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比目魚

問:華語比目魚阮講鰈沙仔thuah-se-á, (se毋知啥意思暫沙代)敢有儂按爾講?敢知se是啥意思?
台語的比目魚,安怎講?
諸羅(嘉義)縣志(西元1717年):貼沙:附沙而行。上紫、下白,有細鱗;兩目相比,一名比目魚。江、淮間謂之鞋底魚,「通志」作鰈沙
鰈:thap 貼:thiap, tah 拖:thua
台日典: 1. uê-tué-hî [鞋底魚] (動)牛舌魚。=[獺(thuah)-se]。 2.tah-se [搭se] =[獺se]。 3.tah-sua-hî [搭沙魚] =[獺se]。 4.thuah-se [獺魦] (動)舌平目,牛ê舌。=[鞋底魚]。 5.thuah-se-hî [獺紗魚] =[獺紗]。
鞋底,是錯誤, 是「下底」才對!
中文,「魼,鰨,鰈,鱋」 攏是比目魚的意思!「」發thap音較合理!
庶民的語言,靜態是「貼沙」,動態是「拖沙
以上可以看出,音字脫節,音字隨人發,隨人寫!年久月深,就「面目全非」,無人看有了liau3!
地方縣志,是了解方言的一把鎖匙!
其他的講法: 1.ka-khóng-hî [加孔魚] (台南)比目魚。 2.pínn-hî [扁魚] (動)比目魚。 3.kā-kam [咬甘] (台中) 比目魚。 4.kā-káu [咬狗] (動)比目魚。 5.ông-û-hî [王餘魚] (動)比目魚。 6.pí-bo̍k-hî [比目魚] =[獺紗]。 7.皇帝魚
最接近的漢字,是「拖沙魚」!寫「鰨沙魚」,「鰈沙魚」嘛可以!
鰨沙
鰨沙,又叫撻沙、大地魚、左口魚、比目魚,學名叫鰈形目(Pleuronectiformes),係種扁身嘅海魚,亦係隻好常見嘅食用魚。根據唐朝人劉恂喺《嶺表錄異》嘅記載,當時南方人叫渠做鞋底魚,江淮人就叫渠做拖沙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