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應該是Zero Waste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想來聊一聊減少廢棄物最根本、成效最好的辦法。
我的前同事(唯一一個離職後還維持聯繫的同事,應該可算是朋友了),是一個非常非常惜物的人,物品總是保持得極好,有些東西完全看不出用了好幾年。我像變態般默默觀察後,發現了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她取物放物都不疾不徐又輕柔(不像我因為急性子而動作粗手粗腳);第二,她的每一樣用品(文具等)都有一個固定位置和「家」(比如訂書機、計算機都有個硬殼盒子裝,橡皮擦獨自隔離等等),東西不會亂丟不會互相摩擦。從這些小細節讓我恍然大悟為什麼她每一樣物品看起來都接近全新。
自從三年(?)前她決心要開始斷捨離,大概每半年會跟我聯絡一兩次,除了更新彼此的近況外,最主要的便是為了這件事:把她的東西轉送給我。比如不久前她寄來了一雙鞋(和其他用品),她說穿過幾次,但說是新品我都不懷疑。這也是我接收的第二雙鞋了,之前那雙短靴也是嶄新到讓我都要懷疑她根本沒穿過,就這方面我真心佩服她!(不像我都摧殘的很快)
*補充:我的腳小她一號,所以她穿了覺得有點緊的鞋,通常我穿就會剛好。
如果是我不需要的東西,她又要大傷腦筋該轉贈給誰。每次問她為什麼不留著用,答案不外乎「我有好幾個」、「特價多買了」、「看到新商品就忍不住買來用看看」、「買了覺得不合用」,所以像洗面乳、洗髮精等日用品的數量更是多到不正常,我曾打趣說:妳是八岐大蛇嗎?到底有幾張臉、幾顆頭要洗呀!
雖然嘴上嚷嚷著「要省錢,不買了」,但距離她開啟斷捨離模式都過這麼久了,她的源頭似乎依舊沒「斷」,只是很認真地「捨離」。她苦惱地說,明年要搬家了,所以這幾個月想方設法轉送、轉賣,否則那些「七八九成新的東西」她實在狠不下心丟棄……。
於是我建議她找找一些換物(FB可搜尋「全台換物換務斷捨離」)、贈物的資訊(比如
iGoods)後,終於決定把從年初寫好卻覺得
有點太囉嗦似乎沒必要發而一直躺在草稿匣裡的這篇文章找出來,稍作修改後按下發佈鈕。
(這前言也太長了!)
消費前,停一停
「我這幾年差不多是過著不消費的日子。」每次我這樣講,聽者無不大驚小怪地嚷嚷「妳騙人,怎麼可能不消費!」Well,這就要說一說我對不消費的定義:「理智消費,不購買不需要的東西。」
這幾年來,減塑(減廢棄)的理念讓我的消費模式產生了巨大轉變,因為突然發現生活裡充斥著不那麼必要的東西,意識到自己居然把錢花在製造垃圾後,很多商品頓時失去了吸引力。幾個好朋友都發現我愈來愈難推坑,看什麼購物網站都撩不起我的購物欲,當她們說「這商品好生火呀」的時候,我會附和說「喔喔,不錯耶!」但最終不再像以前那樣一股腦兒地「+1」,而是會以「PASS」作結。
最明顯的項目應該就是「衣物」。有次聊天提到,我2018和2019連續兩年都只在過年時買一件新的上衣,大家都倒抽一口氣,驚呼「怎麼可能」。今年2020年目前也只買了一件短褲(因為原本兩條短褲穿了好幾年,褪色不少而作為睡褲,直到鬆緊帶斷了而淘汰)(沒人想知道這種細節但我還是要講,因為重點是,東西既然買了,就要用到極致)。
自從開始減塑(廢棄)後,我在每一次消費時都會再三評估,思考迴路大概是這樣的:
如果不需要但很想要,我會給自己5-7天的冷靜期(比如先放入購物車),然後通常都會忘記,這也意味著其實想要只是一時的腦熱,如果冷靜後的結果還是超級想要,就給自己設立目標或挑戰,達成就准許自己買來當犒賞。
依這種模式去思考,會發現其實真正需要的東西並不多,想要的東西其實也沒那麼想要,久而久之便訓練出冷靜消費腦。不僅環保、省錢,又能簡約生活,不必花時間心力去斷捨離。
我身邊也有人以消費來減壓、看直播購物來填滿空虛的時間與心靈,但衝動下單的快感通常並未維持多久,事後不是東西不合用,就是不久便厭棄了,花了錢反倒帶來更多後悔的負面情緒,還要傷腦筋東西該如何處理。
每當我分享自己的消費模式,往往會面對「妳根本不懂透過購物來釋放壓力的心情啦」之類的控訴,但老實說……壓力性暴飲暴食、失控的不理性消費,在我工作壓力極大的那幾年曾爆發過幾次,也正因為經歷過,才會深知這些行為非但無法減壓,反而會擴大內心的空虛黑洞,徒增煩惱又傷荷包。後來看著那些「其實不太需要(不太適合)」的衣、物(廢物)都會槌心肝,氣自己亂買,堆著礙眼占空間,要丟又捨不得,能換現金該有多好呀。(恨不得搭時光機回去用美冴式的雙拳擰頭功教訓過去的自己!)
網購太方便快速又吸引人,一些直播又很懂得「創造」消費者的「需求」,讓人萌生填不滿的欲望,進而誘發不理智的消費,最終造成源源不絕的垃圾。千萬不要挑戰自己的意志力,如果不想被玩弄於鼓掌之間(?),就別把「看直播」、「逛網拍」作為休閒娛樂,卸除購物app,讓誘惑遠離自己的視線吧!
好好審視自己的消費模式(或是消費背後的心理因素),從源頭止住,否則再努力斷捨離,這種麻煩也沒有終止的一天。
真正的刀口
有人說,消費才能促進經濟,不消費經濟不流通是會崩潰的!這論點我不以為然,因為促進經濟不應該是花著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錢衝動購買其實不太需要的東西吧?
不都說錢要花在刀口上嗎?那就該花在真正需要的事物上呀~減少「不需要」的消費,而不是「不消費」,我把「不需要的支出」(第N件洋裝、第N個包包、第N雙鞋子)挪去購買我認為「需要的東西」(日用品、電子書、閱讀器、洗衣機)。
除了上述的幾次壓力性亂買外,其實我一直都不算消費欲很高的那種人,但是自從幾年前記了帳後才發現,自己那個消費水龍頭也沒栓緊,還是有一些小錢因為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而不知不覺無聲流掉了。於是開始提醒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再便宜都不值得,久了便不再貪小便宜而受到各種折扣的魅惑(甚至連贈品都不拿)。記帳也只記了三個月,因為後來發現,幾乎不消費後也沒什麼好記的。
有意識地掌控自己寶貴的消費權後,每個月可以多出一筆可以做更好運用的錢,更有餘裕用鈔票支持自己想要的世界(生活)。
比如,我把錢存下來帶父母一起出遊、偶爾找間新餐廳嚐嚐鮮;比如我把錢拿來買電子書、用來支持自己喜歡的創作者;比如,我把省下來的錢拿去捐給兒福機構,幫助受虐兒(每年兩次);比如,我把錢存下來當緊急預備金、空窗期預備金,讓自己有一定經濟後盾,不必恐慌而亂接案,讓工作更有選擇的空間。
我的錢仍是流動的,並非一灘死水,人活著就一定會消費,但是讓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值得(值不值得取決於每個人的價值觀,所以「認識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很重要),買的東西都物盡其用,而不是盲目衝動消費,好像填滿了什麼,實際卻是製造更多廢棄物與匱乏感(多年前的自己就是最佳壞範例)。這幾年來,拒絕讓更多不需要的垃圾進入我的生活空間,反讓我的心更輕盈。
和前同事相反,我「斷」做得幾近完美,如果能像她一樣勤奮地「捨」會更好,唉唉,光想就覺得麻煩透了(懶病發作),想到年初的
捨物宣言也中斷一陣子了……心虛看向身旁成山的書堆(再次讚嘆電子閱讀器真是好物!)跟懶得整理的雜物,再次提醒自己重啟一日一丟模式,幫生活瘦身,讓心靈減壓。
錢,絕對有更好的去處,經濟可以往更好的方向去促進,世界也可以往自己想要的型態多靠近幾步。一點一點的小改善或許無法創造多顯著的美好世界,但總比什麼都不做要好得多。也許這樣想有點過於一廂情願,但我願意在這種時候被笑太天真或被嫌囉嗦竟然為了這個主題寫了六篇文章不是囉嗦是什麼(笑)。
吃著這些千里外運來的黑松露,在欣賞其香味四溢之餘,不禁令我思考著,我們為科技給我們帶來的生活享受感恩的同時,如果多警覺過份改造自然所要承擔的後果,可能會使地球福壽康寧,我們的後代也可繼續欣賞春夏秋冬的種種美。
(Zero Waste Serise_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