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古書、古著的浪漫》

原先我不買二手書的,堅持都要博客來買新書,然後還要看什麼時候三本75折,折騰了半天,於是一千元也只能買個三四本。除此之外,也希望一本書能從頭到尾都是屬於自己的,這跟衣服一樣,總覺得別人穿過自己再穿,即便洗過,也不是什麼衛生問題,但心裡就是過不去,就是怪。
但試著去買二手書之後,我再也不買新書了,除了經濟上的考量能在一千元買到十本書之外,更有趣的事情是有些書上會記有上一個所有者(甚至是上上上上一個所有者)的簽名,以及於何時何地購買的註記,甚至寫上一段話。或是在扉頁間有著他/她的眉批、註解、畫線甚至批評,這些都是思想的痕跡,如果說我們愛書是因為那是思想的載體,那面對這種偶然出現在自己中另一個個體的思想痕跡,怎麼能不對它著迷?
這也是我最常去的兩間二手獨立書店之一的等閑的湯爸問我時我的回答。
而古著也是這半年開始喜歡的,除了老派的美感之外,古著更為有趣的事情是他的尺寸都是單一的,不像是服飾店都會有S、M、L的量產格式,當然在那個時代的這個古著可能也有各種尺寸,但是過了些時年,這件衣服成了獨一無二,並把過往時代的美穿越時間帶到今天,古著成為了美的載體。
而正因為只有one size,你必須去試,就算尺寸合了,但風格可能又不搭嘎,所以必須換下,你喜歡,但你不得不放棄。但一直持續地去試,就會配上一件適合自己的衣服,而或許在有生之年你不會再丟棄它。
這不浪漫嗎?我並不是想把感情的對象比做如同物品一般,這樣當然是種貶低。我們倒不如把問題反著看,或許物品(古書、古著)不應該被當作客體一般對待,我們太慣於把人作為主體,自己之外作為客體,以這種二元化的方式來理解這世界。這是種改不掉的傾向,善惡、美醜、對錯、真假、主客。但是如果我們與事物的關係不必然要是這樣的呢?如果我們與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分別,交融在一塊,或許就不會有什麼抬升、貶低的議論了。
人際關係之中,我們也是這樣與另一個個體培養關係,而他/她也或許是在這個世界中經過流轉,留下了痕跡才來到我們的身邊,而我們或許看見思想、看見美,而我們去嘗試,但或許尺寸合了風格卻不對,我們就要放棄;或許我們喜歡這風格,但尺寸卻不對,我們也要放棄。但我們站在鏡前,穿上這件古著時至少我們在那一刻完滿了,這無涉於任何後續,只在當刻。
圖片出處: 等閑書房 (門口)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mantw/photos/1420651991470036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