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上遇到人,往往彼此都只有相同的目的。前進、吃喝拉撒睡、抵達、回家。這樣的默契好似讓溝通變得容易了。見面互道你好、休息時分享手上的零食、請求協助與提供幫忙,簡單,直接。這幾年爬山的人好像越來越多,在山上能遇到的人也開始形形色色,忙著比較忙著計算自身利益的人也多了,但仍舊想堅持那個山裡特有的默契。分享、幫助、一起平安下山。
D是某次上山工作時遇到的大哥,跟著研究單位上山調查多年。大哥很沉靜,那幾天我跟他交談時間不多,行進時通常距離很遠,在營地時他自己打理食物帳篷,跟其他人分開。偶爾開飯閒聊時學長找他一起來,通常也客氣婉拒。
有天早晨啟程前,我把前一天淋雨濕透的大背包出來,登山杖立在已經曬到陽光的草坡前,把背包套掛上去曬乾。努力在行進前把裝備弄乾,只要能減少一點重量都會讓後面路程好過許多。掛好背包套,我坐到對側一根倒木上,D大哥也正在在旁邊坐著。我默默看著陽光灑滿的草坡,小小的背包套癟癟垂掛在登山杖上。一會兒過後D大哥突然站起,走向對面,拿了根短樹枝塞進我的背包套裡,剛好把它橫向撐開,增加曝曬的面積。然後又走回來坐下,我們看著陽光灑滿的草坡。
中間我們完全沒有交談。我就這樣略感詫異地看他走去,幫我撐開我的背包套,才恍然大悟他在幫我曬背包套。我原本以為那只是我自己的事情,大家來工作是有任務有分工的,個人裝備是各人自理的私事,濕的乾的反正都在各人背上自己承擔。這位第一次一起工作的大哥卻自然而然地幫了我。沒有告訴我怎麼做比較好,沒有嫌棄我這樣做很笨,而是一言不發的自己上前行動。
就這樣,明明上山工作卻仍舊受人照顧。下山後傳訊息向D大哥道謝,大哥回說:「能夠一起上山就像家人」。
到底大哥是不擅長說話,還是太擅長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