想的反而是你等下要問什麼問題,準備越多就越容易被束縛,無法專心聊天,對方也會感覺你沒在聽,會有被忽視的感覺。 聊天最重要的就是讓對方知道「我正在聽你說話」「什麼都可以跟我說」我知道跟不知道都會回應你。 將問題減到最少,反而獲得更多 ​​
你可能有跟別人講話講完身心俱疲的經驗,同樣的應該也有別人讓你覺得跟他說完話後,覺得身心愉悅想下次再找對方,這是因為對方說話的方式是讓你做主角,因此總能讓你暢所欲言。 會認真聽你說話且有智慧的回應,自然就卸下心防,如果我們學會這樣聊天的能力,人生一定更順遂。 讓對話成為一場心靈的舞蹈 在這個
Thumbnail
說話受歡迎絕對不是天生的,很多時候是需要後天訓練而來,然後也發現這樣的技巧在工作跟社交上都很有幫助。這邊就提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很內向很內向的人的話,要怎麼樣增加說話的有趣程度,希望可以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