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0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海海人生,凡事真的不用太計較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與佛法有缘與否,是由自己決定。修行,係不斷地修正行為,止於至善。」以前總是以努力追求物質的滿足為畢生職志,出人頭地為神聖不可動搖的使命,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的欲望無窮,能力卻有限,欲望得不到滿足會痛苦;欲望一旦滿足就覺得無聊,生命常在痛苦和無聊之間來回擺盪,不得平靜。
    一生中汲汲營營,熱切追求物質享受,縱使稍有獲得,也不見得就能寬心過日。常見錦衣玉食的有錢人,煩惱事不會少於粗茶淡飯的平凡人,甚至連「睡覺」這種自然本能都會機能失調。能一覺到天亮有時是一種廉價的高級享受,一覺醒來迎向晨曦,每天朝氣蓬勃,身心靈獲得平靜、解放,才是無上的隱形財富。
    此刻唸經、學佛的心境逐漸體會,人生起起落落,我們都是配合演出,一生的所有,最終只能換來一無所有!是否該停下腳步思考生活的目的與生命的意義為何?如果有一天要離開這個世界,我能帶走的是什麼?其實什麼也帶不走!有一句話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屆時多麼希望帶走的是一個善業,而非惡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也許下一世輪迴就會應緣受報。
    本世與前世只是一個概念名詞,穿越時空就像昨日與今日的縮時過程,昨日種下因,今日受果報,半點不由人。人生的軌跡不一定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運行,但透過修行或可改變。改變命運前,首先要改變自己,堅定修行的信念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於淡泊。一個完美的人生,不見得要賺很多錢,也不見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簡單、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樂而安閒,也是一種上乘的人生福報。
    人生走過大半,現在每天的誦經定課,是一種覺悟與期待,就像經文所云:「 善男子、善女人,應當願生彼佛世界」,希望我也能跟上腳步!
    (分享完畢)
    唐朝詩僧寒山子:「千雲萬水間,白日遊青山,夜歸巖下睡。倏爾過春秋,寂然無塵累,快哉何所依?靜若秋江水。」寒山子悠遊自在的山中修道生活,讀來真是讓人心生嚮往!然而,如《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不管你今日身在何處,是偏鄉村落,亦或擾攘紅塵,一顆安詳自在的心,才是永遠的依歸!
    「一個完美的人生,不見得要賺很多錢,也不見得要有很了不起的成就,在一份簡單、平淡的生活中,活得快樂而安閒,也是一種上乘的人生福報。」有緣人學佛多年,從一顆不滿足、躁動的心、汲汲營營追求物質生活,到現在體認到能安安穩穩、心無罣礙的睡上一夜好覺,便是人生無上的隱形財富。的確,隨著修行時日越久,行者要能深刻領悟到《六祖壇經》上所說:「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行者要能益發體會到「維持心的平衡」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世界上所有事情,有一得必有一失。比如愛情能帶給你甜蜜與歡愉,但它同時也會帶給你痛苦和失落;世間財富可以讓你享盡人生一切奢華,但它無法提升心靈層次;成功的掌聲能滿足你的虛榮心,但是失敗也會讓痛苦變得益發強烈而無法忍受。
    如果人們心裡期待某件東西,得到了會感受到一種快樂,相對地,當失去的時候,也會感受到等量的悲傷。有日出必有日落,有花開必會花謝,當你意氣風發,「飛龍在天」時,稍不留神,勢必將「亢龍有悔」。世間萬相,一切都是因緣的聚合,而眾生與生俱來、牢不可拔的貪愛,造成對本質「無常、無我、空」的萬物執著不已,當因緣散盡、敗壞時,便產生了無邊的痛苦。
    眾生內心都有清淨美好的本質,但往往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使美好的本質蒙塵,動搖原本的堅持。《華嚴經》云:「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知諸世間皆悉如幻,於一切處皆無所著,無有我所,如彼幻師作諸幻事,雖不與彼幻事同住,而於幻事亦無迷惑。」知曉外境的紛紛擾擾,都是無常虛幻的,看好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門,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如此就能常保一顆清明之心,自在悠遊於世間,不被世間相所迷惑。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