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有沒有價值該如何定義?是以你的年收,頭銜,財產,多少關注,多少朋友家人,可用時間多寡,健康狀態,能力等等來定義的嗎?相信在我們的生命不同階段裡,我們會依靠這些外在的尺來去度量自身的價值。你越需要或越重視什麼,他越能控制著你對自己價值的看法。
為何我們會依照外在抑或大眾社會的觀感,來決定自身的價值呢?先不論這樣做是好或壞,畢竟這道題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所以這裏我只是想要跟大家分享對於人似乎會讓外在的因素來決定自己的價值從何而來的感悟。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裡,我們會收到來自周圍的人各式各樣的評價。當你還是小孩時,能夠在吃飯時不把地把桌子弄髒,父母便會說 “你好棒歐,你好乖歐”。當你亂丟玩具,不整理房間,父母便會說 “你怎麼那麼不聽話,你不是好孩子”。開始上學的時候,考試的分數和排名就變成了衡量你價值的唯一量杯。學校訂的規則都有遵守,成績又好的話便是品學兼優的好孩子,老師父母都讚賞,而且前途(薪水頭銜)一定是沿路點上光明燈。開始工作後,同樣的也是由數字來決定你是一個有用的員工亦或是被取代了都不覺得可惜的一顆螺絲釘。現在因為網路的無遠弗屆,就算你一個人待著,也無法避免那些社交媒體上的新聞標題和廣告對於你如何看待自身價值上造成淺移默化的影響。譬如,女人過了幾歲就會沒人要所以要趕快凍卵,找伴,生孩子; 女人這樣穿那樣拍應該這樣吃那樣瘦那樣健身,就是美,就是健康,就是會收到關注等等。在網路的時代,一個人的價值已被重新定義:得到越多關注的越有價值。(再次重申,由外在因素來定義自己的價值並無好壞之分,本篇只是提供另一個對於自身價值的思考方式而已)這一路走過來的人生裡,我們不停的被餵養著這樣的價值觀:只有別人覺得你有價值你才算是真的有價值。諷刺的是別人也是依據這些數字,評價,關注,擁有的東西和頭銜來去衡量自身以及周圍人事物的價值。
我們被賦予的寶貴生命,大腦和創造的能量似乎都被人生遊戲的規則給綁架住了,以致於無法自由地依自己的適性去活出自己獨特的人生。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會聽到有很多人在臨終時,會後悔很多事,因為他們沒有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而是被世俗的規則或價值所掌控。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重蹈覆轍呢?聽了那麼多臨終人的後悔,心靈大師的建言,我們不是應該要有所醒悟,當機立斷的賞自己幾個巴掌讓自己清醒一點過生活嗎?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重蹈他人的覆轍呢?其實,這跟我們從小時候從生長環境所受到的暗示有關。這些暗示形成了我們未來如何行動,如何思考,如何感覺,如何跟人互動的慣有程式。這些植入在我們潛意識裡的程式,會讓我們的思考和情緒自動化,甚至於讓我們覺得“這就是我啊,我在做自己,我在愛自己”。如果沒有定期的靜下心來審視你習以為常,甚至奉為圭臬的人生座右銘,你會一直無意識地被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當然,如果你擁有的程式讓你活得快樂那你也可以就一直依照這樣的程序進行,但如果它常讓你在生活上覺得灰心,沒有價值,憂鬱,挫折的話,那就有必要去改變它了吧。
追求這些外在因素能讓你快樂多久呢?依我的經驗通常連半天都不到吧。而且當別人超越了你,你是不是又會掉入不開心,競爭的漩渦裡這樣的周而復始呢?所以我們其實需要更穩定更真實的東西來讓自己的心和情緒如同被定錨的船隻,縱然大風大浪,也能找到自己在的位置,不會迷失在浪裡。而那顆定錨對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但肯定是一個人對於自己如何定義自己有關,而不是媒體,爸媽,朋友,同儕,學校以及世俗價值所強加在你身上的。當你的生活都是被這些人和媒介所充滿時,你會盲目地接收並且內化成自己的價值而不自知。如果你沒有一段時間是可以安靜地將這些想法一一剖析,你會無意識地一輩子活在別人所設定的規則裡。 你願意你人生寶貴的時間都用在你創造的規則裡或是別人的規則裡呢?
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察覺並且解開這些賦予你人生枷瑣的思想呢?我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分享。