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輕輕鬆鬆被洗腦(一):看過幾眼就喜歡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類常常自以為理性,覺得自己很有原則,很會判斷。其實,在資訊流通的現代世界,人類每天都在互相洗腦,然後以為自己不會被洗腦。洗腦這麼常見又這麼容易,說明「人類容易被洗腦」這件事情,一定有演化上的意義。最基本的,「洗腦」讓我們省力,對許多事情不用一一思考,會更容易下決定,節省珍貴的大腦資源。
最常見的洗腦是廣告,尤其大眾媒體的圖像、影音廣告,網路頻寬大增後網路廣告的威力也越來越強。廣告業界的高手幾乎都是擅長社會心理學的洗腦專家,不管他們是渾然天成或曾經認真研究。廣告業的基礎知識是「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在說明這專有名詞前,我們先來講更早前心理學家提出的「鄰近效應」(proximity effect)。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1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5K會員
481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
從推特、臉書風行以來,許多心理學家與資料科學家不斷做各種研究,看是否能從人類的網路行為,來預測這個人的智能、社經地位、工作、人格特質、政治傾向與宗教。最近八月底剛發表的研究則說,藉由人工智慧的分析能力,我們可以從社交網站上的行為模式,預測某個人的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廣告,從傳統的電視廣告到看臉書時隨時會跳出的一頁式廣告。為何廣告會有效應呢?William Poundstone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 - 「促發效應」(priming e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秘密>這本書,其實在觀看的過程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吸引力法則是以甚麼樣的形勢發生在生活的周遭>,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歷。   首先,最常感受到的一定是身邊的人,你通常會遇到的人你們身上一定有某個相同的性質正在互相吸引,所以你們才會相遇,這也是一種緣分,好比你是個學生,在這個身分影響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很多人討厭做直銷的人一直霸佔公共場所,不斷洗腦無知的客人去買他的產品,然後再請客戶幫忙介紹新客戶。這招非常需要學習。雖然是討人厭的事情,你應該反向看待與思考。 為何大家被直銷吸引?這就是一種政治上的意識型態霸權。 意識形態(英語:ideology,意為「理念或想像的學說」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我們的潛意識是運用吸引力法則的基石。如果我們的潛意識充滿了負面的信念,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思考正面的事物,我們的內在信念仍然會將負面的經歷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中。因此,要真正有效地運用吸引力法則,我們必須首先清理和轉化我們的潛意識。
Thumbnail
誘餌誘餌,你上鉤了嗎? 什麼誘餌!?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當人們在 A 與 B 兩個選項進行選擇時,藉由加入稍微劣於 A 選項的 A- 誘餌, 來襯托凸顯 A 的吸引力,轉移與降低對 B 的注意力,導致不對稱局面,增加人們選擇 A 的可能性。 直接看例子比較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你知道嗎?根據腦神經科學專家的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其實具有自我毀滅傾向,比起感受生活中美好的部分,大腦更容易專注在生活的不完美跟缺陷中 那是因為大腦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讓人對身邊危險的事情有所警覺,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看到白T恤上的黑點,這叫做大腦的「默認模式」
Thumbnail
不關經歷了多少事,看了多少身心靈文章,接受了多少書上的知識與智慧。 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你所相信你所相信的,而你相信的事實將為打造你的世界。 最近,在影音平台上看到有人分享關於【吸引力法則】,演講者表示,其實吸引力法則不外乎就是相信你所看見的事物,當你覺得今天好事不斷的發生,其實就是你的信念已經在腦中
Thumbnail
日常中我們隨時隨地都在接受廣告,從傳統的電視廣告到看臉書時隨時會跳出的一頁式廣告。為何廣告會有效應呢?William Poundstone在其著作《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所提及的一個重要概念 - 「促發效應」(priming e
Thumbnail
最近剛看完<秘密>這本書,其實在觀看的過程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吸引力法則是以甚麼樣的形勢發生在生活的周遭>,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經歷。   首先,最常感受到的一定是身邊的人,你通常會遇到的人你們身上一定有某個相同的性質正在互相吸引,所以你們才會相遇,這也是一種緣分,好比你是個學生,在這個身分影響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很多人討厭做直銷的人一直霸佔公共場所,不斷洗腦無知的客人去買他的產品,然後再請客戶幫忙介紹新客戶。這招非常需要學習。雖然是討人厭的事情,你應該反向看待與思考。 為何大家被直銷吸引?這就是一種政治上的意識型態霸權。 意識形態(英語:ideology,意為「理念或想像的學說」
Thumbnail
透過幾本書的思考,本文分享了大腦思考與吸引力法則之間的關聯性及如何對大腦重新編碼的方法,從大腦神經學角度探討了關於思想、感受、頻率,以及注意力導向的影響。作者深入探討了後設認知能力、視覺化目標以及如何喚起快樂、正面回憶等關於大腦思考和吸引力法則。並歡迎分享讓大家一起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主觀性、脈絡和情境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和行銷策略。透過融合主觀、脈絡和情境的思維方式,提高行銷成功機率。
我們的潛意識是運用吸引力法則的基石。如果我們的潛意識充滿了負面的信念,那麼無論我們如何努力思考正面的事物,我們的內在信念仍然會將負面的經歷吸引到我們的生活中。因此,要真正有效地運用吸引力法則,我們必須首先清理和轉化我們的潛意識。
Thumbnail
誘餌誘餌,你上鉤了嗎? 什麼誘餌!? 誘餌效應(Decoy Effect): 當人們在 A 與 B 兩個選項進行選擇時,藉由加入稍微劣於 A 選項的 A- 誘餌, 來襯托凸顯 A 的吸引力,轉移與降低對 B 的注意力,導致不對稱局面,增加人們選擇 A 的可能性。 直接看例子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