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 2021|學習是痛苦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真的要體認到這件事才會進步。

回憶基本上都會幫忙剔除辛苦難受的事,回想起來只記得那些十幾二十歲的美好,覺得以前很積極,有很多想做的事,生活才會那麼多采多姿。不過再仔細想想,痛苦的時刻也不少,但或許那時比較願意相信「去做就會有成果」,才能老被糾正還是有辦法撐下去,咬牙努力練習。多活幾歲就對世界少幾分期待。就算知道去做會有成果.還是忍不住想成果到底能有多大?對生活有幫助嗎?整個很功利。

這麼一想的結果就是停滯,或者是用最少的能量去學想學的東西和想做的事。尤其開始被「輕鬆學習」洗腦,信以為真。的確,有好老師、好教材、優良的教具跟最合宜的學習方式讓人事半功倍,但絕不輕鬆。「輕鬆學習」是銷售用語。畢竟每天為了過日子就已經累到身心俱疲,要多增加能力或多份興趣,當然要輕鬆快速、立即見效。

目前沒有學樂器,只是覺得學樂器(還有健身!)大概是最有感的「痛苦學習」。

目前沒有學樂器,只是覺得學樂器(還有健身!)大概是最有感的「痛苦學習」。

說是痛苦,並不是非得要付出所有,刻苦勤學,是追蹤學習並修正,挑戰覺得太難,屢屢迴避的事。多費力氣就是痛苦,需要鼓起勇氣提醒自己多做多練習,多讀多看才有機會越接近全面(雖然幾乎不可能,但至少更接近)。對於關心的事物,去翻找第一手或第二手的資料詳讀,總比不知道是第幾手的懶人包強。懶人包受歡迎就是因為看起來輕鬆,好像能夠在短時間掌握所有,其實僅是接收整理懶人包的人的觀點。

學習和認識的過程沒有一點挫折和辛苦容易變得不痛不癢,用過即丟。認清學習必定會有苦痛,坦然面對,不厭其煩地反覆練習、修正錯誤,才有機會真正習得所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阿森的沙龍
14會員
457內容數
《模擬市民4》傳奇挑戰「秋家時代」遊戲紀錄,每週一、三、五、日更新。
阿森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01
讓整天有個開場的儀式感,還有藉機檢視每天的狀態還不錯。有時候有些事不知道找誰講的時候,來這邊把有疑問的事整理出來,就能看到問題所在,為自己指引方向。 不過最近有點流於形式,變成普通的碎唸,看得到見的幫助越來越小,甚至有點像壓力。當發現會在前一晚找主題,且很有可能跟目前的狀況無關,覺得偏離本來的目的。
Thumbnail
2021/06/01
讓整天有個開場的儀式感,還有藉機檢視每天的狀態還不錯。有時候有些事不知道找誰講的時候,來這邊把有疑問的事整理出來,就能看到問題所在,為自己指引方向。 不過最近有點流於形式,變成普通的碎唸,看得到見的幫助越來越小,甚至有點像壓力。當發現會在前一晚找主題,且很有可能跟目前的狀況無關,覺得偏離本來的目的。
Thumbnail
2021/05/31
沒有意識到需要為此調整改變,大腦就會設法找到最輕鬆的路。「今天這樣一小時沒辦法完成,那分成兩天吧。」若是真的分成兩天,專注度不變可能不算壞事。問題是多半會變成想到還有明天,今天就草草了事的心態。自以為狀態不好還能在上午就把大半的事情都做完,是效率提升的表現。重新審視心情狀態還有成果,就會知道是假象。
Thumbnail
2021/05/31
沒有意識到需要為此調整改變,大腦就會設法找到最輕鬆的路。「今天這樣一小時沒辦法完成,那分成兩天吧。」若是真的分成兩天,專注度不變可能不算壞事。問題是多半會變成想到還有明天,今天就草草了事的心態。自以為狀態不好還能在上午就把大半的事情都做完,是效率提升的表現。重新審視心情狀態還有成果,就會知道是假象。
Thumbnail
2021/05/28
跟著書畫畫,當前的進度來到要動腦的部分。終於知道繪製人物草稿時會看到的交叉線條是什麼作用,真的有很大輔助效果。依舊沒有認真練習,但畫起來還算愉快。也有幾次心情上不想繼續的狀態,就在筆記本上塗鴉。不過這一畫也發現要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大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有臨摹的物品和照片,腦內直接空白。
Thumbnail
2021/05/28
跟著書畫畫,當前的進度來到要動腦的部分。終於知道繪製人物草稿時會看到的交叉線條是什麼作用,真的有很大輔助效果。依舊沒有認真練習,但畫起來還算愉快。也有幾次心情上不想繼續的狀態,就在筆記本上塗鴉。不過這一畫也發現要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大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有臨摹的物品和照片,腦內直接空白。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試一下看看,你沒有試過怎麼知道喜不喜歡?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都是因為很痛苦的堅持才有成果,為什麼你就這麼不能吃苦? 以上兩句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時會聽到的「勸誡」。 乍聽之下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再深入思考一下,為何嘗試與堅持某件事物,一定要懷抱著「痛苦」?而不是發自於內心的喜愛?
Thumbnail
試一下看看,你沒有試過怎麼知道喜不喜歡? 很多人之所以成功都是因為很痛苦的堅持才有成果,為什麼你就這麼不能吃苦? 以上兩句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不時會聽到的「勸誡」。 乍聽之下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再深入思考一下,為何嘗試與堅持某件事物,一定要懷抱著「痛苦」?而不是發自於內心的喜愛?
Thumbnail
我們傳統的學習有哪些歷程呢?上課、讀書、考試等。 而這個痛苦程度大抵上就是上課輕鬆、讀書次之、考試最痛苦、刻意練習則是最痛苦中的最痛苦。 而刻意練習的重點,就是專挑你最不會、最不熟的地方去磨練。 學習是痛苦的。直接撞題目然後寫錯再檢討,遠比上完一整堂課再寫兩題小練習題,還來得痛苦、挫敗、頭痛太多了。
Thumbnail
我們傳統的學習有哪些歷程呢?上課、讀書、考試等。 而這個痛苦程度大抵上就是上課輕鬆、讀書次之、考試最痛苦、刻意練習則是最痛苦中的最痛苦。 而刻意練習的重點,就是專挑你最不會、最不熟的地方去磨練。 學習是痛苦的。直接撞題目然後寫錯再檢討,遠比上完一整堂課再寫兩題小練習題,還來得痛苦、挫敗、頭痛太多了。
Thumbnail
記得孩子讀中學時,每次吃完飯進房間讀書時,都會說:「我們要樂讀去了!」勉勵自己,也是在潛意識中告訴自己:「讀書是快樂的!」 不過,為了升學考試而讀書,真的是全然快樂的嗎?這些年有許多教改團體或家長在呼籲或提倡讓孩子快樂學習,同時專家們也不斷告訴我們,為了升學考試爭取那幾分差距而痛苦的反覆練習或機械化
Thumbnail
記得孩子讀中學時,每次吃完飯進房間讀書時,都會說:「我們要樂讀去了!」勉勵自己,也是在潛意識中告訴自己:「讀書是快樂的!」 不過,為了升學考試而讀書,真的是全然快樂的嗎?這些年有許多教改團體或家長在呼籲或提倡讓孩子快樂學習,同時專家們也不斷告訴我們,為了升學考試爭取那幾分差距而痛苦的反覆練習或機械化
Thumbnail
在課堂上有同學問我:老師你總是笑容滿面,看起來是沒經歷過什麼苦,基本上就是人生勝利組,你是不會了解我們在經驗什麼樣的苦跟煎熬。 我:我並不確定有人對我是人生勝利組的認知有沒有誤解,但我可以很明確的說我不是一直都這樣喜悅的,我曾經很長的時間受著痛苦的煎熬呀。 的確,我現在時常能夠感到內在有一種充實、喜
Thumbnail
在課堂上有同學問我:老師你總是笑容滿面,看起來是沒經歷過什麼苦,基本上就是人生勝利組,你是不會了解我們在經驗什麼樣的苦跟煎熬。 我:我並不確定有人對我是人生勝利組的認知有沒有誤解,但我可以很明確的說我不是一直都這樣喜悅的,我曾經很長的時間受著痛苦的煎熬呀。 的確,我現在時常能夠感到內在有一種充實、喜
Thumbnail
人生沒有完美,只有完成,而越早完成,你才能更快接近完美。 在我剛開始自我學習的時期,上課覺得很新鮮,終於有自己選擇要學習的課程,而不是在學校中被逼迫學習那些不喜歡的學科感到痛苦。
Thumbnail
人生沒有完美,只有完成,而越早完成,你才能更快接近完美。 在我剛開始自我學習的時期,上課覺得很新鮮,終於有自己選擇要學習的課程,而不是在學校中被逼迫學習那些不喜歡的學科感到痛苦。
Thumbnail
每件看似瑣碎的小事,都可能耽擱了我們的大事 我不是不想學,只是沒空學 關於學習,總有千百種不學的理由 說到學習,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要是當年認真一點該有多好?非得要等到資訊爆炸,每天暴露在大量的訊息洪流之中,才認清自己原來還有很多想知道卻仍然不知道的事情。書到用時方恨少曾幾何時已經成為了日常..
Thumbnail
每件看似瑣碎的小事,都可能耽擱了我們的大事 我不是不想學,只是沒空學 關於學習,總有千百種不學的理由 說到學習,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要是當年認真一點該有多好?非得要等到資訊爆炸,每天暴露在大量的訊息洪流之中,才認清自己原來還有很多想知道卻仍然不知道的事情。書到用時方恨少曾幾何時已經成為了日常..
Thumbnail
說是痛苦,並不是非得要付出所有,刻苦勤學,是追蹤學習並修正,挑戰覺得太難,屢屢迴避的事。多費力氣就是痛苦,需要鼓起勇氣提醒自己多做多練習,多讀多看才有機會越接近全面(雖然幾乎不可能,但至少更接近)。對於關心的事物,去翻找第一手或第二手的資料詳讀,總比不知道是第幾手的懶人包強。
Thumbnail
說是痛苦,並不是非得要付出所有,刻苦勤學,是追蹤學習並修正,挑戰覺得太難,屢屢迴避的事。多費力氣就是痛苦,需要鼓起勇氣提醒自己多做多練習,多讀多看才有機會越接近全面(雖然幾乎不可能,但至少更接近)。對於關心的事物,去翻找第一手或第二手的資料詳讀,總比不知道是第幾手的懶人包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