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沉默螺旋效應看言語霸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霸凌指的是帶有惡意、情緒的評論、言語或行為,近年來,校園霸凌逐漸受到重視,讓許多校園問題浮上檯面。但對於網路上的霸凌,卻仍然防不勝防,尤其是公眾人物,許多藝人承受不了網友們的猛烈抨擊,又帶有惡意的言論,最後走上輕生一途,新聞時有耳聞。
兩年前,姐姐剛要進幼兒園念中班,那時候語言治療課還沒結束,對於姐姐第一次要進入團體生活,比起擔心她的不適應,我更擔心她會因為她的口吃被欺負。我也是個菜鳥媽媽,甚麼事情都誠惶誠恐,深怕自己漏掉甚麼細節沒注意到。就在某次提早去接姐姐下課時,我看到老師用同一把梳子在幫班上十幾位女同學綁頭髮,那個當下,我記得我曾經在新聞上有看過2017年台北市的國小生仍有一定的個案數感染頭蝨,當天晚上,我左思右想,仍然覺得每個人攜帶自己的梳子是比較好的作法,但又很怕因此增加老師的負擔,我問了幾個媽媽,也都覺得應該要帶自己的梳子,有人建議我可以到臉書社團上發問,看看其他學校是怎麼作的?
於是乎,我發了以下一則貼文:
「請問大家的女孩們,在幼稚園午睡起來,老師綁頭髮都是用同一把梳子嗎?今天去接小孩剛好看到,覺得怪怪的...」
發出後,連手都在發抖,覺得自己寫的不清不楚,但也已經發出,就先放著去洗澡。就這20分鐘的時間,我被400多則留言轟炸...
「有事嗎?」「老師有綁就很好了」「老師好辛苦」「不然呢」「老師也太可憐了!」「笑死!」「你也怪怪的」
「考慮過老師的立場嗎?」「所謂的恐龍家長,誇張」「老師欠你的嗎」「老師越來越難當了」
(我還特別去翻這400多則留言XD,有一些留言涉及人身攻擊,已經被管理員刪除了)
直到有人跳出來為我說話,提出我從頭到尾都沒有批評老師,僅僅只是提出疑問,為何就要被轟的體無完膚? 才陸陸續續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我看著這400多則留言,只覺得:這就是網路霸凌阿....
組織中如果存在主流意見,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意見與主流意見不同時,因為害怕被孤立或迫害,便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意見,保持沉默,最後支持主流意見的聲音會愈來愈大,而弱勢意見的聲音逐漸消失,這就是「沉默螺旋理論」(Spiral of Silence)*
來自經理人網站
沉默螺旋多被應用在選舉期間,大量網軍們在網路上投放有利於自己候選人的言論,而持相反意見的網路使用者便會因此不敢發表自己的言論。
但在一般的社群中,其實像我的例子屢見不鮮,網友躲在鍵盤後面,本以為會聽見真實的意見,但往往多是帶有惡意的批判。這時候其實只要有一個人勇敢的為你發聲,慢慢的就會有更多人站在你身後。我曾在陳安儀的這篇文章看到,如果拿小叮噹的故事來比擬,想要讓胖虎(施暴者)的力量削弱,就要讓回應或是協助施暴者的人(小夫)越少,那麼受霸凌者(大雄)就會越安全,而只要有一個同理「大雄」的「靜香」出現,那麼受暴者「大雄」就會有機會可以站起來。
最後,兩年後的現在,妹妹也去上幼兒園了,是公立的非營利幼兒園,就在開學後的兩個星期,園長在聯絡簿上公告: 基於個人衛生,請女孩子自己帶梳子並貼上姓名貼,帶去學校,一人一把 :)
*資料來源: 經理人網站,和主流意見不同的人,為什麼會選擇沉默? 2014/11/1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79內容數
關於媽媽,關於寫字,關於閱讀,關於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塔拉拉想什麼 的其他內容
會想寫這個主題,除了自己的孩子曾經接觸過早療,對特殊教育的議題比較關注之外,主要是姐姐之前念的公幼,在今年暑假被新聞爆出老師不當壓制特殊生的案例。
如同我之前這篇文章所述,姐姐3歲到4歲多,有上過語言治療的課程。因為健保給付的課程需要等待排隊的時間太久,所以我便開始找自費的課程。
一直想談孩子的早期療育想很久了,想談的有很多,還是先從自己的經驗談起吧。 我們家姐姐在大約2歲半的時候,講話有時候會重複第一個字,重複個三,四遍之後,第二個字才會接續的講出來,就是俗稱的[結巴]。但我那時候搜尋了許多相關資料,都曾提到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孩子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稱為[發展性口吃]。
最近隨著雙11的購物熱潮,各大電商無不使出各種促銷手法,讓購物這件事變的異常複雜。 作為一個資訊焦慮的家庭主婦,這些錯綜複雜的回饋數字,常會耗盡我無數個腦細胞。
會想寫這個主題,除了自己的孩子曾經接觸過早療,對特殊教育的議題比較關注之外,主要是姐姐之前念的公幼,在今年暑假被新聞爆出老師不當壓制特殊生的案例。
如同我之前這篇文章所述,姐姐3歲到4歲多,有上過語言治療的課程。因為健保給付的課程需要等待排隊的時間太久,所以我便開始找自費的課程。
一直想談孩子的早期療育想很久了,想談的有很多,還是先從自己的經驗談起吧。 我們家姐姐在大約2歲半的時候,講話有時候會重複第一個字,重複個三,四遍之後,第二個字才會接續的講出來,就是俗稱的[結巴]。但我那時候搜尋了許多相關資料,都曾提到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有些孩子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稱為[發展性口吃]。
最近隨著雙11的購物熱潮,各大電商無不使出各種促銷手法,讓購物這件事變的異常複雜。 作為一個資訊焦慮的家庭主婦,這些錯綜複雜的回饋數字,常會耗盡我無數個腦細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學生被同學霸凌向老師求助,老師冷淡地說:「為什麼對方只霸凌你而不霸凌其他人?你不認為這是你的問題嗎?」 這樣的話連旁觀者聽到也咬牙切齒,當事人卻說得理直氣壯,無視求助者的需求,不管是有意袒護霸凌者,抑或只是懶得處理棘手的霸凌問題,當權威者拒絕伸出援手,受欺壓的一方便陷入求助無門的境地,而權威者
總之,就是關係霸凌。 這種情況,星爸星媽務必要重視。 所以,社會大眾和全世界,都有責任。 有的霸凌源頭,來自教師的帶頭霸凌 基於這點,都有管道可申訴。 當然,只要上谷歌找,都可以找得到。 而在必要分組時,往往星星兒學生都分不到組。 這種情況,就可以到學務處,進行要求通報。 當然,也有
那天,一個同事在隔壁診間說著,她的女兒在學校受到其它女同學的排擠,已經一段時間了,而這樣的狀況,她也無可奈何,那個人在一旁說著,現在的環境好像都是這樣,是說我們以前就是這樣,遇到討厭的人,就會叫其它人不要理她,最後還說著,她也很怕自己的小孩受到霸凌,想找一間沒有霸凌的學校,聽到這些話,我又不自主冷笑
Thumbnail
「冷暴力」仍然持續著,我也沒朋友,那時候剛好我原本其中一個同學跟前面那位代課老師也鬧得不愉快(老師常常針對她,她也是比較有主見的女生),所以國二她便轉學了。原本團體剩下來的三個女生便和我成了一個新的小團體(前一篇提到同甘共苦的朋友)。我也仗著身邊有同伴恢復了些許自信,我們時常牽著手一起去廁所、聊是非
Thumbnail
我已忘記當時的代課老師究竟是甚麼時候走的,但原班導「陪伴」我們的時間肯定較長。 前幾篇提到的分組等都只是家常便飯,如果整天沒人找我聊天那還沒什麼,因為在家我也沒有人能說話。但分組簡直是這世界上最恐懼的事,這種尷尬超乎想像,如何為了湊到剛好的人數找盡各種藉口把不喜歡的人剔除、如何想辦法讓自己留下來、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在學生時代曾多次遭遇霸凌,逐漸發現,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因為你肯說不說出口,身邊的人挺不挺妳,自己夠不夠勇敢!
前言·嫌疑   受霸凌者都會成為霸凌者,你認同嗎? 霸凌潛在於一個蝴蝶效應的代溝,在事出有果必有因的原則下,所有人都不外乎,失足的人,仰望的人,侵蝕的人,以及助長的暴政。 我沒有資格寫出這部書,沒有制止的話,視而不見的可憐,預想太多的結果……我知道罪責從來都是歸咎於霸凌者,所以我們寧可留下裝聾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學生被同學霸凌向老師求助,老師冷淡地說:「為什麼對方只霸凌你而不霸凌其他人?你不認為這是你的問題嗎?」 這樣的話連旁觀者聽到也咬牙切齒,當事人卻說得理直氣壯,無視求助者的需求,不管是有意袒護霸凌者,抑或只是懶得處理棘手的霸凌問題,當權威者拒絕伸出援手,受欺壓的一方便陷入求助無門的境地,而權威者
總之,就是關係霸凌。 這種情況,星爸星媽務必要重視。 所以,社會大眾和全世界,都有責任。 有的霸凌源頭,來自教師的帶頭霸凌 基於這點,都有管道可申訴。 當然,只要上谷歌找,都可以找得到。 而在必要分組時,往往星星兒學生都分不到組。 這種情況,就可以到學務處,進行要求通報。 當然,也有
那天,一個同事在隔壁診間說著,她的女兒在學校受到其它女同學的排擠,已經一段時間了,而這樣的狀況,她也無可奈何,那個人在一旁說著,現在的環境好像都是這樣,是說我們以前就是這樣,遇到討厭的人,就會叫其它人不要理她,最後還說著,她也很怕自己的小孩受到霸凌,想找一間沒有霸凌的學校,聽到這些話,我又不自主冷笑
Thumbnail
「冷暴力」仍然持續著,我也沒朋友,那時候剛好我原本其中一個同學跟前面那位代課老師也鬧得不愉快(老師常常針對她,她也是比較有主見的女生),所以國二她便轉學了。原本團體剩下來的三個女生便和我成了一個新的小團體(前一篇提到同甘共苦的朋友)。我也仗著身邊有同伴恢復了些許自信,我們時常牽著手一起去廁所、聊是非
Thumbnail
我已忘記當時的代課老師究竟是甚麼時候走的,但原班導「陪伴」我們的時間肯定較長。 前幾篇提到的分組等都只是家常便飯,如果整天沒人找我聊天那還沒什麼,因為在家我也沒有人能說話。但分組簡直是這世界上最恐懼的事,這種尷尬超乎想像,如何為了湊到剛好的人數找盡各種藉口把不喜歡的人剔除、如何想辦法讓自己留下來、
Thumbnail
你是否曾想過,當愛的延伸成為他人的傷害時,我們該如何面對?當我們發現自家的寶貝竟然是學校中的「霸凌者」,這份震驚和無助可能遠超過想像。 但這不是終結,而是一次重新理解和引導的開始,透過溫柔的對話,理解背後的故事,我們能夠一步步引導孩子從同理心出發,學習正確的互動方式。 閱讀全文,一起探索這個旅程
Thumbnail
孩子上小學第一周,我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媽媽,您的孩子被隔壁的同學抓傷了,我要跟您說明……......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在學生時代曾多次遭遇霸凌,逐漸發現,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因為你肯說不說出口,身邊的人挺不挺妳,自己夠不夠勇敢!
前言·嫌疑   受霸凌者都會成為霸凌者,你認同嗎? 霸凌潛在於一個蝴蝶效應的代溝,在事出有果必有因的原則下,所有人都不外乎,失足的人,仰望的人,侵蝕的人,以及助長的暴政。 我沒有資格寫出這部書,沒有制止的話,視而不見的可憐,預想太多的結果……我知道罪責從來都是歸咎於霸凌者,所以我們寧可留下裝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