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https://pixabay.com/zh/photos/life-green-leaf-fresh-bud-2402434/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終身學習」的關念 ─── 活到老學到老。這觀念早在小時候就被老師們及父母們強灌輸到我們的腦中,雖然如此,實際上長大出社會的我們有多少人實行著終身學習的概念。
我們對於學習新事物早已不再抱持好奇,我們對於學習這件事感到排斥,為甚麼呢?
我們是否經查把學習這件事與壓力、挫折、失敗、羞愧等負面名詞連結在一起。不知從何時何地開始我們習慣了學習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潛意識認為它不但會讓你死很多腦細胞還會增加你心理層面上的負擔。我相信這些場景早已不知出現多少次在你我人生的跑馬燈上。
但事實真是如此? 學習本身就該痛苦?
我想以我最近的體悟來回答這件事: 根本沒這回事。
學習應該可以很快樂? 我想答案是正確的。再思考學習為什麼能夠快樂之餘,我們應該想想學習為何讓人痛苦,痛苦的源頭從哪裡來? 我想我能從最近開始讀英文新聞及培養閱讀習慣的生活方式說起。
坦白說,在幾年前我也是非常討厭看書及學英文的,因為這些知識都太艱澀了,讀了難以消化。難以消化的知識就跟沒消化完的食物一直卡在你胃裡一樣,非常不舒服。明明你很想讓它變成你的養分被你吸收,但遺憾的是,它就一動也不動的佇立在那,你從它身上沒拿走任何東西,就像個對事情沒輒的失敗者一樣。
這種不舒服的感覺別想再讓我體驗一次,它已經讓我明白知識上的水土不服是多麼地讓人難受。它不在乎你的感受,只會用高傲的眼神告訴你,你就是無法消化像我這麼厲害的知識。
如果這時外在環境又以高壓逼迫的方式做助攻,哇,要恭喜你! 你這輩子肯定不會想再主動拿起書本或上網自主學習了,這狗東西最好離我越遠越好。
話說到這裡,應該已經有人注意到了,所有人討厭學習的原因在於: 學習體驗太差了。學習歷程中不是被逼著學自己不擅長或不喜歡的事情,就是學一些難度太高的知識,最後導致自己挫敗連連。
所以是時候該反面思考了:
我們既然發覺自己經常學習不喜歡或難度太高的事物造成體驗不佳,我們大可倒過來思考 ─── 學習能讓自己快樂又難度較低的事物。
這時你可能會有點遲疑? 真的有所謂快樂又難度低的事情可學嗎?
以我的經驗來說: 的確有的。但你必須把握兩原則: (一) 知道自己會為什麼事情而動心或熱血 (例: 唱歌、跳舞、閱讀、看電影) (二) 知道那些知識能在短時間內被有效吸收 (例: 讀NHK英文的即時新聞(TOP STORY)、看書時一次看二十頁)
第一點是為了讓你了解自己的內在動機,你必須獨立思考一個問題 ─── 我到底對什麼是有熱情
了解之後,努力的付諸行動,執行一個TO BE ...的過程。
就像我試著看更多書來了解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麼運作,也試著從文字跟標點符號的對應關係體驗文字的奧妙,不管是哪一種原因,背後都是為了想寫出一篇篇好文章或好小說的熱情。
第二點則是將資訊碎片化。就像讀英文新聞時盡量選擇篇幅較少的新聞閱讀,這讓你較沒負擔能一次讀完全文又同時增加吸收知識的成就感,若你是選擇長文,那你可能要吃苦頭了,先不說文章讀不完,你還可能因為挫敗而陷入一個自我批評的惡性循環 ─── 其實我們可以不用為了效率或結果突出而強迫自己接受這不舒服的過程,而應改想想如何能讓學習之路走得更遠更順。
如果你有依照我說的這兩點原則實行,你會發現困難的事情變少了,因為它被你篩選過濾成你能吸收的分子了 ; 你還會發現有趣的事情變多了,因為你已經願意獨立思考去挖掘自己的熱情了。
圖源自:https://pixabay.com/zh/photos/passion-fruit-food-wooden-wood-3264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