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你的背包裡有什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二零一八年八月/雪山/崎路
  登山總是要打包,準備好大好大的背包。很喜歡從一片空無開始列清單,審視自己維生所需的物質究竟有哪些。閉上眼,想像自己在山野裡,維持生命三天需要什麼呢?必須進食:食材、水壺、鋼杯、餐具、打火機、爐嘴、瓦斯。身為恆溫動物必須保留體溫:毛帽、羽絨衣、雨衣雨褲。要行進:綁腿、頭燈、備用電池。要找路:地圖指北針。過夜:帳篷、睡袋、睡墊。和山下聯繫:手機。個人衛生也要記得:牙刷、衛生紙、濕紙巾,在這防疫大年,再多個消毒酒精吧。好像也就這些了。  
  活著其實沒有這麼沉重嘛。
  不是嗎?
  單眼呢?不帶相機怎麼對得起那景色?
  手機捨不得關機,只好帶上行動電源了。
  吃是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吃不好就沒力氣走路,再怎麼樣醃肉醬料都要帶足帶夠。
  多兩雙襪子還好吧,要是淋雨濕透了襪子不能換,走起來會超痛苦的耶。
  難得和好朋友一起上山,不帶點濃度高的一起分享嗎?
  每樣東西都有它無可取代的價值。要與不要間每個人自己心中一把尺。但別忘了,自己帶來的都要自己帶走。食物變成了廚餘仍然是自己的,衛生紙不管擦過什麼都得帶下山。某次風大雨大的,大夥兒只能躲在帳篷裡頭炊事,幾個人窩在小小一方空間裡圍著爐火是挺溫馨的,直到失手打翻一整鍋奶茶時才發現完全無處可逃。眼看奶茶水漫帳篷角落,大家手忙腳亂地用衛生紙把奶茶吸飽吸滿,睡袋濕透的警報解除,像泡水吐司的衛生紙呢,只能全部塞進自己的大背包底下揹下山。質量沒守恆,是變更重了。
  原來生而為人我們製造了這麼多垃圾。以前丟進垃圾桶就感覺不到垃圾的存在了,但爬山打包時就開始計算如何能製造越少垃圾越好。真的需要罐頭嗎?真的要那麼多層包裝嗎?只用一次的調味料真的要帶嗎?漸漸地不自覺在日常生活中也開始思考,怎樣能製造少一點垃圾呢?
  上山是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帶太少時就當練習匱乏地活著,帶太多時只好練習活得步步沉重,少有剛剛好的時候。生活也不過這樣吧,總是在想擁有什麼與不想背負什麼之間擺盪。擁有得越多,承擔越多。每每想拋去包袱時,卻又回頭發現自己不能沒有什麼。那些被別人嘲弄著幹嘛要帶的、明明該捨去卻不願意的,就決定稱呼它為原則。
  終於都塞進背包裡了,兩手穿過背包背帶,彎腰撐著背包站起來,肩膀紮實感覺到這些物質究竟有多沉重。這些重量會一路跟著,不管是爬上坡還是過崩壁、從三公里走到十公里,一旦肩負起就是一路背到回家。沿途會千百次動念好想捨棄肩上重量、後悔帶這麼多多餘的物質,但下一回打包時,卻又對著望遠鏡踟躕,又列出心心念念的必備零食,然後想著:才多一點點重量,沒有關係的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74內容數
小時候從書裡找到世界,長大後從世界回頭梳理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崎路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場競賽,比的是能持續多久不被發現,目的只為見證一隻野生動物在牠原始的領地所有行為表現:低頭啃食、展翅盤旋、拔腿衝刺... 活著。如此活在這個華麗又殘酷的天地之間。
回到最初始的認知,土地接納,河流孕育,我們加入水鹿和其他生命一起生存。我們就依著水源相遇。
仍舊想堅持那個山裡特有的默契。分享、幫助、一起平安下山。
記不記得以前不管參加什麼活動,行前的準備物品清單上,保暖衣物水壺錢包哩哩叩叩之後,在末尾總是有一項:一顆愉快的心。很多餘,有時甚至覺得這是個玩笑。愉快的心啊,要馬不管怎樣一定都會帶著的啊,要馬要是手邊沒有,難道又有辦法生出來嗎?爬山又怎麼可能會忘記帶愉快的心呢?
不是什麼儀式,但日後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狂風霧雨裡的野外還是入夜後的營地,總有紅糖水在等著,就像回家時的溫暖擁抱,告訴你風雨已不重要,是時候讓自己好好休息。
四周那些空曠的、看不見的、未知的、沒有盡頭的,都抵不過腳下的土地堅實可靠。
這是一場競賽,比的是能持續多久不被發現,目的只為見證一隻野生動物在牠原始的領地所有行為表現:低頭啃食、展翅盤旋、拔腿衝刺... 活著。如此活在這個華麗又殘酷的天地之間。
回到最初始的認知,土地接納,河流孕育,我們加入水鹿和其他生命一起生存。我們就依著水源相遇。
仍舊想堅持那個山裡特有的默契。分享、幫助、一起平安下山。
記不記得以前不管參加什麼活動,行前的準備物品清單上,保暖衣物水壺錢包哩哩叩叩之後,在末尾總是有一項:一顆愉快的心。很多餘,有時甚至覺得這是個玩笑。愉快的心啊,要馬不管怎樣一定都會帶著的啊,要馬要是手邊沒有,難道又有辦法生出來嗎?爬山又怎麼可能會忘記帶愉快的心呢?
不是什麼儀式,但日後很長一段時間,無論是狂風霧雨裡的野外還是入夜後的營地,總有紅糖水在等著,就像回家時的溫暖擁抱,告訴你風雨已不重要,是時候讓自己好好休息。
四周那些空曠的、看不見的、未知的、沒有盡頭的,都抵不過腳下的土地堅實可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在更換背包的過程一直過濾: 「到底哪些是需要、哪些是不需要?」 即便都是用得到的東西,全部放進去後還會變得很重而且當天還不一定會用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適合和我一樣有這些旅行興趣的人❤️ 會在旅行中洗衣服 會住有廚房的住宿 有不厭其煩整理物品的習慣 想要穿的漂亮但又不想帶太多衣服 因為通常在歐洲旅行都是坐大眾運輸走跳,雖然想當背包客,但無法做到,只能盡力精簡行李。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爬山,通常都是帶行動糧在身上,千篇一律,我一定帶麵包,不管是獨攀,還是跟團體,但因為我一上山都會食慾不好,吃不下,最後常是原封不動的揹回來,跟團體的時候,長輩他們都會帶得很豐盛,也會要我跟他們一起吃,但我真的吃不下,可能只吃個一、兩口,意思意思一下XD 偶爾的行程,可能路途比較遠,或是兩、三天的行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過起碼兩天一夜的旅行吧!但每個人整理的邏輯不太一樣我覺得很有趣:比方說我媽整理的邏輯就是 衣服隨便帶一帶,舒服就好 一堆鞋子放在車上輪流換穿 一定會帶零食!零食猛獸! 寫出來才發現真的是很媽媽系的準備行李方案XD 媽媽的行李非常實用,但是我們年輕人吼(挺胸),出門有時候是求一個
Thumbnail
自從去打工換宿,養成我常常到處亂跑的習慣後,我收行李也越來越極簡,只帶必要的東西,也因為常常住青旅和背包客棧,無意間挖到一些體積小,自己覺得很方便攜帶的東西。這篇就根據我自己打工度假來日至今,列出一些覺得「有帶太好了!」、「這個一定要帶!」的東西,給大家參考!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理性與感性   會議及採買之後,我們確定了裝備及背包,也因此我們要重新打包了。   這次的打包,要將帶上山和不帶上山的作最後的確認。 帶上山的又要分裝在攜行袋及大背包中。   登山以來,我分類的分式一向很簡單。 與維生相關的就是要帶上山。 與
06/25/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把愛打包   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這論點可以套在不管是旅遊或是登山。 難什麼? 難就難在生活中,想像中需要的事物,總比實際需要的事物還要多。 也因此,對許多人來說,出國旅遊整理行李是件難以決定的事。   有限的空間中,要塞進無限的想像。 行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當過背包客後,發現身邊大部分的物品都不是生存或生活的必要,而是想要。但「想要」,或著說是慾望吧,但慾望也型塑了我這個人的有趣之處。
在更換背包的過程一直過濾: 「到底哪些是需要、哪些是不需要?」 即便都是用得到的東西,全部放進去後還會變得很重而且當天還不一定會用到
Thumbnail
本篇文章適合和我一樣有這些旅行興趣的人❤️ 會在旅行中洗衣服 會住有廚房的住宿 有不厭其煩整理物品的習慣 想要穿的漂亮但又不想帶太多衣服 因為通常在歐洲旅行都是坐大眾運輸走跳,雖然想當背包客,但無法做到,只能盡力精簡行李。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爬山,通常都是帶行動糧在身上,千篇一律,我一定帶麵包,不管是獨攀,還是跟團體,但因為我一上山都會食慾不好,吃不下,最後常是原封不動的揹回來,跟團體的時候,長輩他們都會帶得很豐盛,也會要我跟他們一起吃,但我真的吃不下,可能只吃個一、兩口,意思意思一下XD 偶爾的行程,可能路途比較遠,或是兩、三天的行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有過起碼兩天一夜的旅行吧!但每個人整理的邏輯不太一樣我覺得很有趣:比方說我媽整理的邏輯就是 衣服隨便帶一帶,舒服就好 一堆鞋子放在車上輪流換穿 一定會帶零食!零食猛獸! 寫出來才發現真的是很媽媽系的準備行李方案XD 媽媽的行李非常實用,但是我們年輕人吼(挺胸),出門有時候是求一個
Thumbnail
自從去打工換宿,養成我常常到處亂跑的習慣後,我收行李也越來越極簡,只帶必要的東西,也因為常常住青旅和背包客棧,無意間挖到一些體積小,自己覺得很方便攜帶的東西。這篇就根據我自己打工度假來日至今,列出一些覺得「有帶太好了!」、「這個一定要帶!」的東西,給大家參考!
07/06/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理性與感性   會議及採買之後,我們確定了裝備及背包,也因此我們要重新打包了。   這次的打包,要將帶上山和不帶上山的作最後的確認。 帶上山的又要分裝在攜行袋及大背包中。   登山以來,我分類的分式一向很簡單。 與維生相關的就是要帶上山。 與
06/25/2016 山海中的島與峰—把愛打包   在家千日好,出門處處難,這論點可以套在不管是旅遊或是登山。 難什麼? 難就難在生活中,想像中需要的事物,總比實際需要的事物還要多。 也因此,對許多人來說,出國旅遊整理行李是件難以決定的事。   有限的空間中,要塞進無限的想像。 行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當過背包客後,發現身邊大部分的物品都不是生存或生活的必要,而是想要。但「想要」,或著說是慾望吧,但慾望也型塑了我這個人的有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